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

高務實稍稍心算了一下,詫異道:“三慎園附近百頃山林不都是別院附屬的麼,怎麼我瞧這個收入差不多就只是比佃租稍多一點?這些山林一點收入都沒有?”

張津反倒呆了一呆,也奇道:“山林哪有什麼收入?當初這塊地之所以附帶了這麼大片山林,聽說只是汪直想着把別院獻給憲宗皇帝之後,或許偶爾可做狩獵之地。後來老爺接手的時候,也只是覺得這麼大片山林,沒準還有什麼好去處,可以再修個山中別院修心養性……難道山林還能有什麼產出?表少爺,咱們又不是獵戶,靠山吃山來着。”

你們真是暴殄天物啊!

高務實心裡大罵明朝人一點農業經濟學都不懂,一門心思除了種田就是種桑,了不起再加個茶樹,我手裡這近百頃地,你們拿着居然不會賺錢?

但想了想,還是算了,這年頭的人在某些事情上不比後世之人差半點,但也有某些事,簡直連門檻都沒摸到。

像三慎園所在的門頭溝這種多山地區,眼下要發展、要賺錢,只能是靠着什麼吃什麼。

如果在後世,問這裡什麼資源最出名,最充足,恐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煤炭。

門頭溝產煤在後世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出了名的,即便現在是大明時代,門頭溝地區也供應着京師及周邊地區的煤炭。不過也許是限於交通運力,目前只在離京城最近的一些地區進行開採。後世著名的長溝峪、大安山、大臺、木城澗等大煤礦現在都還沒有開採的跡象。

然而高務實剛纔已經看過三慎園附屬山林的大致地圖,長溝峪和大安山離得稍遠暫且不說,大臺和木城澗可就在自己三慎園的這片山林區域內!

這兩地在後世很長一段時間裡可都是京煤集團的主力礦區,兩個礦區加起來,年產煤炭能達到三百萬噸以上。當然後世能達到肯定不代表現在能達到,但如果高務實有能力開採利用的話,別說達到後世百分之十,就算只有百分之一的開採量,他都足夠供應整個京城了。

畢竟這年頭,煤只是做單純取暖之用,連做飯都很少用到煤炭的——因爲現在還沒有蜂窩煤,只有煤球子。

而高務實不怕自家到時候挖了煤炭沒地方銷售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爲蜂窩煤的製造其實相當簡單,他小時候在老家曾經幫家裡幹活,就幹過這個“打煤球”。

當時他對於澆了水的煤和土從打煤機裡推出來就能變成蜂窩煤這件事很有興趣,靠着小孩子的好奇心,他仔細觀察過打煤機的構造。而且更巧的是,他家的打煤機後來壞掉了,那個年代這東西已經不值錢,壞掉之後也就沒有什麼用處,得到許可的他就把打煤機拆掉研究了個底掉,甚至還用廢鐵做了幾樣小玩具。所以如何製造這個工具,對於高務實而言不存在技術難度。

當然,眼下連採煤都還是八字沒一撇的事,打煤機自然也還不着急,況且高務實辦事不喜歡浪費時間,有些事情的準備工作在他看來完全可以齊頭並進,因此在爲採煤開礦、製造蜂窩煤打煤機做準備的同時,還需要辦的一件事就是製造煤爐子。

蜂窩煤相比於老式煤球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增加了燃燒面積,但如果敞開燒的話,還是會浪費很多熱能,因此需要有專門的煤爐子。

煤爐子這個東西在後世常見得很,尤其是農村,可謂到處都是,但其實製造起來,至少在大明這個條件下,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技術難度的。煤爐子可以分爲爐體、爐臺、爐膛、支架和出灰口五個部分,其他部分都好辦,只有裡頭的“內膽”——也就是爐膛,這個會麻煩一些,但也難不住高務實。

高務實記得在前世小時候,有一種鑄鐵的蜂窩煤爐子,這種爐子的爐盤上面有兩個鐵圈,可以用來配合不同大小的鍋,這種煤爐子就是他的計劃目標。

爐膛裡面需要用耐火材料搪上,使爐子保溫並且耐燒,耐火材料古已有之,京師附近儲量不算小,按理說門頭溝就有不少,但具體在哪高務實不記得,得派人去找。

爐子下面有個可以抽動的篦子,抽出來就可以把燒過的煤球擻下來。爐子的下面有一個火門,調整火門的大小可以決定爐子燃燒的溫度。需要大火的時候,把下面爐門打開增加供風量,爐內的煤球燃燒充分。等火上來了,就可以燒水、做飯了。不用火的時候,把下面火門關閉,使爐火燃燒緩慢,可以節煤。

燒蜂窩煤添煤的時候,只需把煤放在上面,然後蓋上蓋子,從下面火門一勾,燒過的蜂窩煤就會碎成灰狀從下面漏下來。當然,也可以直接用火鉗從上面夾出去。

高務實小時候,家裡一般都是買散煤回來,然後自己加工成蜂窩煤。散煤里加一些黃泥巴,起到粘接作用,再加水混合均勻,就可以用做打煤機加工成蜂窩煤了。做成一個個的蜂窩煤之後,花點時間曬乾,就可以用來生火,然後做飯、燒水或者取暖,那就看各家需要。

這種煤燃燒完了不容易碎成灰狀,而是會完整的保持原來的形狀。添煤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會把煤從爐子裡面一塊塊夾出來,把下面燒燼的煤扔掉後,再把燃燒着的煤放回去,上面再添上新煤。

封火也是很有講究的。比如夜裡時間長都不需要用火,就不完全把爐子封死,爐子處於緩慢燃燒,既不會燒過頭,也不會完全封死而滅了。這就需要在封火的時候掌握好火蓋留下的空隙。空隙太大會燒過頭,太小會封死了。而且不同的季節也不完全一樣,比如冬季氣流比較活躍,煤會因爲獲得更多空氣而更快的燃燒起來,所以這時火蓋要蓋的嚴實一些。到了開春氣溫高了,氣流流動慢,煤不容易燃燒,火蓋就得多留一些縫隙。如果掌握不好,一不留神爐子滅了,就得重新點爐子。

這麼一琢磨就能發現,從採煤到製造打煤機,再到製造蜂窩煤,再加上蜂窩煤的使用技巧的傳授,高務實認爲最好是一起配套好了再聯合推出,以便一次性形成合力,迅速打開並佔領市場。

至於蜂窩煤煤灰還可以用於製造水泥,以及用於盆景底層疏水之類,那個就暫時先不提了,水泥這東西當然好,但高務實現在手頭要辦的事情太多,攤子不可能一下子鋪那麼大,所以只能緩一緩再說。

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99章 傳教士?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235章 臨別第273章 倒臺第205章 政策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03章 新內閣,新七卿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087章 金殿發小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144章 內因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66章 喜得貴子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142章 從祖意,未必行祖法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205章 政策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048章 多事之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51章 枕邊風(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045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08章 隱情(下)第175章 賣隊友的大汗第038章 青把都臺吉第208章 剿殺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077章 龍文鞭影(上)第119章 殺我還是殺你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069章 何爲實力(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214章 提前規劃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34章 高欽差再臨大同(3更破萬)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130章 開平潛流(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上)第147章 天亡我莫氏啊第196章 高陌彙報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22章 花廳議事(下)第010章 朕這主意絕了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105章 京師大局第117章 桂南女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055章 碧湘樓閣(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