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

安慶府境內,左軍陣營。

金聲桓憤懣地一刀劈在了被霜雪凍得僵硬的地面上,看着固若金湯的安慶城,不知道該如何說纔好。

作爲左良玉麾下最善戰的驍將,他自然不甘就這麼陪着左良玉困居在這狹長的長江北岸。

他本以爲自己主帥左良玉起兵可以輕而易舉地攻進江南。

畢竟自己這邊是六十餘萬大軍,而官軍即便也有數十萬大軍卻不得不鋪設在綿延數千裡的戰線上,還得防備清軍,自己這邊完全可以靈活機動地攻進江南。

但他沒想到作爲主帥的左良玉竟然聽從東林黨張慎言的建議在明知黃得功主力在九江的情況下還要打九江。

一攻九江受阻卻又聽從張慎言建言希冀策反城內張世勳,結果毫無結果,倒耽擱了時日,到後來還希冀着策反黃得功。

使得整個大軍在九江城對岸白白耗費了錢糧。

等到黃得功派翁之琪突擊進宿松城時,又忙着轉移往北進攻,但這時候再往北進攻明顯戰機已失。

左軍在安慶城下一再受阻,而後方又被黃得功麾下大將翁之琪所堵。

金聲桓現在覺得左軍已經步入了死局,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他本想跟着左良玉進軍也能封爵,卻也沒想到到現在還得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一臉鬱悶的金聲桓正唏噓不已時,其麾下將領走了過來:“老爺,安慶城內袁公有使者來拜見。”

金聲桓自然也能猜到是袁繼鹹這個時候來派使者是什麼心思。

他現在自然也不會矜持一番,要效忠左良玉什麼的,在心理上,他本來就只把自己當成大明的官,跟隨左良玉起兵不過是一起發財而已。

但如今,既然和左良玉沒有前途,他也沒有任何背離左良玉的負擔,便直接說道:“請使者柳亭相見,務必注意隱蔽,不要讓大帥那邊的人發現。”

金聲桓、道興乘、羅岱、張元亮等所謂的左良玉的部將,很多時候並不嚴格算是左良玉的家奴。

對於左良玉沒有所謂的君臣主僕之分,更多的像是一個聯盟,是因從崇禎十四年起在湖廣、四川、河南等地與農民軍作戰中逐漸統合在左良玉麾下的軍閥聯盟。

而左良玉的親軍纔是左良玉真正的嫡系,這些大都是左良玉的子侄或是家奴,有血緣關係或主僕情分,對左良玉有絕對的忠誠,自然戰鬥力也不同一般。

也因爲此。

儘管左良玉也知道自己從起兵以來,一再受挫,但他並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慌張。

只要他的嫡系主力尚在,他就可以依舊控制着其他部將,他也就可以堅守在這裡,等待時機的轉變。

左夢庚作爲其子,在親軍中地位頗高,若歷史未變,他在左良玉死後將在左良玉嫡系親軍以及各部將領擁戴下繼續做“盟主”。

但現在,左良玉還沒死,歷史會不會按照原定的規矩發展,都還未可預料。

左良玉依舊在盡心地教導着自己的兒子左夢庚,他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他現在唯一希望的是,自己的兒子能平安地帶着自己掙下的這番家業即數十萬大軍組成的軍事集團在這個亂世中活下去,得一生富貴。

“父親,朝廷肯定不會就一直讓我們待在安慶府城外,只怕會早晚收拾我們,眼下連答應幫我們試探朝廷口風的湖廣總督何騰蛟都明升暗降調回了南京,只怕是朝廷不肯輕易原諒我們。”

左夢庚這麼一說,臉上不由得露出憂愁之色。

“勿慌,這天下究竟誰來坐,還不一定,現在我們最好以靜制動,靜待時機,如果爲父所料不差,北方的大清應該已經派兵南下了,到時候朝廷要想抵擋清軍不可能不依賴我們,即便馬士英等人不希望陛下收撫我們,我們還可以學吳三桂投清軍,沒準也還能混個開國元勳噹噹!”

左良玉這麼一說,左夢庚也深以爲是地點頭道:“父親大人說的是,眼下最難的還是我們內部,幾位叔父最近趁着父親病危,都和袁繼鹹、黃得功等人眉來眼去,尤其是金聲桓此人,因在九江、安慶等戰中其部損失頗大,對於現今局勢也有頗多怨言,兒臣覺得可以放點風聲給這幾位叔父,就說我們已於清廷阿濟格部取得聯繫,準備投清,也好安定軍心。”

“很好,就這樣辦,現在軍心不穩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若有人真的要趁機作亂,你也不必仁慈,可以先發制人!”

左良玉說後就閉眼歇息起來,將手一揮,示意左夢庚退下。

左夢庚一離開左良玉這裡,便開始命人傳令於各部將領,準備下達自己和其父親準備投清之事。

金聲桓這時候也剛剛與袁繼鹹的使者接洽完畢,對於歸附朝廷,他是比較願意的,但他也並不想戰前反水對左軍發動攻擊,一是因爲他不想再損傷自己的兵力,二是畢竟也有情義在,他金聲桓即便再功利至上,也不好立即攻打自己的昔日兄弟。

金聲桓、道興乘、羅岱等人到達左夢庚這裡後,左夢庚則傳達了左良玉意圖投清的意見。

左軍各部將領自然是感到頗爲驚訝,但也都一致認爲這也的確是個辦法,畢竟他們已經背棄朝廷,如今再投清軍或許是唯一的出路。

再加上清軍從關外到關內一直鮮有敗績,堪稱當今最強的軍隊,而且大有未來天下之主的風向。

對於做從龍之臣,這些將領還是比較願意的,至於民族大義,文官尚且少有在意的,更遑論他們這些動不動就起兵清君側的軍閥。

甚至,左夢庚還親自留下了金聲桓:“金叔跟隨父親征戰多年,不可謂不勞苦功高,連帶大清的英親王對您都是頗多褒獎,只怕到時候金叔投清了,如我父親一樣領軍一方也未可知。”

“大清的英親王也知道我?”金聲桓也的確有些意動,忙問了一句。

“豈止是英親王,連攝政王都知道您”,左夢庚笑着說了一句,並還拿出了一封自己父親寫的信:“這是家父給大清攝政王的信,裡面便也提到你,金叔可以自己看看。”

第三百九十一章 洪承疇的應對之策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戶部左侍郎黨崇雅之膽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四百五十六章 大明工業革命時代的到來第五百一十四章 漢家百姓第一百六十一章 湖廣督撫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決滿洲多羅郡王阿巴泰第四百三十三章 分封土地第三十七章 單純的文官第四十五章 抵達江南 二第九十二章 秀才兵第二百九十七章 提高官員收入第三百四十三章 朝廷裡的明爭暗鬥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三十一章 貪小利無野心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士英掛帥第十七章 騙取保定城第二百六十八章 鄭氏這個走私武裝集團第三百七十六章 朱慈炯到山東第六百五十章 商人們要求皇帝重新掌權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第六百七十章 顧炎武去英國提親第一百七十八章 誅殺逆賊左良玉第一百九十章 你喜歡朕嗎第五百二十一章 貸款與出售軍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召見工部官員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明還有希望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三百八十章 迷之自信的洪承疇第四十八章 倒打一耙第六百七十五章 收回澳門與一億五千萬債款第四十章 曲阜孔門第三百三十章 宋應星立軍令狀第三百六十三章 帝王權術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兩百零一章 朕還要留五日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一百六十六章 左良玉意欲投清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與上海縣的經濟崛起第三百五十三章 陛下,饒命啊第九十一章 劉芳亮的煩惱第二百八十五章 想要重新永樂盛世的輝煌第五百三十一章 絕望的滿清貴族們第五百二十五章 直接拉下去凌遲處死第五百四十四章 我是皇帝我怕誰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明官員在吳橋的新政第四百七十二章 錦衣衛俘虜張獻忠第一百三十二章 告密第五十四章 大加封賞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四百六十七章 李定國偷襲銅仁失敗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五百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五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四百四十八章 民意沸騰第六十四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二十一章 軍隊也可以賺錢第二百八十四章 召見鄭家兄弟第五百四十章 北伐進擊之殘陽煙火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第二百七十九章 處決數十名勳貴高官第三百五十六章 廢黜太子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七十六章 給我一把刀第六百三十七章 處決外番貴族第十九章 凌遲叛臣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四百二十一章 藩王的土地如何處理第八十七章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大清完了第四百六十八章 收復遵義第四百四十六章 造訪光華日報報社第三百三十三章 西南戰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五百五十三章 你不是我大明官員第四百四十章 選妃第八十章 李巖懊喪與孫可望生妒意第五百六十三章 大明已準備重新開始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一百七十六章 走向末路的左良玉第一百五十三章 九江防禦戰 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痛斥二韃子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四百一十七章 陛下回來了第七十九章 多爾袞與李自成第五百章 清洗士紳國賊第二百零八章 淡定不住的朱由檢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七十六章 表白與暗下陰謀第二百三十章 江南之危已解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封土地第三百零二章 崇禎十九年其他方面的發展第五百七十八章 不想離開紫禁城第四百五十七章 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巖臨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