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9章 鉅變

多爾袞突然從宣府鎮方向展開進攻了。

早就做好準備的多爾袞,動作非常的迅猛,養精蓄銳的軍士,勢如破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了宣府三衛,其實宣府三衛所剩的兵力本來就不多了,一大半的軍士被抽調到滄州去了,參與對江寧營的作戰,剩下的絕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幾乎沒有什麼戰鬥力,一觸即潰,臘月二十四小年夜這天,多爾袞攻陷了宣府鎮,朝着昌平州開進。

多爾袞的手段非常的殘忍,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這就導致了大量的人員開始逃亡,這裡麪包括有士紳富戶,也有老百姓,大量的人員朝着京城的方向涌去,就連昌平州的士紳富戶,也是什麼都不顧了,朝着京城的方向逃命。

消息傳到京城,引發了巨大的震動,誰也不會想到,蜷縮在大同的多爾袞,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發動進攻,難道多爾袞想着憑藉幾萬人,就拿下大明的京城嗎,怎麼看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啊。

多爾袞的進攻,引發的震動巨大,也令大明朝廷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慌亂之中,特別是那些朝中大臣,以及京城裡面的士紳富戶,若是江寧營進攻京城,他們到不擔心,因爲蘇天成不會劫掠,而且他們也可以依附蘇天成,在大晉朝廷裡面做官,畢竟蘇天成是漢人,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語,漢人做皇帝,誰都是差不多的,而且蘇天成是真正有能力的,但滿人就不一樣了,滿人慘無人道,根本不講漢人當人看,而且在滿朝文武大臣的眼裡。滿人算是什麼東西啊,也有資格入主中原嗎。

大明內閣首輔周延儒的頭腦都有些發暈了,多爾袞突然發動進攻,也是他沒有想到的,若是真的讓多爾袞攻下了京城,那京城就徹底毀掉了。朝中本來不大做聲的文武大臣,這個時候都開口說話了,數不清的奏摺飛向了內閣,大都是要求朝廷必須要應對,一定要打敗後金韃子,不能夠讓後金韃子在京城周圍囂張的。

提出來的辦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最多的還是調集遼東邊軍抵禦後金韃子,畢竟遼東還有近三十萬的大軍,後金韃子不過區區數萬人。甚至有人提出來建議,讓朝廷趕快將這個消息,通報給駐紮在天津的江寧營,讓江寧營去收拾後金韃子。

皇上已經陷入到徹底的絕望之中,對於如此重大的事宜,也不是很關心了,想想也是,朝廷本就無法應對駐紮在天津的江寧營了。現在後金韃子又趁機進攻,一下子要面對兩面的進攻。不覆滅都說不過去了。

壓力全部都到了周延儒的身上,內閣爲了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也出現了激烈的爭吵,最終的意見,還是調集遼東邊軍,抵禦後金韃子。無論如何都不能夠讓後金韃子威脅到京城。其實衆人很清楚,既然多爾袞從昌平方向展開進攻了,那麼在遼河以南駐紮的後金韃子,豈會沒有行動,說不定調動遼東邊軍。會令遼東也出現危局,可這個時候,衆人已經管不到遼東的事宜了,他們想到的是京城的安全,是自身的安全。

在這種爭吵的過程之中,大量的人員開始涌入到京城裡面,客棧酒樓都是爆滿了,不少的老百姓,選擇在大街上露宿,臘月的氣候是最爲寒冷的,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在外面露宿怎麼可能承受,京城外面,也有着大量的人員,哭喊着要求進入到京城,彷彿進入了京城,他們的小命就能夠保住了。

京城的防禦,本來就非常嚴密了,這個時候,更加的緊張了。

周延儒最終給皇上稟報的意見,是調集遼東二十萬邊軍,護衛京師,留下的接近十萬的遼東邊軍,要防禦後金韃子的進攻,關寧錦防線是必須要保護好的,否則後金韃子長驅直入,再多的大軍都難以保衛京城了。周延儒清楚,憑着不足十萬的遼東邊軍,想要護衛遼東,不大可能,此舉無異於飲鴆止渴,可惜到了這樣的境地,周延儒沒有任何的辦法,朝廷也想不到好的應對辦法了。

這個意見很快得以通過了,聖旨迅速發往遼東。

短短几天的時間,京城內外塞滿了人,巨大的消耗,令京城無法承受了,就在朝廷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糧食的短缺問題出現了。朝廷已經沒有地方能夠調集糧食了,南方不可能了,遼東也調不到糧食,至於說永平府,自身都難保了。

周延儒很清楚,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短時間之內就要出現重大的問題,糧食短缺是致命的問題,導致的後果就是大量人員的死亡,京城裡面,雖說有京營維持秩序,老百姓不敢隨意騷亂,但這種氛圍,會最大限度的影響到京營的戰鬥力。

可週延儒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着這一切,萬般無奈之下,周延儒甚至想到了,向天津的江寧營求助,懇求他們調撥糧食,解決京城糧食短缺的問題,不管怎麼說,饑荒造成的是老百姓的死亡。

京城的糧價開始飛漲,原來糧食的價格,維持在每石三兩銀子左右,可現在已經漲到了每石三兩黃金的價格了,短短几天的時間,暴漲了十倍。

京城外面的老百姓就更加的可憐了,寒冬臘月的,想着吃樹皮野草都是很困難的,一些大樹的皮很快被扒光了,就連地底下挖出來的觀音土,都成爲了稀罕的東西,這樣的局面持續下去,最終就是大量的人員死亡,甚至有可能出現人吃人的境況。

這個臘月,是周延儒最難熬的臘月了,他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如何的改變,也沒有好的辦法應對,皇上陷入到了絕望之中,根本就不過問朝廷裡面的事情了,每日裡都是躲在後宮裡面,誰都不見,就算是有什麼奏摺,也全部都是內閣來處理。

其實周延儒要真的向天津的江寧營求助,這樣的窘境是能夠解決的,可惜在京城高壓的氛圍之下,周延儒不敢提出來這樣的辦法來,或許求助信還沒有送到天津去,他自己就進入到大牢裡面去了,這個時候進入大牢,是什麼下場,那是不用說的。

就這樣,周延儒喪失瞭解決京城糧食危機的最佳時機。

多爾袞很快攻下了昌平州,這一天是臘月二十七。

京城頓時大亂,從昌平到京城,不過一百多裡地,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絕大部分都是騎兵,不過半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京城。若是多爾袞一鼓作氣進攻京城,那京城就陷入到巨大的危機之中了。

這個時候,周延儒的想法也出現改變了,他開始不斷的催促遼東的史可法,迅速率領大軍前來護衛京城,至於說遼東的局面,暫時顧不上了,京城裡面也進入了高度的戒嚴狀態,京營軍士全部都部署到京城的四門,京城分爲內城和外城,內城當然是護衛的重點,皇宮在這裡,若是後金韃子攻到這裡來了,那大明朝廷就真正的覆滅了。

但奇怪的是,多爾袞拿下了昌平州之後,沒有馬上展開進攻,而是派出了小股的部隊,開始在京城的周邊騷擾,這種騷擾形成的後果是致命的,更多的老百姓開始流離失所和逃亡,涌向了京城的方向。

後金韃子爲什麼暫時停止了進攻,這個問題周延儒一直想不明白,與諸多的內閣大臣商議,也沒有得到最終的答案,其實周延儒大可不必這麼着急,多爾袞率領的後金韃子,不足四萬人,想要進攻京城,可謂是登天,京城裡面,尚有五萬京營的將士,加上錦衣衛以及各府的護衛等等,組織十萬人抵抗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加之京城的城牆堅固,護城河寬大,沒有特殊的準備,根本不要想着能夠隨意的拿下京城。

不僅僅是周延儒慌神了,整個的朝廷都慌神了。

可怕的鉅變,就是在這種慌神之中出現的。

到了臘月二十八,距離大年夜還有兩天的時間,京城外面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死人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沒有任何的預兆,不過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症狀,那就是脖子粗大,或者是頸部會突然冒出來巨大的腫瘤,這些腫瘤在短短的一兩天時間之內就會潰爛,散發出來惡臭,一些人死後,身體發黑,同樣散發出來惡臭。

到了臘月二十九,京城裡面也出現這樣的情況了,死人開始驟然上升,官府甚至來不及統計數量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以前也出現過,最早還是在崇禎六年的時候,曾經在陝西出現過,不過隨着糧食漸漸的充足,這種情況逐漸消失了,也就沒有引發衆人的注意,可不知道爲什麼,京城周邊突然出現了這樣的情況了。

這個情況,沒有引起朝廷的注意,他們認爲是糧食短缺,引發了老百姓大量的餓死,而且朝廷目前根本就顧不上其他的事情了,應對後金韃子的進攻,纔是他們最需要考慮的事情,其他的統統放在後面。

一場鉅變,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出現了,這也預示着大明朝廷必定走向滅亡。(未完待續。。)

第302章 江寧縣的調整第1241章 史可法的決斷(2)第617章 家事國事第652章 恨鐵不成鋼(3)第749章 陳新甲的興奮第806章 差別所在第907章 皇太極的誓言(2)第75章 小王爺第120章 東林四公子第554章 豐收的喜悅第381章 嚴格的檢查第989章 何等諷刺第392章 餘音嫋嫋第461章 火炮和燧發槍的巨大威力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923章 轉向的準備第1135章 果斷的戰鬥(1)第488章 鬥智鬥勇第772章 海戰(2)第1300章 尊嚴之戰(19)第208章 出乎預料的戰果第716章 范文程的精明(1)第512章 運動的定義(1)第440章 有關江寧營的安排第529章 反過來的教育第374章 順理成章第538章 朝廷的建議第436章 誠懇的建議第1277章 科舉考試(1)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804章 蘇天成的分析第752章 大度第941章 危險重重(3)第931章 消息泄露第454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728章 江湖第1283章 太子第673章 皇太極的提醒第121章 你們不配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57章 下狠手(2)第940章 危險重重(2)第386章 家庭計劃第1170章 守株待兔第58章 後續第813章 絕密佈置第1041章 沒得商量第238章 夫妻之間第367章 微服私訪第630章 山海關第1124章 最壞的決定第149章 分析和運籌第74章 迫不得已的抄襲第1006章 棋逢對手(1)第214章 大婚的事情第1255章 史可法的選擇第425章 窮途末路(1)第540章 互市的規模第229章 不一般的情況第228章 信守諾言第730章 登州和萊州第755章 軍火交易第950章 統籌協調第171章 家裡的學問第777章 迅雷動作(2)第180章 無心插柳第1051章 戰役部署的調整第1257章 史無前例第1154章 決戰部署(2)第44章 蘇俊的忠心第1296章 尊嚴之戰(15)第4章 往事和家事第483章 抉擇第2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633章 不能好高騖遠第468章 不能夠饒恕第812章 正合我意第1090章 人才難得第733章 水師的巨大作用第318章 大比武(3)第1265章 對外局勢第748章 不詳的預感第1093章 用人所長第145章 後續事宜第981章 收復臺灣(6)第383章 另類哲學第957章 草原之殤3第464章 必須做出來的決定第236章 擴軍第18章 詳細的計劃第965章 朝廷的態度第441章 不詳的預感第590章 不僅僅是巧合第382章 不一般的膽量第838章 激烈的爭論2第729章 恩怨第360章 一怒爲紅顏(2)第877章 范文程的睿智(2)第687章 不惜代價第665章 孫承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