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

桂林,廣西省治,九月初六。

臨桂縣郊外正在舉行一場郊迎,衆多廣西地方官員在廣西巡撫張任的率領下,於東城門門口迎接新任廣西巡按御史的高務實到來。

對於巡按上任而言,這是少有的隆重,畢竟不管巡按的權力在這些年裡膨脹得多厲害,名義上也不過只是個正七品的小官,而且官面上的排位也在巡撫以下。

更何況,現任廣西巡撫張任聽說已經病重,廣西官場都在懷疑他還能挺多久,他竟然還堅持前來迎接,委實難得。

不過,與郊迎巡按到任儀式的隆重相比,高務實這位新巡按御史本身的排場也是歷任巡按中最大的,沒有之一。因爲他光是手持火器的家丁就帶了足足三百人。最神奇的是,據說這事還是皇上親口允許的。

聖眷之隆,可見一斑啊。要知道大明剛開國的洪武年間,巡按御史上任去,甚至不能騎馬,只能騎一頭小毛驢,以示自己是來爲民做主的。後來仁宣時期才因爲有御史上疏,說別官上任,高頭大馬,巡按上任卻騎一破驢,官威全無雲雲,皇帝才許了巡按騎馬。

只是沒料到,眼下七品巡按到了地方,連二品布政使都只能恭敬侍候了。

廣西這旮旯裡的官員,只要不是站在高黨對立面的人,誰不想巴結這位隨時一句話都可能上達天聽的新巡按?巡按御史監督權之重,不僅僅是因爲他可以監督全省任意官員,還在於他的監督上頭肯聽。

以皇上對這位高直指的信任,他的考評按語該有多重要?

正因如此,但凡是能找到理由趕來桂林的廣西地方官,今日算是一個不落全都來了。

當高務實的官轎落地,被左右攙扶着的張任張巡撫便帶着一衆文武官員迎了上來。

高務實一下轎便看見了瘦骨嶙峋的張任,不管是從官袍的樣式還是從站位,高務實都立刻知道他的身份。

不等張任艱難地走近,高務實主動快步向前,拱手一禮,微微躬身:“侍教生新鄭高務實,見過中丞。”

張任露出笑容,也艱難地拱了拱手,道:“侍教生上海張任,有禮了。”

侍教生,直白點解釋就是“等您指導的學生”,而巡撫、巡按相見,互相自稱“侍教生”,大概有二十年曆史了,這也是巡按地位暴漲的標誌之一。

其實從職務性質上來講,巡撫和巡按還真是可以互相“指導”的,巡撫是上官,巡按全體監察,這可不就是“互相指導”上了麼?

高務實再還了一禮,而他張任稍稍側身,表示不敢受禮,然後才道:“直指履新,初至廣西,本官先爲你介紹一下諸位同僚。”

高務實笑着道:“有勞中丞。”

張任明顯是強打精神,連聲音都能聽得出是真的虛弱之極,但還是一個個把今日同來迎接的官員一一爲高務實做了介紹。

今日來到此處的人數實在太多,以高務實的記性,甚至都沒能全部記住長相和姓名、表字、籍貫等等。

其中他記得的一些相對重要的人物,大概有如下這些:

廣西鎮守太監張少儀;廣西總兵王尚文;廣西學政胡涍;廣西左布政使莊國禎;廣西右布政使吳善;廣西左參政趙于敏;廣西右參政王天爵;廣西左參議陳尚伊;廣西右參議彭應時;廣西按察使林澄源;廣西按察副使林烴;廣西右參議兼分守江右管柳州慶遠思恩副使姜忻;廣西分巡桂林兼永寧州縣撫夷參政侯國志;廣西都司王白玉;廣西永寧參將於嵩;桂林知府吳肇東……等等。

比較搞笑的是,這些人幾乎全是紅袍官兒(一品至四品服緋),而參見他這個青袍官兒的時候,卻通通自稱“下官”、“卑職”。難怪說在明朝當官,品銜這東西看一看就行,當不得真的。

不過今日見面,高務實也感慨高黨的強大,即便是在廣西這種邊陲之地,也有高黨官員的存在。譬如廣西學政胡涍、廣西左參政趙于敏等人,就都是高黨之人。

其中胡涍是嘉靖四十四年的進士,高拱門生。他的資歷已經不錯了,是以右副都御史身份來提督學政的,所以他的正式品級是正三品,學政平時權力不大,但清貴,而且地位尊崇,單就理論上來說,張任病重的情況下,他是可以代表張任來迎接高務實的。

趙于敏是隆慶五年的進士,郭樸的門生,和高務實算起來是師兄弟的關係。他本來升遷並不快,去年還只是吏科給事中,但由於在扳倒凌雲翼一事中領銜上疏彈劾,後來論功升遷,先做了幾個月湖廣左參議,又因廣西出缺,被升爲廣西左參政,算是郭樸復相後的門生裡風頭正勁的一位。

不過不論是胡涍還是趙于敏,面對高務實的時候都十分親熱,甚至有些恭敬。

至於其他官員,高務實一時還弄不清他們的身份和立場,這都要等接下來慢慢看。

張任強打精神介紹完這一大堆廣西要員,已經實在支撐不住了,高務實便請他撤了儀式,大家各回衙門。

高務實的衙門,不叫廣西巡按衙門,而叫廣西巡按察院。其實巡按御史沒有固定駐地,因爲要流動巡視各地,於是各地都設有一座“察院”作爲巡按御史實際上的衙門。

這所察院歷史悠久,還是洪武年間興建的建築,有正廳耳房五間、泊水三間、直舍一間,後堂三間、左右廊各六間、門屋七間、聽事廳左右各三間,算得上是個大院子了,不過跟巡撫衙門相比,還是不值一提。

畢竟巡按御史名義上還是要求低調,要求有一點爲民做主的模樣的。

順便提一句,巡按除了監察之外,還自帶法院屬性,有權接受軍民詞訟。如果老百姓覺得縣衙處斷不公,又不願意上訴到府衙,沒關係,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去找巡按上訴。

本來,大明朝廷有規定,打官司要一級一級打,老百姓如果起了糾紛,通常是先讓里老調解,調解不成則去州縣裡打官司;州縣解決不了,再上訴到府裡;府裡不滿意,再上訴到省級最高司法機構——按察使司。

這個次序是不能亂的,如果有人膽敢越級上訴,擾亂司法秩序,那麼無論你有理無理,先笞五十再說。

而巡按御史乃是中央之官,找他打官司不算越既訴訟,而且巡按的身份獨立於地方,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審案不受地方利益干擾,算是百姓的另外一條伸冤的通道。

後世電影電視裡經常看到在地方冤獄出現的關鍵時刻,某位“八府巡按”閃亮登場,主持公道、威風凜凜,在場無論大小官員,見了他通通得跪——其實所謂“八府巡按”從來不是正式官職,來歷就是巡按御史,而巡按御史管“八個知府”還真是毫無困難——很多時候還不止八個府呢。

新任廣西“八府巡按”高務實在廣西省治桂林的辦公地點,就是眼前這座察院了。

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90章 去遼陽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010章 優劣利弊(上)第059章 索命之人第046章 冰底潛流(上)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下)第068章 幕後第012章 朕的皇莊那麼壞?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29章 關係第012章 劃分檔次(上)第065章 置死而生第291章 內閣調整計劃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016章 還是勳貴最弱(第5更!)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169章 巡撫與鎮守第066章 務實回京(上)第108章 寧夏告定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下)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213章 交心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106章 臣以爲當殺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284章 設計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199章 變生肘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69章 戰略與降溫第032章 連降三級第037章 誰說服誰(3更破萬)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233章 謙之不讓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70章 逐保倒張(六)第060章 張馮靠攏(下)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上)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53章 蛇影(還是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82章 上任之前(下)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85章 成交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98章 三鎮總領第161章 三路圍清化!(4更)第205章 政策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41章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84章 背鍋俠(二合一)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38章 深宮私語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37章 你又是誰(4更破萬,大爆料)第067章 小姑娘,好忽悠第089章 吾家寶駒(上)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002章 翰林清貴(上)第4更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上)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68章 幕後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139章 這是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