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

中央內閣陸續向各省下達了飭令。

而南直隸省的應天巡撫白允明也受到了來自內閣的飭令,同時還受到了自己恩師閣老的私信。

私信內容語氣甚至更爲嚴厲。

“眼下稅賦徵收在即,你們南直隸在幹什麼,到現在還未開徵,巡按御史已經上報,你們南直隸多處發生水災,未來得及賑濟,彈劾奏疏已經由都察院遞到內閣了,上面對你的印象很不好,說你百般阻撓新政不說,還操縱衆議司,釀成南直隸發生多次罷市罷工之潮,甚至遊街示威行動層出不窮,實在太過分了些;現在鬧得也差不多了,該收手了!實在是受不了,就乾脆辭官,內閣會選更適合的人來當這個巡撫。”

白允明看完信當場氣得踢翻了桌子:“這是幾個意思,真以爲老子不敢辭官不成!”

但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當了巡撫就這麼辭官,政治前途也沒了,也少了許多特權,也有些捨不得,旋即又想到的確也不能在這麼鬧下去,只得喟然一嘆:

“罷了,去找衆議司幾個挑頭的衆議員,告訴他們,可以收手了,把提案不要壓的太狠,本官再派人傳一下楊先生,暗自商定後,諮議司從新修改提案,然後再重新轉遞於衆議司審議。”

“先生,撫臺大人有請”。

沒多久,楊名深便收到了來自應天巡撫白允明的邀請。

楊名深不由得露出了笑容:“看來內閣發話了,這白允明不敢再這麼僵持下去了。”

楊名深很快便坐上了人力車,來到了巡撫衙門,一見到應天巡撫白允明,便開口笑道:“撫臺大人,有何事相邀啊。”

“楊先生,你我之間也不必這麼藏着掖着說話了,上面發話了,陛下和內閣對你們罷市和工人罷工的事很不滿,還有基層官吏罷工的事,爲大明長治久安計,本官少不得親自勸勸那些衆議司的議員們,你也去勸勸諮議司的議員們,提案既然不能通過便由兩院商議出一個合理的提案來。”

應天巡撫白允明鬆了口,楊名深自然也不敢再矯情,忙答應了白允明。

很快,南直隸諮議司便重新修改了提案,將南直隸官吏的俸祿待遇修改爲一月三百銀元到四十銀元不等的待遇。

諮議司內部因此也討論了一番,這樣的結果雖然比以前的提案所提到的待遇少了一些,且仍需要他們資本集團貼補,但也勉強能接受,畢竟不像之前那樣貼補的很多。

而衆議司因爲沒有官府的操縱且也因諮議司有所妥協便也沒再爲難而順利通過了修改的提案。

於是,諮議司提出的關於提高南直隸官吏俸祿的待遇的提案這才得以通過。

市場經濟秩序得以恢復。

工人也沒再罷工。

基層官吏也陸續結束病假回到崗位上做事。

南直隸的局勢因此穩定了下來。

且因爲現在南直隸的基層官吏受到了諮議司與衆議司的管控。

南直隸的吏治也得以好轉了許多,中底層的商民沒再遭受盤剝。

商品經濟反而比以前更加活躍起來。

生產總產值迅速增加,但因爲稅率一直保持沒變,所以民間財富迅速增加,而中央財富也跟着迅速增加。

但等到地方各級官府、諮議與衆議機構結束鬥爭開始摸索到管理方式而使得地方社會風波平息後,已經是第三年。

而接下來,就是中央朝廷設立兩院即諮議院與衆議院的事了。

楊名深這樣的富商已經辭去了南直隸諮議司的議員職位。

已經辭掉銀行管理職位的他現在準備進京競選大明諮議院的議員職位。

楊名深希望參與大明國家層面的議會。

不僅僅是楊名深,大明其他各地各行各業的富商也是如此。

於是,在崇禎四十三年的秋季,便出現了大批富商進京參政的現象,成爲了大明歷史上的第一例這樣的現象。

這些來自於大明各地的富商們進京還是頗講排場的,可謂是極盡奢華。

如今的大明隨着商品經濟越來越發達,帝國文化也更加趨向於比奢競富。

而富商們自然是更加肆無忌憚,他們本來就被當做了有錢人,而且也不擔心被人質疑是來錢不明,也就肆無忌憚地花費起來。

且以消費促進生產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大明朝廷也不反對這些富商們如此豪奢。

有的富商是直接包了一輛專列進京。

也有的富商是包了一條大船進京。

還有的更是帶的擁入都有數千人。

當然這也向整個大明天下的人展現了他們現在是多麼的富裕,多麼的有勢力。

等這些富商進京後,大明京城的房價也就更加高漲,甚至各大酒樓也是水漲船高。

但也給京城帶來很大的一筆收入。

閒話少敘。

內閣次輔兼組織部尚書溫初時已經開始籌備諮議院,他已經被朱由檢任命爲諮議院正卿(諮議院諮議長)。

之所以讓內閣次輔兼任此職,也是朱由檢想靠此來制衡內閣首輔。

在長達三個月的競選活動中,大明帝國第一批諮議院的議員被選舉了出來。

而楊名深還因爲有勳爵且是大明頭號銀行家家族財富已位居大明前三而被推薦成了成了諮議院少卿。

也就意味着他會替溫初時處理諮議院常務事務。

楊名深對此很滿意。

但是很快,楊名深就會發現事情不是那麼簡單。

大明崇禎帝朱由檢在這段時間不僅僅是在想着娶個英國公主玩玩順便干預英國國政,他還在想着如何經略西南和收復交趾的事。

事情起因是大明的一艘商船在清化附近海域時遭到了當地海盜襲擊,且以此觸怒了朱由檢。

再加上朱由檢本就有意要打通大明西南部的出海口,便着令大元帥府準備對交趾的戰事,同時由內閣籌備經略西南的計劃。

而內閣很早也有了經略西南的計劃,首先是要在西安修一條鐵路去蘭州,同時再修一條鐵路去成都,這樣大明在北方的軍隊和輜重就能更方面的運輸到西南與西北去,同時爲將來進行西南戰事做準備。

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三百二十七章 收復東番島 二 又收三艘戰船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百四十五章 大明需要朝氣和狂妄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十六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 新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二百五十七章 行進式射擊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二百四十九章 運籌帷幄之軍師李巖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六十六章 抄家所得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幕悄然拉開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九十四章 第一批新兵訓練日常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