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未雨綢繆

軍隊的作用,那是不需要強調的,不管蘇天成有着什麼樣的想法,他都必須有一支自己能夠掌控的武裝力量,這是他的力量之源。

如今主要還是處於冷兵器的時代,騎兵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是軍隊中間,最爲珍貴的兵種了。

騎兵的作用,重點在於衝擊力,在於氣勢,在於衝亂對方的佈陣,最大限度的打擊對方的自信,滿清能夠依靠八旗兵,擊垮大明,騎兵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騎兵也是昂貴的兵種,消耗是很大的,戰馬需要精心呵護,駿馬價格不菲,騎兵和戰馬,需要培養出來感情,在戰場上才能夠人馬合一,最大限度的殺敵。

蘇天成通過和熊子健的交談,慢慢認識到了,騎兵在戰場上的作用,依靠的是整體的力量,萬萬不能夠分散使用,若是分散了,單騎單馬,陷入了步兵的重圍之中,結局也是悽慘的。

騎兵使用的武器,是他最爲關心的,從幾百年之後穿越過來,他的認識當然是不同的,雖然那時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騎兵慢慢被淘汰了,但諸多關於兵種的作戰技巧,他還是知道一些的。

蘇天成認爲,騎兵最好的武器,還是彎刀,不要看三國時候的關羽,一口青龍偃月刀,殺得敵人鬼哭狼嚎,可那是關羽有着非同一般的本事,一般人哪裡有那樣的能力啊,包括呂布的方天畫戟,這些武器,看起來威風凜凜,其實不實用的。

騎兵在乎的是什麼,速度和衝擊力,駿馬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承載的力量越少,速度就越快,衝擊力就越大,若是扛着重重的兵器,穿着厚厚的盔甲,駿馬勞累不說,人也是扛不住的,還沒有衝到敵軍陣前,自己就累壞了,還打個屁的戰啊。

彎刀最大的好處,就是輕盈,鋒利的刀鋒,有着巨大的殺傷力,一刀下去,甚至能夠直接砍下頭顱,當然,兵器有種說法,那就是一寸長一寸強,身爲騎兵,光是配備彎刀,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配備一杆長槍,一柄強弓,這樣的長短結合,就算是最佳的配備了。

長槍和彎刀,包括強弓,重量都不大,人不累,馬也不累,而且便於操作。

當然了,騎兵的缺陷也是明顯的,攻城拔寨的時候,沒有多大的作用,面對步兵形成的長槍陣,也是很畏懼的。

清朝的八旗軍,在攻城的時候,總是不力,也體現出來了騎兵的弱勢。

但蘇天成需要騎兵,他的要求,軍隊必須要主動出擊,僅僅是守着城池,不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重點還是在野戰,在於最大限度的殺傷敵人,剿滅對手的有生力量。

騎兵在野戰中間的作用,絕對是超強的。

大明朝對武器是嚴格控制的,戰馬更是難以籌集,可如今的年月,有錢好辦事,只要你能夠拿得出來足夠的銀子,不知道有多少朝廷的軍隊,等着賣掉武器裝備,只要你需要甚至能夠買到鎧甲和戰馬。

這年月,飯都吃不飽了,誰還有心思管着那些事情啊。

蘇平陽接受了少爺安排的任務,當然,做這些事情,需要秘密的進行。

好在少爺考中了舉人,家裡就是有着幾千的護衛,關係也不是很大。

大戶人家的護院,官府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特別是最近幾年時間,流寇到處騷擾,諸多的士紳富戶,惶恐不安,生怕自己遭遇劫掠了,不斷加強護院的力量,有些大戶人家,家裡有好幾千的護衛了,這是變相的給官府減輕壓力。

少爺給的任務是兩項,一是購買戰馬、武器裝備,這一點好理解,蘇平陽也知道,這是護院需要的,只是購買的量有些大。

另外一點,蘇平陽就難以理解了,在新近購買的耕地邊上,圈一塊土地出來,修建一圈的院牆,這塊土地的面積,達到了百頃以上,而且這件事情,需要馬上完成。

好好的耕地,圈起來幹什麼啊,不過理解也要做,不理解也要做。

好在是農閒季節,有着足夠的勞動力。

高八尺,寬九寸的城牆,也就是如今的兩米高,三十公分厚。

工錢便宜,平陽府城裡面,有不少的匠戶,這些匠戶,生活困難,飯都難以吃飽,聽聞蘇府要招募匠人做院牆,都是踊躍前來。

蘇俊做另外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將蘇家佃戶存放的多餘的糧食,悉數都用銀子收購到府裡,包括小麥、玉蜀黍和甘薯。

佃戶雖然不知道少爺的意思,但都是無條件的執行,他們自覺的將玉蜀黍和甘薯,包括小麥,送到蘇府。

所有的佃戶,都湊了一部分的銀子,專門送到蘇府,少爺高中舉人了,他們也是要去慶賀的。如今他們的生活好過了,房屋基本都完工了,看着一連串修建在一起的房屋,確實是有些氣勢的,而且有什麼事情,大家湊在一起,也是很方便的。

蘇天成有自己的打算,這些安排,都是針對可能到來的流寇,以及那三千將士的。

蘇府招募護院,本沒有多大的問題,可蘇天成的眼光是不一樣的,這些護院的職責,絕非是守着蘇府就可以了,他們是需要馳騁沙場的,能夠在戰場上殺敵的,他們是專業的軍士。

大明的軍制,發展到如今,幾乎走入了死衚衕。

大明的軍隊建制,設爲六級,分別是都、衛、千戶所、百戶所、總旗、小旗。

都護府是最高統領機關,京城的五軍都護府,相當於如今的解放軍三總部,而兵部相當於國防部,嚴格說,這不能夠算作是軍隊的建制了。

自衛所開始,纔算是真正的軍隊建制。

一衛轄五個千戶所,兵員5600人,一個千戶下轄十個百戶所,兵員1120人,一個百戶所下轄兩個總旗,兵員112人,一個總旗下設五個小旗,兵員56人,小旗是最爲基礎的作戰單位,每個小旗10名軍士。

這是明初就確定下來的制度,這個制度的本身,沒有什麼問題,關鍵是軍士的待遇,出現了大的麻煩了。

明朝實行的是職業兵役制度,就是所謂的一朝當兵,終身爲伍,父親去世了,兒子接着上,軍人的家庭叫做軍戶,戶籍歸口兵部管理,每個軍戶,若是有三個兒子,一個兒子從軍,一個兒子替補,一個兒子持家,若是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從軍,一個兒子持家,若是隻有一個兒子,不從軍,改爲民籍。

這都還說得過去的,要命的是軍官也實行了世襲制度,也就是說,軍官的兒子,世襲軍官職位,比如說百戶的嫡長子,在老頭子去世以後,也是百戶了,不管這個兒子是飯桶還是草包。明初的時候,那些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子英雄兒好漢,世襲的軍官,也都說的過去,可越是往後面發展,就越是不濟事了。

這樣的制度,發展到現在,嚴重的影響了軍士的積極性,出身好就能夠當軍官,出身不好就是賣苦力當炮灰的命。

再說軍中的待遇。

明朝的軍隊分爲四種,戍軍、屯軍、班軍和運軍。戍軍主要是戍守城池、巡邏和海防的,屯軍主要從事軍屯的耕作,運軍主要負責運輸通訊,班軍輪流在京城執行勤務,或者輪流在邊境執行勤務的。

明朝從朱元璋開始,就吝嗇的不得了,官員的俸祿少得可憐,幾乎不能夠養家餬口,更不要說關心軍士的待遇問題,皇上要求軍隊自己養活自己,劃撥大量的官田,衛所依靠種田維持大部分的開支。

衛所軍隊,邊關的三分守城,七分耕種,內地的兩分守城,八分耕種,官田的賦稅,遠遠高於民田,軍戶難以承受,待遇比農民都不如。

結果就是軍戶因爲生活過不下去了,大量逃亡。

有些衛所,兵員編制是5600人,可只有兩百到三百人,衛所養不起那麼多的軍士,吃空餉的情況,比比皆是。

軍官剋扣軍餉已經成爲了普遍的事情,少的可憐的銀子,被層層剋扣,落到軍士的手裡,所剩無幾,朝廷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量的逃亡,戰鬥力已經下降到了極點了。

明朝末年的朝廷軍隊,軍紀敗壞,燒殺搶掠,比流寇的軍隊做的還要過分,爲了謊報軍功,殺老百姓上繳人頭,騙取朝廷的銀子,落入個人的腰包,不是什麼稀奇事情了。

發展到如今,朝廷沒有銀子,軍士領不到餉銀,譁變此起彼伏,譁變的軍士,已經成爲了農民起義軍的主力。

蘇天成豈會允許自己的軍隊,出現這樣的情況,他要求的,同樣是職業軍人制度,但和朝廷的是大不一樣的。

這個不一樣,主要的表現,就是在於餉銀的供應上面,必須要充足,必須充分保證軍士的待遇,不僅僅是軍士個人,還有軍士的家屬。

這是最爲基本的,只有這樣,纔有可能談到其他的事情。

至於說種田的事情,那是扯淡,軍人就是軍人,種田幹什麼,那是農民做的事情。

第562章 新的使命第93章 新科會元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712章 調整安排第264章 孫承宗出山第1263章 祭天祭地儀式(3)第612章 平定流寇(1)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84章 小試牛刀(1)第107章 授官第551章 辯解第762章 開埠的時間(2)第1223章 天津決戰(2)第215章 明確的態度第1060章 遼東決戰(2)第621章 太子的學業第223章 誰與爭鋒(3)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256章 悲愴第55章 真相第349章 實話實說第861章 皇太極的感悟第322章 遠慮近憂第202章 商議第369章 算計第139章 官田第807章 重大決定第1140章 機會來臨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784章 重要的決定第498章 內訌(3)第684章 都會算第817章 爭執第510章 刺激(2)第1243章 仁者無敵第161章 如何賑災第378章 喜得貴子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906章 皇太極的誓言(1)第283章 張溥的計劃第366章 闡明態度第1012章 誤判?(1)第556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第293章 柳敬亭的能力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890章 輝煌一戰第830章 首戰告捷(3)第1276章 無法阻止第284章 膽大妄爲第469章 大清之痛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1227章 天津決戰(6)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87章 濟爾哈朗的選擇(2)第409章 以身作則第256章 情理之中第507章 必須支持第312章 霸氣外露第820章 面對面第1289章 尊嚴之戰(6)第413章 羣英會第1307章 萬國來朝(2)第60章 震動第475章 攻堅之戰(2)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168章 血戰(2)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689章 不能夠過於悲觀第736章 人才難得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265章 必須考慮的問題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237章 江寧營的建設第1111章 不能夠遺留問題第1044章 不該有的決定第706章 大膽安排第1180章 巧妙的部署第168章 血戰(2)第1295章 尊嚴之戰(14)第962章 草原之殤8第560章 變通第55章 真相第568章 秦良玉的埋怨第261章 關鍵的交談第625章 寧遠局勢第970章 非凡一戰(4)第725章 離開遼東第153章 吳三桂第580章 天降神兵(2)第953章 進攻的前奏第948章 征伐的安排第313章 流年不利(1)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879章 對決(1)第1072章 遼東決戰(14)第773章 海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