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征大明的幾路大軍中勢力最弱的,正因爲此,何洛會進兵很謹慎。
但也正因爲謹慎,他的進兵速度非常緩慢,既怕被離清軍主力洪承疇部太遠,又怕被主力洪承疇部給拉扯上做了陪葬品。
而這恰巧就給了近衛軍第四軍合圍他的充足時間。
何洛會在打襄陽不成後便沿着官道去了隨州,但恰巧也在隨州和近衛軍第四軍第二兵團直接碰上。
而第一兵團也尾隨而來,與第二兵團在隨州合圍住何洛會。
作爲清廷的一等公,何洛會自然也不是清廷簡單的人物,功勳卓著不說,更是深得多爾袞信任。
不過,如今他也只能等待着被近衛軍俘虜的命運。
近衛軍第四軍已經不是當年,大量基層軍官皆是近衛軍第一二三軍的老兵充任,戰力早已不凡。
如今何洛會的十萬人馬自然也很難從近衛軍第四軍手裡突圍出去。
從十二月二十五日近衛軍第四軍發起總攻後不到五日,何洛會的十萬人馬被全部殲滅。
而他本人也在一處山洞裡被近衛軍第四軍戰士活捉。
總之,在崇禎二十一年的春季到來之際,滿清發起的這場第二次伐明之戰便宣告徹底失敗。
八十萬清軍中除部分被俘虜外,其餘盡數被全殲,也有少部分失蹤者,不過可以忽略不計。
其中多羅郡王阿巴泰、一等公譚泰、一等公何洛會、內院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洪承疇、固山額真佟圖賴、梅勒額真鰲拜被俘虜,平西王吳三桂等被殺。
整個清廷的生力軍被盡數剿滅,乃至從遼東到北直隸皆被近衛軍攪亂了一遍。
滿清一敗塗地。
大明再一次完勝。
朱由檢回師江南途中得知此消息後當即下旨,着第一軍立即擴充一個兵團,與近衛軍第三軍擴充的一個兵團合編成近衛軍第七軍。
同時,朱由檢則任命劉肇基擔任第七軍總兵官,陳子壯爲總督,翁正春擔任第七軍第一兵團爲副總兵,閻應元因在此次大戰中表現卓越被破格提拔爲第二兵團副總兵。
而按照大元帥府軍令,近衛軍陸軍第七軍一旦整編完成便立即開赴西南。
近衛軍第三軍和第一軍則留守山東和在河南整訓休整,補充新兵以及承擔俘虜改造與分派工作。
這些事務自然是由李邦華和李明睿兩位總督負責。
大明現在有許多礦山以及硫酸廠、硝酸廠、燒鹼廠,這些都是高危險的工種,但又是大明軍事工業不可缺少的原料生產基地,而讓這些俘虜幹這些危險的工作自然再合適不過。
畢竟這些人在戰爭中欠下了罪孽,讓他們服役是再合適不過。
無論其在滿清中的身份有多高,都會被先安排到各地工作服從勞役工作,直到三法司會審對其重新定罪之時。
當然除罪大惡極者會不再勞役而被凌遲或斬首外。
品級較低或者無足輕重的只幹過欺負老百姓的普通清軍俘虜則大多數還是繼續服從勞役工作,接受改造,一般會有個接受勞動改造的時間,最低是十年,最高是終身。
這種勞役工作是朱由檢爲充分利用人力資源而發明的。
當然,這些人既然是服勞役也不會有什麼報酬與從事相關工作的百姓們的待遇自然是不同的。
畢竟一個俘虜一個是大明的子民。
俘虜的安排有下面的總督統籌安排再上報經總政治處主任金炫處理即可。
而西南對付張獻忠的軍事則由秦良玉負責。
朱由檢現在只專心帶着近衛軍第二兵團馬不停蹄地趕回江南,收拾那羣不識擡舉的藩王。
……
在朱由檢離開江南之前,整個江南的文官士子們都沒有對朱由檢能戰勝清軍有多大的信心。
或許是有人故意煽陰風點鬼火,散佈出清軍百萬大軍南下勢如破竹的消息。
也或許是一些人更希望清軍南下成功而可以藉此取締高額的商稅的緣故。
總之,儘管東廠在嚴厲打擊散播謠言者,但想趁着清軍南下近衛軍北上之際渾水摸魚的人並不少。
潞王朱常淓按輩分是崇禎帝朱由檢的堂叔輩,其本來的封地在河南衛輝府。
後來因流賊闖入河南衛輝,而使得潞王朱常淓一家不得不逃亡江南,最終流寓杭州。
藩王素來是很有錢的,俸祿豐厚且田地也多,儘管朱常淓在河南的地沒了,但他在杭州也過得不差。
不過朱常淓依舊不滿意的是朱由檢在南遷後沒有給他重新安排封地。
朱常淓甚至主動去要過,朱由檢自然不願意讓這些人繼續佔據大部分土地當寄生蟲。
因而朱由檢回絕了朱常淓。
朱常淓不滿歸不滿也不敢把朱由檢怎麼樣。
但是偏偏浙江巡撫張秉貞對於朱由檢加徵商稅且擅殺士子的舉措也頗爲不滿,也就秘密接觸上了朱常淓,後來杭州副將牟文綬因不滿自己被流賊出身的高傑壓在頭上也上了賊船。
浙江總督兼總兵官是孫元綸,但孫元綸也不過是個朱由檢安排在浙江轄制高傑的文官。
在高傑走後,除牟文綬的衛所兵外,浙江也就沒有什麼兵力,孫元綸也沒有需要轄制高傑的義務,自然便就輕鬆下來,乾脆就住在了西湖養閒。
東廠的人查探知潞王朱常淓等的不軌之事後首先找到的是孫元綸,結果孫元綸不相信還跑去質問潞王朱常淓,但卻被浙江巡撫張秉貞直接派人給殺死。
然後當即潞王便宣告了起事。
畢竟孫元綸再怎麼說也是朱由檢的人,乃是統領浙江軍政大權的最高長官。
如今浙江巡撫張秉貞在他府上殺了孫雲綸,他是想不反也得反。
不過,潞王朱常淓沒有想到的是他的謀反如此順利,竟從杭州輕易的打到了溧陽。
沿途甚至還有不少江南士紳響應。
潞王朱常淓一時也被燃起了野心,甚至爲此當即宣告免除所佔領區的商稅,恢復海禁,停辦寧波市舶提舉司。
如此以來,響應潞王朱常淓的江南士紳也就更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