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二章 當鼓勵鹽商轉型

隨侍在朱由檢左右的內閣次輔高弘圖和指揮使同知李若璉見朱由檢神色惶然,若有所思,都不知道該如何說話。

最後,還是高弘圖試着問了一句:“陛下莫不是不喜這淮揚菜?”

朱由檢自然不是因這菜餚食之無味神色淡漠,見高弘圖突然詢問自己,便也回問了一句:“朕如果沒記錯的話,愛卿是膠州人?”

高弘圖自然連忙稱是。

“山東膠州似乎也產鹽,其地素來私鹽氾濫,而你們高家可有從事鹽業的族人?”

朱由檢如今依舊還記得高弘圖臨陣倒戈,沒有跟隨張慎言等叛逆之徒陷朝廷於危難之中事。

高弘圖之作風還是值得朱由檢讚賞的,這也讓朱由檢認識到高弘圖雖然無經邦濟世之才,但操守還是不錯的,能分辨的清是非,如今自己一直讓他這個內閣次輔不掌實權,而高弘圖也一直無怨言,雖門生故吏遍天下,倒也沒有藉此掀起朝堂黨爭。

朱由檢忽然覺得自己其實可以給高弘圖一個造福家族的機會,以內閣次輔之位和高弘圖在江南士紳中的地位,讓他來主導鹽業改革,或許可以讓阻力變得小得多,而好處自然是讓高家成爲富貴至極的皇商。

高弘圖不知陛下朱由檢這是要給自己送天大的財富,聽朱由檢問起私鹽的事,還以爲陛下是要整頓鹽務,便不得不回道:“不敢欺瞞陛下,微臣家就是世代鹽商,如今私鹽氾濫的確是朝政痼疾,但這販賣私鹽者要麼是王侯世勳,要麼是亡命之徒,整頓鹽務可謂牽扯甚大。”

“很好,朕問你這個,不是打擊私鹽的事,而是百姓們吃鹽的事”,朱由檢說着便將自己的想法告知給了高弘圖。

“愛卿家族既然是世代鹽商,當懂得私鹽難禁,官鹽難賣的道理不僅僅是因爲販賣私鹽者勢力錯綜複雜,而是這私鹽便宜又優質,官鹽昂貴又摻假的緣故;朝廷大半鹽業收入流入權勢豪門腰包裡,卻也造福於民;眼下打擊私鹽,即便鐵腕之下,也一時難以奏效,而且也難以改變官鹽現狀,對百姓並無實惠,算不上是得民心之舉。”

朱由檢說着就又道:“而由朝廷定鹽價,官辦鹽商定產量,當不至於使百姓無可食之鹽,市無拙劣之鹽,愛卿之家既爲世代鹽商,當通曉這天下鹽商裡,誰家有忠義仁孝之心,誰家只重名利,可推薦之,朕打算先在這兩淮鹽業成立第一批鹽業公司。”

高弘圖也算是明白了崇禎帝朱由檢的意思,知道這是皇帝陛下朱由檢要給自己家族送一天大富貴的好事,忙直接起身俯首:“微臣謝陛下隆恩!”

“起身吧,你是內閣首輔,門生故吏遍及天下,此事由你牽頭自然是好事,不過你高家若成爲皇商,朕也不能讓你獨得”,說着,朱由檢便拍了拍李若璉:

“錦衣衛指揮使同知李若璉從南遷開始便護衛朕,其勞苦功高之處,爾等應該能明白,就讓他參你們高家鹽業三成股,他李若璉獨得半成,朕佔兩成半,其餘你介紹之鹽商,也是如此,你現在要做的便是在七月商稅徵收開始之前,統計好大明現有產鹽地之數,需成立多少鹽業公司,鹽商與鹽幫在鹽引制度取締後如何安排其出路,百姓能得多少實惠,官府能進益多少,同時發動好你的學生們上奏此事,到時候朕會讓你主導此事,有你高家族人相幫,你又是內閣之次輔,朕相信你能將這些事情處理好。”

朱由檢說畢後,李若璉便也謝了恩,從某種角度講,他現在也開始算是朱由檢在鹽務方面的皇家資本經理人。

朱由檢讓自己在鹽業利潤中佔據一定比例,自然是有必要的。

帝國財政素來有內帑與國庫之分,鹽鐵礦山之利本就屬皇帝專有,朱由檢如今只佔據一部分用於以後激勵科學文化事業與皇家生活品質提升自然是無可厚非,殊不聞南京故宮現在還有多處殘破着呢,再說作爲帝王若沒有資本控制在手,也不好行駛皇權。

高弘圖自然沒有拒絕朱由檢佔據一定比例的抽成,他相信以後成爲皇商的鹽商們肯定也不會拒絕,畢竟這是朱由檢賜給他們的財富。

當鹽商們還在爲鹽引而四處投石問路時,朱由檢這裡已經開始聯合高弘圖這樣的大官僚動他們的蛋糕。

不過,朱由檢也並不是不管這大多數鹽商們的死活,畢竟他們這些家族也養着許多的底層民衆,從運鹽到運糧,都是他們在從中統籌。

朱由檢要的是把鹽價控制住和把鹽的質量控制住,而不是讓大多數人失業,因而他決定在回京之前,召見一下大明中央銀行的王家勤,商議鼓勵沒能成爲皇商的鹽商們貸款轉型的事。

朱由檢成立大明中央銀行,到現在也還只是以儲蓄業務爲主,放貸基本上還沒炒起來,商人做買賣也還沒有貸銀行款的習慣。

而這一次鹽商們轉型,朱由檢自然可以鼓勵一下他們貸銀行的款,並刺激他們將他們的資本與經商理念擴展更多的行業,而不是僅僅侷限在鹽、糧、茶等上面。

未來紡織業、皮革業、造紙業、日用化工業等輕工業的發展還需要大量民間資本與商人的參與,只有如此纔可促進大明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朱由檢不希望這些掌握了財富的商人們只知道鹽鐵茶糧布這些貿易。

回到河道總督署後,天色開始昏暗下來,朱由檢不由得問向李若璉:“朕賜予你如此富貴,你可有想過以後得到這富貴做什麼,如實回答!”

“回陛下,微臣不敢欺瞞陛下,自然是買地購置房產,如今北方被建奴所佔,北方許多士民僑居江南,使得江南地價上漲,房價上漲,微臣雖忝爲錦衣衛指揮使同知,也尚不過住兩進院落,家中已無地產,八口之家全系微臣俸祿和陛下年節賞賜生活!”

朱由檢聽聞後,不由得感嘆,李若璉作爲三品官員,尚且在物價高昂的江南有生活壓力,何況底層百姓,看來自己的鹽務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六百五十二章 莫愁湖上的君臣之對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六百七十七章 佔領地中海直布羅陀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三百七十章 大明是世界上製造水平最先進的帝國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四百四十四章 內閣廷議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六百四十七章 日不落帝國時代的大明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宮牆內的靜謐第五百六十五章 當用新的戰爭方式第三十四章 收編劉澤清大軍第三百四十二章 先盯緊他們第一百七十章 炮擊左軍中軍大營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二八五十八章 湖廣之戰結束第三百二十五章 忽悠紅毛範德蘭第五百三十六章 八大晉商的沒路第二百二十七章 多鐸敗退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第一次殺人的近衛軍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由檢問夏完淳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一百五十五章 調近衛軍剿左良玉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管紹寧欲廢朱由檢新政第一百一十六章 授旗第二百三十三章 引導權貴進軍機械製造業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二百八十六章 調回鄭森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二十八章 公開審判洪承疇第一百一十八章 還鄉與帝臨揚州第三百六十七章 第一戰在山東打響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我要扶你爲妻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八十四章 十萬石糧在武昌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六百六十五章 內閣否決兩院提案第七十三章 銀元開始發行第三百九十八章 襲擾第三百九十七章 陷阱第三章 文官集團的背離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四百零八章 海軍襲擾與全殲譚泰部第一百八十七章 招撫完成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一百七十三章 城外左軍大亂第一百八十章 關於崇禎十八年的恩科會試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四百五十三章 北伐!北伐!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十四章 三路南下第五百七十九章 關於蒸汽輪船製造引發的爭議第四百一十九章 吻我第四百六十章 線膛炮與未來製造業瓶頸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四百二十章 大臣試探帝王心第五百七十五章 送禮第五百九十二章 朕準備玩把大的第二百六十四章 高官雲集南京城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於報社第五百一十六章 收復瀋陽第二十七章 陳圓圓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六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四百零三章 抉擇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一百一十章 步兵制式燧發槍面世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二章 百官各懷心思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一百三十四章 間諜高弘圖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四百六十一章 李定國第四百零六章 殺死吳三桂與活捉洪承疇第三百六十四章 秦良玉掛帥第二百三十五章 揚州大牢裡的滿清王公第一百零五章 金雞納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