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

金州衛不過是遼東鎮的一處防禦城,城池不大,但也有百來戶旗人與漢民雜居在此。

等近衛軍第二軍進入金州衛城後,這些旗人與漢民皆對於近衛軍的出現比較麻木,甚至露出仇恨之色。

因爲在近衛軍殲滅的清軍騎兵中,有不少是他們的親人。

近衛軍第二軍的官兵也是第一次感受到這種不被民衆親近的滋味,但也正因爲這種陌生感,讓近衛軍的官兵對這些民衆也沒什麼善意。

當然,作爲近衛軍總兵官的秦佐明如今在得到充足的物資補充後也沒有再一開始的對這些旗人進行大規模的屠殺,而是首先下了道軍令,要求各戶百姓必須在三日之內剪辮蓄髮,且着漢服,習漢文說漢語,否則則按爲不願歸順大明爲由直接槍決。

很多百姓還是願意選擇接受剪辮蓄髮的,他們很多人已經開始說遼地漢語,對於習漢字自然也沒有反對,畢竟作爲這個時代的平民和文字之間沒有多少聯繫,但也有旗人不願意放棄自己尊貴的旗民身份,甚至直接叱罵近衛軍爲南蠻。

近衛軍也自然不客氣,每名近衛軍開始各備一把剪刀與一杆槍,要麼選擇剪辮子活命要麼選擇吃槍彈爲自己的大清陪葬。

近衛軍是十二月十五日夜晚進的金衛城,十六日清晨開始實行的清洗與漢化運動,遼東地區滿漢區別不大,除了部分上層滿洲軍事貴族外,底層百姓幾乎沒什麼差別,而大明要對這些地方實現徹底統治且徹底消滅旗人,靠肉體消滅已經不太現實,除非把這裡的人全部殺光。

但近衛軍畢竟也不是完全沒有理念與文明的軍隊,因而最好的方式就在這裡進行徹底漢化,無論你是旗人還是漢人,從現在起你只能有一種身份,便是漢人,大明的漢人,如果有半點想回歸旗人文化的心思則將絕不姑息。

從十六日清晨開始,剪刀的喀嚓聲與線膛槍的開槍聲響了一天,運出一車辮子的同時也會運出一車屍體,近衛軍以這種方式清理着金州衛城。

不僅要將旗人這種身份徹底在這個世界抹去,旗人留下的文字也要抹去,所有寫了滿文的書籍皆被抄沒了出來全部銷燬,刻有滿文的碑文以及房屋皆被拆毀,兵團巡撫官麾下的政工官員在接管金州衛後更是開始在周邊普及。

且接管金州衛的近衛軍政工官員將會對這些普通平民進行強制性的漢字普及,譬如能認識漢字一千字以上的可由皇莊多分配五畝田,而舉報有人說旗人語言者則有銀元十元的獎勵,因而使得金州衛境內在數月之後,平民已開始主動積極地接受漢化。

這是先進文明對待落後文明最好的報復方式,你只能從肉體上消滅我但最終還是會變成我,而我現在要讓你徹底消失,不會留下丁點本色,到將來的某一天,或許你自己也會忘記自己曾經自己誓死效忠的帝國的敵人。

近衛軍第二軍繼續北上,於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抵達石河驛。

而盛京總管葉克書此時也已經得知了近衛軍第二軍進佔金州衛的消息,且也知道了高第部被全殲和近衛軍在金州衛強制推行漢化和消滅八旗文明的事,如同漢人在面對恢復達兩百多年的華夏文明被滿清鐵蹄強行改變時的憤怒一樣,葉克書也非常憤怒,甚至也很惶恐。

“這支明軍和之前的明軍不一樣,他不僅僅是來劫掠和殺人的,他們是來消滅我們的,甚至不是消滅我們肉體那麼簡單,他要把我們的一切都抹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忘記他們的祖宗是誰!這簡直太可怕了,我們不能讓他們的陰謀得逞!”

盛京總管葉克書冷厲地說道。

畢竟他們滿洲軍事貴族好不容易通過剃髮易服的方式讓漢人成了自己大清的順民,如今明軍再以這種剪辮子習漢文的方式讓旗人變成大明順民的方式比讓他聽見近衛軍屠戮旗民是還要感到害怕。

葉克書爲此出動了整個盛京地區所有的滿洲鐵騎,且埋伏在了小黑山一帶,石河驛就在小黑山附近,因而近衛軍第二軍只要一過石河驛就會遭受到葉克書的鐵騎伏擊。

如今正值嚴冬,四周皆是積雪,只有石河驛一帶受小黑山阻擋了一股寒流,再加上又臨近河谷,使得這裡成了大軍唯一可以便於通行的要道,但偏偏這一帶的出口和入口附近也是唯一有利於騎兵衝鋒的地方,所以在近衛軍第二軍進入石河驛後,這些清軍滿洲鐵騎俱衝了來。

葉克書要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因而他的滿清披甲兵首先在小黑山叢林裡趁着近衛軍不注意時,將近衛軍斥候除掉,一隊的近衛軍斥候出現在一隊滿清騎兵的埋伏圈之內,這些滿洲鐵騎仗着自己對這一帶地理的熟悉率先一箭射中了近衛軍一名斥候的喉部。

緊接着,又有幾名近衛軍斥候中箭,不過還是有兩名近衛軍斥候因此反應過來立即發射了信號彈,當信號彈響起的時候,葉克書知道自己想出其不意的意圖敗露,便乾脆帶着騎兵主力先衝了來,頃刻間,轟隆隆的聲音便在四周響起。

雖說沒能做到出其不意,但葉克書認爲自己依舊能重創明軍,因爲首先這一帶地勢由於一面臨山,一面臨河使得這裡的地勢很是狹窄,明軍的十萬人馬在這一帶便首尾不能相顧,他的滿清鐵騎可以向下俯衝,而明軍的騎兵則很難佯攻,其次明軍的炮兵也很難展開陣型和調轉方向。

也就是說,在他葉克書看來,明軍如今就如同一頭困獸一般被困在了這裡,他葉克書完全可以從任何一個方向對明軍發起進攻,他知道明軍火器犀利,但他的騎兵從各個方向進攻,明軍火器也難以壓制他的衝鋒,而且他還下令避開明軍火器,主要進攻方向放在明軍炮兵與騎兵上。

“愚蠢的明狗!本官要重現當年的薩爾滸!”

葉克書緊咬着牙說道。

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零四章 帝王心思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南北並進滅朝鮮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五百五十八章 害怕被批鬥的寧完我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四百一十八章 皇后,辛苦你了第一百零九章 關於火炮與火藥第二百四十八章 震懾降清漢臣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多羅貝勒博洛之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九十三章 詐敗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六百一十七章 掃蕩荷蘭東印度羣島第三百二十六章 收復東番島 一 誓師金門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二章 連殺三總兵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野震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十章 帝后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二百五十五章 追擊阿濟格部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請個假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