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

楊嗣昌頻頻點頭,看來對於蘇天成所說,是表示贊同的。

蘇天成沒有得意忘形,楊嗣昌的想法,從剛開始的提問中間,已經表現出來了,這裡面有可能牽涉到朝廷內部的爭鬥,也可能是楊嗣昌想着最大限度展現自身的能力,如同楊嗣昌這樣的情況,大明朝是不多見的,父親楊鶴,顯赫一時,三邊總督,曾經是剿滅流寇的主要負責人,因爲自身堅持的政策問題,罷官回家,不過幾年時間,楊嗣昌子承父業,捲土重來,一門心思的剿滅流寇,誰知道楊嗣昌會不會急切的展現自身的能力。

見到蘇天成就說了這麼多,沒有繼續開口,楊嗣昌很快開口了。

“蘇大人所說,涉及到問題的根本了,我都差點忘記了,蘇大人是文武兼備啊,考慮問題都是站在全面的角度,不僅僅要剿滅流寇,還要考慮到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纔是徹底剿滅流寇的最佳辦法啊,受教了,受教了啊。”

“大人客氣了,下官說起這些是容易的,真正做起來,就不簡單了,想起來也不過紙上談兵。”

“蘇大人可不是紙上談兵,看看江寧縣與河南府的情況,蘇大人是身體力行,如今看來,江寧營將士的俸祿,值得稱道啊,不過這次皇上下旨了,兵部撥付的軍餉,按照京營的標準,恐怕有些不足,還需要蘇大人自行想辦法籌集啊。”

“下官感謝大人對江寧營的關心。”

“蘇大人可不要這麼說,這是皇上的關心,我不過是奉旨執行極品仙葫全文閱讀。”

氣氛明顯緩和下來,經過一會的閒聊,蘇天成感覺到了。楊嗣昌態度確實是誠懇的,就說這江寧營的俸祿,朝廷撥付俸祿,無不是層層剋扣,但江寧營的情況不同了。按照標準,兵部直接撥付到位,中間不存在任何的截留,這就是楊嗣昌上任之後,定下來的規矩。

餉銀的撥付,有一個過程。全國的稅銀是直接入庫的,戶部總管,根據開支的輕重緩急,依次撥付,軍餉是排在最前面的,尤其是這幾年以來。朝廷剿滅流寇,開支了大量的銀子,說到軍餉的時候,不僅僅是戶部頭疼,朱由檢都頭疼,好在各地的市舶司,一律按照江寧縣市舶司的規矩。加上徵收賦稅,令朝廷的收入大幅度的增加,面前能夠維持了。

兵部爭取軍餉,也有一個過程,可不是看上去那麼簡單的,雖然說軍餉是應該撥付的,但戶部可以找到諸多理由,軍餉的開支過於龐大了,戶部可能以缺乏那麼多的銀子爲理由,暫緩撥付。或者是減少撥付的數額,這樣的情況,朱由檢都是知道的,也是無可奈何的。

江寧營升格爲都司,朝廷需要撥付軍餉。壓力驟然增加,如此的情況下,楊嗣昌首先保證江寧營的軍餉到位,這是很大的誠意,蘇天成不可能熟視無睹,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不管楊嗣昌出於什麼理由,這份情蘇天成是要認賬的。

楊嗣昌剛剛上任,需要面對的問題還是不少的,關鍵還是後金的攻擊。

皇太極剛剛建國,成立了大清,需要鼓舞士氣,以展示大清的實力,這個時候,選擇進攻先對孱弱的大明邊軍,是最好的選擇,所以說,楊嗣昌上任之後,必然要面對這一問題。

蘇天成稍微思索了一下,緩緩開口了。

“後金建國的消息,不知道大人是否清楚。”

“這件事情,我知道,皇上特意告知我了,蘇大人的建議,我也知道了,不過我覺得,後金剛剛建國,皇太極恐怕要忙於封官許願的事情吧。”

蘇天成有些愕然,看來大明朝的官吏,習慣於一種思路了,那就是每一任皇上登基的時候,都是要大赦天下,穩定內部,對有功之臣進行獎勵,考慮不到對外的擴張上面,概因爲新皇登基,首先要穩固自身的地位,有些時候,甚至縱容外部的勢力,着重精力對付內部的反對派。

出現這樣的思維,也是幾千年歷史的延續,新皇登基,很多時候都伴隨着腥風血雨,朱由檢登基也不例外,大肆的清洗魏忠賢的勢力,懲治了不少朝廷內部的官員。

或許是看見蘇天成的臉色有些驚詫,楊嗣昌再次開口了。

“蘇大人,這只是我的想法,恐有不妥當的地方,蘇大人有什麼建議,儘管說出來。”

蘇天成稍微整理了自身的情緒。

“大人,下官以爲,皇太極登基之後,可能會想到對外擴張,後金實際控制的地方不大,雖可能存在內部的爭鬥,但多年以來,後金習慣於以實力說話,努爾哈赤一生征伐,不客氣的說,後金已經養成征伐的習慣了,就算是內部有不穩定的因素,也會依靠攻擊來說話的,皇太極若是能夠取得征伐的勝利,地位豈不是更加的鞏固了。”

楊嗣昌邊點頭邊說話了。

“蘇大人說的很有道理,不知道你認爲,後金若是發起攻擊,會從哪個方向着手啊。”

這纔是最爲關鍵的問題,大明朝與後金接壤的地方,地域遼闊,弄清楚後金從什麼地方進攻,至關重要,大明邊軍的戰鬥力,明顯不如後金的滿八旗,甚至不如蒙八旗,若是不能夠做到重點防禦,征戰過程中,肯定是吃虧的。

特別是後金完全征服蒙古之後,陝西、寧夏、山西、北直隸等地,都能夠成爲後金進攻的地方福晉兇猛TXT下載。

蘇天成不能夠完全肯定,但這個問題,他早就思考過。

“下官也不能夠完全肯定,不過江寧營這次在山西剿滅流寇,頗有收穫,就說匪首張獻忠,選擇進攻遼州,是有原因的,他以前攻下過遼州州城,覺得很是有把握,所以說,再次到山西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進攻遼州,若是將這種思維,搬到皇太極的身上,也是有些道理的。”

“後金剛剛建國,長期以來,他們進攻錦州一帶,都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寧錦防線還是很堅固的,皇太極若是選擇這條進攻路線,不一定能夠有多大的戰果,所以下官以爲,後金不會選擇進攻寧錦防線。”

“皇太極領軍,曾經進行過兩次大的戰役,崇禎二年的時候,他們取道蒙古,從喜峰口入侵我大明,攻打到了京師,崇禎四年的時候,皇太極領軍公道大淩河城,這兩次的戰役,皇太極實實在在獲勝了,故下官以爲,皇太極很有可能選擇這兩條線路中間的一條。”

“大淩河城的戰役,乃是後金爲了破壞我大明鞏固寧錦防線,以至於對他們造成威脅,這條進攻線路,實際上是寧錦防線的一部分,下官前面已經分析過,皇太極不會選擇從寧錦防線進攻的,如此看來,還剩下一條線路,那就是取道蒙古,從喜峰口入侵我大明。”

“大人可以看到地圖上面的標註,從喜峰口攻入我大明,有多條線路,可以直接威脅我大明京師,崇禎二年的時候,後金選擇的是攻陷遵化,經過薊州、三河、順義、通州等地,直逼京師,令京師震動,那一次是皇太極親率大軍。”

“後金剛剛建國,進攻我大明,無非是想着展示自身的威力,並非想着真正的威脅到京師,所以我的考慮,皇太極不會親征,最多派出某位郡王進攻我大明,選擇從喜峰口進攻,接下來的線路,亦不會選擇遵化。”

“如此一來,後金還剩下一個進攻的方向,那就是侵襲居庸關,進攻昌平。”

隨着蘇天成手指的移動,楊嗣昌死死的盯住了喜峰口和居庸關、昌平一帶,他一直都沒有說話,顯然是在緊張的思索。

好一會,楊嗣昌開口了。

“蘇大人,何以見得後金不會從大同、榆林等方向發起進攻呢。”

蘇天成臉上出現了微笑,看來楊嗣昌已經接受了自己的觀點,後金會在建國之初,對大明朝發動進攻。

“下官剛纔已經說過了,後金剛剛建國,對我大明朝發動進攻,不過是爲了展現自身的實力,這等情況下,他們會選擇最容易造成轟動的地方進攻,從喜峰口突破,直接威脅到我大明京師,這樣造成的轟動效應是最大的,若是選擇進攻大同、榆林一帶,不過是陝西和山西遭受到威脅,不可能造成很大的轟動,下官以爲,後金不會做出來那樣的選擇。”

楊嗣昌點頭,開口說話了。

“蘇大人這一番的分析,有理有據,我是心服口服啊,難怪江寧營能夠取得那麼多的勝利,這與蘇大人的運籌帷幄是密不可分啊,看來兵部要着重考慮,加強喜峰口、居庸關和昌平一帶的防禦了。”

說完這些,楊嗣昌看着地圖,微微嘆氣。

“可惜啊,當年的寧錦防線,如今關外只剩下錦州和寧遠這兩座孤城了,周圍地方,悉數被後金控制了,這才致使我大明處處被動,錦州、寧遠和山海關組成的寧錦防線,全長四百餘里,要是能夠進一步穩固這條防線,後金何足懼啊。”

蘇天成看向楊嗣昌的眼神,有了一些變化,難怪朱由檢那麼的信任楊嗣昌,難怪楊嗣昌以知兵聞名朝野,看來楊嗣昌確實有些本事,一眼能夠看到問題的關鍵。

第801章 唐海泰的機會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664章 朱由檢的思考第1270章 預料之中(1)第1209章 滄州血戰(3)第700章 提醒第848章 穩如磐石(1)第1179章 幫倒忙第533章 暗流涌動第1274章 奧妙第649章 真正的目的第1165章 苦嶺關第774章 海戰(4)第298章 秦三德的暗示(1)第1230章 善後事宜第1042章 新的情況第115章 在路上(2)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37章 安排第1260章 無法避免第521章 荒謬的情報第722章 穩定局勢第778章 收復臺灣(3)第400章 弘農衛的異動第751章 意外的收穫第578章 白桿兵的慘敗(6)第879章 對決(1)第1226章 天津決戰(5)第1061章 遼東決戰(3)第1199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341章 血色殘陽(6)第693章 蘇天成的態度第1231章 大廈將傾第549章 利益結合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1027章 無力迴天(5)第698章 大遷移第728章 江湖第56章 下狠手(1)第697章 土地等的問題第192章 早就等着你了第43章 護院的誕生第99章 聖眷難測第809章 前兆第680章 突然襲擊第922章 臺灣的變故第219章 不敢忘卻第49章 春耕時節第197章 初步的良性發展軌道(2)第589章 至關重要的決定第892章 范文程的自我救贖第933章 厲害的分析(2)第843章 慘敗(1)第29章 從容應對第523章 千鈞一髮(2)第116章 新的征途第983章 序幕拉開第1264章 祭天祭地儀式(4)第1190章 稱帝(2)第993章 整合(1)第637章 料事如神第643章 犬牙交錯第1291章 尊嚴之戰(10)第908章 皇太極的誓言(3)第509章 刺激(1)第620章 皇后娘娘的感謝第1286章 尊嚴之戰(3)第497章 內訌(2)第1102章 好壞參半第1278章 科舉考試(2)第1033章 輕取蓋州第831章 環環相扣第502章 再一次的說服第754章 造船廠第379章 各懷心思第691章 腦殘的審訊第546章 軍隊的凝聚力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1202章 不可能的事情第492章 宿命論(1)第560章 變通第929章 京城的消息第630章 山海關第771章 海戰(1)第347章 榮耀第255章 預料之外第93章 新科會元第430章 妥善佈置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323章 隱患迭生第1248章 生死考驗(3)第162章 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第651章 恨鐵不成鋼(2)第741章 漢八旗的影響(1)第1110章 天災帶來機會第224章 朝廷的反應第249章 從容應對第976章 收復臺灣(1)第1261章 祭天祭地儀式(1)第1230章 善後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