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

眼下已是十月。

南京城已步入秋季。

風也開始變得凌厲起來。

北方的局勢也更加的微妙起來。

就在朱由檢剛剛結束稅賦改革和貨幣改革後。

建奴的小皇帝福臨已離開盛京,準備遷都北京。

而張獻忠也已在cd稱帝,建立大西政權。

本已定鼎中原逼得朱由檢這個大明皇帝南遷的李自成則此時已成了喪家之犬。

整個被李自成控制的山西防線已基本被建奴攻破。

連帶着太原也在近期陷落。

如果朱由檢所料不差。

接下來,便是福臨在北京建都,然後分兵由山西入陝西,和由山西轉河南兩個方向追擊李自成勢力。

而大明也會因此在未來面臨兩股建奴大軍的進攻。

一股建奴大軍的進攻方向可能來自於湖北。

另一股建奴大軍的進攻方向應該則是由河南進攻。

甚至,按照原有歷史,還會有一路由北直隸直接下山東,然後與河南方向的清兵匯合,進攻大明核心區域-江南。

崇禎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已經沒有幾個月就要結束。

用後世體育界常見的一句話就是,留給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時間不多了。

雖說因爲朱由檢現在已經是一名穿越者的緣故,使得崇禎吊死煤山的歷史事件沒再發生。

但到目前爲止。

總體上的歷史大勢並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李自成依舊在滿清軍事貴族和漢族大官僚大漢0奸的聯合組成的清兵進攻下一敗塗地。

張獻忠也成功的割據四川稱帝。

而接下來。

一旦進入崇禎十八年的四五月間。

大明勢必會和滿清有一場決戰,這場決戰則將決定了歷史會不會真的被改寫。

昔日猶如煙花一瞬的南明會不會同之前的南宋一樣依舊能保住半壁河山。

甚至還能比南宋更好,最終恢復大一統!

朱由檢此時是百感交集。

作爲具備穿越者身份的皇帝。

朱由檢與原有歷史上的南明第一個皇帝弘光皇帝不同。

朱由檢提前了兩個月抵達南京,並因此避免了原本歷史上因爲奪嫡之爭造成的內部混亂。

使得南明白白錯失了鞏固前沿陣地和招募軍隊的時機。

而且,朱由檢作爲皇帝一到南京,並迅速擺脫了東林黨控制,並通過各種手段解決了財政危機,並收攏了民心。

除此之外,朱由檢與原本歷史上的弘光皇帝不同的是。

他控制有軍權,他不是弘光那樣的傀儡。

現在的江北四鎮即周遇吉、高傑(劉方亮)、黃得功、左良玉中,有兩個被他直接控制。

因而,他可以毫無阻礙地在河南、北直隸南部、山東等地佈置防禦。

不過,遺憾的是,湖廣的荊襄在左良玉手裡。

而這荊州和襄陽又是南方抵禦北方軍隊侵略重要戰略地。

所以,朱由檢還不得不做好湖廣被清兵突破,自己大明會和清兵角逐贛北的打算。

如今堅持着每日清晨晨跑鍛鍊體質的朱由檢,一邊在宮牆下揮汗如雨,一邊想着接下來的軍事改革該如何進行。

稅賦改革和貨幣改革正在進行中,且也已初見成效。

而現在建立新的軍隊自然是迫在眉睫之事,尤其是在大戰即將來臨的時刻。

朱由檢知道以大明目前的軍隊是不可能抵擋得住八旗鐵騎的。

畢竟現在的八旗鐵騎乃是此時世界上最具備戰鬥力的軍隊,他們的軍民一體,以戰養戰的方式和完備的八旗制度使得此時的八旗鐵騎是無人匹敵。

再加上,大明之前內部的**,使得火炮和火器的鑄造技術與使用技術流入了滿清。

因而,大明軍隊對滿清最後的一點的火器優勢也是蕩然無存。

而堅固的城池也沒辦法在阻擋擁有了火炮的滿清韃子。

毋庸置疑,以現在大明的軍隊體制是不可能戰勝韃子的八旗鐵騎的。

而且這不僅僅是戰鬥力不如人家,關鍵是大明的軍隊體系太過渙散,有軍閥的家丁也有無組織無紀律且同普通農夫無異的衛所兵。

到時候,一旦面臨清兵南下,朱由檢覺得自己都很難統籌整個大明軍事力量對戰清軍。

只有建立一支新的軍隊,一支新生力量,才能抵禦八旗鐵騎。

這支新的軍隊無論是制度上還是戰術上,都得比現在的八旗鐵騎還要先進還要具備優勢才行。

當年戚繼光能夠驅逐倭寇,也是從新募兵建造了戰術配合極強的戚家軍,才保住了大明的東南江山。

朱由檢也覺得自己有必要重新募兵,因而他才讓淮揚巡撫李明睿在徐淮地區募兵。

雖然募兵制素來也並非是百利而無一害。

有人說,大唐王朝的由盛轉衰就與府兵制改爲募兵制有關,使得藩鎮割據。

不過,朱由檢作爲皇帝,皇帝自己招募天子親軍,自然不必擔心這些。

更何況,朱由檢可沒有要讓新招募的軍隊主將割據地方的意思。

他依舊是要堅持軍政分開的。

當然,至於具體如何改,朱由檢還得再斟酌斟酌。

不過,招募一支屬於自己的足夠強大的軍隊是目前最爲緊迫的事。

朱由檢剛跑完步,還沒來得及沐浴,便對司禮監秉筆太監史可法吩咐道:

“傳旨,立即召集靖南侯黃得功、寧武伯周遇吉、興平伯高傑、建寧伯劉芳亮、東鄉伯何新、寧南伯左良玉、淮揚巡撫李明睿、湖廣巡撫何騰蛟、督師呂大器以及內閣諸臣於本月十五日齊聚淮安,廷議練兵一事!”

朱由檢說畢便又下旨三日後,御駕出巡淮揚。

突然下旨要去巡視淮揚,並非是朱由檢心血來潮。

而是,他考慮到未來大明抵抗清兵最重要的決戰的戰場很可能就是淮揚一帶。

畢竟北直隸和山東、以及河南地界都是平原。

而淮揚地界有淮河流域、長江流域兩大水系作爲屏障,河網交錯,水陸縱橫,無疑是抵擋八旗鐵騎的最佳戰場。

更何況這裡的民風彪悍,素來好戰,朱由檢作爲天子,親自駕臨此地,便也有安撫民心的原因。

當年史可法督師淮揚雖也有這樣的想法,但他卻只顧淮揚士紳利益,不懂得統籌各方面的力量,培養各階層同仇敵愾之氣,使得揚州之防禦功虧一簣。

如今朱由檢要親自巡視淮揚,自然是不能讓這樣的事發生,他要將淮揚變成清兵南下的墳地。

多謝書友六禍蒼龍100書幣打賞星星588書幣打賞鵬100書幣打賞

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兩百零二章 離開開封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朱慈烺需要壓力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三十二章 囂張至極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三百一十八章 海戰 三 海上交鋒 第二更!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六百三十九章 準備征服倭國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八十八章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四章 調兵入京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十章 帝后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四百一十四章 爆炸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五百八十八章 朕給你撐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五百一十九章 征伐朝鮮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