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羣臣激憤

“周愛卿,你先說吧。”

弘治皇帝看了看站出來的幾位朝臣,其中品級最高的正是當今大明的戶部尚書周經,其他幾個大臣大多數都是一些品秩不高的翰林、御史之類的,自然也是讓周經先說。

聽到弘治皇帝的話,其他的大臣則是默默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周經這個戶部尚書有事啓奏,除非是內閣三閣老,否則基本上都是要先讓着他的。

“臣周經啓奏陛下,近日臣奉旨前往天津籌措賑災糧食,在天津親眼所見,一艘海船出海日獲超過十萬斤海魚,足以供應幾萬人的用需。”

“今天,北直隸、山西、山東三省饑荒,餓殍滿地,生靈塗炭,臣請陛下爲天下蒼生,爲黎民百姓解開海禁。”

周經的話幾乎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話剛剛落下,整個金鑾殿裡面就好像炸開了鍋,不等弘治皇帝這邊發言,立刻接連就有十多位大臣站立出來。

“臣反對,實行海禁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是國之根本,萬萬不可動搖,否則必生禍患。”

說話的是翰林院的一個翰林吳寬,當初就是他上言說要用銀子購買糧食賑災的,徵用商人糧食會失信於民,現在聽到周經這邊要諫言說要開海禁,那是立刻就拿出了祖制,拿出了國本。

“臣也反對,海禁乃是國策,亦是國本,從太祖皇帝定下開始,歷代先王莫不嚴格遵守,嚴厲打擊私自出海的商人。”

“現如今僅僅只是爲了一點海魚就開海禁,實乃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舉,上負歷代先王之心血,下至黎民百姓生死於不顧,臣誓死直諫,堅決不能開海禁,相反陛下理應嚴格遵守祖制,嚴厲打擊私自出海之人,嚴禁出海捕魚,否則國本動搖,必然天下大亂。”

第二位站出來的人叫徐子元,是一名御史,他的話極具攻擊性,不僅僅反對開海禁,更是將開海禁說成了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事情,在他的口中,彷彿這海禁一開,大明的天就要塌下來一般。

“臣附議,海禁乃是祖制,從太祖皇帝開始,我大明東南沿海的倭寇就屢禁不絕,實行海禁能夠有效打擊倭寇,一旦解開海禁,必然會讓東南沿海地區倭寇肆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第三爲站出來的人叫許龍,是一名翰林院翰林,他講出了明朝實行海禁的原因,認爲這海禁一旦解開,東南沿海倭寇必然橫行。

“臣附議,海禁是絕對不能開的。”

“當年太祖皇帝定下海禁之策,劃分士農工商,實行戶役制度,這一切都是爲了堅持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實行的以農爲本的國策。”

“這海禁一旦解開,商人牟利,大舉販賣我大明之財貨於海外,必然致使我大明日漸困頓,普通百姓也會因爲海貿之利而變成商人,放棄農耕,動搖國本,則我大明必然危也。”

“況且一旦解開海禁,我大明四方的藩屬國必然年年大舉上貢,而我大明國庫空虛,必然無力回贈,有失我大明國威。”

第四位站出來的人就有些份量了,他叫戴珊,官職是左都御史,這個官職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的一把手,是正二品的朝之重臣。

他的話直接將這個海禁和以農爲本的國本聯繫在了一起,開海禁就是放棄以農爲本,就是動搖大明的國本。

同時又提到了藩屬國朝貢的事情,因爲好面子,所以每次有藩屬國來朝貢的時候,大明這邊必然數倍還之,導致大明大量財力的消耗,這也是嚴格實行海禁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經的話一出,一個接一個的大臣接連站立出來,彷彿他激起了羣憤一般,周經僅僅只是說了一句話,接下來接連十多個大臣都紛紛表示了堅決反對。

從祖制說到國本,又說忠孝仁義,同時在他們的口中,這海禁一旦解開,大明就會天下大亂,生靈塗炭,國之不存等等。

“臣彈劾周經,周經身爲戶部尚書,爲國之重臣,上不思爲君王、社稷分憂,下不思爲天下黎民百姓謀福祉,竟胡言亂語要開海禁,實乃尸位素餐、不忠不孝之人,如此之人豈可位於廟堂之上,又豈能一心爲國爲民。”

同時有御史直接站出來彈劾周經,將周經說一文不值,同時一心要見周經給直接打死。

弘治皇帝一直沒有說話,臉色卻是並不太好看,其實這開海禁的事情,周經、李東陽和謝遷、劉健、張懋幾人也是找弘治皇帝這邊昨天商議過的。

李東陽和周經從天津這邊回來,可不僅僅只是帶回來了百萬斤的海魚,還有一百多萬兩銀子,這是杜明恩出海賺回來的三百萬兩銀子當中,除開成本之後歸屬弘治皇帝的利潤。

所以他也是嚐到了這個海貿的甜頭,知道這個海貿非常賺錢。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從太子朱厚照這裡,也從李東陽和周經這裡,更是從掌管錦衣衛的蕭敬這裡知道了天津這裡發生的一切。

知道這海洋捕魚對於大明的重要性,一旦開放海禁,大明萬里海疆可以捕魚的話,整個大明每年捕撈的海魚足以養活沿海地區成千上萬的人。

特別是現在北方三省鬧饑荒,因爲這海魚的收穫巨大,北直隸和山東都靠海,只要有船就可以出海捕魚,就可以讓饑民填飽肚子,度過眼前這一關。

所以愛民如子的弘治皇帝昨天的時候就召集了朝中的重臣統一了思想和意見,準備在今天早朝的時候由周經提出來,然後大家商議一番,這海禁不一定要全面開放,可以先開放捕魚,至少讓沿海地區的老百姓能夠出海捕魚,用來填飽肚子。

然而讓弘治皇帝沒有想到的是這周經僅僅至少剛剛提出來,這朝堂之上竟然會有如此多的人站出來反對,實在是讓人意外。

第416章,大捷,還是大捷第131章,太子也窮啊第1541章,給他們發錢也是可以促進消費的第1575章,四方垂涎第123章,人一定要拼,要去搏第2034章,還是要靠天子當和事佬第1529章,建長江大橋?第2080章,瘋狂偷渡者第957章,鼓勵生育和堅持移民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1629章,巴黎協議第1606章,大豬蹄子朱厚照第278章,你可別後悔第1269章,軍火大單第2166章,大明人的辦法真管用第1964章,天府之行第371章,鹹魚產業第1337章,森林、魚、鹿、熊第245章,休整第1811章,贛南山區裡面的買賣第2028章,舉步維艱了第1013章,全部坑殺第1029章,又敗了第1060章,還是太落後了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1657章,不夠賣啊第893章,移三族第22章,算不算以工代賑?第1395章,王根生買車第1668章,大淞滬第779章,雲集天下名醫第1655章,長江大橋股票上市第1721章,迅速風靡第2147章,尚書房的日常第359章,新的炫富方式第158章,狼行千里吃肉第1280章,應該要一視同仁第1957章,盛世的創造與佛陀無關第756章,藩王出海好處多多第409章,捐贈狂潮(下)第24章,甩手掌櫃第206章,海魚進京第717章,海外行省榜?第1649章,留下達芬奇當老師第1766章,李東陽的願望第77章,有些東西是別人學不走的第1415章,回家種紅薯第33章,挖坑第2082章,殺一儆百第172章,手都震麻了第2177章,對讀書人不能太好第380章,遭遇倭寇第1228章,商討第1887章,大明電氣商行第216章,船不夠賣了第1184章,載入史冊的一刻第2129章,留聲機賣脫銷了第823章,攻打河中地區第974章,還是保持和平比較好第1620章,遠方的來信第1309章,大家的支持第374章,南洋航線的難點第887章,大明醫學院附屬醫院第1585章,洗劫馬賽港第890章,這是小問題第1559章,老王家的午飯第1056章,行醫考覈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175章,都覺得被侮辱了第1808章,大明的春耕4第1781章,修建荊江大堤第2110章,要多養羊纔有錢第959章,劉晉的後門不通第1101章,要轉變思路第266章,我們拆城牆吧第1639章,全面超越歐洲第2043章,真的有小冰河期?第2105章,登基大典的事情第2095章,西班牙內戰第2章,好歹也是金手指第790章,文官們比武將還好戰了第1194章,魯班獎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1543章,對外擴張的另外一面第339章,會試第352章,機器的力量第2005章,這日子過的舒服啊第580章,由東往西橫推第392章,第二批船第1930章,各地的發展情況第1555章,逛菜市場第2102章,不甘心的楊廷和第413章,都瘋了第18章,密謀第489章,火鍋配辣椒第705章,激動的西班牙人第1412章,統統送去南京養老第256章,捕鯨第1283章,歡呼雀躍第2058章,以後都必須去地方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