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知府大人召見(1)

二月十六,劉大華親自到蘇府來,告訴蘇天成,知府大人召見,蘇天成連忙收拾了一下,跟隨劉大華出發了。

平陽知府翁同章,萬曆年間的進士,先後擔任過知縣、都察院監察御史、工部員外郎、南京戶部郎中,崇禎二年,出任正四品的山西平陽府知府。

崇禎三年,蘇天成通過了府試,成爲平陽府的生員,翁同章自然是他的恩師了。

知府也就是幾百年之後,地級市的一把手,權力不可謂不大,可明朝還是有一個怪現象,那就是京官的地位崇高,地方官差一些,這也是因爲開國皇帝朱元璋,罷黜中書省,廢除了丞相制度,提高了六部尚書的品秩,尚書爲正二品,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爲三品,直接聽命於六部,六部直接聽命於皇帝,其結果是大家都聽皇上的。

宣德年間,巡撫一職正式出現,節制地方三司,這也是因爲三司各自屬於吏部、戶部、刑部等部門統屬,相互之間扯皮,耽誤了事情,巡撫大都是六部侍郎或者是都察院副都御史擔任的,也有知府直接提升爲巡撫的。

因爲巡撫的出現,知府的權力開始大一些了,無他,巡撫節制三司,三司沒有多大的權力了,巡撫的權力大了,知府上面的直接領導少了,自身的權力也就大一些了。

翁同章對蘇天成的印象是不錯的。

十七歲就通過了府試,成爲生員,這很不錯了。

翁同章對蘇天成的印象深刻,還是因爲蘇天成府試的試卷,那一篇文章,寫的確實是不錯的,但文筆之間,缺乏霸氣,中規中矩,府試之後,他了解了一些情況,知道了蘇天成家裡的情況,暗暗嘆息,覺得蘇天成這樣的學子,將來難以有出息。

想不到去年十月以來,蘇天成接連做出來令人震驚的事情。

翁同章有些不敢相信,以爲自己的判斷出現了錯誤,故委託劉大華,招待蘇天成,試探蘇天成的認識,蘇天成說出來的話語,令他更加的吃驚。

鄉試在即,按照翁同章的看法,蘇天成通過鄉試,應該有很大的可能,所以說,他覺得,自己應該見一見這個蘇天成了,如果蘇天成真的是人才,那麼,自己可以向上面推薦。再說了,自己的學生,如果將來有出息了,老師也是光榮的。

蘇天成從來沒有到過府衙,這是第一次。

明朝的衙門,四周都是高牆,與外界隔絕,顯示了衙門的威嚴,衙門的形制,四方規整,圍繞一條中軸線依次鋪開。

經過了府衙前面的照壁,一座牌坊出現在眼前,匾額上面題寫“忠廉坊”三個大字,穿過牌坊,就是府衙的大門了。

這裡有軍士把手。

看見劉大華帶着蘇天成,軍士沒有詢問。

進入大門之後,一條長長的甬道,左右兩邊都有房舍。

“坤元,第一次到府衙來吧。”

“晚輩第一次來。”

“嗯,這右邊是典獄,左邊是寅賓館,衙神廟、土地祠,包括皁班、壯班,前面是儀門,平常都是不會打開的。”

從儀門左邊的小門進去之後,一個大院落出現在蘇天成的眼前。

院子中間一個小亭子,亭子中間樹立一塊石碑。

劉大華帶着蘇天成,專門看了這塊石碑。

“坤元,這是戒石坊,正面刻着公生明三個字,背面刻着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十六個字,你是生員,我不解釋,你都是清楚的。”

“前面就是大堂了,你在大堂後面的門房稍微等候一下,我去稟報大人。”

經過大堂的時候,蘇天成注意看了一下,正中設有桌案,後面掛着牌匾,上面寫着明鏡高懸四個大字,堂前還有柵欄。兩側的耳房都是緊閉的。

門房不大,裡面沒有人,蘇天成老老實實的在這裡等候。

半刻鐘的功夫,劉大華過來了。

“坤元,隨我去見大人。”

穿過大堂,一排廂房出現在眼前。

“坤元,這裡就是六房所在,是我們辦公的地方,左側是吏房、戶房和禮房,右邊是兵房、刑房、工房和糧房,兩頭是馬科、鋪長司、承發房。”

蘇天成有些奇怪,劉大華給他介紹這些幹什麼啊。

經過了廂房,進入了二堂。

二堂就小很多了,這裡本是知府大人小憩的地方,一般稱作退思堂。

到了門口,劉大華恭恭敬敬的稟報了。

“大人,屬下將蘇天成帶來了。”

“進來吧。”

一個略顯威嚴的聲音傳來了。

早堂已經結束了,翁同章正在這裡稍微休息一下。

蘇天成跟隨在劉大華的身後,進入二堂之後,看見翁同章坐在中間。

“學生蘇天成拜見知府大人。”

他是生員,已經有了功名,見到了翁同章,不用下跪。

翁同章暫時沒有開口說話,仔細的看着蘇天成,他有些奇怪了,去年府試,他見過這個蘇天成,氣質不是怎麼好,顯得有些畏畏縮縮的,可眼前的蘇天成,落落大方,氣度不凡,看不出來有不適應的地方,怎麼前後變化這麼大啊。

當然,翁同章不是很瞭解蘇天成,畢竟只是生員,只不過是現在關注了,才感覺到奇怪。

“坤元,你是老夫的學生,不要拘束,今日找你來,老夫是有幾個問題,想着和你探討的,你可不要藏私啊。”

蘇天成暗暗嘀咕,尼瑪的,要我不要拘束,沒有人給我倒茶,也不叫我坐下,這本來就是擺譜了,不過你是平陽最大的官,我是老百姓,在人屋檐下怎敢不低頭。

劉大華倒也靈活,連忙給蘇天成泡了一杯茶。

等到劉大華離開之後,翁同章再次開口說話了。

“坤元,坐下說話吧。”

蘇天成恍然大悟,原來是劉大華在這裡,翁同章必須要擺出自身的尊嚴,等到劉大華離開之後,纔開口叫自己坐下的。

官場上的規矩就是多,幾千年的傳承,早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恩師在上,學生不敢坐下,站着說話。”

翁同章面帶微笑,輕輕點頭,蘇天成的表現不錯。

“也好,老夫時間不多,你是老夫的學生,老夫也就不客氣了,有三個問題,想着和你商談。”

蘇天成頷首低眉,注意力已經是高度集中了,翁同章所謂的探討,其實就是考校自己的,看看自己怎麼回答問題,說不定這三個問題,很厲害的。

“第一個問題,你對讀書時什麼看法啊,你是平陽府生員,經過了縣試、府試,想必有了很多認識了。”

這個問題太大了,學而優則仕的道理,盡人皆知,自己要是這樣回答,太普通了,翁同章肯定是不滿意的,但有些話,也是不能夠說的,畢竟這是給領導彙報思想,志向太大,也不現實,總不能說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話語。

稍微思索之後,蘇天成較爲謹慎的開口了。

“恩師,學生以爲,學以致用是最爲關鍵的。”

“哦,你解釋一下意思。”

“學生刻苦學習,秉承學而優則仕的道理,若是能夠金榜題名,上報效朝廷,下爲黎民百姓造福,若是不能夠高中,也要遵紀守法,儘自身的本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以爲,要做到這些,死讀書是不行的,必須考慮到學習到的知識,能夠加以應用。”

話不需要說很多,點到了關鍵處就可以了,蘇天成相信,自己的意思,翁同章是完全明白的,說多了反而無用,現在不是大表忠心的時候,也不是趁機討好的時候。

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525章 堅持就是勝利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457章 巨大的震撼第1080章 暗戰(1)第317章 大比武(2)第1004章 精確的計劃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815章 登州的佈置第222章 誰與爭鋒(2)第136章 大調整第1294章 尊嚴之戰(13)第516章 機會還是陷井(2)第354章 初見洪承疇第912章 失意人第955章 草原之殤1第443章 排兵佈陣第1089章 敏感的時期第497章 內訌(2)第91章 周康的態度第833章 不同的態度第678章 這不是小事第17章 窮則思變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278章 固執的孫承宗第1007章 棋逢對手(2)第641章 朝廷的渴望第476章 啓動第1104章 取捨之間第869章 皇太極的佈置第1076章 應對辦法(2)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401章 張溥的建議第230章 最終的決定第627章 祖大壽的急迫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515章 機會還是陷井(1)第902章 一瓢冷水第1069章 決戰遼東(11)第429章 應對大饑荒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571章 流民還是奸細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403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2)第667章 家中的瑣事第1121章 熱鍋(1)第724章 調整軍官第797章 管家的身份第855章 旅順大捷(1)第134章 證據第607章 朝野震動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112章 藩王的問題第596章 怪異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114章 另有重點第89章 聖心不可測第263章 保定之行第31章 我相信事實第845章 慘敗(3)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211章 江寧營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951章 不對等的碰撞第427章 窮途末路(3)第642章 各方準備第514章 趁熱打鐵第1130章 眼見爲實(4)第596章 怪異第279章 借銀子第775章 海戰(5)第794章 邀請函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404章 不能遺忘的事情(3)第558章 目的終於明確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5章 現實第803章 內閣的爭論(2)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1178章 錢謙益的糊塗第1279章 科舉考試(3)第704章 隱患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259章 意外的機會第146章 斂財之道第865章 遼東的怪局第1146章 解決土地問題第912章 失意人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1301章 尊嚴之戰(20)第397章 開花彈第508章 艱難的起步第385章 殺一儆百第167章 血戰(1)第937章 賈吉涵其人第141章 心狠手辣做大事(1)第438章 加快步伐第685章 朝廷的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