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合圍 四

除孟喬芳帶着兩千騎兵跑回開封城外,宣武衛的清軍共計一萬餘人被近衛軍殲滅,其中俘虜兩萬餘人。

近衛軍第二軍第一兵團佔領宣武衛後如何防禦如果提高洪承疇清軍主力突圍難度暫且不提。

此時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也已抵達杏花營。

這裡是朱仙鎮到開封城的一軍事要塞。

洪承疇也在這裡派駐了五萬兵馬,守此要塞的乃是漢軍鑲紅旗都統金礪。

此人當年本爲大明鎮武堡都司,乃是早期降清的大明武官,算得上清廷資歷很老的漢賊。

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也沒打算招降他。

在當地百姓幫助下,近衛軍第二兵團的兩個步兵營甚至神不知鬼不覺地抄近路直接摸進了這杏山營,且直接夜襲了這杏山營。

參與夜襲的乃是顧炎武與夏完淳兩個營。

顧炎武率先帶着自己的步兵營先衝進了杏山營正門,對着這營門上的清軍就是一陣連續射擊,清軍正門頓時死傷數百人,營門大亂,顧炎武趁此忙帶着六千步兵衝了進去。‘

一時間,整個杏山營到處起火,火光映紅了整個天空。

而夏完淳也帶着步兵營從後門突破了進來。

金礪忙帶着騎兵來救,卻無奈因爲是夜間,近衛軍步兵又直接散開衝入各處營帳殺人放火,使得金礪不知道如何殺退這些近衛軍官兵。

“罷了,大勢已去,擊鼓撤出,也只能稟告給洪中堂,杏山營遇襲,敵軍數量不下一萬!”

金礪爲保存實力不做無畏的犧牲只得趁着還未大亂和敵情不明時帶着未亂的三萬人立即撤離了杏山營。

至此,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順利進佔杏山營,洪承疇清軍主力南進的大門被堵上!

……

現在唯獨只有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還在河南黃河以北的清廷統治區內飛奔着。

爲抓緊時間,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的副總兵秦邦屏也顧不得這裡是清廷統治區,會有清廷的斥候以及運輸部隊什麼的。

遇見有企圖攔截他們的清軍,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上去就是直接一頓猛揍,這些清軍非清軍主力,自然也不敢招惹步炮協同還有一萬騎兵的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

轟隆隆的炮聲過後,清軍後方糧食總轉運站陽武縣被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攻破。

陽武縣總押糧官清廷河南布政使焦安民與清廷副總兵趙光瑞也被押到了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副總兵秦邦屏面前。

“軍爺,饒命啊,我們都是漢人,我們是不得已才降清的啊,我們願意棄暗投明,願意爲您做牛做馬,只求您能放我們一馬。”

焦安民與趙光瑞不停地磕着頭。

“抓緊時間,除每人可帶十日口糧外,其餘全部糧食全部燒掉,俘虜與降官全部殺掉,不留一個活口,大開城門,放百姓們出逃!”

秦邦屏一刀將焦安民和趙安瑞的人頭都劈斷在地,也顧不得擦去臉上的鮮血,直接下了令。

很快,陽武縣城便是一陣噼裡啪啦的槍聲響起,還有清軍的哀嚎聲。

三萬守糧清軍全部被殺,清軍五十萬大軍所用之糧食也全部被燒燬,大火直接燒了一天一夜!

此時,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則繼續快速急進,在近衛軍第二軍第二兵團襲擊杏山營的當晚搶佔了黃河北岸的楊家渡口,然後凌晨渡河搶佔了孫家渡口,還直接毀掉了清軍停泊在孫家渡口的船隻數百艘,殲滅清軍駐守渡口的兩萬兵馬。

之所以近衛軍第三軍第一兵團如此順利,也是因爲洪承疇沒有想到近衛軍會突然出現在自己後方,而且會出現在黃河以北,使得黃河以北的清軍和守渡口的清軍完全是猝不及防。

殊不知,近衛軍早在洪承疇渡河之前就在當地漁夫幫助下已經悄悄渡河到了黃河北岸。

至此洪承疇和他的五十萬清軍主力的後路和糧道也被切斷。

這樣,洪承疇便正式陷入了大明兩個近衛軍,四個兵團紮緊的口袋裡。

第二軍第一兵團佔據宣武衛俘虜清軍兩萬殲滅清軍一萬,孟喬芳部兵力大損。

第二軍第二兵團夜襲佔據杏山營,清軍金礪領三萬人撤回開封。

第三軍第一兵團佔據陽武殺清軍三萬,又佔黃河渡口殺清軍一萬,燒燬清軍糧道。

唯獨第三軍第二兵團還困住李國翰等清軍合計近五萬清軍於八裡灣。

“既然近衛軍第三軍第二兵團已困住了李國翰部等清軍近五萬便不必再放他們回去,當趁此直接吃掉,以免到時候突圍出去與洪承疇主力合攏增加吃掉這支清軍的難度,而且這支清軍的李國翰是滿清勳貴李永芳之子、額駙劉之源、吳三桂表兄祖澤潤,這些是遼東最善戰的滿清漢軍,此時不吃掉到時候一旦和洪承疇主力合攏必是其突圍助力!”

秦良玉說着便看向了朱由檢:“不過,不知道近衛軍第三軍第二兵團能不能吃掉這近五萬清軍,也不知道李制臺能否來得及將輜重彈藥運輸到近衛軍第三軍第二兵團手中。”

受小冰河氣候影響,此時的開封府雖地處中原,但在十二月的嚴寒也是能凍死人的,朱由檢也因此不由得說道:“大雪天的,我們的人運輸輜重過去有難度,清軍突圍也有難度,現在就看誰耗得起了,即便吃不掉也沒辦法,大不了總攻時再費些力而已,現在最緊要的是宣武衛和孫家渡口不要出現變故纔好,以洪承疇這老狐狸之狡詐,應該不會這麼輕易入我轂中。”

“不但是這個,還有開封城被困的軍民是否還能堅守得住,被圍了這麼久,儘管開封府內糧食充足,但這種嚴寒天氣,外面的煤炭木炭進不去,裡面死了人也出不來,可不要發生瘟疫纔好。”

秦良玉正這麼說,盧九德插了一句:“也不知道洪承疇會不會真的攻打開封城,現在看來如果奴婢是洪承疇,似乎攻打開封城的意義已經不大。”

聽盧九德這麼一說,朱由檢和秦良玉都頷首點了點頭,也都覺得洪承疇不可能不會發現自己大軍四處運動跡象,但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便只能是等消息。

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前準備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五百二十章 精忠的朝鮮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五百五十二章 整個大明的人都知道你是大漢賊第三百二十章 帝國海軍掠東洋震津門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一章 大明危在旦夕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抄沒賣國晉商之臨汾亢氏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五百三十九章 近衛軍進逼天津衛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二百七十三章 朱由檢知道稅政出現腐敗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一百四十章 三顆重磅炸彈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三百四十四章 貶黜史可法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明軍工基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二百四十章 還有大明皇上嗎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三十九章 內廷多一忠良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兩百三十八章 降清漢臣盼明亡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十三章 招撫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五十二章 這纔是天下民意!第八十八章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二百二十六章 孔有德敗退和全軍出擊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二百一十七章 帝臨揚州第七十七章 執法從嚴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七十七章 左軍之後是清軍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五百九十章 周後着急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五百六十七章 儒家理學是原罪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九十一章 馬士英改革大明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二百三十七章 展望未來的朱由檢和多爾袞第一百二十八章 訪皇后乞紅梅第五百三十二章 濟爾哈朗怒斥范文程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四十六章 夜訪丹徒第三百七十九章 合圍開封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二百一十四章 殲滅準塔部五千鐵騎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四百九十章 你是朕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