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

這日清晨,朱由檢在開封城中醒來,推開軒窗瞧了一眼這古都。

天地一片素白,城牆上的彈痕已被積雪覆蓋,廝殺聲恍惚已在剎那間銷聲匿跡。

洪承疇率領的五十萬清軍主力最終隨着這場大雪的落下而宣告落幕。

這些幾乎是從崇禎十七年到崇禎二十年間,北方乃至關外的最後一批成年男丁。

滿清從萬曆以來就不是個單純的漁獵民族組成的部落。

他雖然以滿洲軍事貴族爲主,但在三四十年間於白山黑水一帶已經形成了一個滿漢蒙雜居的政權,經年發展之下,人口早已不是昔年的只有數萬野豬皮之規模。

不然也不可能在天啓崇禎年間幾乎一點一點把關外給蠶食乾淨。

這些關外的成年男丁加上北方各省的成年男丁。

滿清湊足了八十萬之數南下企圖一舉滅亡大明的野心就此破滅。

可以想象,此時的北方各省只怕已是十室九空,千村凋零。

朱由檢不知道多爾袞會如何面對這樣的局面。

但他現在也沒空去管多爾袞會如何做,他現在得回南京收拾那一幫宵小之徒。

滿清自然已不再是大患。

西南的張獻忠最多也就只能割據一方。

唯獨南京。

在江南。

自己身邊的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才是自己需要時刻警惕的。

雖然以自己這個帝王現今的權力與勢力,這些人已不足以撼動自己。

但有時候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朱由檢也不會想到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突然往自己背後捅刀子。

譬如這一次。

朱由檢着實沒有意料到,他本以爲這些藩王皆無大志纔是。

自己也一直未剝奪藩王的高俸祿和對土地的特權,一直把他們當豬一樣榮養着。

然而現實告訴朱由檢,這些人也是有野心的。

只要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也會覬覦那把龍椅。

眼下已經是臘月二十八,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

因戰爭的結束,開封城再次恢復了昔日的祥和之氣。

節日的氣氛開始在市井之間瀰漫。

自取締路引制度以後,百姓們生活越來越自由。

如今開封又沒有戰亂,再加上人地矛盾的解決,因而城內城外此時都已有了許多進行貿易活動的百姓。

雖還沒完全呈現出昔日北宋時的清明上和圖裡的熱鬧,但也在這寒冷的嚴冬裡孕育着一絲絲春天的生機。

不過,整個大元帥府與近衛軍體系依舊還是忙碌着。

近衛軍傷亡人數需要統計,撫卹事宜與調崗事宜皆是繁雜的工作。

除此之外,還有俘虜的押送與分派到各處工廠勞役的安排工作。

以及調軍南下的事宜,都需要處理。

近衛軍第三軍已在城內休整,補充新兵。

劉芳亮本身就是大元帥府總訓練處主任,負責全國的新兵訓練工作,自然由他自己調派新兵補充第三軍。

不過,按照朱由檢的意思,近衛軍第三軍要擴充一個兵團,以備將來組成近衛第七軍用。

戰爭自然是不可能結束的,近衛軍肯定也是要繼續擴充的。

朱由檢可不希望他年北伐之時後方依舊沒有足夠主力軍團穩定朝局。

至於擴充軍隊後增加的國防支出,這些自然是朱由檢以後考慮的事。

第二軍四個騎兵營共計兩萬鐵騎已先由總兵官何新親自率領先一步回師江南。

而步兵營和炮兵營則準備稍做休整後再南下。

朱由檢和秦良玉自然是隨步兵走。

大戰剛剛結束,很多事務也要他和秦良玉親自處理好後才能放心離開。

洪承疇一直吵着要見他,但朱由檢沒有心情去搭理這樣的人。

吳三桂好歹是武臣,且是崇禎十七年三月後得知北京城陷落後才決定降敵,朱由檢本就沒指望他能有多少忠誠之心。

本來大明朝廷對於武臣也不怎麼厚待,或者說是文官集團對武臣不怎麼厚待。

朱由檢自然也不能太強求武臣有多少忠烈之士。

而吳三桂這樣的遼東軍事貴族自然不可能指望,但至少人家還是願意進京勤王的,至少要有銀子而已。

這也是朱由檢爲何只殺了吳三桂而沒有押解其去南京凌遲之原因。

朱由檢給近衛軍們看看,自己對武臣的不同。

如今之大明非是晚唐,暫時沒有震懾武臣之必要。

而對皇權起着威脅的依舊是文官集團。

而洪承疇作爲文臣,朱由檢待他本來就不薄,比之於盧象升可謂是隆恩至極。

但偏偏洪承疇在崇禎十四年就降清,而且不是迫不得已,他本該以死全名節或者如盧象升一般戰死沙場。

可洪承疇沒有選擇這樣做,還害得朱由檢在當時還誤以爲他會戰死他會自殺殉國,還要給他辦葬禮。

這還不算,洪承疇居然還主動幫助多爾袞滅亡大明,主動出謀劃策。

可以這麼說,吳三桂最多就是一把誰都可以握起的刀,一把誰都可以利用的刀。

而洪承疇就是一條養了十年還會反咬自己一口的毒蛇。

所以朱由檢要嚴懲洪承疇,要以此震懾江南的文官們,震懾投降滿清的士紳們!

除夕這日,朱由檢沒有在開封城過春節便和近衛軍第二軍的步炮兵一起離開開封城。

而此時,周則也揹着勒克德渾從陶家店渡河離開了開封府。

周則救走清廷多羅貝勒勒克德渾,朱由檢是知道的。

勒克德渾是周則在滿清的靠山,要想讓周則在清廷起着更大的作用,就必須有勒克德渾的幫助。

因而,周則現在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忠僕救主的戲碼,帶着兩百騎在數十萬大軍中硬是將勒克德渾救了出來,還一路揹着被打中腳的勒克德渾突圍到了陶家店。

近衛軍也配合着追殺了一陣,甚至還讓周則的臂膀也中了一彈。

總之,現在的勒克德渾很感激周則,並開始徹底信服周則,認爲周則是自己最忠誠的奴才。

“主子,我們總算回到北岸了,只要再堅持幾日,我們就能進衛輝府歇息歇息,主子你說,我們這次吃了敗仗,朝廷不會懲處我們吧,尤其是奴才這個河南提督,奴才就擔心要是被治了罪,發配到寧古塔,就沒人服侍主子了。”

周則很是擔憂地說道。

“放心,本貝勒就是拼着老命不要,也要保下你,這次敗仗主要責任是洪承疇,不能怪你,本貝勒會向王爺求情的,而且你的表現並不差,先用智謀奪回杏花營,又發覺敵情有變果斷出奇兵救回本王,這份膽識與睿智不簡單,要說,王爺也忒不會用人,何必讓那洪承疇一介老儒掛帥,倒不如用自己的奴才實在。”

勒克德渾這麼一說,周則不由得心底冷笑,但也確如勒克德渾所言,很快他便就被升了官。

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六百二十七章 第一輛蒸汽機車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二百六十六章 內閣首輔範景文表態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十一章 南撤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八大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一十一章 心向滿清的奸賊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四百八十二章 線膛槍挑射清軍火器兵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五十六章 鐵血統治開始第三百零三章 士紳集團的反彈第二百五十章 清軍阿濟格部兵臨武昌府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三百八十一章 朱仙鎮的朱皇上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百七十八章 空心陣全殲清軍鐵騎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五百五十七章 范文程被押上刑場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零八章 靖平松江府第四百三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六百章 國力大增的盛世大明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嘴巴的官員們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三百六十六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十章 帝后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五百六十六章 朱由檢搞不懂大明官員們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愚蠢的張獻忠第十章 帝后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六百二十章 進軍荷蘭第三百四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三百四十一章 怒踹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