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1章 曠世恩典

二甲三甲的新科進士們還需要爲館選忙碌和用功,而鼎甲三人則可以放鬆一點,因爲他們的下一步是很明確的。

高務實是狀元,與蕭良有、王庭撰兩位合稱三鼎甲。按例都會入翰林院,成爲清閒華貴的從六品修撰與正七品編修。

高務實按例肯定是修撰,主要職責爲掌修國史,掌修實錄,記載皇帝言行,進講經史,以及草擬有關典禮的文稿。不過這個差事除修史編書外,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觀政,也就是學習各部衙門如何執政,學習內閣如何處理公文,甚至會被派到各地‘採風’,也就是到處看看,後世有個詞很適合形容:公費旅遊。

當然,實際上,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讓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們做好從政的準備。

然後等某次京察之後,便可能外放地方爲知府或直隸州的知州,要不然就充任鄉、會試考官、充各省提學等等。

總之,就是從六七品閒官一躍成爲四品高官,完成華麗的轉身,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這個過程最短三年,最長十年都有可能,要看官員本身的年齡與能力——以及機遇,或者說貴人提攜。

待到一任滿後,或者升任一省巡撫,或者由外入遷,則開坊後可到六部侍郎。所以翰林院雖然是個清水衙門,但翰林的禮遇極隆,升遷極快。

混得好的話,十年便可至巡撫、侍郎,雖未必盡然,亦大有人在。簡單地說,翰林院是個閒得蛋疼,卻又人人嚮往的好地方。

現在他已經踏上這條快車道,金光閃閃的未來就在眼前,再加上他有足夠的資格說自己肯定會有“貴人提攜”,所以完全不必爲升遷而鑽營,高務實現在要做的反而是求穩——其實說起來,求穩也是當官的第一要訣,爲的就是防止爬得越快、跌得越慘。

三天時間轉眼即過,新科進士們一齊到吏部報道,參加由吏部主持的館選。

高務實跟這事無關,他的前程看好得很,別的朝代狀元未必有好前程,而明代不同。歷史上明代狀元入閣辦事的足有十二人之多:胡廣、曹鼐、馬愉、陳循、商輅、彭時、謝遷、費宏、顧鼎臣、李春芳、申時行、周延儒。現在周延儒自然還沒出現,所以應該算已經有了十一位之多,相比起進士入閣的人數,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

後人曾有考證,有明一朝一共九十一位狀元,絕大多數人品高尚,其中不少人才華橫溢。而更關鍵的是,他們中有的以節氣自許,勤政愛民,廉潔奉公,剛直不阿;有的敢抗強權,知人善任,爲國舉賢;有的才華橫溢,文采流芳。不好的只是極少數,而被算作“奸臣”的,則只有周延儒一人。

所以,大明一朝對狀元郎還是很重視的。

只不過,萬曆朝對高六首的重視似乎有些過分了點,連帶着蕭良有和王庭撰都一併沾光。因爲昨日吏部就來人,說奉聖諭,讓他們三人今日一早就去吏部報到授官。

這有些早,看起來倒像是朝廷急着要用他們三個一樣,實際上朝廷裡頭比他們資歷深厚的人車載斗量,怎麼排也不着急。

但是既然是皇帝聖諭、吏部通知,他們三人也不得不一大清早就聯袂前往吏部報到了。

高務實以前只到內閣,頂多去一下六科——因爲這倆衙門在宮城之中。吏部他是沒有親自去過的,今日一來居然嚇了一跳,別說吏部大堂裡頭了,外頭排着等接見的官員都排了快一里長的隊伍。

蕭良有年以三十有一,在他們三鼎甲之中最是老成持重,一見這情況,便道:“看來咱們要進吏部,怕是中午以後了,好在求真兄帶着家丁,待會兒還能買幾個餅來墊墊肚子,咱們還不至於餓暈在這兒。”

王庭撰卻笑了笑,道:“以佔兄,你可能多慮了。”

蕭良有不解,問道:“敬卿兄何以如此說?”敬卿,是王庭撰的字。

王庭撰笑道:“別人進不去,可不代表求真兄也進不去……是吧,求真兄?”

高務實苦笑道:“敬卿兄莫要打趣。”

王庭撰卻嘻嘻一笑:“誒,求真兄不要客氣嘛,這裡頭的門道,以佔兄家中長輩一直在外爲官,或許有所不知,家父可是做了好些年京官的,兄弟多少也有些瞭解。”

高務實聽他這一說,纔想起這二位其實都不能算是完全的官場菜鳥,他們都是出自官宦之家。不說遠了,蕭良有的父親乃是一位州同知;王庭撰的父親曾任禮部員外郎。

順便還得提一句,王庭撰的長兄王庭詩,現在正是山東按察副使,正兒八經的朝廷四品大員。可見真正的“寒門士子”固然有,但其實更多的還是“世宦”之家的子弟,只不過世宦靠的不是九品中正,而是經書傳家。

既然都是“自己人”,高務實也只好收起那副公平公正的嘴臉,讓高陌拿着自己的帖子去遞給吏部門吏。

這看門吏本是打着呵欠,一見帖子,頓時起身,連忙從衙門那邊下來對三人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賠罪之後,才引入衙門裡去,把門外等候的衆官吏都看傻了眼。

““誒?我說,這年輕後生,怎麼如此囂張?”這是有人不服氣了。

當下有人就答道:“這三位是本科三鼎甲。”

“那又如何,本官四品上府知府,在此尚且按例排隊,他新科三鼎甲又如何?授官也不過六七品罷了!”

“兄臺有所不知,那狀元郎乃是高文正公之侄、郭閣老入室弟子、給當今萬歲做過十年伴讀的六首狀元高求真。”

“原來如……啊哈,今兒天氣實在是好,在此排隊也是心曠神怡之事……誒,兄臺,咱們之前閒聊到哪兒了?”

不說外頭的議論,卻說那門吏引着高務實等三人,直入文選司。蕭良有詫異道:“不是應該先去拜會三位堂官嗎?”

門吏解釋道:“榜眼老爺有所不知,二位少宰不司官員授命。至於太宰,那是郭閣老兼任,郭閣老日理萬機,五品以下官員授命幾乎從不過問。”

高拱、郭樸都是高務實親近之人,他們二位加在一塊掌握吏部差不多十年有餘了,所以高務實對吏部的規矩還是知道一些的。

吏部衙門裡的規矩很獨特,其他衙門各司郎中遇到什麼事,都是先與本部侍郎、同司員外、主事等先作商議。而是吏部各司郎中不是這樣,很多時候都是直接面呈尚書,旁人不得過問。而吏部四司中的文選司郎中,更是手握天下官員升遷,可謂“小掌銓”。

高務實等三人來至文選司門外,但見十幾名官員等候在外頭,雖然個個都已等得滿臉疲倦,但卻安安靜靜地坐着,一點煩躁的意思都不敢有。

至於朝房裡一名身着緋色袍服的大官,正低下頭如下屬官員般,聽着堂上訓話,還不時連連點頭。

高務實不禁有些忍不住想笑,文選司郎中不過是個正五品,而着緋色官袍的官員,最少四品以上,眼下居然乖乖地聽訓,這威勢幾乎比得上閣臣了。

片刻之後,這名緋袍大員聽完訓斥,下得堂來,臉色不僅沒有絲毫不快,但帶着淡淡喜色,腳步輕快,一看就是升遷有望了。

接着高務實三人便插隊入了朝房,別人對吏部官員又敬又怕,可翰林官有些特殊,並不需要看他臉色。只是剛纔見了那四品官員乖乖聽訓的樣子,三人也是沒有失了禮數,一併道:“見過銓曹。”

文選司郎中見了三人笑着道:“原來是高六首來了,哦,還有二位鼎甲……快請。快請。”

第123章 大危機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05章 無關道理(下)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215章 明緬開戰了!第009章 你的面子不小啊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126章 所爲何來(上)第115章 務實回京(上)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九)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24章 道統之爭(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58章 微服巧遇第209章 加銜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01章 新婚初日的談話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047章 愚兄恭候多時了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094章 目的第268章 揭謎(上)第173章 各種猜測(4更破萬)第071章 影帝隆慶(下)第116章 陽謀!第123章 聖眷太隆也麻煩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11章 大閱很難啊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13章 世鎮的好處第080章 燕京歡聲動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150章 宮牆內外第110章 何時可以回京第110章 財帛動人(上)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75章 每臨大事有靜氣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41章 沒轍了第113章 高戚之會(五)第066章 天津開港第177章 生擒炒花(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111章 一舉三得[第4更]第141章 激戰諒山(上)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7章 支持(4更)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098章 貴州總兵(下)第110章 背後的刀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26章 官升兩級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178章 此乃詐降也第049章 鍾金哈屯第004章 捉拿訟棍(上)第134章 戰爭理由到手(4更1W2)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229章 指點第028章 永定河患(下)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192章 還劍湖會晤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257章 後續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295章 成婚嘍!第112章 我願意借第051章 君臣父子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