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

金秋十月,寒意開始悄悄的降臨在長江兩岸。

凜冽的秋風中,颯颯響起的是蔽日的戰旗,隆隆發出的是堅實的腳步。

鋼槍如林,巨炮如炬,車馬船艦間沉悶的鼓聲猶如金色驕陽點燃起十五萬漢家兒郎的熱血。

庶民皆立於官道兩旁,熱切的目光中透出了對王師的期盼。

官吏躬身彎於城牆之外,壓低的帽檐表達着對王師的敬畏。

桂花飄香,木蘭秀色,十里淮揚運河道旁千帆過。

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持劍墜鐙拉繮繩行進在黃金般的大道中。

這些年,作爲一代帝王,他沒有迷醉於江南的溫柔華貴裡,也沒有忘卻成祖領兵七伐漠北之壯舉!

天下有道,國之強者爲霸!

千年前,漢軍以先進的文明與鋼鐵製造優勢出兵塞外,打得匈奴沒了膽。

千年後,明軍當以恢復中華之氣概,再度以領先世界兩百年的工業製造水平,讓漢家帝國的功業延伸到貝加爾湖以北。

朱由檢此時覺得自己就跟眼前這密集如海,氣勢如虹的十五萬近衛軍第一軍漢家兒郎一樣心潮澎湃,熱血賁張。

他感覺自己的天子劍猶如嗜血的猛獸,冰冷的劍光猶如狠辣的眸光逡巡着胡虜頭顱的蹤跡。

周遇吉已年近五十,但依舊是老當益壯。

一柄混鐵打造的大刀持着手中猶如盤於臂間的長龍呲着森然的白色獠牙,雪亮的甲衣儼然若銅牆鐵壁裹着一身鐵骨矗立在棗紅色的矯健戰馬上。

“五年前,朕一道旨意相詔,愛卿毅然帶兵來救,大明能有今日重振偉業之機會,愛卿功不可沒,此次北伐,當要替朕奪回北都,朕當不負卿,請君上也上凌煙閣,遺萬世功業於後世,留富貴於子孫!”

朱由檢很是凝重地對周遇吉說了一句。

而周遇吉則是鐵拳緊握:“陛下放心,微臣甘願爲陛下肝腦塗地,在所不惜,若不還北都,微臣便自刎於這燕趙之地!”

“愛卿言重了,前方部隊預計已到何處?”

朱由檢問了一句,此時總督李明睿策馬過來:“回陛下,前方部隊只怕將要到達吳橋了。”

吳橋,由山東入北直隸的第一塊要地,曾經清軍阿巴泰部曾南下佔據過這裡,譚泰部也曾以此爲據點攻伐大明德州。

如今朱由檢一聽李明睿說眼下就要到達吳橋,便不由得笑問起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現在的僞清吳橋縣縣令是誰?”

“回稟陛下,是僞清順治三年的二甲進士樓晟,此時的吳橋縣本已無一兵一卒,但這樓晟還是想辦法召集了三千原譚泰部遺留各處的綠營清軍在積極準備城防,且還想河間府的滿洲副都統穆雅格送去了求援信”。

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這麼一說,朱由檢便笑了起來:

“既然這樓晟還組織了三千丁勇,我們也不要輕視了人家,吩咐下去,直接打過去,拿出我們最強的實力來,算是對這些替滿清當走狗的漢0奸們最好的處置!”

朱由檢只是這麼一句令旨,真正的執行者則是周遇吉。

周遇吉要負責調配哪一支軍隊負責拿下吳橋縣城。

因吳橋縣的戰略價值比不上保定、天津衛這些地方,因而滿清也沒有對這裡多重視,所以整個吳橋縣就沒什麼兵力。

周遇吉也就沒做具體的分析,因近衛軍第一軍第二兵團離吳橋縣最近,周遇吉便讓近衛軍第一軍第二兵團副總兵劉希堯組織兵馬收復吳橋。

劉希堯則只派了陳貞慧的一支步兵營與林人曙的炮兵營組成特別縱隊,由陳貞慧統一指揮收復吳橋的戰役。

陳貞慧的步兵營是劉希堯麾下的甲級步兵營且都已裝備了崇禎二十二式燧發槍。

而林人曙的炮兵營則有十門線膛炮,其中五門是十二斤重型線膛炮,是用硝化炸藥做成發射藥的開花彈,爆炸力遠遠超過黑火藥作爲發射藥的鐵彈。

由陳貞慧的步兵營和林人曙的炮兵營組成的一萬近衛軍朝吳橋鎮跑了來。

載炮車在淒冷的寒風中飛速地推進着,拉炮的馬傳出噠噠不停的馬蹄聲。

士兵們健步如飛,持着鋼槍穿越在樹林間。

若是在天空之上鳥瞰,此時的這支近衛軍猶如疾馳而來的戰狼。

當時正值十一月初,初冬的冷雨開始淅淅瀝瀝地降落在吳橋縣城的青灰色城牆上,被遺落在城牆邊已風化的漢人遺骸此刻陷入了沉默,但呼嘯的風中卻傳來了他們對滿清暴政的控訴,對家國安寧的期盼。

滿清吳橋縣縣令樓晟此時也已經得知了近衛軍出現的消息。

他是滿洲漢軍八旗中的正黃旗人,鐵桿的包衣奴才,對於滿清有着絕對的忠誠,爲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強行召集了各地三千綠營散衆隨自己守城,有不從的皆被他斬殺且懸於城門之上以震懾城中百姓。

同時,這樓晟還把自己的兩百家丁組成了騎兵且派出城去準備襲擊近衛軍炮兵,他知道在火炮面前,他的吳橋縣城就是個擺設,爲此他只能先偷襲近衛軍的炮兵。

“前方東南方向有騎兵出現,距離五里!”

此時,隨行斥候立即告知給了炮兵,炮兵立即把五門輕型線膛炮組織了出起來,開始裝彈調試照門,同時有炮兵指揮官立即用單筒望遠鏡觀察逐漸縮短的距離,同時命令操炮手調度方向:“左旋三十度,右旋十度,裝彈,發射!”

咯吱咯吱的火炮調試旋轉鈕在炮兵手中運轉如飛,而在片刻之後,五發黃銅色的圓錐形炮彈轟隆一聲便呼嘯而去,劃破蔚藍色的天際。

此時,正急速而來的兩百清軍鐵騎飛揚着大刀很是無畏地在平原上衝鋒着,但就在他們看見五枚炮彈出現時,片刻間在線膛炮發射出的炮彈便在他們中間炸裂。

硝化炸藥形成的爆破力頃刻間便形成巨大的氣浪直接將十多名騎兵掀翻在地。

同時迸裂的彈片猶如鋒利的鋼刀在巨大的動量作用下直接切開了十多名騎兵的腹部或者喉部甚至把腿部直接切斷都有。

戰馬更不用說,直接被炸成碎塊,人也是如此,血肉模糊,整個清軍騎兵片刻間便只剩下五十餘狼狽而逃的騎兵。

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二百五十一章 激戰武昌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一百二十一章 給鹽商吃定心丸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百九十章 全殲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十一章 南撤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四百九十七章 活捉豪格第六百七十二章 牛頓和他的表妹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五十二章 認罪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二百九十章 要讓大明成爲強大的資本帝國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成立海軍部第四百三十一章 跟着起事的文官更要嚴懲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五百七十四章 皇后返京第六百零四章 朕要嚴辦!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四百七十一章 滿清介入西南戰事第十一章 南撤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七十章 李定國軍隊內部人心渙散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