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

大明現在的自然科學理論知識都是朱由檢根據自己在後世的理科知識寫的一些資料提供給了宋應星等人的。

雖說他在後世是某醫科大學醫學技術學院醫學生物專業的本科生,學過基礎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生物學、生物學概論、正常人體解剖學、高等數學、天然藥物化學等學科,且各科學分績點都在三以上,但他現在也不清楚太多內容,只能清楚最基本的規律。

很多知識都是散亂的,因而他現在只能等着將來北伐後由這個時代的科學研究者替自己完善和補充。

這個完善和補充肯定是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或許朱由檢還得着人去西洋諸國挖人才行,譬如同時代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笛卡爾、物理學家布萊士·帕斯卡等人。

大明未來的科學建設將會進入理論建設爲主的階段,大跨越式的科技進步已經明顯不可能。

朱由檢也不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汽車出現、電腦出現的那一天。

他現在唯一能享受到的科技福利便只有具備減震系統的大型馬車,特別是在乘船抵達長沙府改走陸路後,這樣的馬車能讓他可以在顛簸的湘西官道上睡一個好覺。

“陛下,清廷那邊傳來消息,周則已被任命爲川陝總督,現已抵達漢中,多爾袞也已稱病不朝,現在主持國政的乃是鄭親王濟爾哈朗,至於滿清使臣被我們處死後,清廷是何反應還沒有明確的消息。”

一時快要貴州銅仁的時候,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便將來自滿清的情報稟告給了朱由檢。

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政?

朱由檢對於濟爾哈朗不算了解,也只知道在原本歷史上此人是死於多爾袞之後,且聯合了順治打擊多爾袞餘黨迫使阿濟格沒能做成第二個攝政王。

除此之外,朱由檢還知道濟爾哈朗是現在唯一可以和多爾袞抗衡的勢力,多爾袞是攝政王,而他是輔政王。

不過,朱由檢如果預料的不錯,濟爾哈朗當沒有多爾袞那麼大的野心,不單單是根據朱由檢對原本明清史的瞭解知道濟爾哈朗不會背叛順治,也因爲濟爾哈朗非是努爾哈赤之子,而是努爾哈赤之侄,因而他沒有奪帝位的資格。

“一個人沒有稱帝位的野心,思想就會變得保守,也難怪他會派人來議和,看樣子這濟爾哈朗如今的確只想保住北方的半壁江山。”

朱由檢說着又問向吳孟明:“周則任川陝總督出自誰的授意,以濟爾哈朗之性格,當不會在這個時候還想着得隴望蜀。”

“陛下英明,周則出任川陝總督出自多爾袞的授意,多爾袞要他在漢中屯糧養兵,以待他變。”

吳孟明這麼說後,朱由檢點了點頭:“現在周則出任清廷川陝總督,也相當於是封疆大吏了,山高皇帝遠,他的滿清主子自然再管不着他,想辦法多派些可靠的錦衣衛打入他這個總督的督標綠營裡擔任要職,爲將來更徹底地殲滅建虜做準備!

另外,現在周則離開了北京,北京方面的錦衣衛情報來源是否受到影響?”

朱由檢說後又問道。

“影響不大,周則已扶正涵染爲妻,現在滿北京城都知道周則是愛妾如命,都以此覺得他無大志,而涵染現在也得了誥命身份,時常與一些滿清權貴夫人小聚從這些女人口中打探了不少重要消息,比如滿清皇太后布木布泰小產的消息都被我們知道了。”

錦衣衛都指揮使吳孟明說後,朱由檢頗有些八卦地看了他一眼:“布木布泰小產,是多爾袞的種?”

朱由檢剛這麼一問,此時外面已傳來張同敞的聲音:“陛下,前面就是銅仁府了,督師馬閣老已率西南衆文武於在前面恭迎。”

“朕知道了”。

朱由檢迴應了一聲。

按理說,西南戰事不過是局部戰爭,別說現在已經加入了大明近衛軍一個軍,即便沒加入,張獻忠的大西軍也不可能打過湖廣逼近江南。

但朱由檢還是決定在北伐之前,趁着自己在南邊的時候,親自來西南看看,而他來西南爲的不是其他事,實則只爲了一個人。

此人便是李定國。

崇禎十七年後的大明人物中,朱由檢最敬服的便是李定國。

誰都知道,李定國是南明歷史上最善戰的將領,被稱爲最後的軍神。

但現在的李定國還是張獻忠的義子,甚至還是跟朱由檢敵對的,是以造朱由檢的反起家的賊寇。

換句話說,朱由檢即便凌遲李定國都不爲過。

但朱由檢還真的捨不得凌遲李定國。

這種華夏脊樑,雖說在這個時代,他依舊站在自己的對立面,但朱由檢對李定國卻提不起半點恨意。

然而,根據錦衣衛的軍事奏報。

如今這李定國卻是一個很讓明廷頭疼的人物。

特別是馬士英,馬士英現在最恨的就是李定國。

因爲自從李定國南征以後,馬士英是丟城失地,最後不得已退到了貴州銅仁。

若不是因爲大明近衛軍第七軍的出現以及馬士英在幾次吃虧後開始聽從楊展以及李巖等意見才使得李定國攻勢被阻,只怕馬士英如今連貴州也難以保住。

朱由檢也是因爲此纔想到來西南看看,他要親自會會這李定國。

剛好現在周則也成了西北和西南地區最大的清廷官員。

朱由檢覺得西南地區如今就像一盤三方角逐的大旗,而他朱由檢最大的目的就是在北伐前把西南局勢徹底穩定下來,消滅張獻忠的大西政權同時佔據四川。

馬士英精於權謀算計但打仗的確不行,在原本歷史上雖手握江北四鎮也沒能守住南京,當然這也跟江北四鎮聽調不聽宣有關係。

朱由檢也知道馬士英不是這塊料,但在當時滿清南下的情況下,朱由檢也只能派他來鎮西南。

而如今滿清南下之戰徹底失敗,朱由檢也能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對付張獻忠部,即便馬士英把西南丟了,張獻忠也不再對大明有任何的威脅。

好在馬士英也不是真的那麼無用,至少也還是保住了貴州大部和雲南全境。

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五百四十七章 收復京師!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二十六章 無能文官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八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十九章 東林黨和閹黨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四百一十三章 死守南京與大明軍械所的重要性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二百零九章 蒙城大捷,山河共歡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四十五章 活捉識仁天皇與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八十四章 積極響應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三百一十七章 海戰 二 巨炮發威第三百四十九章 皆是亂黨,給我殺!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四百章 疑陣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四百一十章 讓俘虜先接受勞動改造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零五章 鎖拿朝鮮使團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五十三章 辦成大案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二百六十章 阿濟格回京後的滿洲貴族反應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六百六十二章 南直隸衆議司駁回諮議司提案第六百五十三章 複雜的大明社會結構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徵稅開始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