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

太子打量了高務實一下,忽然眉頭微微一挑,開口問道:“高務實……嗯,聽說你是高閣老的侄兒,我記得高家是實學大家,那,想必你一定也是讀過書的嘍?”

高務實本以爲八歲的太子,平時又被限制在深宮之中,見到同齡小夥伴之後,首先應該是找點什麼玩兒纔對,卻不料這位將來的神宗皇帝居然先問自己是不是讀過書,他想幹嘛?

他一時不能確定太子的意圖,不好多說,就只簡單的回答了一句:“回太子的話,是。”

太子聽了就是一喜,問道:“那我問你,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可見君子當謹守本分,是也不是?”

高務實仍然不知道太子爲何有此一問,本着言多必失的原則,簡單的回答:“是。”

“好!那我再問你,觀今日之科道,動輒聽信謠傳,對君上言行橫加指責,聖人惱之、斥之,卻不料此輩非但不以爲恥,反以爲榮,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則何如?”

咦?看來太子殿下對言官們的表現很是不滿吶?怎麼回事?

皇帝對現在這些科道言官心中不滿那是不必說了,這批言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應該處在“你們怎麼不去死”這個位置,要不是“祖制”擺在那兒,搞不好真讓他們去死,一了百了來得方便。不過眼前這位太子爺只有八歲,就對言官如此不滿——當然還有無奈,這就很值得人深思了。

朱翊鈞這番話的意思,大概就是:孔子說了,不在這個職位上,就不要想這個職位該想的事。曾子也說了,君子思考問題不超過自己職務的範疇。可見君子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但是呢,現在的那些個御史言官吶,動不動就聽信一些謠言,對我的皇帝老爸行事、說話橫加指責,我父皇要是發火了,罵了他們,這些恬不知恥之徒不但不怕,還覺得自己厲害了,紛紛表示:愛他,能不爲他操勞嗎?忠於他,能不對他勸告嗎?……你看這事怎麼整纔好?

嗯,怎麼整?我的小爺,您才八歲吶,您那皇帝老爹都沒轍,您還想怎麼整啊?

有明一朝,早年設御史臺,後改置諫院官,最後改設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都御史的職責是“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爲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又設十二道監察御史一百一十人,正七品,察糾內外官吏。在京師巡視京營、倉場、內庫,監臨鄉會試。外出巡按地方,清勾軍伍,提督學校,巡查鹽政、茶馬、漕政、屯政等務。【注:1435年增爲十三道】。

監察系統中,另設六科給事中。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設都給事中一人,正七品。左右給事中各一人,從七品。給事中若干人,各科不等。其職權是“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六部百司之事。”

如果要粗陋點說,都察院類似中紀委;六科類似京城各部委內設的紀檢組——當然這只是強行“類似”。

真正按照明朝官制,原則上來說,都察院是朝廷監察機關,而給事中則是皇帝的近侍之臣,是皇帝控制六部行政的耳目。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給事中有封駁權,也就是可以封還執奏,駁正章奏違誤,規諫君主,並參予朝中大事的會議。都察院的御史,習慣上稱“道”,六科給事中稱“科”,兩者統稱“科道官”或“言官”。

朱翊鈞所說的那兩句,出自於《論語·憲問》,而言官們的儒學水平顯然不是年幼的太子所能及,於是他們所回答的那一句,居然同樣出自《論語·憲問》。

這就有點尷尬了,難不成孔夫子自相矛盾?這可是萬萬不能的,絕對不能是這樣,是也不是……

高務實於是笑了笑,回道:“回太子的話,聖人之言自然不會有錯,更不會自相矛盾,這裡頭最要緊的,其實並非哪句話對,哪句話錯。究其根由,其實在於言官的本職究竟在何。”

朱翊鈞臉色就有些不太好看了,嘟囔道:“不就是風聞奏事嗎?要這麼說,這些人如此呱噪,聖上還就只能忍了?”

他是太子,將來也會是聖上,如果自己老爸這個聖上對此只能忍了,那顯然將來他也只能忍了,朱翊鈞年紀雖小,這點卻完全能夠看得明白,這話說出來自然就頗有些忿憤了。

但高務實卻正色道:“那也不盡然。”

朱翊鈞聽了,微微一怔,面上帶着三分期待,忙問道:“哦?怎麼說?”

“言官對陛下有勸諫之責,此乃歷代舊制衍下至今,少說也有千年傳承,非一時可以變易。草民雖僻居鄉野,卻也知道聖上並非不喜納諫,只是總有些人邀名賣直,抓着一些風聞而來的雞毛蒜皮不放,卻偏偏對國家政務毫無建言,因此漸生厭煩。其實此事說易不易,說難……也不難。”

朱翊鈞畢竟只有八歲,又不像高務實這般兩世爲人,聽到“說難也不難”,頓時大喜:“怎麼個不難法?高……小高先生,快快道來。”

太子殿下果然聰慧異常,求計之時,原本只能被直呼其名的高務實就生生變成了小高先生,真是孺子可教也。

高務實笑了一笑,說道:“倘若一位科道言官上疏直程陛下之失,那麼其本人的持身、素養、政績、口碑等等,自然都應該是上上之選了。換句話說,此人論修養,應當品行端正、清廉忠直;論爲官,應當兢兢業業、造福一方;論家教,應當家學淵源、子弟出衆;論學問,應當佳作頻發、文林讚頌……總而言之一句話,此人該是道德能力俱佳纔對,殿下以爲如何?”

太子殿下一時沒跟上高務實的思路,愕然道:“怎麼說到這兒了?”但想了想,還是答道:“不過,這的確是應當的啊!”

他卻沒看見,侍立一旁的馮保忽然之間變了臉色,望向“小高先生”的目光裡甚至有些畏懼一般。

高務實哈哈一笑:“既然如此,那就查一查嘛!錦衣衛是做什麼的?東廠又是做什麼的?查一查這位正直納諫的言官,是不是真的這般潔白崇高、能力出衆。萬一真找出第二個海剛峰,於國於民也是好事嘛!”

在太子殿下還在懵懵懂懂的時候,馮保的臉色,終於變得有些發白了——這小高先生下手還真是夠準、夠狠!

但白了沒多久,忽然又滿面紅光——吾東廠當興也!

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二)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46章 朕來救你第117章 意外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35章 爲汝契兄清理門戶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005章 禁衛軍!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108章 隱情(中)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二)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一)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064章 曹淦歸來(下)第043章 高陌薦才(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92章 流彈兇猛(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第148章 降明總好過降黎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139章 這是咋了?第099章 借刀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136章 爲西南千秋永固!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34章 劉顯述冤(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073章 厚道人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下)第146章 閣老相商(上)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04章 捉拿訟棍(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上)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188章 人事安排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38章 園內收支(上)第059章 金童玉女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115章 驚天大發現!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130章 立威第293章 臣高務實領旨謝恩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95章 時不我待了啊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62章 二段擊第143章 海商都不簡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