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

李如桂到底在哪?寧遠伯現在又在哪?高兵憲該不會真要殺李如桂吧?寧遠伯能趕得及救李如桂嗎?

孔東儒整場會議都在琢磨這些事,根本沒聽進去幾句會議內容,就隱隱約約聽到什麼鹽場、漁場,還有什麼“藩屬”、“魚米”之類,他迷迷糊糊的,也沒聽個明白。

高務實倒是趁着剛纔開會的這段時間,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對蓋州、海州、金州三衛的三位指揮使多了一點了解。

果不其然,三位指揮使都是遼東人,不過他們三位的情況倒也各不相同。

蓋州衛指揮使江恩垣本是世襲蓋州衛百戶,此前十餘年,在李成樑上臺之前就開始隨軍出征,早就升了千戶,並且加了指揮同知。

而到了前兩年,遼南鬧匪情,他被前任苑馬寺卿調回來剿匪有功,便上奏推薦他做了蓋州衛指揮使。也就是說,此人雖然是個衛所指揮使,但大概還是能打點仗的。

海州衛指揮使蒲元毅也是世襲武官出身,而且出身比較好,是個世襲千戶,高務實從和他的對答中發現,此人似乎還有點商業頭腦——他在海州的一些要道投資了幾個客棧不說,甚至還搞了兩家貨棧,不僅用於自家經商於遼陽、瀋陽,還接受其他商家寄存貨物。

至於他還有沒有其他生意,高務實懶得問,想必肯定也是有的,比如把衛所士卒當做農奴使喚這種事,遼東遍地都是,高務實可不相信他蒲元毅就能是個例外。

當然,水至清則無魚,高務實倒也不打算現在去糾正這種問題。

至於金州衛指揮使曹簡,這個人就更與衆不同了,他是前遼東副總兵曹簠的親弟弟!

不過,他的這個身份以前是好事,現在卻變成了壞事,因爲去年的時候,曹簠出事了。

曹簠原是開原的三萬衛人,歷任清河堡守備、遊擊、東路參將,萬曆四年升任駐守遼陽副總兵——所謂駐守遼陽副總兵,其實就是遼東副總兵,這裡的駐守一詞,指的是這個副總兵和總兵並不駐紮在同一地區。

之前已經說過,遼東總兵駐地在廣寧,屬於遼河以西地區;遼東副總兵駐地在遼陽,屬於遼河以東地區。

在大多數情況下,或者說在局勢可控的情況下,駐守遼陽的這位副總兵基本上全權負責遼河以東地區的防務。除非遼河以東地區發生了大規模戰事,副總兵搞不定,總兵纔會過來統一指揮。

也就是說,曹簠在萬曆四年之後,其在遼東的兵權僅次於總兵官李成樑。

但曹簠在萬曆九年出了大事,這件事的前因發生在更早一點的萬曆八年。萬曆八年四月,蒙古左翼黑石炭部侵犯遼陽,曹簠率軍頑強阻擊,黑軍戰敗退走。曹簠乘勝追擊,進至長安堡(今遼寧遼陽西)遇伏,明軍四面受敵,經苦戰,僅部分人員得以突圍,損失頗大。

這件事高務實回京之後看過翰林院方面的存檔,其記錄如下:

虜黑石炭以兒鄧、小歹青等聚衆從長安堡深入,遼陽副總兵曹簠領兵馳追至堡東,陷虜伏中,殺傷千總陳鵬、把總曹汝楫,陣亡官軍三百一十七員名,射死馬四百六十四匹,擄去男婦二百九十八口,牲畜糧米數百。

御史於應昌上聞因劾:簠寡謀喪師,都司張奇功策應觀望,備禦崔吉等設備不嚴,乞分別重處。撫鎮官素有功,相應免究。

上命:革曹簠、張奇功任,並崔吉等,下巡按御史提問,周詠等免究。

所以這次事件的結果,就是曹簠和遼東都司張奇功兩人革職,與備禦崔吉等人一起被巡按御史拿下治罪,而本來要承擔“領導責任”的遼東巡撫周詠因爲“素有功,相應免究”。

曹簡這個指揮使的身份,本就是跟着他哥哥打仗打出來的,原本讓他來做這個指揮使,主要是混一混資歷,將來有需要打仗的時候就可以徵發他出戰,到時候以指揮使助戰得功,差不多就有希望混到參將或者至少遊擊了。

誰知道曹簠的計劃還沒成,他自己便被革職查問,留下弟弟曹簡一人在金州苦苦支撐。

好歹也是個指揮使,怎麼就“苦苦支撐”了呢?因爲曹簠既然此前已經幹到副總兵,在遼東的地位僅次於李成樑,那麼根據遼東的“傳統”,他麾下當然也有一批能征善戰的“隨任家丁”。

這批“曹家軍”在主帥身陷囹圄之後,按照此時的規矩,就歸整個曹家養着,然而曹家除了曹簠這個家主之外,上得了檯面的就只有弟弟曹簡一人了,所以……他不養誰養?

至於說遣散部衆這種事,說實話沒有哪家將門會這麼做,因爲能征慣戰的家丁就是將門的根基,遣散了部衆,曹家就真的完蛋了,連曹簠都再沒有“出來”的希望。

只要這批家丁還在,則遼東一旦有事,朝廷又需要用人的話,只要曹家走通某位文官的門路,給朝廷上奏,推薦重新啓用曹簠,曹簠就有很大的機會能戴罪立功、重新出山。

這樣一來,原本一支副總兵才能養得起的家丁隊伍,現在全壓在了曹簡一個區區衛指揮使肩上,他不是“苦苦支撐”又是什麼?

高務實不太清楚李成樑和曹簠之間的關係如何,但想必他倆只要不是交情好得親如兄弟,此時此刻的李成樑就肯定不會對曹簡伸出援助之手。

道理是明擺着的,曹簡如果養不起這些家丁,這些人就會散去,但他們在遼東能散到哪去?誰還能跟他李成樑搶人嗎?

所以,李成樑如果沒有落井下石,那就算還有點良心了。

還算能打的江恩垣、有點商業頭腦的蒲元毅、窮得叮噹響卻有一批厲害家丁的曹簡——這就是高務實接下來一段時間裡,手頭上僅有的三員大將了。

至於復州衛指揮使李如桂嘛……

殺他倒不至於,畢竟只是開會沒到,現在也不是戰時,並不能真拿戰時軍令來壓人,不過死罪可免,活罪可難逃,你小子連老子新官上任第一次召見就敢不來,不打打你的威風,真當李成樑在遼東就能一手遮天了?

嘿!

----------

感謝書友120***338的月票支持,謝謝!不知道爲什麼,作家後臺好像又調整了一些東西,現在我好像看不到太長的ID了,我看到的就是“書友120***338”,如有不對,請見諒。

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52章 引蛇出洞好危險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213章 交心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08章 隱情(上)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102章 利用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145章 《取用疏》第148章 一個好機會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08章 且慢動手!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02章 利用第075章 追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104章 權貴子弟(下)第129章 複雜第076章 豪華配置(上)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187章 此地:金港第116章 進軍瓷器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078章 太子伴讀(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295章 成婚嘍!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153章 培養嫡系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57章 戚李出兵第154章 糾結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007章 亡命之徒第135章 蟻穴第145章 一定轉達,一定轉達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078章 吾早晚必擒之第118章 差別競爭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112章 東返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六)第099章 歸途考察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四)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040章 荊州張府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131章 急,不急第096章 地雷陣第268章 揭謎(上)第135章 密奏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218章 再臨東昌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