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

朱由檢話雖如此說,但他也巴不得吳三桂去找李自成的麻煩。【.aiyoushen】

這樣一來,自己這邊也就減輕點壓力。

不過,朱由檢也不怕自己激怒吳三桂。

爲給天下人一個明確的態度,所以他殺了吳三桂全家,他就是要讓全天下的士紳做一個選擇,逼着全天下的士紳拒絕與吳三桂合作。

作爲大明的皇帝,在忠君思想佔主流的天下,朱由檢的態度可以對士紳的態度有很大影響。

這樣纔可以避免大官僚和大地主全部倒向建奴這邊。

朱由檢還要繼續表明自己要和吳三桂徹底決裂的態度,以此逼迫百官們也這樣做。

他讓百官們寫奏表斥責吳三桂,甚至命人將斥責吳三桂的文章散佈天下。

不但如此,朱由檢還讓李邦華派出使者秘密接觸李自成,只要李自成願意,他可以接受李自成的歸附,甚至封王爵都可以。

“百姓思治,百官思安,我漢人都得摒棄前嫌,隨朕同心救國,地無南北之分,人無老幼之分,皆有殺胡之責任!無論是闖賊還是土蠻,以及文人士大夫或者販夫走卒,只要願意跟着朕共擊建奴,朕都可以寬宥其前罪!”

朱由檢如是向李邦華等隨扈官員表達着自己的想法。

兵部尚書李邦華的隨扈官員已經習慣了一切聽從皇帝意志去做,即便不理解也只認爲自己沒有理解到位,因而都沒有什麼反對意見。

劉芳亮這樣的降將甚至聽了更加的激情澎湃,他投降大明是因爲逼不得已且對皇帝的天然畏懼,但他一直沒有一種歸屬感,不知道自己跟着朱由檢是爲了什麼,要幹什麼,如今朱由檢給了他一個理由,使得他知道了自己跟着大明這羣官老爺們幹到底是爲了什麼,說白了就是抗擊建奴。

隨扈的官員們也因此有了理由去接受劉芳亮等底層出身的將領,他們其實內心也很矛盾,一邊是國破一邊是家亡,如今皇帝朱由檢給了他們一個明確選擇,他們就可以將這一切歸結於自己是聽從陛下的號召,遵循陛下的意志。

如此,他們也就能有充足的動力去勸說自己的族人乃至門生故舊捨棄一部分利益,與庶民合作,共同抗擊建奴。

隨扈南下的大軍因爲有朱由檢這個主心骨在而變得十分的團結,文武官員、將領與士兵、都很融洽的相處着,彼此談着自己的理想。有說等打完了建奴就要回家種田的,有說打完了建奴就辭官歸隱的,也有和建奴交過手的邊軍老兵給流賊或京營背景的士兵講解着建奴韃子到底有多厲害,到底是不是長有老鼠尾巴,怎麼對付這些韃子等。

“陛下,雖說中外局勢越發緊張,但隨扈南下的這些官兵個個都洋溢着熱情,毫無頹敗之氣,以臣看來,我大明必會因此而重新崛起,陛下也終將還天下子民以朗朗乾坤!”

李邦華不由得向朱由檢這樣說道。

朱由檢卻是長吁了一口氣:“說這話還比較早,如今這些人能如此自信,是因爲有朕在,且大家現在只能互相依靠才能南撤成功,但等到了江南,那裡是官僚士紳們的聚集地,他們能不能選擇與庶民合作,纔是朕最擔心的,這些人當初若肯讓利於北方貧民半點,天下何至於到今日的地步,朕現在是離了狼窩,又將入虎穴。”

“陛下大可不必如此憂慮,江南的官紳並不是鐵板一塊,東林黨和閹黨兩派的矛盾依舊鬧得厲害,陛下大可從中斡旋,或許能收漁翁之利;只是如今這江北四鎮卻是當下最大之隱患,尤其是這劉澤清,當初陛下令他進京勤王,他可是拒不奉詔啊!”

左中允李明睿此時也從旁說道。

朱由檢聽後很以爲是地點了點頭,現在如何處置劉澤清的確是當務之急,他不由得問道:“劉澤清部現駐何地?”

“原應駐德州,但劉澤清大軍爲避闖賊鋒芒,一路從臨清州南下劫掠,現已暫駐東昌。”

兵部尚書李邦華回答後,朱由檢便立即打開了地圖,思忖片刻後便道:“劉澤清此人是九國販駱駝的,不見魚不撒網的傢伙,如今吳三桂已投降建奴,他勢必會以爲朕會更加倚重於他,如今朕已經到了濟南,他也不前來接駕,只怕就是藉故拿大,以此要挾朕給他加官晉爵。”

朱由檢這麼一說,左中允李明睿忙道:“既然如此,陛下何不遂了他的心願,劉澤清知道陛下依賴他,他肯定會有恃無恐而放鬆警惕,到時候我們來一記猝不及防的攻勢,他的部衆必會潰敗!”

“正是如此,陛下何不加劉澤清伯爵,令他覲見謝恩,到時候我們再趁機除掉他,另外大軍調動至東昌,迫降其衆,豈不兩全其美?”兵部尚書李邦華說道。

朱由檢擡頭看向了周遇吉和何新以及劉芳亮三主將:“你們以爲如何?”

“大司馬與左中允所想的計策固然很好,但微臣在想,如果劉澤清不來怎麼辦,陛下給我們講過江北四鎮總兵官的稟性,如果是高傑那種莽夫或許不難,但劉澤清此人素來奸猾,又抗旨在先,他不會不警惕。”

周遇吉到底是老將,也已有了思索的習慣。

何新並未發言,他作爲宦官,卻性格沉默,只說謹遵陛下吩咐。

一旁的劉芳亮素來是鄙視官軍的,因而便道:“陛下,微臣和劉澤清的人馬交過手,都是一羣烏合之衆,不過是微臣的手下敗將,他若束手就擒則罷,若不然,微臣的近衛三軍就可以打得他屁股尿流!”

“你們啊,就得有劉芳亮的這股自信,他劉澤清來便罷,不來就是抗旨不遵,到時候就別怪朕的雷霆手段,說白了這就是陽謀,朕要你死,你不得不死,不過爲了減除劉澤清的顧慮,讓他心存幻想,朕還是有必要裝一下的。”

說着,朱由檢便走到左中允李明睿面前來:“你擬一道旨意,大致意思就是告訴劉澤清,爲應對天下局勢,朕要封他爲齊王,替朕永鎮山東兵馬,節制山東文武大權,讓他覲見謝恩,朕已替他準備好王印一枚,另外令他大軍隨軍北上濟南,朕要發兩百萬響銀於劉澤清!”

兵部尚書李邦華不禁駭然:“陛下,直接封王,是不是有點太過?而且讓他帶大軍北上,萬一劉澤清生變如何是好?”

“不如此,怎麼能引魚兒上鉤,後面的事後面再安排,只要他劉澤清上鉤就好!”

朱由檢說後便讓李明睿寫好旨意後由他這個天子近臣親自帶旨意給劉澤清。

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十六章 未雨綢繆 二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四百六十二章 北伐前夕的西南戰局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下不只是士大夫之天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九十五章 確定第一軍第一營番號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十二章 滿門自縊第一百一十五章 朕即家國第六百零七章 敢侮辱我大明,給我打!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四百零七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四百九十八章 北伐時期的大明金融市場第二百二十三章 混戰與摧毀清軍炮兵營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二百九十九章 設樞密使一職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一百五十四章 左軍撤退第十八章 閣老下跪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五十一章 大鬧戶部、禮部衙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五百二十六章 得知兒子被抓後的祖大壽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一百零七章 三百葡兵第一百四十四章 清剿應天衛叛軍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五百九十七章 朱慈烺謀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明近衛軍官兵的生活待遇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九十九章 改革科學技術領域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八十二章 衰草枯楊的武昌府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四百八十一章 線膛炮轟炸清軍騎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戰前夕的盛世華章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六百三十一章 機炮營出動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一百五十六章 李自成之死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八十四章 真英雄怎會爲胡人奴才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五百二十八章 活捉祖大壽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二百三十四章 埋下孕育自然科學的種子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五百九十三章 關於女子放足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殲荷蘭東印度公司戰艦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