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言官唱反調

對於王承恩與駙馬都尉鞏永固兩人的忠誠度,朱由校自然是放心的,不會擔心這二人會在路上直接投了闖賊。

這兩人在原本歷史上都是殉節之臣。

王承恩陪自己吊死在煤山上。

鞏永固全家殉節。

而王承恩又是東廠提督有四五百善戰的東廠番子鞏永固作爲堂堂駙馬也有三四百家丁,湊起來護送太子朱慈烺去寧武關也是綽綽有餘。

更何況,現在京畿之地還在大明的手裡!

大明即便再日暮西山,一干文武官員發現了太子潛逃出京城,也不敢對大明的太子殿下下手。

爲了麻痹已經懷有二心的大部分文武官員,朱由檢在朝堂上將李明睿與李建泰兩位還算是比較忠誠且與自己不謀而合的官員打入了詔獄。

但這並不代表朱由檢真的要將李建泰與李明睿怎麼樣。

在他看來,這兩人或許以後還有大用。

然而,就在這時候,東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範景文與左都御史李邦華卻突然要求見朱由檢。

朱由檢知道這兩人也是主張自己南遷的,而且後來也都是爲大明殉節的忠臣。

今日來求見自己只怕也是爲了自己下李建泰與李明睿於詔獄的事。

“宣他們進來!”

朱由檢吩咐了一句,就等着這兩人前來。

兩人俱也是神情凝重,也都知道大明已是朝不保夕,所以才懇切地要求皇帝陛下朱由檢儘早去南京,暫求偏安,以待他日。

但今日朝堂上的局勢也讓他們感到憤滿和痛心疾首。

滿朝大臣已然開始把再做改朝換代的準備,竟敢逼着陛下治罪於李建泰與李明睿!

正因爲此,兩人後來在朝堂上也就沒再發言,但現在兩人還是忍不住求見皇帝陛下,想再次勸一勸朱由檢南遷去南京。

“陛下,闖賊勢大,京畿已無可戰之兵,那吳三桂只怕也已早懷二心,所以才遲遲不肯發兵救援,當迅速動身南遷啊,否則大明江山社稷就真的難保了!”

範景文聲情並茂地說道。

朱由檢見他這樣着急,心裡倒是不由得一暖,這個時候還能爲自己這個末代帝王着急的,先不說其能力如何,至少忠心是可嘉的。

“朕又何嘗不知,只是這滿城大臣阻撓者甚多,今日李建泰與李明睿之事,你們也看見了,兩位愛卿當真以爲朕有心治罪於他們嗎,朕不是昏君,誰忠誰奸是可以看出的,但看出又如何,朕幾乎就快要成了漢獻帝,哪敢有半點主張,朕要是南下的話,一路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文武官員已心向闖賊,朕民心已失,若要南下重拾民心,還得從長計議啊。”

朱由檢故作悲愴地說後,範景文頓時就直接跪在地上,哭嚎起來:

“陛下,皆是臣等無能,使得陛下深陷此絕境,讓一等奸臣躋身於朝堂啊!陛下!”

範景文屬於書生意氣的一類人,情感表露的很明顯,頗有耿直之風。

但正因爲其真誠的優點頗得朱由檢的心。

而李邦華則性格相對內斂沉穩,到現在他也沒有發一句言。

但朱由檢的話和範景文的哭也讓他同樣感同身受,李邦華不由地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如今大明危若累卵,南遷之策不可隨意決定,但微臣卻有一主意,陛下可以讓永王與定王兩位皇子提前就藩,藩王不可久留京城,封王就得即刻就藩,朝中大臣是萬萬不能阻攔的,因爲這是朝廷祖制。”

範景文這時候也收住了眼淚,猛然意識到李邦華這個主意或許不錯,忙附和道:

“陛下,都御史說的極是,先讓兩位皇子去南邊就藩,也算是爲將來若有變故而早做打算,不過永王與定王之封地卻都在山東河南,乃四戰之地,且無險可守,陛下不妨改封兩位皇子去長江以南就藩。”

“甚善!”

朱由檢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在他看來,讓永王朱慈炯和定王朱慈煥也立即去其封地就藩,不僅可以讓自己這兩個兒子也提前離開京城,即便自己這個皇帝和太子朱慈烺真的有什麼不測,這兩個皇子也可以成爲下一代帝王,還可以讓這些懷有投敵之心的官員們轉移注意力,而忽略大明太子殿下已經悄悄離開了京城。

而且如此一來,自己的三個兒子將會有提前離開京城的可能,日後無論是誰到南京,都能成爲下一代帝王。

要知道,在原本歷史上,就因爲自己和自己兒子沒一個南下成功,造成儲君之位一直懸而未決,使得南明白白錯過了一年厲兵秣馬的機會,甚至因此加劇了朝堂內部鬥爭。

如今,自己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派到南邊去,無疑就是爲以後京城真的不保,在南方偏安以圖大業做準備!

至於,到時候這三個兒子會不會內鬥,朱由檢此時也管不了那麼多,畢竟現在亡國在即,能跑出一個皇位合法繼承者是一個。

於是,朱由檢便同意了範景文與李邦華所請,並讓李邦華上奏疏請旨讓兩位藩王即刻就藩,而範景文則上奏疏請改封兩位皇子之藩地。

朱由校當即同意了兩人之奏疏,並下達聖旨着永王改封越王,駐地杭州,定王改封寧王,駐地南昌。

這兩處地方都是長江以南的要地,日後都是建立大本營抵抗韃子的重要基地,讓這兩皇子先去坐鎮,無疑是上了一道雙保險,無論是誰以後做了皇帝,都能立即以這兩塊要地爲基地備戰。

當然如果自己能逃出京城,這一切的準備都沒必要。

但讓朱由檢沒有想到的是,在他的下達第二道聖旨即越王即刻就藩杭州,寧王即刻就藩南昌並准予其建立三萬護衛的時候,給事中光時亨卻將朱由檢的聖旨駁了回來。

有明一代,奉行小官掌大權的規制,而給事中雖不過是從七品官員,但卻是具有封駁權的實權官員,可以直接封駁內閣乃至皇帝陛下的諭令。

而這光時亨此刻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阻止朱由檢將越王和寧王兩位皇子就藩。

朱由檢本以爲這些文武官員只會阻止自己和太子朱慈烺離開京城去南方。

卻沒想到這些居心叵測的官員居然連自己的兩個皇子去南邊就藩也會阻止。

“真是放肆!從來大明藩王就不能滯留京城,必須即可就藩,爾等是何居心,竟敢違揹我大明祖制,不準兩王就藩!”

朱由檢不由得大怒,直接喝叱着光時亨。

“陛下息怒,此時京城之外已是兵荒馬亂,賊寇橫行,兩位皇子乃是貴胄之體,且尚還年幼,還請陛下暫緩其就藩之議!”

光時亨輕挑了挑眉毛,他自然知道崇禎的心思。

但眼下李闖王即將進京,天下就要改朝換代了,如果讓兩位皇子出城,到時候就會多幾個大明餘孽,他自然沒法給新朝天子李自成交待。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合圍 二第四百二十四章 會賺錢的朱由檢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十二章 詐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雪夜離丹徒第三百零一章 三足鼎立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六百五十七章 帝國兩派之爭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一百三十八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五百零七章 近衛軍第二軍登陸旅順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百二十四章 祖大壽爲滿清守遼西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四十二章 朕的後宮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兩百章 擊敗白甲兵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三十八章 交個投名狀吧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三百九十二章 攻守易位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六十八章 稅政改革開始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二十章 成立戰時指揮部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六十四章 準備對左軍決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一章 九江防禦戰 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七十四章 假幣風波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