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

周後最終被三皇子朱慈煥給說動了,儘管惠王和定王都是她的親生兒子,但她更希望的是自己的長子當太子。

這幾乎已經成爲她內心的一股執念。

周後找了個機會召見了司禮監秉筆徐昭華。

徐昭華這些日子一直老老實實地待在司禮監不敢再輕易見任何人。

她不希望自己參和進朝堂上紛繁複雜的勢力中,她只想簡簡單單地待在司禮監幫助大明皇帝陛下做一些事情。

但周後主動召見她,她又不能不去,因而便來到了坤寧宮。

周後對徐昭華也有些怨言,畢竟自己這些年也沒少關懷徐昭華,但自從徐昭華成爲內官後便一直顯得比較冷淡。

有時候周後也想說到底不是親生的,徐昭華總是不怎麼跟她親近。

但徐昭華畢竟已是司禮監秉筆,即便皇后周氏也不得不對徐昭華更加客氣,更加親切。

徐昭華一直也擔心皇后周氏會要求自己做些什麼事,即便現在,她也能猜到皇后會讓自己幫惠王殿下。

可徐昭華不想參與進奪嫡的事來,而且她也一直記得大明皇帝陛下的教誨。

更何況,她內心裡還是對惠王朱慈烺厭惡的。

“內閣首輔成了馬士英,你應該知道吧”,周後拭着眼淚說道。

徐昭華不知道皇后因何而哭,腫大的眼讓她看得也感到很是心疼,便點了點頭:“知道。”

“那你知不知道他馬士英是什麼人!就是他慫恿你父皇廢了你皇兄的太子之位,他還要謀害你皇兄!”

周後突然激動地對徐昭華說了起來。

“母后息怒!兒臣不過是一內官,對外朝官員無權置喙,如今父皇既已選他爲內閣首輔,以父皇的英明,想必是有他選擇馬士英爲內閣首輔的理由的,若真如母后所說,馬士英與皇兄不對付,就算他馬士英再如何囂張想必也不敢對皇兄怎麼樣,畢竟皇兄是父皇的親兒子。”

徐昭華實在沒想到周後會向自己痛斥起馬士英來,她有些反應不及,但也只能好言勸慰着周後。

周後聽了也點了點頭:“陛下是什麼意思,我一個婦道人家不明白,但本宮今日叫你來,只想問問你到底願不願意幫幫你皇兄,幫你皇兄復太子之位,你要知道你能進司禮監不只是陛下的看重,你進司禮監的意義也不只是拿來看奏疏的,爲了你自己,爲了你父親,你好好想想?”

徐昭華沒想到周後說的這麼直接,一時不由得回道:“可是父皇嚴令,內官不得與任何人私下勾結。”

“這哪裡是勾結!本宮又沒讓你做什麼違害陛下的事情,也沒讓你做什麼,只是如果有人想害你皇兄威脅你皇兄的話,你在司禮監自然比我們知道的快些,你只需通個風報個信而已,難道你連這個也不肯嗎,算本宮白疼你這麼久!”

周後這麼一說。

徐昭華忙跪了下來:“母后息怒,此事讓兒臣再想想,三日後,兒臣再給母后答覆。”

周後點了點頭,揮手道:“退下吧。”

徐昭華回到司禮監後把自己關了一整天,她從來沒想到自己會被要求做這樣的事,但她又不敢把這事告訴皇上朱由檢,因爲要求她違背原則的是皇后。

……

就在徐昭華糾結要不要下水幫助惠王朱慈烺時,馬士英已經開始了重組內閣的工作。

吏部尚書華允誠花重金保住了自己的吏部尚書之位,吏部的兩侍郎都被挪了位置。

戶部尚書居然成了禮部右侍郎黃宗羲,這不得不說是出於朱由檢的意料,但朱由檢現在也沒有說什麼,反正如果大明錢法出了差錯,他直接砍馬士英的腦袋就行了。

兵部尚書依舊是阮大鉞。

禮部尚書也依舊是黃道周,這是朱由檢特別要求的,新式教育的推行不能挺,無論誰組閣都是如此。

工部尚書也依舊是宋應星,迄今爲止,大明沒人可以替代,如果不出差錯,宋應星估計是終身制的工部尚書。

其餘官職也不必細說,馬士英也沒有一開始就直接大換血,打擊政黨雖然是他很想玩的手段,但他知道陛下要的不是他打擊政黨而是讓他幹正事。

因而,馬士英一上任便開始下達了清丈南方田畝的鈞令,決定宣佈實施南方百姓移民北方的政策,並嚴禁強迫性蓄奴與嚴厲打擊阻止百姓移民北方的地方勢力。

而與此同時,刑部也頒佈了《反奴隸制法》,嚴禁官民以養兒養女之名義豢養私奴,並開始更改《大明律》,大明官府不再承認家生子與賣身契制度,所有奴婢與奴僕被殺,其主人照樣要償命,奴僕有權按照契約價格贖身,家主不得阻攔。

同時,刑部開始頒佈《公民法》,正式確立大明公民等級劃分與每個等級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內漢人無論貧富與地位高低出身貴賤皆爲一等公民,在法律上具有平等的權力,平民見官可不跪,甚至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

不但如此,爲徹底解決帝國勞動力缺乏尤其是技術性勞動力的缺乏,馬士英開始以公民法之規定每人皆有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爲由規定女子也要入學。

同時,刑部頒佈法令嚴禁民間溺死女嬰與纏足事件再次發生,內閣也開始主導社會風氣變化,鼓勵婦女解除裹腳走向工場。

但也因此,馬士英也在一年之來就被全天下的士紳謾罵了起來。

先是要清丈田畝又不承認家生奴才,甚至還讓女子入校讀書不準纏足。

一時間,彈劾馬士英的奏疏如雪片般飛進了朱由檢的乾清宮。

朱由檢懶得搭理,他是支持馬士英的舉措的,如今大明最缺的就是人口,而人口從哪裡來,從政治學上講是從奴隸主的莊園來,從生殖學上講,是從女人的肚子裡來。

不根除因爲重男輕女思想而溺死女嬰的現象,不把大量奴婢從士紳莊園中解放出來,就無法增加女性人口數量,馬士英現在扮演的是活脫脫的女權主義角色,但事實上,他不過是在爲國內需要人口去勞作的資本家服務而已。

司禮監的韓守敬、大明中央銀行的楊名深這些新興資本家就很支持馬士英的舉措,甚至太監韓守敬帶頭在京城成立了京師女子學堂,主要開設專業是紡織與成衣設計以及戲劇專業。

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二百九十四章 改革社學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三百五十一章 無恥文官與收軍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錢花不完?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六百四十九章 大明帝國工業的新變化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八十七章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五十章 一個不留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六百三十六章 給老太監的恩賜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四百六十五章 名將交鋒 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三十五章 未雨綢繆 一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九章 加徵商稅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四百章 疑陣第五百五十章 砍了這棵歪脖子樹第一百零八章 造燧發槍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五百六十章 孫之獬的罪有多大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一百四十一章 該收網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六百二十一章 擊潰荷蘭艦隊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二百零七章 狂傲的八旗鐵騎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四百七十七章 招撫李定國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五百八十一章 馬士英的算計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六章 大丈夫相時而動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一百零六章 工匠有官身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