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9章 與帝同席

高務實不介意做個普通兵備道,卻不代表朱翊鈞也同意這個觀點。

年輕的皇帝搖頭道:“不行,區區一個兵備道,不足以酬你漠南之功,朕要是這樣做,且不說對你不公,也勢必令百官寒心。”

此次漠南之功的確夠大,不說漠南之戰後北疆局勢變得對大明極其有利,單說收穫的首級,就可謂是百年之未有。

要是高務實現在已經是一鎮督撫,說不定便能以此功封爵。

有明一朝,文官封爵可不是說着玩的事,哪怕就是個流爵也不得了,畢竟眼下可不是天下大亂的時期。

可惜的是,高務實目前的品級太低了些,況且他不過是個萬曆八年的進士,按照正規入仕的時間算,現在才兩年多點,這資歷也太淺,指望封爵是不可能的。

那就唯有升官可以酬功了。

升官的話,就牽扯到一件大明特有的問題了:翰林史官轉外官,這在大明並不多見,而且翰林史官由於是天子近臣,其特點一貫都是品級低而地位高,當他們轉外官的時候就必然是要“高配”的。

高務實現在是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左庶子是正五品,侍讀是正六品,顯然是按正五品算。

一般正常轉遷的話,應該是升個從四品,運氣好升正四品。但史官轉遷外官肯定不是正常轉遷,正四品屬於保底,從三品也不稀奇,甚至正三品都算情理之中。

爲什麼呢?

因爲高務實現在的這兩個職務,別看一個只是正五品,另一個甚至只是正六品,但是千萬要注意,從這兩個職務直接放到六部當侍郎,那是極其常見的操作,遠的且不說,許國許閣老就是這樣上去的。

六部侍郎什麼級別?正三品。

大明朝翰林史官的特殊性,在這一刻顯露無疑。

當然,一般而言,也不至於僅僅做了一年的左庶子或者翰林院侍讀,就能直接外放六部去當侍郎了,哪有這麼好的事?所以大多都要經歷至少六年到九年的考滿纔有這樣的機會,而且還必須是有首輔的舉薦、皇帝的認可。

皇帝的認可,高務實自然不缺,但首輔的舉薦卻不可能——張四維固然是他親舅舅,可越是親舅舅越不敢做這種破格之舉啊!他們舅甥二人又不是閹黨,敢於這般不要臉的。

所以,如果高務實留在京師混資歷,那麼皇帝頂多也就只能給他在翰林院提拔一下,譬如從侍讀升爲侍讀學士,但那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侍讀學士外放六部也就是個侍郎,除非是侍讀學士掌院事,而且資歷夠老,那倒是有機會外放禮部尚書等入閣。

資歷,現在成了卡死高務實升遷的一個硬性指標,高務實清楚,皇帝當然也清楚。

因此皇帝這次的態度明顯有變化,開始傾向於將高務實外放——別的人入閣外任,固然顯得是跟中樞疏遠了,但高務實外任其實不擔心這個。

朱翊鈞覺得,高務實再怎麼外任,自己也不會忘了他。而且外任可以從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資歷問題——外任官員,尤其是邊鎮官員,升遷轉任主要還是要看事功。

事功?

高務實先有偏師定安南,後有漠南敗圖們,現在朱翊鈞是一點都不擔心高務實取得事功的能力了!

所以,外放高務實,纔有機會更快地把他提拔上來,名正言順地進入中樞,而不是放在詹事府、翰林院閒置起來,喝它十年的茶。

說到底,朱翊鈞打算外放高務實去遼東,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爲李成樑,但一個李成樑還不至於讓朱翊鈞這麼重視,他主要還是想快速提拔高務實。

既然如此,區區一個兵備道怎麼行?

要知道,兵備道不過是按察副使、僉事,爲正四品和正五品,哪怕按正四品算,高務實去的話也幾乎屬於“低配”,這不是開玩笑嗎?漠南之戰的功不酬了?

這時候,高務實就摸清了朱翊鈞的心思了,微笑着道:“原來皇上是擔心這個,卻也好辦。”

“哦?”朱翊鈞問道:“怎麼好辦?遼海東寧分巡道(以廣寧爲中心)、遼海東寧分守道(以遼陽爲中心)都只是四品官。”

朱翊鈞這一反問需要略作解釋:以上這兩個地區,一個分巡道,一個分守道,雖然前綴都是“遼海東寧”,但實際上卻幾乎是以遼河爲界東西劃分的,西邊的分巡道以廣寧爲中心,東邊的分守道卻是以遼陽爲中心。

而朱翊鈞爲什麼只提了這兩處,而沒有提寧前兵備道、遼東苑馬寺以及開元兵備道呢?那是因爲有明一朝的遼東總兵官此前一直駐守廣寧,到了隆慶後期,開始按季節劃分,半年駐廣寧,半年駐遼陽。

朱翊鈞既然想要高務實去敲打敲打李成樑,當然下意識地就把給高務實安排的“工作單位”跟李成樑能有直接交集的地方去想。

然而高務實不這麼看,他笑道:“皇上忘了麼,遼東苑馬寺卿是從三品的。”

“這個朕怎麼會忘?”朱翊鈞搖頭道:“可是遼東苑馬寺卿的轄區是遼南半島,那裡什麼事都不會有,跟李成樑也沒什麼關係,你去那裡能做什麼?”

現在的遼南可不是後世的遼南,沒有“東北明珠”之稱的大連,經濟也好,人口也罷,都不是遼東的發達地區,放在大明全國範圍內來說,幾乎稱得上荒涼。

落後一點也就罷了,畢竟高務實在廣西那旮沓裡都能幹出那麼大的事來,可是遼南就跟朱翊鈞剛纔所說的一樣:什麼事都不會有啊。

這地方的東北是遼陽,西北是廣寧,彷彿巨大的“兩翼”,將它遮蔽得嚴嚴實實,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女真人,跟它都沒有關係,甚至連跟朝鮮人都不接壤。

真要是去了這裡,豈不是什麼事功都沒戲啦——總不能真去養馬吧?

不過,高務實卻似乎不這麼覺得,反而忽然岔開話題,問道:“這次永寧公主出閣大婚,皇上賜田幾何?公主府花費幾何?”

朱翊鈞一愣,道:“賜田和堯娥一樣,二千五百九十五頃,公主府花費兩萬餘。”

高務實又問:“明年潞王大婚呢,預計花費多少?”

朱翊鈞臉色微微一沉,悶聲悶氣道:“怎麼,你也要勸我少給潞王花這些錢麼?”

高務實並不怕他生氣,反而面帶笑容道:“臣此前編纂《大明會典》,其中有明載,親王定親之禮,不過是黃金五十兩,珍珠十兩……皇上應該不會爲難呀。”

“你少來這套。”朱翊鈞沒好氣地道:“我就這麼一個親弟弟,五十兩?你覺得我這做皇兄的拿得出手?”

高務實似笑非笑地道:“雖然臣聽說,光是修建潞王府的預算就已經高達六十七萬兩有餘,不過皇上若念及兄弟之誼,願意多給,當然也是天下表率……這錢從內帑拿就是了,諒外朝也沒有別的話好說。”

朱翊鈞臉色漲紅,咬牙道:“你當朕的內帑是你家的聚寶盆,六七十萬兩說拿就能拿出來?”

----------

感謝書友“書山老書蟲”、“年久失修nn”的月票支持,謝謝!好久沒求過訂閱了,求一波訂閱~

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下)第002章 張四維丁憂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02章 歙縣逃犯(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九)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235章 臨別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193章 要打得先問錢(4更破萬)第102章 利用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108章 隱情(中)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八)第144章 這是在針對誰?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055章 強,不等於無敵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32章 萬衆矚目第006章 君臣面談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042章 護衛定製(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249章 二虎競食?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一)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41章 議編衛隊(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050章 招降納叛(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099章 夜入皇宮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中)第037章 別院隱富(下)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12章 入城式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227章 舊黨爭,新疑雲第047章 有詔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34章 朝局變化(下)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071章 影帝隆慶(上)第259章 妖書案?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088章 協助辦案[第四更!]第128章 務實制義(上)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90章 降服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96章 黃芷汀的信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064章 聯名信第211章 目標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17章 銷售火爆(下)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下)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176章 佈置南下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