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

“分巡海道整飭雷廉提督珠池副使”如果從廣東劃歸廣西,這對廣東官場來說當然有一定的損失,但總體而言問題不大——人家一個副使,就算要行賄,也只有那麼幾個人值得他行賄,影響是不大的,這其中面臨的壓力高務實還是有把握扛住。

關鍵還是鹽場的問題,在廉州府歸廣東管理的時候,廣西所需的食鹽基本全部得依賴廣東供給,而在廣西叛亂不斷的這十來年裡頭,歷任兩廣總督都曾經下令“以廉鹽運抵潯州、桂林等處販運,以益軍需”,可見廉州不僅鹽利頗豐,而且是兩廣總督展現權威的手段之一(無風注:兩廣總督此時必兼任廣東巡撫)。

更別提鹽場還會有利益鏈,這可是鹽場啊,廣東官員們可以有多少人在裡頭分潤利益?

所以高務實可以肯定,提議把廉州劃回廣西,就一定會和廣東官場產生矛盾,甚至會直接和兩廣總督發生衝突。再加上之前所說的防備倭寇(海盜)的問題,朝廷最後肯不肯這樣做,高務實也不敢打包票。

但是不管行不行,最好是趁着老師還在位趕緊去辦,否則到時候即便是大舅接任首輔,要動廉州也會有更多的顧慮,畢竟張家本身就是大鹽商之家,貿貿然去動廣東的鹽利,可能會被人說三道四。雖說是舅甥關係,這種事還要注意一下。

作爲晚輩,偶爾給長輩帶來一點小麻煩是不打緊,可大麻煩就得儘量避免了。舅舅雖然很親,但畢竟不是親爹,可以爲你遮風擋雨,卻沒有義務爲你擋刀。

反倒是郭樸郭老師來辦這件事問題不大,因爲他跟鹽利二字扯不上半點個人干係,而高務實的舉動也不是他自己要伸手撈鹽利,這就避免了被某些從個人利益的角度來攻擊,而變成了一個單純的政務問題,那就好辦多了——高拱改革的時候面臨的阻力比這大多了,也沒見他退縮,不是麼?

那麼,暫時可以把廉州——其實主要是欽州港——的問題放開一邊了。

高務實接下來就開始琢磨從何處着手提高土司們對“新命脈”的依賴度。

這首先得確定的是,什麼產業可以替代種田,成爲土司們的新命脈。

所謂命脈,粗陋一點說就是主要財政收入。

非常妙,這是個發展地方經濟的問題,算是進入高務實最擅長的領域了——他穿越時那個年代的紅朝地方幹部,最關鍵的工作任務不就是“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嘛?終於專業對口了。

發展工業和商業固然是高務實比較擅長的項目,但發展工業這件事,以大明的實際發展情況而言,一般來說在治安有保障的前提下,也還得有三個基本要素:交通便捷、人口衆多、資源豐富。

治安是不是有保障先不必糾結,至少這三個要素,此時的桂西桂南地區就幾乎都不滿足,至少不完全滿足,那就只能說抱歉了。

商業必須依存於工業或者農業,既然工業沒指望,那就只能指望農業了。

種田已經是排除項,不用考慮了,那麼剩下的無非發展經濟作物。

大明的經濟作物,最出名的當然是蠶桑和茶葉,但正因爲出名,早就都有了好的產地,高務實如果跑來桂西桂南發展這兩項,無異於從山西挖煤去開平販賣,純屬腦抽。

如果按照高務實後世的記憶,廣西因爲水、光、熱資源充足,所以其農業發展似乎在水果方面的優勢比較大,什麼香蕉、菠蘿、荔枝、龍眼之類,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可是這對高務實現在的計劃毫無意義——沒有保鮮手段,沒有快速運輸,甚至沒有製造罐頭的能力,生產那麼多水果有什麼用?

普通水果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有一樣“水果”挺適合旱地甚多的桂西和桂南,那就是甘蔗。

甘蔗的主要作用當然不是直接啃,而是製糖。穿越前高務實工作的縣有個糖廠,高務實陪着領導考察過幾回,雖然當時去考察是因爲那家廠子效益不好面臨倒閉,但當時縣裡也一直在想辦法挽救,所以在製糖方面高務實也多少有了一點淺薄的知識儲備。

這點知識儲備放在後世也就是聽個聲響,但至少比現在大明的“牛拉石轆”壓取法先進,而且他有簡單的提純和結晶辦法,這就更好確保分層生產、包銷獲益了。

比如土司們負責安排土民種植甘蔗和收取,然後他們自行靠着古老的“牛拉石轆”壓取法制成土糖,這時候高務實出面統一收購,以土糖爲原料精煉成精製糖產品如白砂糖、冰糖等,最後高務實負責包銷。

這裡面最大的好處就是,土司們生產的土糖越多,他們對高務實的依賴度就越高——要不然他們自己根本消化不完,造成巨大的人力浪費不說,還無法取得應有的收益。

反之,高務實只要不過分壓榨他們,以桂西桂南的天然優勢,種植甘蔗是肯定能獲得遠高於種田的收益的。

高務實過去看過一些民國時期的資料,他知道1929年時,民國食糖進口量達最高峰的7.4億千克,當時價值白銀一億兩,居全國進口貨物的第二位。所以從30年代開始,民國開始限制洋糖任意進口,保護國內糖業的發展。

當時廣東的軍閥企圖通過創辦糖業,充實自己經濟實力,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政治地位,就極力支持、興辦機械化製糖業。到了後世,兩廣的製糖業在全國也是強勢產業。

發展製糖業的好處在於,其雖然可能導致土司們的收入提高,但卻反而能夠加強自己對土司們的控制力,因爲到那個時候,他們得罪自己就等於少了一大財源。

更重要的是,這個財源不可能是土司自己一家能夠吃下的,肯定還得分潤一些給麾下的土目。那麼反過來,只要自己切斷土糖收購,利益被損害的也就不是隻有土司自家,連帶着手底下的人都跟着蝕本——這就動搖統治了啊!能不好好考慮一下後果嗎?

所以製糖業很適合向土司們推廣,這顆糖衣炮彈,高務實不怕他們不吃。

但光有製糖業還不夠,因爲廣西除了能栽種甘蔗的旱地之外,還有更多的林木資源,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桂西桂南更是典型的山區,平原地區頗爲有限,所以林業這塊也可以想法子利用一下。

林木資源的利用有兩個方向,一種是經濟林類型的,譬如油茶樹、油桐樹之類。高務實對油桐樹比較有興趣,因爲印象中中國的油桐哪怕在後世都是重要的工業油料植物,桐油乃是中國外貿硬貨之一,這東西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就算在眼下的大明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就是造船,這是高務實看重它的地方。

只是問題在於,在這個方面高務實不方便卡土司們的脖子,只能把桂西桂南當做一個桐油產地,這就大大降低了他的興趣,暫時只好列位備選項。

另一個利用方向就比較直接了:木材。

當然,高務實沒有什麼興趣發展傢俱業——這年頭全國樹木資源都比較豐富,哪怕南北直隸都不至於缺了製造傢俱用的木材,所以高務實的主要思路放在船用木材上。

中國古代造船用到的木材種類很多,一般都是就地取材,優中選優。並根據木材不同的特點和性能用在船舶不同的部位。高務實本來對這些不是很瞭解,但他鋪墊打得早,差不多十年前就開始蒐羅造船人才,幾年前在山東開設了第一家京華造船廠,隨之對此時大明造船用木也逐漸瞭解起來。

眼下大明造船常用到的木材種類有杉木、松木、柏木、柚木、榆木、赤木、樟木、楠木、楸木、梓木、櫧木、檜木等,而各種木材適用的船隻部位並不相同。

他手下的京華造船廠老工匠曾經告訴他:“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長不足則接,其表鐵箍逐寸包圍。船窗前道皆當中空闕,以便樹桅。凡樹中桅,合併數巨舟承載,其未長纜系表而起。樑與枋檣用楠木、櫧木、樟木、榆木、槐木,其中樟木春夏伐者,久則粉蛀,需要留意。棧板則不拘何木,就地取材即可。舵杆用榆木、榔木、櫧木;關門棒用周木、榔木;櫓用杉木、檜木、楸木……大致便是如此。”

這位老工匠乃是北方人,所以並未提到後世最出名的柚木。而另一位工匠則告訴高務實,眼下大明造船木料其實還沒有那麼細緻,尤其是北方,一般就用松木或杉木,偶爾也用柏木。通常在船側板和底板用二重或三重木板,並用桐油、石灰艙縫,便可以防止漏水。每船一般分隔成十餘個艙,即使有一、兩艙漏水,也不致使全船沉沒。

鬆、杉、柏這三種木材,大明的資源還是很豐富的,廣西尤其不缺。根據他此前這一路從柳州來到思明,似乎松木格外多。松木也是好木啊,自古就說“千年海底鬆,萬年燥擱楓”。

意思是松木不怕潮溼,楓木不嫌乾燥。這個“海底”,是指水份很多的意思,也就是潮溼環境,譬如常年飄在海上就是那種。松木因爲含松脂,故不怕水。

所以,不能一提造船就光想着柚木,柚木固然好,但也不是說造船就只能用柚木,更不是說柚木就適合造船的所有部位。

柚木的優點,在於它的膨脹收縮爲所有木材中最少之一,所以能抵抗海陸動物之侵蝕,且不致腐蝕鐵類,同時因爲收縮率小,所以不易漏水。因柚木具高度耐腐性,在各種氣候下不易變形,而且易於施工等多種優點,故適於造船,尤其是船隻甲板,以及槳櫓、桅杆。如果說整船都用柚木,一是花費驚人,二是沒有必要。

所以,雖然廣西有沒有柚木高務實不清楚,但他並不着急,因爲廣西的林木資源現在已經足夠用了。而在土司手中收購木材,高務實倒不擔心出現收購桐油那種控制不了的尷尬,因爲就目前來看,除了他高某人之外,恐怕沒有人會有那樣大規模買進造船用木的計劃,所以他不買,土司們也就沒地方賣。

當然話又說回來,將來要是能夠搞定泰國、印尼、緬甸之類的地方,高務實倒是也喜歡柚木的……

----------

感謝書友“下方不敗”的月票支持!每天萬字更新,求推薦,求訂閱!

第067章 倒高風波(二)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68章 蒲元毅的投名狀(二合一)第014章 務實讀書(下)第116章 戚繼光進京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63章 海瑞調職(下)第160章 以發財爲宗旨的聯軍第089章 一支穿雲箭第003章 隆慶天子(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80章 務實之請(上)第205章 政策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122章 鹿鳴之宴(下)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91章 居正之嘆第113章 高戚之會(七)第113章 高戚之會(三)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18章 產業現狀(上)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184章 變色龍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084章 務實回府(上)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211章 大駕北返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25章 河運海運(下)第055章 分道揚鑣,圖們西進(2更破萬)第246章 前鋒之戰(中)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04章 高務實依賴症第128章 戰前準備(下)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122章 朝爭之第一次立儲風波第154章 將至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50章 擔當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091章 討價還價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177章 生擒炒花(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38章 果然不出朕所料第052章 邊市秘聞(上)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第212章 誤解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58章 老師法眼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157章 圖們之軍師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153章 在商言商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23章 大危機第081章 高宮保的信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006章 禁軍與警備軍第126章 俺答求封(五)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042章 纖幫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49章 不急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273章 倒臺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