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殿試金榜(上)

中極殿內,內閣五位輔臣及九卿等衆臣人手一張殿試試卷,正在仔細查看,看着看着,便有不少人微微皺起眉頭來。

萬曆天子朱翊鈞一臉嚴肅,環視身邊衆臣,忽然問道:“衆卿以爲朕今日策問之題如何?”

朱翊鈞這一問,少了些少年天子的稚嫩,多了些憂國憂民的深沉,問得在場衆臣一時竟然難以開口。

這種時刻,只好由首輔最先開口,郭樸放下策問試卷,略一沉吟,道:“皇上今日策問之題聖慮精詳,聖情質樸,誠然好題。只是此題所問非指一事,所籌所謀廣而泛之,臣擔心中式進士們既無施政經驗,其答恐流於形式……”

朱翊鈞面色不變,微微點頭,又朝張四維問道:“次揆以爲如何?”

張四維的回答比郭樸簡練不少,他衝皇帝一禮,平靜地道:“此宰相題也。”

大明當然早已不設宰相,不過大家早已習慣以宰相來指代內閣輔臣,包括皇帝們自己都經常用這樣的方式表述,所以犯禁倒是不至於的。

不過張四維這句回答的確夠直白,他的意思就是:這題不是考新科進士,這是考宰相。而當廷衆臣也都紛紛點頭表示認可——其實郭樸剛纔的話也是這個意思,只是郭樸說得宛轉了很多罷了。

然而朱翊鈞只是笑了一笑,便道:“會試、殿試乃國朝大典,所取之士皆國家棟樑,想必異日亦必有宰輔從中而出,今先試之,朕以爲甚好。”

尋常人或許聽不出皇帝此言的含義,但郭樸等人卻是心中一動,“異日亦必有宰輔從中而出”?須知一科之中一個宰輔都沒有的情況,可也不少,皇上何以如此肯定?難道說,他已經確定本科進士之中……必出宰輔?

郭樸躬身道:“陛下重才愛才之心,臣等俱已知悉,且感同身受。如今吉時將近,請皇上接見中式進士,宣佈殿試。”

皇帝領着衆高官出場之前,考生們已經抓緊時間在宮門前列好了隊伍,在引導官的帶領下,魚貫往中極殿而來。在進門以後,竟然還能每人領取御膳房所制的宮餅一盒、果漿一瓶。不少人心中大喜,進士待遇就是好,這纔剛剛考上,連名次都還沒定下來呢,居然就開始包吃包喝了。

考生們心潮澎湃的跟着禮部官員,穿過影壁來到廣場,廣場兩側的朝房使通往中極殿的道路顯得十分漫長。又穿越兩道宮門後,忽然看到一片極開闊的平臺,漢白玉的圍欄雕龍畫棟,還有一排排整齊的桌椅,更襯托着盡頭那高高在上、體量宏偉高大的中極殿雄偉無比。

頭一次感受到皇宮的威嚴肅穆,貢生們無不升起由衷的敬畏之感,在世人眼中,中極殿無疑是皇權的象徵,要不爲何首輔都叫“中極殿大學士”呢?

早先進來的官員已經分立平臺中的紅毯兩旁,貢生們也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分左右站在官員的身後。高務實乃是會元,是所謂“金鑾殿領班面聖”,因此站在貢士第一位。

待所有人站定,平臺上樂聲大作,黃鐘大呂、蕭笙簧笛、編鐘銅磬相伴而奏,真是聲徹九重,盪滌人心,令大殿裡的官員和貢生們無不肅穆。

就在這奏樂聲中,大明兩京十三省兆億子民之主——萬曆天子朱翊鈞的身影,終於出現在了中極殿前。

這位少年天子今日所着乃是常服,頭戴烏紗折角向上巾,身穿明黃盤領窄袖袍,前胸後背及兩肩各繡金織盤龍,腰繫玉帶,雍容貴氣。【此裝束定製於永樂三年。】

“臣等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山呼萬歲之聲,總是那麼的令人震撼,尤其是對於至今尚不算正式親政的萬曆天子朱翊鈞而言,更是別有一番感受。

不過朱翊鈞並不打算親自講話——他變聲期剛過不久,說話太大聲會覺得不舒服,而且他自己也覺得自己聲音不是那種“洪鐘大呂”的類型,缺了些威嚴,所以乾脆不親自講話,只是讓禮部官員代宣聖旨。順便說一句,今天是不會讓太監宣旨的。

雖然皇帝並不願意讓新科進士們個個得聆綸音,但那些第一次目睹天顏、聆聽聖訓的貢生們,還是有許多激動得淚流滿臉,雖然不至於尖叫出聲,但竟然有好幾個昏厥過去。

看到這一幕,朱翊鈞也不禁微微得意,站在殿前的姿勢都更挺拔了一些。但高務實卻知道,貢生們其實未必是因爲見到皇帝激動到暈厥,更多的只怕是在緬懷和祭奠自己這段漫長艱難、不堪回首的士子生涯。

不過,他自己倒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畢竟一路考試都挺順利,沒有體會到那麼多的苦楚,也沒有那多的不如意需要憑弔,甚至還有閒心偷偷看了一眼朱翊鈞,暗道:“要是讓我背後這羣傢伙知道你前不久還穿着太監服飾跟我打葉子牌,不知道會不會驚掉下巴?”

就在胡思亂想中,聖旨終於宣讀完畢。朱翊鈞面色肅然,持起裁刀,將黃案上的試題親自開封,然後授予身邊的首輔郭樸。

郭閣老手持着試題,朗聲道:“萬曆八年庚辰科殿試,開考!”然後將其轉交給禮部尚書潘晟。

接下來,一衆被叫來撐場面的官員開始退場,但內閣五輔臣、六部堂官、都察院左都御史等高官仍帶着一批讀卷官、監視官壓陣。

不過貢士們現在沒功夫關注他們了,等試卷分發到手,一個個趕緊開啓來看,誰知這道題目極長,說是一道題,不如說是一篇文章。

而此時首輔郭樸洪亮而厚重的聲音也恰好傳來:“此題乃聖上親筆寫成,內閣及禮部一字不易,爾等需細細體悟、認真作答。”

衆人才知這題目居然完完全全出自聖意,不禁都吞嚥了一口吐沫,認真看了起來。

這道題目果然極長:“朕聞治本於道,道本於德,古今論治者必折衷於孔子。孔子告魯君,爲政在九經,而歸本於三達德。

至宋臣司馬光言,人君大德有三,曰仁曰明曰武。果與孔子合歟?光歷事三朝,三以其言獻,自謂至精至要矣!

然朕觀古記可異焉!曰其仁如天,其智如神,曰明物察倫,由仁義行。曰其仁可親,其言可信,皆未及武也。獨自商以下有天賜勇名執競維烈之稱,豈至后王始尚武歟?

近世偉略隆基之主,或寬仁愛人,知人善任,或明明朝謨,赳赳雄斷,或跡比湯武,治幾成康,或仁孝友愛,聰明豁達,則洵美矣!而三德未純,然亦足以肇造洪緒,何也?

其守成纘業者,似又弗如。或以仁稱如漢文帝、宋仁宗,以明稱如漢明帝、唐明皇,以武稱漢武帝、唐武宗,獨具一德而又增光宗佑,何也?

彼所謂兼三者,則治闕一則衰,二則危,毋亦責人太備歟?

又有疏六戒者,曰戒太察,戒無斷。陳九弊者,曰眩聰明,勵威強。上六事者,曰不喜兵刑,不用智數。其於三德,果有當否歟?

朕乘乾御極天下已逾八載,於茲夕惕晨興,永懷至理。然紀綱飭而吏滋玩,田野墾而民滋困,學校肅而士滋偷,邊鄙寧而兵滋譁,督捕嚴而盜滋起,厥咎安在?豈朕仁未溥歟,明或弊歟,當機而少斷歟?夫一切繩天下以三尺則害仁,然專務尚德緩刑,恐非仁而流於姑息。一切納汙藏疾則害明,然專務發奸擿伏,恐非明而傷於煩苛。一切寬柔因任則害武,然專務用威克愛,恐非武而病於亢暴。

是用詔所司,進多士,詳延於廷,諏以此道。諸生得不勉思而茂明之?其爲朕闡典謨之旨,推帝王之憲,稽當世之務,悉陳勿諱。朕眷茲洽聞,將裁覽而採行焉!”

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6章 土司之會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081章 我的“浩然之氣”(4更破萬)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106章 春遊踏青(上)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072章 磨刀霍霍向安南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52章 三請高司徒第077章 說方陣第084章 西暖閣中(補)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040章 瞭解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54章 頭疼的圖們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096章 突發事件(4更破萬)第054章 挖角應節(上)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七)第098章 權如內相第273章 倒臺第121章 劉馨的建議第117章 意外第027章 朱翊鈞的“足疾”第188章 巡撫遼東(二合一)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43章 致謝?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044章 《請開藩禁疏》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192章 戴罪立功(二合一)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102章 皇上,機會難得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21章 席間生變第093章 口蜜腹劍(下)第133章 蓋州上任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172章 漢計蒙用第263章 密議第082章 上任之前(上)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133章 癱倒當場第095章 破虜(下)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282章 再造暹羅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第117章 意外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112章 內閣的對賭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113章 李如鬆式的勝利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09章 安陽之行(四)第111章 交接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079章 三道汗令催謀主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110章 創造需求第070章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