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下 )

第二十五章

大謊(下 )

和談正使楊方亨,正等得坐立不安。忽然見沈惟敬闊步入內,趕緊上前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低聲責問:“沈遊擊,日本人不是說今天要正式簽約麼?怎地還不派人來接?他們不會又要反悔吧?畢竟他們在朝鮮死了很多人,如果一點甜頭都不給他們,他們心中肯定會有所不甘!”

“不會,不會,您老儘管放心。小西行長那廝,已經親自來接咱們了 !” 在楊方亨面前 ,沈惟敬立刻展現出了第三張面孔,攙扶着此人的胳膊,笑呵呵地給此人吃定心丸兒,“您老請想啊,那豐臣秀吉爲何要打朝鮮,不就是想通過開疆拓土之功,讓日本國內的諸侯服氣麼?雖然和約簽署後,他在朝鮮沒佔到什麼便宜。可只要接受了大明的冊封,他就會變成第二個李成桂。名正言順地做日本國王,比起現在他做不倫不類的關白,豈不是好了太多?! 更何況,我大明對待藩屬一向寬容,那朝鮮國王對大明稱臣,在其國內卻自稱天子,兩百多年下來,大明也始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兒!” (注1:李成桂是朝鮮王氏麾下大將,奉王氏之命 進攻大明,卻率兵回撲篡位。大明順水推舟給了他冊封。)

“嗯,倒是!” 楊方亨原本就不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否則也不會被趙志皋、石星、顧憲成等人聯手推爲議和正使。而兩百二十多年前,朝鮮李氏也的確依靠着大明的支持和冊封,成功取當時的國王而代之。因此,聽了沈惟敬的話,他心中先前無端涌起的那一絲緊張,瞬間消失殆盡。環顧四周,志得意滿。只覺得過了今天,中日兩國定會約爲止戈修好,永不再戰。而他本人作爲功臣,也必將名垂青史

人心情高興,幹什麼都利索。只用了不到一刻鐘,整個使團就集結完畢。然後在小西行長的帶領下,登上專門爲他們準備的馬車,浩浩蕩蕩前往豐臣秀吉的居所,花畠山莊。

待大夥到了目的地,又有日本國另一位重臣石田三成,鄭重迎上。先是畢恭畢敬地跟楊方亨說了一大堆場面話。隨即,鼓樂齊鳴。如同接新娘一般,吹吹打打,將整個使團接進了正堂。

寬大素潔的正堂內,早已有多位日本重臣,焚香恭候。文官居左,領兵的諸侯居右,每個人都穿着大明官員的袍服,看上去非常齊整,儼然有三分大明官員上朝時的景象。只是這些日本人的前額和頭頂上的頭髮,都剃得乾乾淨淨,很難頂住大明的紗帽 。不主動上前相迎還好,身體不動,冠冕自然也安穩。而一主動上前相迎,紗帽立刻歪的歪,掉的掉,瞬間就露出了滿屋子青虛虛的禿腦殼。(注1:日本人的髮型名爲“月代”,起初是武士爲了方便作戰和戴頭盔,慢慢在整個日本社會都盛行起來,直至明治維新纔有所改變。)

楊方亨看了,立刻忍不住想要放聲大笑。然而,又知道自己如果笑出來,肯定失禮至極。只能緊咬牙關,屏住呼吸,苦苦忍耐。好在他也不需要忍得太久,剛剛在石田三成的安排下,帶領使團衆人也分品階高低落座,正堂外,就響起了字正腔圓的漢語唱喏,“關白大人到!”

按照事先約定好的禮儀規矩,室內的大明日本兩國官員皆起身迎接,只待一個身穿王服,頭戴金冠的削瘦老者,緩緩從側廊走入,便異口同聲大喊,“恭迎關白!”緊跟着,日方衆臣同時跪拜,而明朝使團上下,則都深深一揖。

“嗯?”那老者正是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只見他輕輕點了一下頭,就緩緩走向首席,倨然高坐。隨即虎目橫掃,來回打量着大明使團諸人,彷彿一位屠夫在考慮如何於肥羊身上下刀。

這可不符合雙方事先的約定,作爲上國正使,楊方亨頓時眉頭輕皺。正準備示意自己的副手顧誠,出馬斥責對方不守規矩,卻聽到身後有人大聲唱喏,“大明使團,參見關白大人!”

話音未落,那人已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恭恭敬敬撅起了屁股,對着豐臣秀吉三叩九拜。

即便面對大明皇帝,非逢大典之時,臣子們也不會施三叩九拜之禮。當即,楊方亨的眼睛就瞪了個滾圓,腦海深處,也彷彿有無數道悶雷轟然炸響。然而,他的反應卻實在太慢,還沒等他想好,自己到底是該立刻出手,將副使顧誠從地上硬生生扯起來,還是出言訓斥幾句,敲山震虎。耳畔就又傳來了“噗通!” “噗通!” “噗通!” 數聲,卻是另外一個副使沈惟敬,帶着其他屬吏一起跪了下去,宛若一排被狂風吹倒的蘆葦!

“顧誠,沈惟敬,你們兩個給老夫起來!還有爾等,全給老夫起來!我堂堂大明使臣,奉旨前來簽署和議,豈能跪拜異族藩王?!” 一股熱血直往頂門,楊方亨手指身後衆人,咆哮聲脫口而出。

他不明白,怎麼也想不明白,那顧誠平素眼高於頂 ,常對日本君臣極盡挖苦之能事。那沈惟敬八面玲瓏,談起議和細節來頭頭是道,自稱一切盡在掌握。怎麼才一見到了簽約的正主兒,話還沒說,二人就相繼變成了磕頭蟲!

帶着一羣磕頭蟲 ,如何能夠在接下來交往中,力保大明的國威不墜,顏面不失?萬一那豐臣秀吉臨時變卦,漫天要價,帶着一羣磕頭蟲,又怎麼可能跟他據理力爭?熱血在楊方亨頭顱內不停地翻滾,悶雷在楊方亨不停地炸響。有股寒意,卻同時順着他的腳下傳來,迅速傳遍的了個整個脊樑骨。

“怎麼回事兒?大明國沒人可用了麼,居然派瞭如此一個不通禮儀的人前來求和?” 不光楊方亨一個人怒火中燒,主座之上,豐臣秀吉見明朝來的正使非但不向自己跪拜,並且當衆呵斥隨從,也覺得氣往上壯,豎起眼睛,用日語大聲質問。

“且慢,關白,請以國事爲重!” 跪坐在豐臣秀吉的斜右方的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反應極快,搶在通譯開始轉述之前 ,大聲用日語阻攔,“此人,此人,乃是大明皇帝的女婿,故而,除朱家皇帝,不能跪拜任何人。所以,還請關白對他多多體諒。”

“啓稟關白,大明那邊,也有許多人,並不心服。這正使剛纔還跟在下有說有笑,現在卻忽然當衆呵斥隨從,想必是受了別人挑撥,想要利用這種手段,掩飾主動求和的尷尬。” 小西行長反應也不慢,在一旁快速補充。

“呵呵,都帶着和約來日本請求籤署了,還裝什麼裝?!”

“關白,沒必要在乎這些細節,反正今天和約他想籤也得籤,不想籤也得籤!”

數名跟石田三成早有密謀的文治派家臣,也紛紛開口。所說的話語不盡相同,但意思卻一模一樣,那就是,即將簽署的和約中,日本是佔了大便宜的勝利方。所以 ,沒必要理睬楊方亨的敗犬之吠,也不能給對方節外生枝的機會。

這都是他們早就跟小西行長反覆勾兌過的說辭,因此,端出來之後,效果立竿見影。豐臣秀吉的面色瞬間就恢復了正常,撇了撇嘴角,微微擡手示意,“算了,免禮!所有人都免禮!”

顧誠和沈惟敬立刻大聲致謝,然後雙雙爬起來,各自扯住楊方亨的一支胳膊,勸他不要在異國藩王面前,計較這些細枝末節。以免讓對方發現大明的議和正使與副使之間失和,找到可趁之機。

那楊方亨當然不肯相信,然而,一來他本人聽不懂日語。二來他知道自己此刻身處虎穴,周圍從屬全都被顧誠和沈惟敬兩個收買,繼續僵持下去,恐怕難逃“病故 ”的下場。所以,只能強行壓下怒火與懷疑,聽憑顧、沈二人擺佈。

那豐臣秀吉,卻懶得理睬三位前來求和的大明使者,互相之間正在玩什麼貓膩兒。只管按照他自己的想法 ,大聲表示:大明與日本,都是當世大國,能夠罷兵止戰,避免了生靈塗炭,乃天下之幸。日本國重歸一統,國運昌隆,取得朝鮮南部四道之後,定然能給那裡的百姓帶來福澤。而大明多年前就已經重新開關,跟天下萬國通商,卻唯獨禁止與日本貿易,實乃是對日本的歧視,也不利於大明自身。所以,能夠早日廢除,纔是正理…云云。

自有通譯將西笑承兌,按照跟小西行長之間的約定,將這番話,不着痕跡地,替換成了大明那邊的說法,楊方亨聽了之後 ,雖然還是有所懷疑,心中怒氣卻平息了許多。而那沈惟敬起身後,一直在留神觀察他的表情,見他雙眉之間,始終有一團皺紋遲遲不肯散開,頓時在心中就泛起了殺機。

大明和日本遠隔東海,往來一趟頗爲不易。旅途中,淹死或者病死幾個人,實在太 正常不過。所以,只要今天能將楊方亨穩住,讓他別再跳出來壞事,就不用考慮日後。

想到這兒,沈惟敬趕緊裝出一幅可憐巴巴地面孔,啞着嗓子衝楊方亨祈求,“掌印,今日請一切以國事爲重。倭人乃虎狼之性,且忌當面扯其鬍鬚。若是掌印對哪裡不滿,儘管告訴屬下。屬下事後一定找那小西行長,讓他給您一個滿意的解釋!”

“哼!” 楊方亨撇了撇嘴,不置可否。沈惟敬聽了,卻是心中雪亮。對方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暫時顧全大局,回頭再找他和顧誠兩個算賬。而他和顧誠兩個,哪裡會怕秋後算賬?只要兩國議和能成,他們兩個就是數一數二功臣,自然有趙志皋,石星,張誠,以及那些拿了江南幾大豪門銀子的官員,替他們擋住一切攻訐!甭說楊方亨只是一個臨時委任的都指揮使,無兵無權,就算是重兵在握的實權總鎮,又能拿他們奈何 ?

他的這些小心思,迂闊的楊方亨當然無從知曉。二人之間的小動作,正在高談闊論的豐臣秀吉,也完全沒有注意到。後者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說着說着,就進入了自我的世界裡,只管高談闊論,不顧其他。

結果,足足說了大半個時辰,豐臣秀吉才終於過足了訓話的癮。可難爲壞了負責翻譯的西笑承兌,幾乎絞盡腦汁,才讓翻譯出來的內容,附和小西行長事先對自己的交代,不知不覺間,就累得了個大汗淋漓。

那些篡改過的內容,當然不會脫離雙方事先說好的和約框架,只是顯得拖沓冗長,枯燥無味 。楊方亨聽得昏昏欲睡,隨便拱了下手,就算了事 。顧誠和沈惟敬兩個見了,連忙又雙雙上前,長揖及地,代替整個使團,向豐臣秀吉表示感謝。

豐臣秀吉對楊方亨的無禮,也有些習慣了。笑着向顧誠和沈惟敬兩個擺了擺手,隨即示意石田三成進入下一個環節。

石田三成臉色,立刻變得紅潤,站起身高聲宣佈,“有請大明使節,宣讀大明皇帝國書!”

“有請大明使節,宣讀大明皇帝詔書!” 西笑承兌又深吸了一口氣,將日語翻譯成了大明官話,卻不着痕跡地,將“國”字改成了“詔”字。

屋內衆人坐直了身體,目光齊齊看向楊方亨。後者等的就是這個時候,拋開所有雜念,從隨行屬吏手中接過一卷黃綢,當衆展開,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聖仁廣運,凡天覆地載,莫不尊親帝命。溥將暨海隅日出,罔不率俾…”

豐臣秀吉不通中文,但在他看來,一切皆如自己所願,眼下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待儀式完畢,自己便是東亞三國共奉的大明王,在日本歷史上,此等功績,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時間,他早已渾濁的雙目,就像被點燃了一般,迅速變亮。整個人,也散發出一種睥睨天下的氣勢,宛若龍盤虎踞。

關白幕府下的一衆文武,大多數都沒把注意力放在聽詔書上,而是仔細留意豐臣秀吉的一舉一動。瞧見自家主君宛若枯木逢春,有些人不禁在心中暗歎:關白終於得償所願了,即便用不了多久便壽終正寢,也可含笑九泉。

要知道,那豐臣秀吉,出身極爲貧寒。能夠從賤民之子,躍居日本關白,把天皇當做了傀儡隨意拿捏,簡直是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奇蹟!

然而,這個奇蹟,與打的那個不可一世的中華上國遣使求和相比較,立刻黯然失色。

日本國的土地太狹窄了,也太多災多難。從九百三十多年前開始,日本的往聖先賢們,就試圖帶領國民走出海島,去西面那片天佑之土,尋找一處落腳之地。然而,這個夢想,卻一次次被人強行打碎,直到今天,才終於有希望徹底變成現實!(注2:九百多年前的白江口之戰,日軍被唐軍打垮,從此很長時間不敢在起西侵之念。)

大明王,大明、朝鮮、日本三國的關白。除了大明的皇帝和日本的天皇,三國軍民,都必須唯豐臣秀吉馬首是瞻!和議達成之際,就是日本取代中華,成爲世界之主的起點。和議達成之際,所有追隨關白的人,名字都應永載史冊,受萬世敬仰!

“今後,有史必有你我!” 此時此刻,不僅僅是豐臣秀吉和他麾下的諸侯們激動得難以自抑,沈惟敬和顧誠兩個,也是心潮澎湃。

他們一直擔心的“露餡”麻煩,始終沒有出現。他們與小西行長一道,成功將大明日本兩國,無數良臣名將,甚至皇帝和攝政 ,都玩弄於股掌之上。和議簽訂,他們就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從此受萬衆膜拜。而那些在商路重啓獲得鉅額好處的家族,也不會忘記了他們,每逢年終,都有大筆的分潤主動送上!

他們二人光顧着開心,卻完全沒有注意到,有一名家臣打扮的年青人,不知道何時,已經悄悄坐在了豐臣秀吉身側。而自從此人出現之後,西笑承兌的翻譯聲,立刻帶上戰慄,到最後,竟然結巴了起來,再也無法跟上楊方亨的宣讀。

“翻譯啊,大明皇帝的詔書到底說了些什麼 ,怎麼不翻譯了?” 豐臣秀吉緩緩站起了身,順手從年青家臣腰間拔出了倭刀。

剎那間,正堂內,幾乎萬籟俱寂。只有楊方亨的聲音 ,兀自堅定地迴響,“…以其知進退,有畏威之心,冊封爲日本王…”

“關白饒命 !” 西笑承兌膝蓋一軟,立刻跪倒於地,“不是我自作主張 ,是…”

“關白,請聽我解釋 !” 小西行長見勢不妙,也趕緊衝上前,試圖向豐臣秀吉行禮。

“我讓你翻譯,沒問你其他!”豐臣秀吉猛地一揮刀,將小西行長逼出三尺之外,隨即,刀尖指着西笑承兌的脖頸,大聲命令。

“關白息怒!” 小西行長畢竟比豐臣秀吉年青許多,又久經戰陣,果斷避開刀鋒,跪倒於地,“定是,定是西笑承兌聽錯了,明使說的,就是,就是大明王。”

側臉朝收了自己重金的西笑承兌望去,他換了一幅神情,咬牙切齒,“西笑通譯,你說,是不是,是不是?”

“其麾下謀士與將佐,依大明官制…”楊方亨也發覺事情不對,果斷停止了宣讀。

屋內死一樣寂靜,只有豐臣秀吉拉風箱一樣的喘氣聲在迴盪。西笑承兌望了前者一眼,緊跟着,又感覺到屋內幾股無形殺氣,同時聚集在自己身上。他明白,除了小西行長,還有石田三成等一班文治派,在等着自己按他們的吩咐回答,只要再說錯一個字,自己恐怕就難逃一死。

霎時間,無數個念頭在他腦海裡閃過。最後,西笑承兌緩緩跪直了身體,咬緊牙關大聲補充,“大人,他宣讀的不是國書,而是詔書。上面確實說的是,是封您爲日本國王,爲天朝鎮守日本!”

第十五章剝繭(上)第十五章剝繭(下)第十七章 勝負 (上 )第一章雛鷹(中)第十六章 冰城 (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上)第二十四章 搏命 (上)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上)第二章互啄(上)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下)第五章 上賓 (上)第四章娼妓(上)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上)第三章 海商 (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三十二章 大捷 (中)第十七章圖窮(上)第一章 潛流 (下)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一章 虎嘯 (上)第十二章 爭奪 (中)第十三章 攻防 (中)第十九章水落(中)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中)第十五章 清流 (中)第十九章 獻俘(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中)第五章錦衣(下)第二十五章絕境(下)第二十一章 正邪 (中)第二十五章絕境(上)第八章反殺(上)第二章互啄(上)第二章互啄(下)第六章 使舵 (上)第十五章 雪仗 (下)第九章 交易 (上 )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下)第三章 急援 (上)第八章 狂瀾 (下)第二十一章 奇兵( 上)第十章 意外 (中)第二十一章所圖(中)第十八章 寒風(上 )第十四章 天城 (中)外篇二 劉繼業第八章 立威(下)第二十二章 不平 (上)第三章 急援 (上)第二章互啄(上)第十三章亂(下)第十七章 再戰 (下)第十章 逆風 (上)第十四章 內應 (中)第五章 風向 (下)第十章 逆風 (上)第十六章 礪鋒 (下)第二十章 使者 (中)第六章 鴻門 (中)第三章 曲直 (中)第三十三章 求索(中)第二十三章奇招(下)第二十章 旋渦(上)第四章娼妓(上)第十三章 攻防 (下)第十二章 大明 (上)第五章 上賓 (上)第十七章圖窮(上)第十一章 虎嘯 (中)第十一章三國(上)第十六章 礪鋒 (中)第十一章 虎嘯(下)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十二章 龍山 (中)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下)第六章清流(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七章拼命(中)第七章 危機 (下)第十四章 天城 (中)第二十五章 向南 (中)第二十二章奈何(中)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中)引子江南第十五章剝繭(上)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十一章 騙子 (上)第十一章 援軍(中)第十七章 勝負 (中 )第二章 風雨 (中)第二十七章 消息 (中)第二十五章絕境(上)第一章狗官(下)第二十章 後生( 中)第十五章剝繭(上)第十九章 死地 (中)第十三章亂(下)第九章寶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