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大唐的長安城來,大明的北京城要小得多。從安定門到故宮,快馬加鞭不過三個西洋分鐘,所以,安定門外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入了萬曆皇帝朱翊鈞的耳朵。
“什麼,他們居然押了一幫瘦小枯乾倭寇回來?!”正準備登上午門城樓觀禮的朱翊鈞楞了楞,質疑的話脫口而出。隨即,促狹的笑容就涌了滿臉!(注1:明代出兵,從德勝門。班師,走安定門。閱兵觀禮,在午門。)
自開春以來,他所承受的壓力一日大過一日。爲了比他下令從朝鮮撤兵,清流們把所有天災的原因,都歸結在了他爲政“失德”上。面對洶涌而至的抨擊,原本對東征持絕對支持態度的次輔趙志皋和兵部尚書石星,也陸續開始打退堂鼓。首輔王錫爵雖然依舊明面上努力跟他保持一致,可私下裡,卻不止一次提醒他,國庫存銀驟減,北方各地糧食價格迅速飆升的事實。
這種情況下,原本性格就偏於綿軟的他,能堅持到現在還沒向朝臣妥協,已經難能可貴。若是獻捷達不到預期效果,或者像某些人期盼的那樣,成爲清流們反對東征的新抓手,他就很難再繼續“一意孤行”。
可東征半途而廢的話,損失的,就不僅僅是數千將士的性命,上百萬石糧食和上百萬兩白銀。大明對於所有藩屬國和塞外部落的掌控力,必然會大幅下降。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信,也會一落千丈。他這個皇帝,今後面對朝臣,將會更爲弱勢。下達的聖旨必然會被有司一份接一份封駁,命令甚至有可能出不了紫禁城!(注2:明代制度,凡六部奏請皇帝執行之事,須先經給事中審議,認爲不當者可以駁回。)
現在好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看到倭寇長得那般羸弱,誰還敢斷言東征勝負難料?!既然東征有勝無敗,大明先前投入的那些糧食、白銀就不能算打了水漂。勸他儘早從朝鮮撤軍,避免重蹈故隋覆轍的話,就全成了放屁!
“恭喜皇上,談笑間,破人心中賊於無形。”皇帝身邊,自古以來就不缺馬屁精。看出萬曆皇帝心情大悅,奉命趕回來傳遞消息的小太監李進忠,立刻趴在地上,大聲祝賀。
這句話,說得實在太有水平。頓時將萬曆皇帝朱翊鈞連日來的遲疑和頹唐,盡數洗成了鎮定自若。也讓萬曆皇帝朱翊鈞臉上的笑意,愈發濃郁。猛地握緊雙拳,朝着天空揮了幾下,隨即,大聲命令:“來人,傳朕口諭給英國公張元功和孫暹,讓他們引領獻捷將士,入城之後,先向西南繞行,自大明門進入皇城,再到午門等待校閱。”
“遵旨!”李進忠乃是孫暹一手提拔起來的弟子,深得師父真傳,立刻跳起來,挺直身體,拱手領命。然後一路狂奔衝出了宮門。
不待他的腳步聲去遠,萬曆皇帝朱翊鈞再度展顏而笑。隨即,又衝着身邊的隨堂太監張超大聲吩咐,“你,替朕去傳口諭給王錫爵、趙志皋和石星。要他去午門等朕。待觀禮之後,朕要與他們三個,一道接見有功將士!”
“遵旨!”隨堂太監張超向來有眼色,也故意裝出一幅雄赳赳模樣,先給萬曆皇帝行禮,然後小跑着去傳達口諭。
“你去,替朕準備四份麒麟服、秋水雁翎刀和銀鎁瓢方袋。”萬曆皇帝朱翊鈞越想越高興,繼續揮舞着手臂發號施令。
“是!”另外一名小太監肅立躬身,大步流星而去。
“嗯!”望着窗外鬱鬱蔥蔥的樹木和湛藍的天空,萬曆皇帝朱翊鈞欣慰點頭,彷彿天空之中,倒映着李如梓、李彤、張維善、劉繼業和其他所有凱旋將士的身影。
在他看來,李如梓和李彤等人專門挑選羸弱的倭寇展示給京城百姓和文武百官看,雖然狠狠打了一記那些唱衰東征者的耳光,卻讓四人的戰功,也減色甚多。所以,他這個做皇帝的,絕不能讓忠臣吃虧,在官職和賞賜方面,必須給予補償。
李如梓不久之前剛升爲都指揮同知,遼東軍副總兵,上面還有好幾個做副總兵的哥哥。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從上一次被提升到現在,時間也不夠三個月。所以,無論自己怎麼欣賞四人,他們的官職都無法進一步。
官職上短時間內無法再進一步,就只能在別的地方想辦法。麒麟服,秋水雁翎刀和銀鎁瓢方袋,便是專門爲此而準備。雖然這三樣東西,都不值多少錢。可穿戴在身上,卻代表着一種特別的榮寵。以後無論遇到誰,說話時底氣都能足上三分。
四個身穿麒麟服,腰挎秋水雁翎刀的少年才俊,同時出現在朝堂之上。想想,萬曆皇帝都覺得賞心悅目。特別是這四人當中,至少有兩個是他慧眼識珠,親手一路提拔起來的,更令他感到志得意滿。
他自問眼光沒錯,想法也沒錯。大明朝不缺千里馬,缺的是發現千里馬的伯樂。自打張居正亡故以來,大明朝的國力也不是像某些言官說的那樣,每況愈下,而是隨時能夠重現輝煌。
想當初,張居正不過是憑着一個戚繼光,一個俞大猷,就南征北討,令大明的江山固若金湯。如今自己又親手發掘出來了李子丹,張守義和劉繼業,他們三個今年都還不到二十歲,他們三個成長起來之後……
……
“這四人心思靈活,做事不拘小節。其中一個出自遼東將門,另外三個則出自勳貴之家。若是不加壓制,恐非國家之福!”此時此刻,同樣將目光已經看向將來的,還有次輔趙志皋和吏部尚書陳有年。
與萬曆皇帝滿懷振奮不同,他們兩個,都警覺地將目光放在了可能出現的危險上。遼東將門,通過李成樑、李如鬆父子的多年經營,如今已經呈現明顯的尾大不掉之勢。只要那父子兩人之一壓制不住野心,安史之亂就會在大明重演。
而大明開國勳貴之後,自成祖那會兒起,就是朝廷的重點防範對象。朝廷可以容忍他們混吃等死,容忍他們作奸犯科,只要他們不動謀反的念頭,就輕易不會對他們痛下殺手。可如果他們當中有人出類拔萃,想要恢復祖先的輝煌。皇帝和朝臣們,立刻會心有靈犀地合力打壓。如此,才能保證大明不會出現唐末那種藩鎮割據或者漢末那種軍頭專權情況,才能維護大明江山永固。
“必勝,必勝,必勝……”長街上,看熱鬧的百姓越聚越多。包括那些原本已經對獻捷禮看膩了的人,也紛紛從家裡走了出來,親眼欣賞倭寇們的猥瑣模樣!
“必勝,必勝,必勝……”緩步前行的將士們,再度以長槍頓地,齊聲高呼。節奏分明,鬥志昂揚。
他們一個個生得肩寬背闊,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感覺心裡頭踏實。他們身上鐵甲和頭盔在日光下閃閃發亮,手中的兵器耀眼生寒,讓人第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戰鬥力非凡。他們無論乘坐戰馬,還是徒步,隊形都整整齊齊,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是精銳之師。他們的外形與精、氣、神,都跟倭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京師中一直流傳的戰敗消息乃是謊言,東征軍在朝鮮肯定百戰百勝,所向披靡。
李如梓和李彤,各自騎着一匹遼東雪花青,走在騎兵的隊伍中央。在他們身後落後三尺遠位置,則是張維善和劉繼業。因爲身上的鎧甲與衆不同,身前還各自飄着一面認旗,看熱鬧的百姓很快就將他們四個與捷報上的名字對上了號。
年少有爲,文武雙全,還簡在帝心,前程無量,數道無形光環加持下,他們在百姓眼裡,一個比一個英俊倜儻。
“將軍哪日若得閒,妾願爲君解羅衫——”臨街的一座青樓中,有幾個大膽的姐兒,忽然推開窗子,輕揮紅袖。
“好——”看熱鬧的人羣中,喝彩聲猶如雷動。一半是爲了凱旋之師的雄壯,另外一半兒則是姐兒們的大膽。
“男兒何不帶吳鉤,躍馬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得到百姓的鼓勵,原本只是想趁機蹭些人氣的歌姬舞妓們,愈發來了精神。再度扯開嗓子,將李賀的詩,改頭換面齊聲吟誦。
她們的聲音不高,但是別具特色,頓時又搏得一個滿街彩。無數看熱鬧的青年男子,羨慕之餘,熱血迅速涌上頭頂。恨不能現在就告別家人,趕赴朝鮮投軍,豁出性命去,搏一個風光凱旋時,滿樓紅袖招。
“漢兵出頓金微,照日光明鐵衣,百里火幡焰焰,千行雲騎霏霏。蹙踏遼河自竭,鼓譟燕山可飛。正屬四方朝賀,端知萬舞皇威。”另外一座青樓不甘示弱,臨街的窗子齊齊打開。數十名歌姬紅脣輕動,將破陣樂大聲唱出。
“好,好……”看熱鬧的百姓鼓掌頓足,將喝彩聲不要錢般送上。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常浩然悄悄給青樓的女掌櫃使了個眼色,後者立刻揮動半裸的手臂,奮力敲響鼙鼓。
“少年膽氣凌雲,共許驍雄出羣。匹馬城西挑戰,單刀薊北從軍。”不待看熱鬧的百姓和凱旋將士弄清楚鼓聲從何而來,歌姬們再度啓動紅脣。
一股醇酒般的感覺,迅速涌上所有人的頭頂。長街兩側,百姓們手舞足蹈,如醉如癡。
“一鼓鮮卑送款,五餌單于解紛。誓欲成名報國,羞將開閣論勳。”吟唱聲繼續,喝彩聲也不絕於耳。李彤、張維善和劉繼業三人側頭互視,每個人臉上,都寫滿了驕傲。
從去年投筆從戎到今年凱旋來歸,他們幾個用熱血和汗水證明,自己並不是仗着家族餘蔭爲所欲爲的紈絝子弟。他們一樣讀書,上進,一樣渴望着被長輩承認,渴望着建功立業。他們沒有辜負任何信任自己的人,哪怕這份信任並不純粹。他們不光懂得索取,還懂得付出,對每一份關愛提攜,都給予了成倍的回報。
他們在知道今天這份榮耀來之不易,他們期待接受了皇帝陛下的校閱之後,儘快返回朝鮮戰場。他們相信,只要東征不半途而廢,大明的日月旗,很快就會插到朝鮮最南端的釜山城!他們期待,自己繼續帶領麾下弟兄們,東征西討,爲大明,爲天下百姓……”
“捷報,捷報!倭國請降,願退兵,釋放朝鮮王嗣,稱臣受封,永不再犯!”第二隊告捷使者緊跟着趕至,沿途扯開嗓子放聲高呼,唯恐自己帶回來的喜訊,百姓們聽之不見。
“什麼,這怎麼可能?”正在憧憬着今後繼續在朝鮮爲國征戰的李彤楞了楞,瞬間僵在了馬背上。
“必勝,必勝,必勝……”歡呼聲宛若海浪,將他的質問瞬間吞沒。成千上萬的官員和百姓手舞足蹈,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