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

濟南城外。【.aiyoushen】

劉澤清的十萬大軍一個個拿着銀子傻樂個不停。

兵部尚書李邦華還親自帶着兵部一干官員在城外擺了幾桌酒菜,與這些將領們一起喝酒。

一干武官們沒想到素來是鼻子朝天的兵部大佬們會如此待他們,一個個都沒有拒絕,吃的吃,喝的喝,可謂是興高采烈。

而這時候,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已經包圍上來。

等到一人在李邦華耳邊低聲嘀咕幾句後,李邦華也找了藉口退進了城裡。

待城門一關,李邦華就直接下令放炮,頓時整個濟南城外是殺聲震天。

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宛若巨浪般從左右兩翼席捲而來。

劉澤清的官兵頓時是不知所措,面面相覷。

有的官兵不由得看向了主將,誰知主將此時已經醉的不省人事。

……

這邊,大明皇帝朱由檢從屏風後面走了出來,面色冷峻地看了看地上已經被砍的七零八落的劉澤清。

饒是他做好了心理準備,也有些反胃,尤其是那刺鼻的血腥味。

但有時候要想在這個吃人的亂世裡崛起,就得走過這樣的屍山血海。

“隨朕去城頭!”

朱由檢給李若璉吩咐了一聲後,就先急忙跨出了布政使衙門。

一到城頭上,朱由檢便看見城外的劉澤清的十萬大軍已經被自己的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團團包圍。

“現在情況如何?”朱由檢問着李邦華。

李邦華忙回道:“回陛下,我近衛一軍和近衛二軍已經包圍這十萬大軍,劉澤清部將李化鯨意圖突圍已被我軍擊退,李化鯨也已被殺!”

朱由檢聽後點了點頭,從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手裡接過劉澤清的人頭來往上一舉:

“將士們!朕乃天子朱由檢!爾等不必慌張,朕知道你們是被逆賊劉澤清所矇騙裹挾,如今逆賊劉澤清牟圖弒君,已被朕親自誅殺,爾等若肯歸附於朕,朕敢保證,對爾等以往罪過既往不咎!但若敢繼續從逆,朕絕對格殺勿論,包括爾等妻兒!”

說着,朱由檢就將劉澤清的人頭丟了下去。

頓時,這些劉澤清的官兵看見主帥頭顱嚇到退了幾步。

此時,朱由檢身邊已經打起了黃傘蓋,近衛二軍的火器手也上了城,弓箭手也已就位,炮口開始推了出來。

而兩側的近衛一軍和近衛三軍的步兵已經舉起了長矛,劉芳亮和周遇吉同時帶着麾下將士不停地喊着殺!殺!

劉澤清的十萬官兵早已被嚇破了膽,哪裡敢反抗。

也不知道是誰先喊了一句“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頓時,整個劉澤清的十萬官兵都陸陸續續放下刀槍,跪在了地上高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心裡對此甚是滿意,目光深邃地看向遠方,良久之後才吩咐兵部尚書李邦華立即整編劉澤清所部。

至此,劉澤清的威脅被完全剷除。

從山東到淮揚,已無任何軍事威脅。

不過,徐州的高傑和鳳陽的劉良佐,朱由檢不得不有所提防。

自己一旦到了江南,這兩人也是肘腋之患。

尤其是劉良佐!

高傑本是李自成的部將,因讓李自成戴了綠帽纔不得不投降大明。

因而高傑不可能投降闖軍,當然也不可能投降建奴,建奴對闖賊出身的將領素來是零容忍。

入關的建奴與漢人大官僚大地主合作,而建奴獲得這些大官僚大地主好感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政治目的是剿除流賊,素來大官僚和大地主對闖賊是不能容忍的,因而建奴對高傑等闖賊出身的將領也就不能容忍。

所以,朱由檢決定對高傑進行拉攏,對劉良佐進行剷除。

更何況,高傑部因爲大多數是流賊出身,還頗有戰鬥力,而劉良佐除了禍害百姓外毫無戰力。

而且,劉良佐還是鳳陽總督馬士英的嫡系,這種依附封疆大吏的官兵若不加以除掉,自己只怕也無法控制馬士英。

當然,還有湖廣的左良玉毋庸置疑也是要除掉的,此人有東林黨背景,自己這個皇帝到了江南,若不將此人剷除,根本無法控制乃至剷除東林黨。

但左良玉乃江北四鎮中最大的勢力,所以朱由檢現在也不好對左良玉部下手。

不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左良玉這樣的人留在大明就會一直是顆毒瘤。

十日過後,劉澤清的十萬官兵被整編完畢,除去五萬人被裁汰命令就地屯田外,朱由檢只收攬了五萬多人編入近衛軍。

眼下李自成和建奴正在京畿一帶打的正酣,再加上劉芳亮部已歸附大明,北直隸南部和山東以及河南如今也都還在大明手裡。

朱由檢雖說要在江南以長江天塹爲依託厲兵秣馬,但他沒有打算就這樣放棄還在大明手裡的中原之地。

雖說這一帶大多是平原,無險可守,又都是四戰之地,但卻也可以算是朱由檢將來抵禦建奴的戰略縱深。

整編劉澤清的工作結束後,朱由檢再一次召開了一次朝會。

這一次,他將長江以北的中原之地的基本政策確定了下來,並命現駐守保定的朱昭明領兵部尚書銜爲北直隸總督,轄制麾下所有兵馬,統領軍政大權,而戶部尚書倪元璐爲北直隸巡撫,協助朱昭明處理民政事宜。

周遇吉則被朱由檢任命爲山東總督,領兵部尚書銜兼左都御史,統領山東境內的軍政大權,兵部右侍郎孫時綸爲山東巡撫協助周遇吉。

河南乃處於湖廣左良玉部和鳳陽劉良佐部之間,朱由檢不好插手,只能遙令鳳陽總督馬士英兼領河南總督。

如今是戰時,朱由檢決定摒棄以前的以文抑武的行政體系,更何況這種戰略前沿更需讓主將統轄軍政大權纔好統籌力量抵禦敵軍。

所以,朱由檢直接讓周遇吉和朱昭明這樣的武將總督一省軍政,而素來不會打戰善治民政的文官爲輔佐。

另外,讓朱昭明做北直隸總督,一是朱昭明現在乃自己的義妹,且與闖賊有血海深仇,又在邊鎮有抗擊建奴的經驗,再加上她又是周遇吉的妻子,所以朱昭明不可能不死守北直隸,除非她想讓她在山東的夫君周遇吉獨自面對建奴。

周遇吉也不可能對北直隸的戰事坐視不管,該伸出援手的時候肯定會伸出援手。

這樣一來,整個北直隸和山東就能形成一個齊心協力的防禦整體。

朱由檢這個皇帝在江南也就更加踏實的整合兵馬,蓄積北伐力量。

多謝書友赤縣神州300書幣打賞

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四百九十二章 第13更 周則反清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四百八十八章 升官後的徐昭華第六百一十章 帝王暴怒第四百三十九章 滿清想議和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動民衆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六百六十六章 帝國政體基本穩固下來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關於土地和糧價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四百六十六章 佯攻烏江關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十七章 朕不吝有賞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二百一十章 一萬清軍攻定遠第六百五十一章 迷茫中的大明皇帝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零四章 新的松江知府第六百五十六章 資產階級與手工業者滲透進朝堂第四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四百章 疑陣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二百一十八章 殺虜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七章 帶兵闖京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九十章 小冰河時代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二百五十三章 關門拒守,殊死一搏第一百六十三章 堵胤錫赴武昌第一百二十七章 興風作浪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五百三十三章 近衛軍經略山西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二百四十五章 怒批柳如是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六百四十六章 懲罰識仁天皇與德川家綱第六百七十四章 鐵甲艦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三百零五章 欲效武宗、熹宗舊事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二百七十七章 貪官們的應變之策第二百一十章 騎兵對騎兵,硬碰硬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三百零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八十六章 聯寇平虜第五百八十五章 推遲新任首輔宣佈之日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六百六十八章 大明電學的發展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六十一章 處決孫之獬與陳名夏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三百一十六章 海戰 一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