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慌作一團

皇太極親征遼東的消息,不斷傳到了京城,當皇太極親率十餘萬大軍,攻打山海關的消息傳來的時候,京城一片譁然,雖說後金韃子不善於攻城,但十餘萬大軍,絕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情況,萬一山海關守不住了,京師就危險了,而且山海關被後金韃子拿下,整個的遼東就全部丟失了。

楊嗣昌和鹿善繼接到這些消息之後,也忍不住着急了,雖說秦良玉率領三萬大軍,已經馳援山海關,雖說山海關有四萬邊軍守候,但和以前的十幾萬人是不能夠比較的,山海關太重要了,就是京師的屏障,此刻兩人想到的,是蘇天成要火速趕往遼東了。這恐怕是護衛遼東最後的辦法了,相信山海關的七萬大軍,還是能夠抵抗後金韃子的攻擊的。

楊嗣昌萬萬想不到,因爲陳新甲征戰的失利,導致了這麼大的禍端,整個的遼東,瞬間變得危險起來了,後金韃子二十萬大軍圍攻遼東,妄圖拿下遼東,直接威逼大明京師。出現了這樣的情況,衆人絕不能夠埋怨,只能夠將所有的怒火,發泄到陳新甲和錢謙益的身上,其實楊嗣昌明白,遼東守候的所有佈局,基本都是皇上直接安排的,要說最大的責任,還是在皇上的身上。

京師變得更加的緊張了,每日裡開城門的時間,只有一個時辰了。

要知道京城裡面,住着太多的士紳富戶和權貴,這些人若是亂起來了。大明的京師就難以維持了,有些士紳富戶。已經開始將家人送到南方去了,更有一些聰明的士紳富戶,計劃直接將家眷送到登州去,因爲江寧營在登州。

楊嗣昌召集內閣大臣,商議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可這個時候,內閣大臣的意見分歧也是巨大的,幾個人提出來了三種意見。唐世濟建議,危急時刻,可以請皇上暫時到南京,等待京城的局面平息下來,如此情況下,內閣可以從容應付遼東的事宜,劉宗周最近一段時間比較沉默。特知道自己不受皇上的待見,可如此的關鍵時刻,劉宗周還是提出來了自身的看法,他認爲皇上不能夠離開京城,否則大明就會出現巨大的動盪,皇上可以固守京城。南京京營的三萬大軍,即將抵達京城,加上京城兩大營,如此多的兵力,完全可以守住軍營。同時皇上下旨,徵調各地的軍隊護衛京城。後金韃子就算是有十餘萬人,也是難以抵抗的,同時皇上還可以通過募捐的方式,拿出銀子來招募軍士,守衛京城。

楊嗣昌的看法,想的稍微深了一些,他不僅僅想到了京城的安危,也想到了遼東的安危,其實遼東與京城是息息相關的,要是不能夠守住山海關、寧遠等地,那麼京師就時時刻刻處於危險之中,等於說京師時時刻刻處於後金韃子的威脅下,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想象的,所以他的意見,還是要守住山海關,就算是丟失了大淩河城、錦州與寧遠,但山海關絕對不能夠丟失,這裡直接拱衛京師。

鹿善繼作爲兵部尚書,也參與了討論,鹿善繼的意見更是激烈,他認爲遼東不能夠有任何的閃失,目前的情況雖然危險,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路子可走了,駐守大淩河城、錦州城和寧遠城的軍士,拼命守衛,只要大淩河城還沒有丟失,後金韃子就有着很大的顧忌,他們也不可能在遼東駐軍,至於說山海關,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好在秦良玉已經率領三萬大軍,前去增援了,有了七萬軍士守衛山海關,短時間之內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僅僅守住了山海關,作用不是太大,後金佔領了遼東絕大部分地區,完全可以從喜峰口、馬蘭峪和古龍口等地方進入到關內,直接威脅京城,那樣京城遭遇的危險更大。

幾種意見都沒有能夠統一,楊嗣昌有些可悲,自己作爲內閣首輔,與孫承宗的威望是無法比較的,可至少也能夠統一內閣的意見,可現在的局面是一盤散沙,他很清楚,根子上的原因,還是出在皇上的身上,可惜自己不能夠抱怨,必須要在危急時刻,拿出來一錘定音的意見來,這樣才能夠真正開始樹立自身的威望。

內閣大臣與兵部尚書鹿善繼,進入了養心殿。

朱由檢的精神很不好,可還是要支撐住,京城遭遇瞭如此的局面,朱由檢絕不能夠頹廢,事情也沒有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楊愛卿,十餘萬後金韃子攻打山海關,內閣是什麼意見。”

楊嗣昌老老實實的將所有的意見建議都說出來了。

朱由檢的臉色有些變幻了,他想不到,居然有人建議他暫時離開京城,到南京去避難,這樣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雖說內心也會有暫時避開京城的想法,但這樣的事情,有損皇家的尊嚴,無論如何都是不能夠做的。要真的這麼做了,就算是今後回到京城,也無法面對列祖列宗的。

劉宗周這次提出來的建議,還是勉強可行的,但唐世濟提出來的暫時離開京城,迴避危險的建議,令朱由檢有些憤怒了,難道說唐世濟不清楚,就算是有着這樣的想法,也必須要私下提出來,如此明目張膽的提出來,等於是斷絕了一條道路了。

皇家最爲注重的就是掩面,皇家的掩面是絕對需要保護的,特別是在遭遇到外力入侵的時候,如今還不是最爲危急的時刻,朱由檢不存在離開京城的,所以說,他對唐世濟的看法更加的不好了,內心裡面,已經決定了調整內閣的想法。

楊嗣昌說完之後,朱由檢很快開口了。

“朕早就說過,若是無人敢於到遼東迎戰後金韃子,朕就親自去,難不成朕還要撤出京城去嗎,面對後金韃子的騷擾,朕難道要落荒而跳,如此我大明王朝的顏面何在,天下子民會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朝廷,勸朕離開京城的話語,不要提及了,朕也不想再次聽見,山海關有七萬大軍守候,未必就能夠很快的失守,大淩河城、錦州城和寧遠城,都在我大明軍士的手裡,如此的情況下,諸位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的抵禦後金韃子,保護京城的安危,不是撤離的事宜,至於說如何的守衛遼東,守衛山海關,內閣繼續商議,拿出穩妥的辦法來。”

朱由檢說完之後,楊嗣昌接着開口了。

“皇上,臣以爲,後金韃子不可能短時間之內,攻克山海關,蘇大人接到聖旨之後,一定會很快的趕赴遼東,穩定大局的。”

內閣沒有能夠商議出來其他的意見,其實意見早就有了,只是衆人過於着急了,聖旨剛剛下去,一切都還在準備的過程中,遼東發生的事情,也是在預料之中的,若是皇太極不抓住這樣的機會,威脅關寧錦防線,後金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取得那也豐碩的成績了。

秦良玉帶領三萬大軍去駐守山海關,出發兩天的時間了,一直都沒有消息傳回京城來,放在以往,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也不會有誰去詢問,畢竟京城距離山海關有八百里地,可這一次的情況不同了,楊嗣昌時時刻刻都在關注,看看大軍到什麼地方了,有沒有消息回來,從南京到京城的京營,需要的時間就更長了,恐怕聖旨都還沒有到南京,楊嗣昌也表現出來了關心的態度,兵部尚書鹿善繼也知道,楊嗣昌這一次是真的着急了。

要說楊嗣昌擔任內閣首輔之後,日子也不是很好過,朝廷長期的穩定,內閣調整的人員也不多,每個內閣大臣,都有自身的勢力範圍,楊嗣昌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完全統一衆人的思想,這樣就顯得權威性不夠,更爲難的是,皇上對於內閣的態度,也有了改變,一直都注重加強皇權,對於內閣的權勢是有所限制的。

如此的情況下,楊嗣昌很難向孫承宗那樣,一言九鼎。

這一次遼東出現了危局,直接威脅到京城了,這等的大事情,楊嗣昌作爲內閣首輔,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要穩定朝廷,擊敗後金韃子,若是不能夠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估計楊嗣昌這個內閣首輔,就要準備辭職了,或者被皇上直接削職了。

鹿善繼主動提出來了,自己到山海關去督戰。

這段時間,兵部也是忙得團團轉,很多的事情,都需要兵部提出來建議意見,供內閣參考,鹿善繼熟悉征戰的事宜,能夠提出來不錯的意見,如此的情況下,楊嗣昌自然需要依靠鹿善繼了,也就不可能讓鹿善繼離開京城了。

楊嗣昌和鹿善繼商議了一個多時辰,兩人都感覺到了,到了這樣的時候,暫時不要採取其他的措施,重要的還是維持京城的穩定,不能夠讓老百姓出現恐慌的情緒,這纔是最爲關鍵的,至於說大軍調動的事宜,聖旨下去了,靜靜等候結局。

第501章 晉王的去處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489章 當機立斷第560章 變通第759章 遼東的變化(3)第1245章 守住山海關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352章 洪承疇的詫異第235章 澠池大捷第1197章 化敵爲友?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173章 奇怪的心思第98章 會試恩師(2)第112章 善後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1160章 必要的清醒第819章 怒氣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779章 迅雷動作(4)第241章 文人集 團第505章 明確要求(1)第541章 火爆的互市第1081章 暗戰(2)第880章 對決(2)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182章 家信第329章 取捨之間第836章 佔領義州第711章 握手言和?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76章 升堂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330章 說做就做第499章 分歧出現第845章 慘敗(3)第1251章 崩潰第899章 絕非末日第536章 棋逢對手(2)第520章 詳細規劃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1030章 妥協第858章 新的規劃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407章 不一般的朱由菘第1184章 行動(1)第1169章 昏頭了第829章 首戰告捷(2)第1150章 歷史性的轉變(1)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75章 小王爺第593章 鬥智鬥勇第564章 真誠的祝福第207章 再一次的血戰(3)第1262章 祭天祭地儀式(2)第843章 慘敗(1)第1185章 行動(2)第870章 蘇天成的打算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277章 招兵的準備第169章 原來如此第1220章 滄州血戰(14)第1280章 變化(1)第1222章 天津決戰(1)第245章 凸顯的矛盾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389章 不完全如意第482章 大禮第1175章 內訌的代價(1)第695章 太多的問題第954章 豪格的野心第1071章 決戰遼東(13)第181章 幕僚第518章 互市的警報(2)第776章 迅雷動作(1)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1181章 強將手下無弱兵(1)第790章 偶遇1第423章 炮兵營的威力(2)第296章 渠清澤的消息第456章 鐵血江寧營(2)第728章 江湖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707章 孫承宗的努力(1)第328章 雪上加霜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1079章 明志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705章 放心了第1065章 決戰遼東(7)第925章 各有計劃第232章 慘烈一戰(1)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774章 海戰(4)第1173章 歹毒第497章 內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