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蒙城之戰前夕

如果不去想河南那一片焦土,此時的江北倒也算是風景不錯,春意盎然。

溼潤的空氣與溫暖的東風讓朱由檢沒有感到絲毫的寒意,被夜雨澆溼的路面也軟和得朱由檢雖然現在騎在馬上卻也沒感到那麼顛簸。

與自己隨行不僅僅是劉芳亮和史可法等朝廷官員,還有扶老攜幼的百姓與衛所官兵。

但在此刻,皆因爲柔和的春季,誰也沒有發出半句怨言,也沒有人在此刻對他這位微服出現在江北地界的皇帝陛下投來莫大的關注。

大家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建奴的南下讓誰都沒有心情在這個時候說一些無用的話。

蒙城古稱山桑,乃莊子故里,不過是鳳陽府轄下的一座小城,城中唯一可遊玩處莫過於宋時建造的萬佛塔。

朱由檢也直接將駐蹕之處選擇了萬佛塔旁的寺廟,一來是因爲這裡可以登高望遠,二來是因爲蒙城雖小,但現在也容納了來自宿州、亳州、靈璧等地的官紳百姓,必然使得城中擁擠,且也會當地官府造成更多麻煩,而萬佛寺清幽雅靜,自然更適合他和劉芳亮、李邦華等近衛軍第三軍高階官員在這裡議事。

因夏允彝的步兵營已經奉旨直接趕赴揚州,直接等候他日決戰。

朱由檢身邊護衛的也就只有錦衣衛緹騎數百,這些錦衣衛緹騎都是從各地軍中選拔的可靠且騎藝嫺熟武藝精湛的騎兵,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在一夜之間帶着朱由檢撤出開封城。

但劉芳亮還是不放心朱由檢的安全,又調了第一兵團的一個騎兵甲種營與步兵甲種營在萬佛山腳下駐紮,以備不測。

初始的幾日,蒙城萬佛寺也還算清靜,因陳子龍就在劉芳亮所調派的步兵營中任職,朱由檢乾脆將他召進了萬佛寺,一同去找這裡的老和尚談天說地。

前世只要是人文景點所在地便必有寺廟,而寺廟裡必然是遊客極多,使得寺廟難有寺廟本來之靜,且也難有寺廟本來之雅,各處水潭池缸裡必有硬幣,滿池銅臭。

而如今的時代,雖說朱由檢推廣了銀幣,但大明的善男信女們還捨不得將銀幣往寺廟的池子裡丟,也就沒有晃眼的金屬之雜光,只有從萬佛塔頂上透射下的佛光金光閃閃地將滿山碧綠映得更加堆紅疊翠。

陳子龍雖已從軍旅,但到底是聞名遐邇的才子,說起佛理來比萬佛寺的老和尚還厲害。

不過,雖說山中不知歲月,但朱由檢作爲天下之主,即便是躲進這花木深處的禪房,也依舊關切着清軍多鐸部的動向。

據呂大器來報,歸德府城在四月十二日失守。

在四月中旬,多鐸分兵攻取夏邑和柘城,河南總督呂大器最終退守永城,大部河南百姓退入徐州與亳州以及宿州境內。

同時,呂大器還給朱由檢保證永城乃他這個河南總督最後可退之地,爲保證河南百姓成功退入徐州與蒙城,他將在永城死守。

朱由檢對此也只能飽含熱淚地回批同意二字,這種國戰,不可能沒有犧牲,呂大器作爲河南總督雖然也算盡職盡責,但他也只能戰死在河南。

……

山寺僻靜,朱由檢靜臥於竹屋之內,倒也睡得踏實。

不過,夜闌時分的一記春雷驚響突然炸裂在窗前,整個山崗外的原野上似乎被一刀光劈了一下。

朱由檢直接被驚醒了過來,見高弘圖與陳子龍依舊還在隔廊對弈,便不由得一笑,自己披了一件衣袍便要去看看。

但這時候,轉眼間便是傾盆大雨而來,靜謐的萬佛寺頃刻間便隨着這小小的蒙城風雨飄搖了起來。

臨近夏季,春雨也比往日更大了些,饒是這種午夜,也猛烈地彷彿要把人嚇得驚慌失措後才肯罷休。

急促的腳步聲從山下傳來,不一會兒,便見史可法把一筒奏報捲入衣襟之中,冒雨而來。

因雨幕擋住,朱由檢看不到他臉上的神色,但從他那急切地都顧不得避開腳下積水之地的樣子來看,他也猜得出,定是有什麼要緊的事發生了。

朱由檢親自推開了竹格門。

“陛下,剛剛接到奏報,永城失守,多鐸下令屠永城官民萬人,河南總督兼總兵官呂閣老被亂箭射死,且死之後依舊被多鐸下令五馬分屍!”

史可法說着就不由得哽咽起來,朱由檢不由得接過奏報來細看,而這時,又是一記驚雷炸響!

陳子龍和高弘圖也放下手中的棋子,也顧不得穿鞋,急忙從廊檐下走來。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呂大器一死,也就意味着河南戰事正式結束!

河南之境全數陷於敵手!清軍多鐸部已進入南直隸境內,將於大明近衛軍展開正面對決!

朱由檢不由得擡頭看向了黑雲壓下的天,任憑狂風捲來的驟雨打在臉上。

“另外,錦衣衛還帶來了呂制臺最後的信件,呂制臺希望死後不必贈官而望朝廷在他日收復四川后可以起他遺骨歸葬家鄉遂寧!”

史可法將一封信件遞給了朱由檢。

朱由檢自然是答應了呂大器的要求,但還是下詔,贈予呂大器少傅之銜,賜文肅之諡。

畢竟這呂大器也算是清軍南下以來,大明戰死的最高級別的官員,也意味着接下來的戰事將南直隸展開,若不能在揚州全殲多鐸部,江南將直面清軍的攻勢。

王承恩此時也跑了來,似乎風雨還沒有停下來一樣:“陛下,濟南來報,清軍阿巴泰部自上月中旬開始突然攻擊保定,朱郡主不能敵,已退守濟南,阿巴泰因而屠保定。”

“陛下,徐州來報,阿巴泰派準塔領五千鐵騎繞過濟南已逼近徐州,徐州近衛軍寧武侯周遇吉請示,是否可以先殲滅來犯之敵,再趕赴淮安!”

李邦華也跑了來。

第二百四十三章 問話第四百五十五章 商團出現第二百三十九章 寧負漢也不負滿第五百五十五章 范文程與寧完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金聲桓反水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二十四章 建立大明第一個西洋殖民地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一百零一章 鋼鐵工業第四十四章 抵達江南 一第二百七十六章 應天巡撫與東廠抓人第一百五十八章 闖軍有意歸附大明第二百六十一章 崇禎十八年的明廷統治區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五百三十章 讓漢賊感到害怕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三百零九章 殺機四伏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三百七十九章 清軍大敗第五百一十三章 盛京城的清軍守城兵力第五十二章 認罪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一百八十六章 仍然你說了算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第六百七十六章 這筆債務由我們大明軍方來要 新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百八十五章 合圍 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請陛下乾綱獨斷第二百二十九章 春風送暖入香君第五十一章 萬人空巷第五百一十五章 攻破盛京城第一百三十一章 暗殺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三百三十二章 如何應對張獻忠與滿清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二百八十三章 皇家資本與鄭氏資本第五百八十二章 開創新式教育與設立新式學堂第一百八十八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五百二十二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五百四十九章 入主乾清宮第十三章 通州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開始選妃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四百七十六章 帝臨蜀地第六百六十四章 富商進京第六百七十八章 簽訂《直布羅陀條約》第六百六十七章 阻斷英國發展進程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五百六十九章 設立漠南總督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一百九十八章 北虜煙塵籠開封第二百六十三章 煙雨江南夜,多愁帝王心第一百零四章 畢懋康的病第六百六十章 官府與地方商民之爭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一百章 豺狼佈於四周第四百五十八章 蒸汽機與紡織工業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八十三章 即便是書生,亦當投筆從戎!第二百零三章 帝臨鳳陽第四百三十二章 處決造反的文官們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一百二十九章 只要陛下和本官還在,江山社稷就在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二百五十六章 步兵營埋伏襲騎兵第八十二章 君臨淮揚第五百八十章 帝王發怒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帝國的殖民時代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文秀投奔李定國第五十八章 打擊大鄉紳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山西全境第一百六十八章 決戰之日已定第六百六十九章 關於電磁感應第五百九十八章 將三位皇子打入詔獄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一十七章 滿清太廟前殺清軍第二百六十九章 你鄭家別威脅朕!第四百五十章 “仁孝”的好皇兒第六百零三章 漕運被關,民怨甚大第四百零九章 活捉多羅郡王阿巴泰第三百二十四章 荷蘭的風帆戰艦第三百八十七章 合圍 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收復廣寧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一百六十章 臣等無能,何關陛下之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宋應星反對議和第七十章 兩個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