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這下國庫有錢了

應天府尹成德與應天府同知陳爊開始組織人手重新對應天府城進行稅賦統計,由戶部郎中吳佳胤陪同,當場擬定稅票當場徵稅。

同時五城兵馬司的官兵也隨時待命,只要有抗稅者當場緝拿。

因爲數十顆人頭的落地,沒人敢再對徵稅有任何反抗,魏國公與誠意伯等勳貴之家也乖乖命各處產業的管家將一箱一箱的銀元開啓,準備繳稅;

禮部尚書劉宗周和戶部右侍郎祁彪佳等官員也開始主動派人囑咐家人主動繳稅,主動去大明中央銀行各處分行兌換銀元。

南京城的徵稅秩序變得井然起來,饒有個別依舊不配合的,應天府也不會再瞻前顧後,說拿人就拿人,要麼就強行封店。

一時間,也有南京城內的一些商戶與手工業者拒絕交稅,拒絕承認稅票,甚至公然違抗,朝廷自然也不會心慈手軟,也依舊會強行拘押,死人是在所難免的,但這也是沒辦法避免的事情。

對於官僚階層尚且要殺得人頭滾滾,對於平民階層自然也不能特殊。

而且這些抵抗的平民也不過是少數性格比較狂躁,鬥爭意識比較強或者仗着自己和某某官員有親戚關係的而已。

大部分平民還是選擇了配合官府收稅,畢竟官府所收之稅的稅率對於他們這種只能算是小富殷實的庶族地主階層而言並不重。

朱由檢已明確要求,戶部徵收稅銀只認銀元,這就意味着百姓們要繳稅只能來大明中央銀行兌各處分行兌換銀元。

在以前對銀元還並不信任的百姓們此時無論是官宦還是平民再一次大量的來大明中央銀行的各處分行兌換銀元,掀起一場瘋狂的擠兌風波。

朱由檢爲此還特地召見了已加官爲戶部右侍郎虛職的楊名深和王家勤的大明中央銀行兩位副行長以及行長司禮監秉筆太監韓守敬,詢問其大明中央銀行是否儲備足夠的銀元應對這次兌換熱潮。

王家勤表示已經按照底下的人所調查的市場流通量預估出整個大明今年商稅與外貿稅總值當在一億八千萬兩白銀到一億九千萬兩白銀之間,再減去大明中央銀行已投放到市場的銀幣以及大明中央銀行已經儲備的銀幣,這次大明中央銀行早在半年以前就又加鑄儲備了一億兩銀元。

“也就是說,只要這以一億兩銀元以兌換的方式投放到市場上便可兌換回一億兩白銀,按照一兩銀元與一兩白銀之間各自佔的白銀分量比率,到時候大明中央銀行這一次就可以獲利兩千多萬兩白銀,可折算銀元兩千七百多萬銀元。”

楊名深在一旁替朱由檢算了一算。

朱由檢不禁笑了起來,這也是朝廷開銀行的好處,可以很方便的斂財,也可通過貨幣發行量與貨幣發行類型控制經濟。

“既然銀元儲備充足就好,但切忌不可隨意增加銀元的印製量”,朱由檢這麼一說,韓守敬等人連說明白。

而此時,內閣首輔戶部尚書也來上交最終的應天府崇禎十八年的商稅稅銀總額:“回稟陛下,此次徵稅,應天府南京城裡共收稅銀三千八百二十六萬三錢五分銀元,應天府其他州府共收銀兩千七百二十六萬七錢四分銀元,合計共收稅銀六千五百五十二萬三錢五分銀元。”

“這麼多?”

朱由檢頗感到驚訝,他雖然知道大明民間極富,但也不曾想到光是一個應天府就收稅銀到六千多萬銀元!

但一細想想,鄭之龍一年的海洋利潤都能高達數千萬兩,一個貪官抄沒都能抄沒出幾百萬兩,天下最富的應天府收稅銀六千多萬銀元倒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朱由檢並不清楚南京城外的應天府其他地方有沒有存在逃稅漏稅現象。

不過,能收到六千多萬銀元也讓朱由檢很欣慰了,這比他當年只靠着幾百萬兩國庫收入過日子的時候要好得多了。

兩個月後,內閣首輔範景文再次奏報大明除應天府外其他地方的稅銀也陸續運抵京城,也依舊有七千多萬銀元。

也就是說,此次徵稅工作,朱由檢的大明朝廷共獲利一億五千多萬銀元,這裡麪包括大明中央銀行通過兌換業務的獲利。

一億五千多萬銀元是個什麼概念,相當於大明之前二十年的國庫收入!

這還僅僅只是崇禎十八年的徵收。

朱由檢開心地笑了,他沒想到晚明的商品經濟已經發達到這種地步,尤其是江南地區,簡直就是富得流油,自己這一加徵比向農民加徵划算多了。

有人說大明的經濟主體還是農業,爲國家國庫收入承擔主要義務的應當還是農民。

但大明大部分的農業收入都控制在士紳地主手裡,大明朝廷一加農業賦稅收入相當於只加重了獲得少部分農業收入的自耕農的負擔,而對佔據農業收入大部分的士紳們反而沒有加重。

所以朱由檢覺得自己加重商稅徵收並未違背經濟邏輯,畢竟此刻進行商業活動的大部分都是士紳地主階層,從他們身上加重的賦稅就相當於從他們手裡奪走了一部分農業收入歸於國家,而達到有效增加國庫收入又不加重平民負擔的結果。

朱由檢現在需要想的是如何把這一億五千多萬銀元花掉,讓其產生更多的價值出來。

內閣首輔戶部尚書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爲朱由檢已明確規定,除大明中央銀行和鹽鐵專利以及皇家資本控制企業的收入外,各類賦稅收入都是歸國庫的,也就是說一億五千多萬銀元裡的一億三千多萬銀元將要由他這個戶部尚書做主。

人有錢了就好結交關係,而朝廷有錢了也好辦事。

最近,內閣首輔範景文和負責開支的戶部右侍郎祁彪佳是最受歡迎的,各部寺院府等衙門的堂官排着隊給兩人送禮請吃飯。

甚至,還有地方督撫也開始給兩人額外加送了冰敬。

原因無他,都想着能從戶部多批一點款項。

朱由檢也知道大明官員俸祿低,現在還不是改革各級官員政治待遇的時候,也就給戶部尚書範景文與戶部右侍郎祁彪佳下了指示,只要不太過分,趁着朝廷寬裕的時候,儘量滿足各部衙門的需求,但戶部必須控制好這個度,別到時候沒錢了挪用內帑。

若真到了那一步,除特殊原因外,戶部右侍郎與戶部尚書直接就地革職。

第四百五十四章 大明已經變了第六百一十九章 李明睿會見西洋諸國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三十章 對付劉澤清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一百二十五章 閻應元的天賦與史可法的大度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八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三百三十八章 抓捕顧林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四百二十三章 朕的行宮也在棲霞山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四百四十九章 文官們的深謀遠慮第六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對戰日本武士第二百六十五章 行政學院裡的君臣之議第五百五十一章 迷之自信的陳名夏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三百三十五章 藩王集團問題解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八十五章 廷議軍情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一百八十三章 左右爲難的湖廣總督第一百七十一章 書生上陣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一百一十七章 放假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式教育改革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五百五十六章 人設大變的多爾袞第四百零五章 大決戰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四百九十三章 北伐前夕的蜀中亂象與李定國收復成0都第四百一十二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一百四十八章 左良玉反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二百二十八章 全殲清軍,明軍大勝!第三百一十九章 海戰 四 大勝 第三更!第二百五十九章 崇禎十八年的滿清統治區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六百七十一章 逼迫牛頓去大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三百章 洪承疇的心思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零八章 兵臨遼東金州衛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六百四十章 明軍登陸長崎第六十九章 醞釀貨幣改革第六十二章 帝王求言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五百七十章 大明帝國體制下的二等公民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切求穩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一百二十四章 左良玉要反第六百一十二章 蒸汽與風帆雙動力戰艦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林後人再結社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六百三十八章 朝鮮國王求饒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大明的混亂時代第二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行政制度微調第四百一十一章 南京被圍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四百九十九章 近衛軍第三軍炮轟衛輝府第五百零一章 無恥士紳之嘴臉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六百一十八章 大明帝國亮劍西洋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四百四十七章 多爾袞見周則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我不想死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