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清統治下的黃河兩岸

在清廷控制的北直隸境內,毛維張自然不敢騎馬南下,以免引起清廷官府注意。

甚至因多羅郡王阿巴泰駐保定,在滄州一帶佈置重兵與近衛軍第一兵團和大明朱昭明部對峙,所以爲避免被阿巴泰麾下官兵查問,錦衣衛百戶毛維張只能由河間府改道走順德府,然後進入了河南彰德府境內。

此時的河南北部一帶依舊是荒蕪一片,匪寇橫行,野狼野狗遍地,地主鄉紳之家大多結寨自保,沒有官府,也沒有軍隊。

連毛維張這種錦衣衛也不敢獨行,而是在順德府集結了自己麾下的三個緹騎一同南下,畢竟在這種三不管區域,一人獨行是很有可能被人抓去直接煮了吃的。

北境民困,再加上南北貿易阻斷,不僅僅缺吃的還缺穿的,清軍也罷,還是匪寇也罷,基本上不但搶人還搶人身上的衣服,整個遍野之內的餓殍幾乎都是衣不蔽體。

毛維張和幾個隨行人也是如此,好在他們有武藝,又都是壯年男子,因而雖是乞丐裝,但也能不至於連遮羞之物也沒有。

雖說清軍多鐸部已被殲滅,東閣大學士路振飛也已奉朱由檢旨意就任總督河南兼總兵官,着手收復河南失地與恢復河南生產之事。

但在事實上,路振飛所領的明軍{主要是衛所部隊}主要在河南南部,而沒有收復河南北部。

因爲河南北部現在雖然也是三不管,但在黃河以北,且離清軍重兵駐地太近,因而也就暫時沒有恢復生產的必要。

也就是說,目前明和清在河南境內的實際控制分界線便就是以黃河爲分界線,黃河自從改道後便橫貫在河南境內,即黃河以北的河南順慶、衛輝、彰德府以及開封府的原武、陽武、封丘、延津等城依舊在清廷的控制區內,而黃河以南的開封大部、河南、歸德、汝寧、南陽、汝州等府在大明境內。

毛維張帶着三名緹騎進入河南在開封府渡河後才勉強算是進入了大明控制區,而不過此時的開封府依舊也是塗炭之地。

好在此時的總督路振飛已帶着官兵糧草進入了開封府境內,毛維張等在陶家店登的岸。

此時的陶家店渡口只有一漁船在河港之內打着鑼:“路制臺有令,建奴被官軍打敗,着河南境內百姓立即到當地州縣衙門登記,陛下下旨,福王、周王之藩田以及降清官紳之田和無主之田將重新按口分派,先到者先得上等好田喲!”

如今河南境內經歷數年打戰,人口早已稀少,因而朱由檢給予路振飛的分田旨意是按口分派而不是按戶或者按丁分派。

成年男子一人爲一丁,而一人爲一口不分男女,所以也就是說,只要是個人無論男女老少,來登記都可得到分派田地。

也由此可見,此時的河南在連年兵災之後地廣人稀到何種地步。

同山區的百姓在亂世時會躲入深山爲盜寇一樣,在黃河沿岸的百姓也自然會躲入蘆葦蕩裡躲避爲盜寇,因而大明官府一回到這裡,便自然是要乘漁船於各處河港之間勸民還鄉。

陸續也有不少形如野人的百姓從蕩裡鑽了出來,果見外面的世界沒了鐵蹄陣陣,也都大爲放心,開始往州縣之地聚集。

毛維張等跟隨回鄉難民來到了宣武衛,這裡離開封城已不遠,而這一帶原本是衛所區,區內田地大都爲軍官所有,但眼下河南之前的官兵早已死傷殆盡,或者南逃或者變爲流民盜寇,因而這宣武衛的許多田地大多是要被重新劃分的。

總督路振飛在宣武衛境內設置安置點,由麾下千戶親自在此設點設粥棚,給應召回鄉的難民設置安置點,同時統計回鄉民衆,開始劃分土地,分發糧種與收集到的農具,因考慮到需要立即恢復生產,並不區分以前籍貫是本地還是外地,一律重新登記,設村建鎮。

毛維張等回頭看了看黃河北岸,黃河北岸依舊還有清軍鐵騎縱橫,流民不得安生,圈地佔地,而在南岸已開始重新恢復民生,分田分地,甚至官府還出資鼓勵民衆捕殺野狼野狗,埋葬露野之屍骸,這讓毛維張不由得升起一股自豪之感。

到底是自己效忠的大明王朝更具有欣欣向榮之象,到底是漢家王朝的皇帝陛下更體恤民間疾苦,而胡人雖佔了江山也不過是隻顧享樂而已,哪裡真的想到了百姓死活。

毛維張不由得如此想。

開封府城內已由大明官兵進駐,雖說依舊還是軍管,城內各處宅院等待發賣與分派,但錦衣衛乃特殊機構,此時已經在開封城內重新設置了自己的聯絡點,而毛維張等一進入開封城內便找到了錦衣衛聯絡點的標誌,並隨着標誌進入聯絡區,找到了錦衣衛千戶劉文升。

“這是飛魚服,這是繡春刀,還有這纏棕帽,立即換上,馬已經給你安排好,這金牌拿好,到時候可以直入南京城和宮廷之內,歇息一夜後就立即出發,進入鳳陽境內後切忌不可讓人看見你這豬尾巴,現在各地恨韃子恨得入骨,基本上是看見了就殺,你自己小心點”,劉文升說後又道:“你直接進京見陛下奏事,指揮使那邊,我已派人替你傳達。”

毛維張點了點頭,看見自己這邊的人都是葛袍寬袖,簪冠結髮,倍感親切,等着他穿着鮮豔又象徵着權力的飛魚服馳入鳳陽府城時,看見熙熙攘攘的大明士紳百姓,不由得熱淚盈眶。

駕!

毛維張一摔馬鞭就帶着自己的人在鳳陽城的街頭上縱馬疾駛起來。

一時間突然,暴雨襲來,豆大的雨頃刻間就打得樹木發出簌簌的聲音。

而毛維張此時絲毫無所謂,依舊策馬狂奔走。

毛維張乃是北直隸人,但在此刻他也不知道爲何,總有一種急着回家的感覺,迫不及待地想盡早見到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檢。

真可謂沐雨狂奔三百里,一夜進抵滁州城。

而等到他到滁州時,看見近衛軍騎兵從自己身邊捲起一路煙塵狂奔而去時,更不由得露出了一臉欣喜:“原來我大明也有如此鐵騎,何愁將來北伐不成。”

等到毛維張進入南京城,看着滿城繁華,紅袖如雲,衣冠飄飄,心情更加興奮起來。

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與朝鮮的戰事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一十三章 韃子掠魯南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六百四十八章 黃河鐵路大橋上的君臣奏對第三百三十七章 王承恩下定決心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三百八十一章 合圍開封第一百九十六章 要麼戰死,要麼重生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六百零九章 有屠殺自南洋來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六百零六章 給朕拉下去斬了!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零二章 去把畢懋康接來第四百六十九章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八十八章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五百九十六章 怒扇朱慈烺第二百九十六章 明年軍事形勢預估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十五章 朱由檢留言李自成第五百八十四章 大明教育發展之概況第四百二十二章 摳門的皇帝和大臣第四百五十九章 線膛槍第七十五章 龍顏大怒第五百六十四章 戰爭要繼續進行下去第一百六十五章 商議合圍全殲左軍事宜第一百零三章 聖學第一百九十四章 朕現在還不能走第五百四十一章 近衛軍騎兵突入天津衛第六百一十三章 加農炮、臼炮大顯神威第六百零一章 朝鮮使團與朝貢制度第一百八十五章 統籌各方利益需求的堵胤錫第五百零二章 北伐進擊之橫掃千軍第二百二十五章 大明野戰炮發威第二百八十九章 大明經濟會議第六百二十九章 攻入朝鮮第一百三十六章 強敵衆多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三百二十八章 收復東番島 三 炮擊東洋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一百五十章 九江防禦戰 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既已視作亂黨,便格殺勿論!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章 疑陣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五百一十一章 北伐進擊之血肉橫飛第一百五十二章 九江防禦戰 三第二百九十三章 江南士紳關於孔門自縊之事的想法第一百三十五章 召開最高級別軍事會議第七十八章 預備練兵第三百五十七章 朕不能輸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三百八十九章 後勤第三百零六章 暗殺松江府士紳第一百四十七章 緝拿張慎言第四百零七章 回師江南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五百一十章 要辮子還是要命的兩種選擇第一百二十二章 再訪丹徒聽說書第四百八十五章 近衛軍的南北運動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一百七十四章 攻入懷寧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二百六十二章 新稅制開始正式徵收第三百一十五章 生員被殺事件第四百八十章 北伐!北伐!第八十一章 天下正朔第四百七十三章 孫可望降清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臨盛京第二十一章 短期集訓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復山海關第二百四十六章 多鐸受刑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三百六十五章 明清百姓對於戰爭的不同感受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明的經濟更加活躍了起來第五百二十二章 在朝獲得軍事基地第三百零七章 製造事端與海盜欲鬧松江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四百章 疑陣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一百三十章 行動開始第二百八十六章 參觀大明船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