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

麻錦,麻祿之子,麻貴之兄,今年四十多歲,官至大同總兵官。

其弟麻貴,十多年前與高務實在大同邊關相識,彼時乃是德勝堡守備,如今十一二年過去,他也已經官至宣府副總兵——他和他兄長麻錦兩人,大體一直在宣大和山西三鎮任職,但通常不會安排在同一鎮。

麻錦是馬芳致仕之後以副總兵升至總兵的,本身跟馬芳關係也不錯,加上麻家世代鎮守宣大山西一線,肯定是依附晉黨從而又成爲高黨附庸的,因此麻錦對高務實異常尊重,恭恭敬敬上前見禮。

“末將麻錦,恭迎欽差蒞臨大同。”【無風注:百度百科“麻貴”條目記載其兄麻錦“萬曆五年卒”,此條必有誤!

因爲《神宗實錄》中有明確記載,萬曆十年時麻錦還在任。甚至萬曆十一年時,他還被巡按御史陳性學參劾,原因是麻錦之子麻承勳(彼時爲獨石堡參將)勒索玉帶一條、白銀二百兩去給總督鄭洛祝壽,巡按參劾基本一參一個準,所以很快麻錦就被兵部革職;

次月,宣大總督鄭洛上疏爲麻錦辯解,並表示巡按所聽傳言有誤,但鄭洛仍然自請辭職,萬曆溫言慰勉,不允辭;萬曆十二年,兵部再次明確麻錦革職究罪——請注意這個時間,萬曆十二年是張四維已經丁憂歸鄉之後,此時麻錦朝中無人,晉黨又被某些人打壓,因此麻錦這個總兵級的武將(品級高而朝中地位低)纔會被以這樣的名目整倒。

至於麻貴,他運氣比較好,萬曆十年年底的時候被調去當寧夏總兵了,所以沒被牽連太深。由以上記載也可見,百度百科真是不能太信。】

麻錦現在沒着甲冑,行的是拱手禮。

高務實笑呵呵地隨手回了一禮,道:“麻總戎,十二年前本官來此,與你緣慳一面,今日補上,倒也不遲。”

“能面見高公,錦三生有幸。”

文臣武將地位之懸殊,從麻錦的語氣中顯露無疑,他麻錦兩倍於高務實的年紀,還是堂堂一位總兵,也得管人家叫“高公”。

高務實笑了笑,又問道:“你兄弟麻貴呢?還在宣府?”高務實這語氣,就是典型的上對下說話的範了。

但麻錦一點沒覺得有什麼不對,微微躬身道:“勞高公掛念,舍弟確在宣府。舍弟時常提起高公昔日在德勝堡時的風采,今日一見,錦方知見面更甚聞名,高公‘二百年來真魁首’,卓然不羣,天人之姿,令人自慚形穢。”

呃……你老兄倒是比你弟弟會拍馬屁多了,難怪升官更快一點。

高務實謙遜了幾句,然後問道:“麻家達兵這十年來沒有大仗可打,現在不會將驕兵惰吧?這次本官前來,可是有可能動兵的。”

“可能動兵”這一點頗出麻錦的意料之外,要是在尋常人面前,麻錦肯定面不改色心不跳,先吹噓一波再說。

然而高務實“偏師定安南”這件大功,那可是朝廷剛剛大力宣揚過的,麻錦也不知道高務實其實算不上很知兵,所謂“人的名,樹的影”,他可不敢賭高務實不懂軍務,只好老老實實道:“這個,平時看起來還好,但末將覺得只怕不如十年前了,要是再這樣下去,譬如再過二十年,那說不定就真的不太行了。”

很好,這番話聽起來還比較誠懇,高務實頗爲滿意——因爲他也是這樣估計的。

不過,他滿意的是麻錦的態度,可不是麻家軍的狀態。

麻家世代將門,現在時人已有“東李西麻”之說了,麻家軍的核心主力“達兵”可不能真的養廢了,要不然到時候寧夏哱拜之亂怎麼辦?

這一世可不同於原歷史,我可沒打算讓人篡了晉黨在山西的控制權,同樣也不會允許調李如鬆的遼東軍來西北平叛——宣大山西和陝西三邊那可是我實學派的地盤,讓遼東軍過來平叛,豈不是顯得我派無人?

再說,他們麻家可是有着光榮歷史傳承的,號稱“麻家將”,這要是在我手上養廢了,那可就真是太嘲諷了。

其實麻家的發跡,最開始走的還是文官路線,後來才由文轉武的。

當時正德年間,右衛人麻璋由大同府考中進士,官至禮部主事。麻家祖籍祁山上谷,即後世的甘肅祁山地區,他家本是色目人,善養戰馬。當時邊關急需戰馬,朝廷就讓麻璋回原籍,官封太僕卿,專門負責牧養戰馬。

麻璋走馬上任,擔任太僕卿後,不敢有絲毫懈怠,擴充南、北兩個草場爲官牧之地。凡茶馬、番人貢馬,悉收寺苑放牧,調配優種馬用於繁殖。

但由於河套已失,朝廷需要大量養馬,麻璋深感人手不足,於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本家兄弟麻全招募爲恩軍,也爲朝廷養馬。

這麻全自幼熟悉馬性,又仰仗着麻璋照應,成爲太僕寺的養馬能人,牧馬、養馬、調教戰馬,獨一無二。也正是這位養馬的漢子麻全開啓看來麻家此後數代之輝煌,奠定了幾代邊關戰將彪炳史冊之基業。

古人云:“直如弦,反戍邊;曲如勾,反封侯”。麻全之後的兩代人暫且不說,單說麻貴這一輩。

長子麻錦不必介紹了,次子麻富本來最是本領過人,很早就屢立軍功,被視爲麻家這一代最強之悍將,一如劉綎少年時一般。然而天妒英才,麻富出了意外。

嘉靖庚申年,俺答率鐵騎大舉侵略水坡寺,麻富率士卒血戰沙場,從巳時一直戰到申時,拼殺數重,直殺得巔峰時期的俺答也不得不率軍後撤,避開麻富鋒芒。

但殺退敵人之後的麻富大汗淋漓,又想起自己以弱勢兵力擊退了兇名赫赫的俺答,興奮異常,大笑着脫掉盔胄鐵甲,迎風納涼。

誰知大汗過後,毛孔頓開,金風入骨,風寒傷身,侵入膏肓,自此一病不起,沒過多久,竟然英年早逝了。

三子便是麻貴,他字崇秩,別號西泉。從小膂力過人,長大後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豹頭環眼,聲如洪鐘,威武非凡。論武藝,他昔年僅次於次兄麻富,但卻強於長兄麻錦,麻富死後,麻貴在大同一帶的年輕將領之中無有敵手。

但麻貴早年的運氣很差,他跟隨父親麻祿鎮守右衛,因急於捉拿叛逃的千戶魏昂,在擒拿時誤傷人命,被貶爲吏卒。後因邊患不絕,戴罪起用,調任大同新平堡守備。

麻貴調任新平堡後,心想自己是戴罪之人,雖爲守備,卻揹着個戴罪贖過的黑鍋,心中總是鬱鬱不樂,不是滋味。辦事更加謹慎認真,不敢有絲毫怠慢。

隆慶三年,俺答汗還念念不忘麻家父子當年隨劉漢搗毀大板升城,招致大殺口、殺場窪的慘敗一事(本書第一卷“小閣老”中有提及)。

九月,正當秋高馬肥時,俺答汗率領十萬鐵騎從上谷入塞,直攻右衛。原本看似固若金湯的右衛不堪一擊,明軍很快被限制在幾個堡壘據點中死守。

攻下右衛後,俺答聞聽麻家父子一調大同,一調宣府。爲了報仇雪恨,又直嚮應州、懷仁、山陰、渾源等處殺來,所到之處一一被攻陷。杜莊守備韓尚忠戰死,石州知州王亮採被殺。

誰知俺答大軍折回來的時候,正要從新平堡出關,卻遇到守將麻貴。

當時俺答大軍一路搶掠,馬背上已經馱着沉重的財物、鹽糧。俺答的部衆眷戀財物,無心戀戰,麻貴則奮勇追殺,斬獲頗多。

俺答此次入侵後,朝廷嚴究各地防範工事,對於抗擊不力、防守不嚴的官員,一一治罪論處,唯獨麻貴提旅剿殺有功,按理說這功勞應該穩了。

然而意外發生了——這是隆慶三年,高拱被徐階引言路之力逼退,晉黨失去了最強力的盟友,所以麻貴這個晉黨小弟當然輪不到功勞。不僅輪不到功勞,還差點出大事。

這事的源頭早在嘉靖三十七年俺答西征衛剌特部時就埋下了,當時俺答曾駐軍扎勒瑪罕山,說服高勒、明安部投降韃靼,與當地的回族部結成兄弟關係。

按理說俺答做什麼,跟麻家屁關係也沒有,但偏偏有人以此事件爲由,捕風捉影地說:麻貴是回族人,現在回族人與俺答結盟,就與麻貴串通,讓麻貴明裡爲明廷保邊,實乃私通俺答,因此韃靼軍有意不打麻家,所以麻家軍才能屢屢得勝。

幸好隆慶是個仁厚之君,而且並不笨,他判斷出麻貴多半是遭了陷害,但由於言官連他這個皇帝都不怕,他那時候又沒有高先生給他遮風擋雨,因此也不敢給麻貴平反,只好避重就輕的把麻貴改任去了德勝堡,這也是後來高務實第一次見麻貴時,他身爲德勝堡守備的原因。

就這樣,麻貴這個倒黴蛋在俺答十萬鐵騎如草原風暴,鋪天蓋地捲來的時候,也能昂然不懼,然而卻被陰溝裡射出的暗箭給坑了。十二年前他面對高務實時的沉默寡言,其實根子就在於心情鬱悶。

好在跟着高務實混了一波偷襲俺答中軍之功,麻貴的前程才又亮堂起來——當然更關鍵的是這一世高黨穩住了,晉黨也就穩住了,麻貴得以順利的一路升至宣府副總兵。

要不是他兄長麻錦已經是大同總兵,按理說以麻貴的資歷和家世,現在應該已經可以任總兵了。

麻貴是高務實看好的將領,高黨這些年對他也有過一些照拂,因此高務實這次前來大同本身也有再送麻貴一程的意思。

高務實轉頭朝鄭洛望去,笑道:“範溪公,宣府副總兵麻貴,昔年曾在我指揮下出擊俺答中軍,與俺答麾下第一悍將恰臺吉也有過交手,此番我北出塞外冊封,也想領他一道前往,以爲隨行護衛,不知您這邊可肯割愛?”

那次事情鄭洛是知道的,他當時就在山西任官,自然知情,聞言拂鬚笑道:“聖上有旨,命我安排軍隊護衛,既然欽差與麻貴有舊,點了他的將,那是他的福氣,本官豈會不從?來人,給本官發牌至宣府,讓麻貴挑揀精銳,即刻前來大同,同時交待宣府方面,麻貴走後要謹守邊關,不得有失。”

麻錦見高務實點了他弟弟的將,心中倒也不惱,畢竟他已經是總兵,從差遣上來說已經升無可升,至於什麼都督僉事、都督同知、左右都督之類,大夥都知道那就是個虛銜,根本沒必要太當真。

既然如此,這個功勞讓弟弟得去,顯然是最好不過了,說不定高侍中真是弟弟的命中福星,前次前來,讓弟弟走出黴運,這次前來則讓麻家有機會“一門兩總兵”。

那可就比鐵嶺李家還氣派了!

因此,麻錦不僅不惱,甚至還很興奮,態度越發謙恭。

接下來,衆人回到巡撫衙門——總督衙門不在這裡。

鄭洛笑呵呵地對高務實道:“欽差此行帶着大軍,本官已經命麻總戎給欽差安排好了行轅和駐兵之所,不過那地方此前空置了幾年,近期才臨時收拾,若是有什麼怠慢之處,還請欽差海涵。”

高務實自然笑着客氣謝過,又對麻錦點了點頭,道:“麻總戎也費心了。”

麻錦忙道:“分內之事,豈敢當什麼費心,若是有什麼不妥帖的地方,還請欽差千萬通知末將,末將一定全力配合。”

高務實笑着應了,然後面色一正,輕咳一聲。

衆人知道,戲肉來了,這神態一看就是要說正事了。

從鄭洛到賈應元,再到劉平和麻錦,都是面色一正,肅然而坐,等高務實說話。

高務實道:“此番冊封,並非一次簡單的冊封——皇上有密旨,本次冊封順義王的對象,並不是辛愛,而是把漢那吉!”

衆人齊齊大吃一驚,賈應元甚至驚得一下子站了起來,然後自覺失態,又連忙坐下。

而鄭洛也忙道:“那辛愛怎麼辦?如此一來,倘若辛愛興兵作亂,土默特諸部只怕要四分五裂!還有,鍾金哈屯那邊又是什麼態度?”

麻錦下意識一把抓住座椅的扶手,青筋暴露。倒是劉平這個大同鎮守太監最爲鎮定,雖然目光中也慢慢都是驚疑,卻安然坐着。

高務實擺手道:“諸位勿驚,其中詳情,且聽本欽差一一道來。”

----------

感謝書友“坐在小酒館門口”的打賞,謝謝支持!話說這次病了好幾天了,一點好轉都沒有,更新時間也是越拖越晚,實在對不住了。

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16章 工作安排(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上)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206章 安南大清洗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117章 意外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32章 萬夫莫當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272章 孝陵衛司香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243章 大炮,艦隊,棱堡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93章 口蜜腹劍(上)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094章 貴妃相召(上)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65章 多管齊下高務實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212章 誤解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二)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264章 出宮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03章 紈絝之王(上)第143章 新鄭新政(上)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17章 意外第161章 殿試金榜(中)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75章 各家子弟(上)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159章 會元之爭(上)第4更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040章 必有隱情(下)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65章 私會白玉樓第109章 喜與憂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50章 擔當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268章 揭謎(上)第054章 挖角應節(下)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003章 徽州異相(上)第053章 善後安排(上)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100章 胡鬧!第108章 隱情(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195章 誰在未雨綢繆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