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

何爲巡按御史?御史不必解釋,但“巡按”則需要說明一下,巡按即“分巡按治”之意。從洪武十七年開始便設此職,其身份爲監察御史,“巡按”爲其差遣,根據省道位置重要與否,分稱“大差”、“中差”、“小差”三種。

通常而言,每差爲期一年,以到任時間和離任時間計算,路途所費不計。差滿回京由都察院考察是否稱職,出則由都察院在御前點差,每次選兩人至御前,由皇帝欽點一人,當差完畢回京,直接向天子奏事覆命,不向都察院報備。所以巡按御史雖然受都察院考察,但又不被算作都察院屬吏,具有高度的獨立性。

而之所以高務實一聽自己被王國光推爲廣西巡按御史會如此吃驚,甚至擔心自己惹衆怒,則是因爲巡按御史的權力從明初到如今,一直在不斷的膨脹。

尤其是隨着巡撫逐漸成爲一省最高行政長官,而巡按由於擁有連巡撫一齊監督的權限,導致某些強勢巡按甚至能逼得巡撫退避三舍。【注:歷史上萬曆十二年,朝廷就再次申明“巡撫住拊循,巡按主糾察”,禁止二者“復相侵越”,這就是撫按爭權已經到了朝廷不能容忍的表現。】

其實,巡撫正式官稱是巡撫都御史,一般而言都是三四品的高官,從名份上來說,他們是巡按御史的上級。所以巡撫致巡按的公文稱之爲“札付”,而巡按致巡撫的公文則只能稱“具呈”。撫、按會議政事,巡撫正座,巡按旁座。這種上下級的關係,在弘治朝時還是被朝廷所肯定的。

但到了嘉靖時期就開始有變化了,一開始巡按自稱“僉坐”,後來甚至開始與巡撫平等相交,互稱“侍教生”,並且經常發生品秩低得多的巡按論劾巡撫,而巡撫只得唯唯聽命的事件。

因此現在的巡按在地方上是威風八面的,從二品的布政使見了七品巡按,甚至有很多都以下級自居,有明一朝的“以小制大”原則在這一刻被髮揮到了極點。所以高務實對自己居然會被選爲巡按御史候選人感到十分震驚——我這真的是被貶官嗎? ωwш◆тt kдn◆¢O

他隱隱有一種感覺,郭樸近來的表現有些不同於以往,他以往做事可是一貫以求穩爲先決條件的,可是近期以來,他的舉措明顯有些激進,似乎是在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推上高位。

難道老師真的打定主意要致仕?

“總憲,晚輩有句話不好直接問元輔,不知能否向您請教一二?”高務實終於忍不住問道。

王國光見他臉色肅然,也漸漸收斂了笑容,點頭道:“你有什麼不明白就問吧,能回答的老夫會盡量回答你。”

“元輔是不是已經決意七十致仕?”

王國光嘆息了一聲,苦笑道:“難怪元輔說可能瞞不住你,你還真看出來了?”

高務實臉色一變。

王國光搖頭道:“不光是元輔,老夫明年也要開始遞疏乞骸骨了……老夫比元輔只小一歲。”他看着高務實的眼睛:“現在你知道元輔和老夫爲何要推你到一省巡按之位了麼?”

高務實心中有些亂,郭老師不肯讓自己多年的清譽受損,非要年滿七十就按例致仕,這事影響有些大。雖然他致仕之後按例是大舅繼任首輔,可是大舅的根基在於晉黨,晉黨只是高黨之中的一個分支,他到時候能夠得到高黨多少的支持,現在還很難說。

而且還有一個隱憂就是張四維的身體一直不太好,李時珍說他“久病虧元”,除非休息下來慢慢將養,而且不能有太多情緒上的大起大落,這樣有個三五年,或許能夠恢復元氣。

可是張四維現在怎麼可能停下來將養三五年?

因此高務實很是擔心到時候張四維萬一要是死了,高黨在內閣可就直接居於劣勢了。

目前內閣中除了郭樸和張四維,剩下的三人就是申時行、餘有丁和許國,其中只有許國是高黨,而偏偏他是南直隸歙縣人,受心學影響很深,難保到時候不會因爲局面惡化而乾脆投到心學黨那頭去。

而現在王國光也說他最遲兩年後也要致仕,左都御史這個關鍵位置說不定也要丟……

高黨盛世之下,竟然有這麼大的隱憂!

高務實覺得有些頭疼起來了,看來當年自己定的計劃,也就能管個十來年啊!就算郭樸和張四維退下去之前臨時再推薦一兩個高黨入閣,恐怕申時行等人也要掌握大權至少好幾年了。

郭樸肯定是發現了這個問題,纔會在最近想方設法提升自己的地位……做過巡按御史之後,下一步不說做巡撫,幹個兵備道那是肯定綽綽有餘了。

郭老師和王總憲這是在他們政治生涯的最後時間給自己鋪路啊。

高務實還能說什麼呢?他只能恭恭敬敬地給王國光行了一禮,道:“晚輩知道了,多謝總憲器重,委以重任,晚輩敢不盡心竭力?”

王國光欣慰地道:“本來元輔和老夫是不想讓你有太多壓力,才決定不把緣由和你說明的,但你既然自己看明白了,那也就算了。不過,老夫還是希望你能平和心態,不要爲了證明自己而動作太大。

你此次貶官三級,雖然因爲仁聖太后的懿旨,元輔和老夫反而利用起來讓你能執一方重權,但是眼下確實找不到更好的大差……廣西那邊亂了十幾年,僮傜亂民此起彼伏、層出不窮,連桂王的王府都失陷了兩回。你去了之後,一定要穩住形勢,不要胡亂興兵……就算要興兵,也不要親自帶兵,反正你是巡按,是監軍,贏了總跑不了你的功勞,可萬一你自己帶兵出擊,輸了可就不好交代了。”

全省之戰,巡按肯定會是監軍,也只能是監軍。但那只是理論,實際上以各省巡按現在的威勢,非要下令調兵的話,那些總兵、參將什麼的哪敢不聽?他們的考評也好,論功論過也罷,巡按的評語可是比巡撫的評語還要重要的。

因爲巡撫久任地方,朝廷擔心他們與地方將領形成利益結合,而巡按一般來說只任一年,朝廷當然放心得多,也信重得多。

高務實現在不是很瞭解廣西的局面,因此只能先答應了下來。

王國光就道:“明日老夫便帶你去陛見……其實這事就是走個過場,皇上肯定挑你,說不定還有什麼話交待你。”

高務實笑了笑,沒說話了。

第123章 俺答封貢(六)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30章 立威(中)第268章 揭謎(上)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23章 千鈞一髮(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135章 密奏第225章 三策(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210章 自廢武功還是自殘啊?第147章 皇帝妙策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05章 升官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109章 喜與憂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122章 蒙疆風雲(六)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70章 逐保倒張(九)第208章 剿殺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77章 說方陣第124章 奉旨觀政(四)第163章 分贓計劃第092章 翻臉無情第240章 三個“未來首輔”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60章 異變突生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26章 俺答求封(六)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7章 決戰沙城(六)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050章 四方會談(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64章 艦隊接戰第119章 下馬威(4更破萬)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180章 “寬宏大量”第117章 銷售火爆(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52章 又面聖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26章 你困了,睡吧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127章 高拱出題第122章 相府夜會(上)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030章 勇父悍子(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060章 速把亥之死(下)第118章 太子出閣(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上)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260章 引蛇出洞第054章 桂西王,桂南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七)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上)第028章 朕倒要聽聽你的高論第112章 東返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017章 利益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