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

領命歸領命,但那只是確定了馬棟爲本次作戰的前敵總指揮,在大方略上,還是要聽高務實吩咐的,同時因爲朝廷的兵備道職務本身的特性,高務實的監軍權力也依然保留。

因此接下來便是繼續在高務實這裡商議此戰的具體打法。

馬棟此刻心情過於激盪,問他具體作戰的辦法,他勉勉強強壓住了衝動,最後也只能想到一條看起來稍具可行性的法子。

馬棟道:“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末將以爲,仍然可以遼河防線阻止韃子聯軍,同時密切觀察其軍士氣,一旦時間拖長,韃子士氣轉爲低落,我再突然出兵,直擊其中軍,或可一戰破敵。”

高務實微微點頭,又朝馬芳望去,問道:“都督可有什麼別的建議或者補充?”

馬芳想了想,道:“這法子大致上還是可行的,但說得不夠詳細,譬如說等韃子士氣轉爲低落——低落到什麼樣呢?是等到他們覺得攻不過遼河因此打算撤退,還是等他們對此戰的根本目的能否達成都出現了完全的動搖?”

“還有,等到那個機會之後,所謂的‘再突然出兵,直擊其中軍’也很模糊——突然出兵,從哪出?直擊其中軍,哪個中軍?如果對方並不合兵一處,圖們、炒花兩部始終分開行動,亦或者他二人各領所部,呈掎角之勢互爲照應,你打算從哪出兵呢,又先打哪家?”

馬棟道:“父親,此事須得看對方的行動,然後咱們纔好做針對性部署和決斷,眼下……似乎還不好過早決定。”

馬芳微微搖頭:“臨時決斷是很重要,但通常是指已經領兵而出之後。將領出徵在外,那種時候遇到此前廟算未及的意外情況,自然需要臨時決斷,不能傻不拉幾地照着預定計劃硬來,但這並不代表廟算之時不能提前做出一些佈局。”

他朝高務實看來,呵呵一笑:“說到佈局,老朽數十年來最佩服的就是兵憲了,不知此番遼南之戰,兵憲可是已有成算?”

馬棟聞言也立刻朝高務實看過來。

自從漠南之戰以後,宣大將門之間對高務實的佈局謀劃能力,那是佩服得幾乎已經五體投地了的,馬棟當時雖然不在高務實麾下直接作戰,但戰後這段時間,尤其是接了父親馬芳同來遼東的這一路上,他們父子二人就這場仗仔仔細細推演了好幾次,誰也想不出更好的打法。

馬棟畢竟經驗不如馬芳豐富,他在推演中更多的是在聚焦戰術,而馬芳卻告訴他,高兵憲用兵,在戰術上其實並不卓絕,真要說有什麼優點,恐怕反倒是一個“穩”字。

高兵憲真正厲害的地方,其實是在於他總能算出敵方會怎麼想,然後根據對手的想法來設套,這纔是他能一步得勝、處處得勝的根本。

所以馬棟對於父親把“佈局謀劃”推回給高務實的這一手報以很大期望,希望就近體會一下這種厲害。

高務實之前說得很霸氣,此時倒又恢復了文人慣有的謙虛,微微一笑道:“都督過譽了,成算實不敢當,不過多少有幾點想法。”

他稍稍一頓,繼續道:“我料圖們、炒花此來,主要還是希望在遼南搶掠一番,奪取一些物資、糧草用以備冬,這是他們被我大明封鎖以至於物資不豐所造成的現實,除非他們肯眼睜睜看着部衆餓死凍死,否則必然要想法子解決。”

“但他們都是遊牧,比土默特還遠遠不如,自身是肯定解決不了的,只能寄希望於搶掠。據我所知,寧遠伯出征古勒寨之後,還是留下部分精兵守護遼西的,而遼東方面,一來有遼陽副總兵協防,二來距離寧遠伯大軍更近,需要防備寧遠伯突然收兵回援,因此攻打遼南,的確是圖們和炒花二獠的最佳選擇。”

“遼南少經戰事,此前一直是以兵不堪用著稱,萬曆六年時,圖們和炒花就來過一次,錯非是寧遠伯及時來援,說不定連耀州城都危險,可見遼南之兵積弱已久,非一日兩日能夠大爲改觀。”

馬棟這時插了句嘴,道:“兵憲,末將帶來一千騎丁,還算堪用。另外,麻氏、張氏家丁各有數百,也是能征善戰之輩,三處相加,也有兩千餘精銳,以之選鋒破陣,應該可以一用。”

高務實點了點頭,道:“這個我自然是知道的,其實我在遼南這邊,目下大概也有千人左右的家丁可以一用,算在一塊,就有三千了。不過好鋼得用在刀刃上,這三千人是咱們此戰最後得勝的根本,不能輕易投入。”

馬棟點頭表示理解,請高務實繼續分析。

高務實便道:“崇齋兄方纔說,先以遼河防線阻敵,挫其鋒銳,這個思路很好,不過咱們卻未必要等到他們‘三而竭’之後再動手,而是可以想法子設個套,揚長避短,引他們自己來送死。”

馬棟聽得一愣,然後馬上精神起來,知道這下子應該就到了父親跟他說的“高兵憲善設套”的關鍵上了。

“還請兵憲指點!”他立刻說道。

“議論軍務,談什麼指點,我等互相印證一下也就是了。”高務實笑了笑道:“方纔我跟二位提及京華在遼河之上的炮船,崇齋兄似乎更多的傾向於用他們來防守,其實我以爲未必要如此保守,水師是應該更多充當進攻力量的。”

馬棟呆了一呆,詫異道:“可水師上不了岸啊,怎麼進攻這些韃子?”

這下子,馬芳又忍不住罵道:“呆頭呆腦!剛纔兵憲不是說了嗎,‘設套’、‘揚長避短’、‘引他們自己來送死’!你是沒長耳朵還是這個年紀就開始耳背了?”

馬棟這纔想起剛纔高務實的確這麼說了,一下子又臉色發紅,表情窘迫起來。

高務實倒是伸手攔住了還要繼續教訓兒子的馬芳,笑道:“都督且請息怒,北人用船遠少於南人,對於水軍之用不甚熟稔,這也是人之常情,非獨崇齋兄如此,晚生沒去廣西、安南之前,甚至不知道坐水驛比坐馬驛舒服那麼多呢!”

高務實把自己扯了進來,馬芳就不好再批評了,只好強壓火氣,對高務實拱手道:“唉,犬子愚鈍,今後還望兵憲多多提點教訓,要不然老朽將來死了,怕是到九泉底下還得爲他們擔心。”

高務實忙說不至於,又勸了幾句,這才道:“不知崇齋兄是否注意到,京華的船隊雖然說起來在遼河流域算是最強的水上力量了,但其實真正的炮船也就三十多艘……這意味着,京華其實也不可能真正把幾百裡遼河全面封鎖,那是根本辦不到的,別說三十多艘了,就算三百艘也未見得足夠。”

其實真有三百艘炮船,光是遼南這段的防線,佈置起來還真夠了,不過高務實這麼說是有其他用意——反正馬家父子都是騎將,水師方面根本不懂,還不是他怎麼說就怎麼信?

馬棟一愣,還以爲自己之前的計劃這就出了漏洞,因爲按照這個說法,遼河防線豈不是守不住嗎?

因此馬棟一聽就急了,忙問道:“啊?那該怎生是好?要不,咱們就守幾個重要渡口什麼的?”

你可能是演義看多了,真以爲只有渡口才能過河。就算人家《三國演義》之類的書裡頭,袁紹南下非得有個渡口,那也是因爲袁軍本身也是以步兵爲主,而且數量十分龐大,其南下作戰攜帶了大量的糧草輜重,所以沒有渡口的話運力就不夠,容易被曹操來個半渡而擊。

可圖們和炒花不同啊,這些蒙古騎兵南下,帶的物資基本全在馬上,輜重?那是啥玩意?

而且他們的兵力說起來不算特別多,蒙古人雖然生產力不高,但他們要是連皮筏子都不會扎,兩三百年前是怎麼橫掃天下的?不說他們征服了一些國家和地區並搶奪了很多工匠之後,最起碼一開始起兵的時候,他們總不能遇到河流就不打了吧?

實際上,早在成吉思汗時期,蒙古人對此就有辦法解決:他們每個人不僅都帶有備用的弓弦,還帶有蠟和針線以供修理裝備。而這些裝備都裝在一個專用的皮囊內,這個皮囊在渡河時可以充氣。

充氣的皮囊單獨使用,可以應付簡單的淺水河流泅渡,如果是較深較寬的大河,則把這些皮囊系在一起,再就地取材做成皮筏子來渡河。

遼河下游段當然是“較深較寬”的大河了,所以蒙古人想要渡河需要做成皮筏子,但他們並不需要什麼渡口——除非搶到了足夠的漢人渡船。

高務實稍稍解釋了兩句,馬棟才知道自己又鬧了笑話,連忙紅着臉閉嘴了。

馬芳本來想罵他連藏拙都不會,但話到嘴邊,忽然覺得“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老老實實多學點東西也好,於是忍住了。

高務實便繼續道:“我料韃子此來既然是想搶掠,則如今已近九月,距離冬天不遠了,他們一定很急。如此,只要我等依靠京華船隊將之堵在遼河以北數日,韃子肯定要想法子破解,但破解之法顯然不可能是頂着大炮強渡,只能是另選渡河之地。

如此一來,他們或許會在河邊故佈疑陣,然後大軍悄然轉走,突然在我方未曾留意之處快速渡河。畢竟,按照韃子的想法,只要他們能夠渡河,遼南這些衛所兵根本不值一提,了不起就能守住幾個大城或者重要堡壘,那些尋常小鎮、村寨,根本阻攔不了他們的搶掠,換句話說,他們會覺得只要找到渡河機會,這場仗就贏定了。”

馬棟這下子開始有些理解過來了,思索着,試探問道:“那兵憲的意思是……半渡而擊?還是放他們過河,然後來個十里埋伏?”

高務實哈哈一笑,朗聲道:“何不雙管齊下呢?反正是半渡而擊嘛,船隊打河上的,伏擊打上岸的,剩下那些還留在遼河北岸的韃子,瞠目結舌看着自家人捱打卻幫不上忙,這豈不是很讓人痛快?”

韃子還沒有瞠目結舌,馬棟先瞠目結舌了,暗道:高兵憲看起來斯斯文文一個人,肚子裡的壞水可真是一點不少,這想法跟殺人誅心想必也差不到哪去了,居然要讓韃子的後隊看着前隊和中軍被屠殺,而自己只能在岸上乾嚎跳腳,這可真是……真是他孃的妙極了啊!

他不敢大笑,馬芳卻是哈哈大笑,道:“妙計,妙計!若能這樣打,那可真是解氣,不過這裡頭有兩處小麻煩,咱們還是要注意一些的。”

高務實笑道:“是有兩個小麻煩,既然都督提及,不如就請都督來說吧。”

畢竟只是補充,馬芳這次倒不客氣,拂鬚笑道:“這兩個小麻煩,第一個便是一定要能切實偵知韃子的一舉一動,萬萬不能被韃子給矇騙了,這一條至關重要,須得有一得力人手去辦,才能放心得下……唔,此人一定要是個膽大心細之輩。膽大,纔敢在這般情況下渡河靠近韃子,而心細,纔不會被騙。”

高務實微笑道:“都督可有俊傑推薦?”

馬芳哈哈一笑,道:“人都已經被兵憲千里迢迢調來麾下了,怎麼都督還要考校老夫的識人之能?此事除了張萬邦那小子,還有誰比他更合適?”

高務實問道:“那東昌堡怎麼辦?”

“既然是要將計就計,讓韃子以爲咱們只會死守東昌堡一線……”馬芳瞥了兒子一眼,淡淡地道:“就讓這海蓋參將親自頂在東昌堡迷惑韃子便是了。”

這話不僅馬棟聽得一愣,連高務實也有些意外,因爲按照剛纔的計議,如果馬棟頂在東昌堡的話,那就很有可能失去在韃子渡河處打伏擊的這一大功。

不過馬棟雖然愣了一愣,卻沒有表示反對,甚至臉上連不滿的意思都沒有,高務實瞥了他一眼,見狀倒是微微點頭,暗道:馬棟這人,或許能力上還需要鍛鍊鍛鍊,但心性不錯,倒是個值得信任的將領。

高務實稍稍考慮,微微點頭,又問道:“那麼,打伏擊的那邊……”

馬芳毫不遲疑地道:“麻家達兵素來以血勇著稱,此時不用,更待何時?老朽以爲,麻承恩可用!”

----------

感謝書友“陸森啊”、“sugarsugar”、“德瑪西亞之癲”、“朕躬欽處軍國事”、“亮風哥”、“黃金髮123”、“肥煒”、“fengjiyue”的月票支持,謝謝!好像現在有雙倍月票?

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261章 準備“私會”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54章 將至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39章 李文進的指點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42章 以退爲進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69章 新君即位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135章 密奏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55章 缺朝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19章 你敢對咱家無禮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105章 各有所求(上)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129章 關係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26章 二位老帥第128章 務實制義(下)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51章 夜會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57章 支持(4更)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102章 一擲千金(下)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83章 你來,還是我去?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119章 務必重視(下)第130章 故事第038章 不是爲了忽悠第180章 請獻戶籍於聖使第129章 複雜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257章 後續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22章 蒙疆風雲(五)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11章 交接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23章 華亭舊事(下)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