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章 羣起而攻

寧王很快就被賜自盡他痛快的結束了自己可悲可泣的一生而他的未死的家人卻還要替他受那無窮的罪。寧王死後朱玉剛的心裡卻感到了一絲失落這個人可是耗費了他全部的精力才降服的現在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是什麼呢?朱玉剛捫心自問但是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接下來就是對此次征討寧王立下大功的人進行封賞毫無疑問功勞最大的人是王陽明朱玉剛特封他爲留都南京的兵部尚書但常駐京城公幹並且還賜於他新建伯的爵位準予他回家省親、拜謁祖墳其他各人按照立功大小也得到了應有的封賞但是輪到唐伯虎這個白衣時朱玉剛卻犯了難。

唐伯虎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朱玉剛賞賜他的官職和各種金銀珠寶他說甘願做一隻閒雲野鶴不受世間的約束。朱玉剛總覺得他立了那麼大的功勞不給他一點什麼心裡說不過去而且唐伯虎絕對是一個可遇而不可求的人才怎麼能輕易放過呢?於是他拿出皇帝的權勢來硬要唐伯虎接受爲他效命。但是唐伯虎也是一個倔強的人說官是絕不會當的如果皇上真要賞賜他的話就恢復他解元的身份吧。

朱玉剛自然滿口答應並且和唐伯虎說好將來只要有事找他就一定要出山再幫自己這才戀戀不捨的放唐伯虎和秋香離開了。

王陽明離開京城後不久朱玉剛就接到了大太監張忠呈上來的寧王府地財產清單不由得感到有些奇怪爲什麼王陽明不親手交給他?爲什麼要在王陽明離京後再交給他呢?因此他狐疑的看了張忠一眼。

張忠以前的地位僅次於張永也是司禮監的大太監因爲有張永在所以他一直沒有出頭的日子。直到張永受劉瑾所牽連雖然他在剷除劉瑾地過程中立下了功勞但是朱玉剛對他終究有了戒心漸漸的把他冷淡了。張忠這才冒了出來頂替了張永的位置。張忠此人長得慈眉善目平日裡遇人總帶着三分笑且從不大聲說話爲人比較低調所以宮裡上下對他印象都不錯。

看到朱玉剛的眼神張忠忙解釋道“這張清單是王大人臨走時才呈上來地他怕來不及奴才就替他跑一趟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朱玉剛低頭翻開清單看了起來。

看着看着。朱玉剛的眉頭漸漸皺了起來張忠忙問道“皇上怎麼啦?是不是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朱玉剛把清單扔到張忠面前道“你自己看看寧王府中難道只有這些東西嗎?是不是把朕當三歲小孩了!”

張忠從地上揀起那份清單一看驚訝的說道“怎麼會是這樣啊?寧王富甲天下府中金銀財寶不計其數這是天下共知的!現在都到哪裡去了呢?”張忠忽然驚叫道“難道難道是有人私吞了嗎?”

朱玉剛心思靈敏。ww頓時就明白了張忠話中所指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分明是在影射王陽明私吞了寧王的財寶不過憑朱玉剛對王陽明的瞭解他無論如何都不會相信王陽明會做出這種事來的。王陽明被後世尊稱爲大思想家是個修心養性淡泊明志的人對金銀這些俗物怎麼會刻意去強求呢?因此他冷冷的看了一眼張忠。說道“不要憑空猜測也許其中另有隱情等王陽明回京後問問便知道。”

張忠將朱玉剛對他地話並不在意急忙辯解道“皇上奴才並非無亂猜疑如果王大人不是心裡有鬼的話。他爲什麼要在臨走前再將這份清單交給皇上呢?他肯定是怕皇上詢問。回答不上來所以回家避過風頭。等他再回到京城那時候恐怕就沒人再記着這件事了!”

朱玉剛細細琢磨張忠的話雖然知道他是在狡辯但是卻反駁不了他說的從表面上來看確實有幾分道理那麼王陽明這麼做用意何在呢?朱玉剛一時想不明白。

正在這時外面陳其武突然進來稟報說道“安邊伯許泰、都督劉暉求見。”

朱玉剛眉頭一皺二人都是京邊官軍頭頭這個時候來見駕會有什麼重要的事呢?於是點點頭陳其武出去後不久兩個武官打扮的人就進來了二人都在三十多歲的樣子身材魁梧高大隻不過許泰胖一點畢竟是有爵位的人了劉暉卻精瘦一雙眼睛骨溜溜的亂轉一看就是一個會投機地人。一路看網首發

“你們找朕有什麼事?”朱玉剛明知他們必有要緊事但還是慢吞吞的問道。

“皇上大事不好了!”許泰慌張的說道臉上的表情不像是裝出來的。

“何事如此驚慌呀?”朱玉剛知道這些臣子雞毛蒜皮的小事到了他們嘴裡也會變成關係到國家社稷的大事的。

劉暉搶先說道“皇上守衛城門的士兵今天前來報告說王大人離京時帶了十幾輛車地行禮當時有人無意中看到車上裝的都是金銀珠寶但是因爲他是王大人所以誰都沒有放心裡去。這幾天聽說寧王的財產少了很多臣想到這些本來都是王大人所負責的就把這兩件事情聯繫起來方纔覺得有點不對勁所以立刻來向皇上稟報。”

“你的意思是寧王的財產大部分都被王陽明侵吞運回老家去了?”朱玉剛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氣所有地表面現象都對王陽明不利。

劉暉愣了一下忙說道“皇上臣並沒有說王大人私吞了寧王地財產臣也相信王大人的爲人他怎麼可能做出這種事來呢?只是事實如此恐怕只有等王大人回京以後當面質問他才能弄個水落石出了。”

“皇上千萬不能聽許大人地!”張忠突然急切的插嘴說道。

朱玉剛冷冷的盯了他一眼喝道“大膽你這話什麼意思?”

“皇上奴才不敢。”張忠急忙跪了下去道“奴才也是爲了皇上着想如果等王大人回到京城再向他詢問的話恐怕會一無所獲的。”

“爲什麼?”

“既然事情已經捅了出來那麼京中肯定有人會向王陽明通風報信的他一定會作好應對之策銷燬所有對他不利的證據所以等他回京後再問他當然問不出什麼了。”

“你這麼肯定是王陽明私吞了寧王的財產?”朱玉剛逼問張忠張忠惶恐的退到了一邊王陽明得到皇帝的信任是滿朝皆知的事情如果沒有確鑿的證據那豈不是引火燒身了?

雖然張忠沒有說話但是朱玉剛卻對這事產生了懷疑他們幾個人竟然這麼巧的都來訴說寧王財產失竊的事而且或明或暗矛頭都指向了王陽明他們究竟懷着什麼目的?朱玉剛雖然相信王陽明但知道眼前的這幾個人也不敢憑空捏造謊言的那麼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也許只有王陽明一個人知道了可惜的是他已經回了老家。

“皇上張公公的話說得極是。”許泰、劉暉突然異口同聲的說道“滋事體大如果不徹查清楚恐怕人心不服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啊!”

“好了你們不用多說了朕知道了會查清楚的你們先下去吧。”朱玉剛不耐煩的把三人打發走了他已經看了出來三人雖然不是同時進來的但其實肯定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起來對王陽明發難的。這次剿滅寧王王陽明立的功勞實在太大不管皇上給他什麼封賞他都受之無愧但他卻拒絕了大的賞賜只領受了一個新建伯的爵位和南京兵部尚書的虛職這樣一來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了肯定遭到了不少人的嫉妒所以遇見這件事就羣起而攻之希望能把王陽明推倒。

朱玉剛當然不會因爲這些人的話而對王陽明產生懷疑但是他認爲如果王陽明不回京將此事澄清的話一定還有更多的人出來攻擊他的到時候即使是清白的也留下了污點對將來朝政的實施將會很不利因爲在朱玉剛的心目中有一項很大的計劃要進行王陽明將是他最好的幫手所以不能讓任何人污衊他。

朱玉剛覺得事不宜遲於是立刻下了一道聖旨讓王陽明即可回京只要他能順利回到京城一切就能真相大白也就能堵住那些小人的嘴巴了。

爲防止發生意外朱玉剛決定派陳其武前去傳達旨意他總感到有一絲不對勁也許因爲他是現代人比較敏感吧他認爲朝中有人想對王陽明下毒手張忠、許泰等人只是小角色而已因爲大人物一般是不會輕易露面的先出來探路的往往是那些鬱郁不得志的邊緣人物。

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九章 爾虞我詐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章 龍虎堂(中)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八章 朝堂之爭(一)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四章 新式軍校第五章 賑災風波第十九章 智取軍權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八章 大明軍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十章 朝堂之爭(三)第一章 宮中八虎第二十八章 險中求勝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章 狐狸尾巴(下)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章 龍虎堂(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八章 初戰告捷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海瑞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九章 垂死掙扎第十六章 挑撥離間第十九章 智取軍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二章 酒肆驚變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五章 大鬧何府(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八章 巨擘落網(上)第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八章 引蛇出洞第二十九章 先發制人第一章 南巡之初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九章 太原之戰(上)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一章 轉世爲帝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六章 大軍出征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二十二章 高山隱士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二章 莫衷一是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七章 開學典禮第十三章 黃雀在後第十七章 御駕親征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二章 山雨欲來第二十六章 先聲奪人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三章 情報戰(下)第十一章 妓院春色第二十五章 安化王反第八章 正德選美第四卷 寧王之亂 第三十章 決戰九江(上)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十七章 火者亞三第十三章 御前會議第三章 通州之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五章 滄州之行(上)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六章 滄州之行(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八章 貪官現形第二十一章 攻佔南昌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二十六章 大戰鄱陽湖(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第十四章 鷸蚌相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七章 天子斷案(下)第十五章 風流唐寅(上)第二十七章 神秘少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一章 煙消雲散第二十章 宮闈秘聞第二章 計探學士第三章 除佞大計第六卷 塞外風雲 第十七章 中計(上)第五章 盛日尋芳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訪第二十一章 風流太監第十一章 風雨欲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六章 竊旗大盜第十三章 欲仙欲死第二十二章 伯虎歸順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五十一章 煙消雲散第二十章 宮闈秘聞第四章 姐妹之花第十二章 朱寧伏誅(下)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二章 閱兵儀式第八章 春滿堂中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二十一章 海國圖志第二章 知縣千金第五卷 重振朝綱 第四十章 整貪風暴第十六章 秦淮河畔(一)第十三章 古寺驚魂(一)第二章 調戲宮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