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兵伐南洋

在場的帝國將官們在看完高弘圖的奏疏一初始也都保持了沉默。

整個殿內的氣氛顯得很沉悶。

“陛下!”

一聲雷鳴般的叱喝,讓崇禎帝朱由檢和帝國官員們擡起了頭。

俄然。

朱由檢只見周遇吉走到了自己面前,單膝跪了下來:“外番無道,殺我同胞,微臣請領軍立刻奔赴南洋,殺盡西洋賊寇!”

“微臣也請命,我漢民豈能容他們如此屠戮,此仇不報,微臣寢食難安,請陛下下旨吧!”

劉芳亮也單膝跪了下來,義憤填膺地說道。

連劉孔昭也不甘落後,虎虎生威地走上前來:“只要陛下您一句話,微臣就立即領海軍踏平他什麼巴達維亞城,將那些西洋番剁了喂狗!”

而一直還一言不發地李巖這時候走上前來,雙手合併舉過頭頂,向朱由檢行了一禮:“陛下,微臣不得不說的是,年初我們已定了戰略,帝國依舊是實行先北後南之策,如今陸軍主力基本集中在東北與山東,而海軍也集結在松江,錦衣衛主要精力也已在倭國與朝鮮,我們打倭國的戰爭計劃難道要就此擱置不成,雖然南洋民情如火,可我們就此更改帝國戰略,實在是頗爲不妥,請陛下三思而定。”

崇禎帝朱由檢承認李巖說的很對,現在自己給大明帝國剛制定的軍事戰略是先北後南,先打下倭國,再北定朝鮮,鞏固大明對臺灣以北的控制權再經略南洋。

但現在荷蘭人正在南洋對漢民大肆屠殺,朱由檢不知道如果再自己大明再拖延一刻,整個南洋的漢民會不會被屠盡。

那樣的話,不但讓這些荷蘭人更加鞏固了對這些殖民地的佔領,甚至也會給大明以後奪下這些殖民地增加困難,甚至也會導致大明以後在佔領殖民地後沒有多少漢民可以統治。

無論是基於同胞感情和大明長遠的利益,朱由檢現在都不能坐視荷蘭人和當地土著隨意屠殺漢民。

“天有不測風雲,世界局勢在變化,即便是定好的戰略也要發生改變,現在我們若放任這些西洋番屠我漢民,他日我大明佔據這些地域將無民可統御,且我漢人素來最是勤勞守禮,待人寬厚,而今卻屢屢被外虜所屠,朕有意重現我漢家雄風,一如漢時陳湯所言:‘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今既有外番不懼我大明天威,敢屠我漢民,朕若不盡殺其賊寇,朕有何顏面做漢家皇帝!爾等毋再多言,朕意已決!”

朱由檢冷聲一喝。

李巖等只得拱手:“臣等遵旨!”

……

天剛剛破曉,帝國將官們纔開始離開紫禁城,而朱由檢也才躺在軟塌上打了個盹兒。

但這才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帝國的國家機器開始進入了一個忙碌的運轉期。

朱由檢當天也向內閣下達了戰爭動員令,並決定由馬士英連任首輔,避免帝國行政系統因換首輔引起紊亂。

而馬士英也因此帶着整個內閣系統迅速準備對南洋戰爭的後勤支持。

同時,大元帥府代表大明皇帝正式下達對尼德蘭國的宣戰令,尼德蘭自然指的便是荷蘭,而宣戰理由自然也不必細述,人家已經向漢民舉起了屠刀,大明已經完全有理由對其宣戰。

最終掛帥的是劉芳亮,周遇吉對東北與漠南更爲熟悉,留在京師坐鎮後方更爲適合,而海軍這次則幾乎是全軍出動,劉孔昭率領顧三麻子和鄭成功兩支軍隊南下。

兩廣總督李明睿則被任命爲南洋總督,負責整個大軍的後勤。

同時,朱由檢也給鄭氏集團下達了旨意,命其也派艦船協助朝廷剿滅紅毛番。

東海艦隊由顧三麻子率領沿着閩浙海岸線一路西進到廣東境內,再南下蘇門答臘島。

而南海艦隊則先由鄭成功率領已直接南下,準備在先抵達金洲對荷蘭人展開攻勢。

近衛軍陸軍第八軍承擔此次征戰的陸地作戰任務,由劉芳亮統領先走陸路到廣州,再出海由東海艦隊承擔運輸任務登陸金洲與巴達維亞。

也就是說,前期主要承擔拯救金洲與巴達維亞漢民的還是海軍南海艦隊。

如今的大明雖然還未造出蒸汽鐵甲艦,但得益於帝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風帆戰艦的數量已經不少,即便是組建最晚戰力最差的南海艦隊現在也有十艘三級戰艦,三十餘艘二級戰艦,以及七十餘艘一級戰艦,其他大小戰艦也不下百艘,參戰官兵也不下三萬人。

這樣的艦隊力量即便是荷蘭人現在已經在巴達維亞紮根數十年,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兵力也已經沒辦法和大明南海艦隊相比。

但荷蘭東印度公司並不知道他們的行爲已經徹底激怒了大明皇帝朱由檢,致使大明帝國不惜更改現有的計劃,出動舉國兵力來征伐他們。

南海艦隊先抵達的是金洲。

此時,金洲的土著在荷蘭人的挑唆下已經發生了暴亂開始殘殺漢民,而金洲侯高弘圖也只能死守金洲城,甚至金洲城外的海軍已經遭到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的攻擊。

如今南海艦隊一出現,便對在金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展開了攻擊。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自然不敢對抗大明南海艦隊,還未開火便如縮頭烏龜一般縮回了巴達維亞城。

南海艦隊順利在金洲登船上岸。

海軍陸戰隊開始持着新式拉栓式線膛步槍對這些圍在金洲城外的土著瘋狂射擊,這些正想通過荷蘭人提供的火槍攻進金洲城的土著們自然抵擋不住大明海軍陸戰隊的進攻。

一輪齊射之下,這些試圖抵抗的土著便直接打得七零八落,狼奔鼠竄。

金洲之圍因此得以解決,除留下部分海軍陸戰隊守衛金洲並掃蕩金洲城周邊土著外,南海艦隊主力則繼續向巴達維亞城進軍。

雖然現在荷蘭人和當地土著對漢民屠殺已經接近了尾聲,但這不代表大明就不必再進行報復,總有還倖存下來的漢民需要大明的軍隊去拯救。

兩百餘艘戰艦如遮天蔽日般往巴達維亞而來,三萬名大明海軍戰士也都全部枕戈待,爲了對這些荷蘭人採取報復式打擊,南海艦隊是以拉網式的方式朝巴達維亞城而來,以此達到包圍荷蘭東印度公司並全部消滅的目的。

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站在歷史的轉折點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四百八十四章 處決順清士紳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七十八章 抓了,砍了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六百三十四章 圖謀大明在朝鮮的租界區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二百八十七章 賜名鄭成功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五百七十一章 敵襲第四百九十五章 光復四川全境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二十六章 開始近代化的大明京師城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九十八章 秦良玉進京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