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京華銀行

七月十九,中州名門新鄭高氏所有在家各房的高氏族人全體出動,迎接高氏迄今爲止成就最大的族人高拱之靈柩歸鄉。

新鄭高氏,累世官宦之族,禮儀規矩自然嚴格。高務實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都被指使得團團轉,連續趕路一千四百多裡而來的他感覺自己差點被累死。

就這還沒完,還得在家停靈,等着從各地趕着前來參加葬禮的高氏門生故吏、姻親舊友與高拱做最後的告別,還有無數本人雖來不了卻送來了祭文的儒門大賢、士林名流……

總而言之三個字:事極多。

幸好,高務實這次稍稍被解放了一下,至少前來拜別高拱遺體的那些人,不用高務實一一磕頭回禮了——高務實的二弟高務觀被族中確定過繼給高拱,所以現在磕頭磕得腰都直不起來的人換成了高務觀。

Www ▪ttкan ▪C○

不過,高務觀倒也不虧,由於過繼給高拱,他得了高拱的恩蔭,官蔭尚寶司少卿。

高務實看着在那咬牙堅持給來賓回禮的二弟,心中暗暗道:兄弟,要不是有你大哥我,你現在可混不到尚寶司少卿,而是隻能混個尚寶司丞啊!

要知道,正常來講,到了明代中後期,恩蔭制度已經嚴格起來了,歷史上高務觀就是正常恩蔭爲尚寶司丞,甚至張居正那麼牛,也只是恩蔭一子尚寶司丞。所以這次高務觀的恩蔭,算是特旨恩蔭,非常非常難得地從正六品提到了從五品,當然這也有個前提,就是高拱因爲沒有被打倒,活着幹到了太師。

不過說實話,尚寶司少卿也好,尚寶司丞也罷,在高務實看來都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冗官,因爲尚寶司無非就是負責蓋個章,連文件都不用看,這事有必要讓五六品的文官幹麼?

況且,尚寶司還分內外司,內廷的太監們也有一份,屬於內尚寶司,外廷的文官們再一份,就是高務觀現在的這個衙門了,除了表示對文官大佬們的關照就沒有別的意義了。

所以要是有把握考中進士的話,這官還不如不當。畢竟恩蔭官沒有什麼進步空間,了不起就是升到太常寺去,而且只能靠着混時間混進去,九年考滿升一階。

這二弟算是廢了,也不知道他將來有沒有膽色直接辭官不做,或是去考進士,或是自己創業——哦,也不算自己創業,應該說是來給我這個大哥打工,雖然無品無級不是官,可你大哥我開工資可比我那皇帝同學大方得多了。

除了高務觀這個嗣子成蔭尚寶司少卿之外,高拱還給新鄭高氏掙來了兩個恩蔭名額,都是恩蔭國子監生,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蔭一子國子監讀書”,說是“一子”,其實未必是子,侄兒也行、甚至孫兒、侄孫都行。

然而高務實回來一問,族裡沒人肯去。

倒不是高氏後輩都不願意讀書了,恰恰相反,大家是覺得現在的國子監生混日子的居多,真正肯讀書的很少,所以國子監學風不佳,去國子監讀書還不如自己在家裡讀,高氏族學看起來居然比國子監好像還更靠譜一點。

這個高務實就沒辦法了,不過沒關係,這個名額是可以保留的,只是到底可以保留多久似乎沒有明文規定。但是無所謂,高務實覺得有自己在,自己這些兄弟甚至將來的子侄們大概也不需要在意區區一個國子監生的身份。

前前後後忙了好幾天,高拱的葬禮才總算是完成了。

站在高拱的墳前,高務實情緒有些低落。忽然想起當初三伯跟他說的一段話來。

“我高拱自問一心爲國,又何懼污言穢語?務實,你務必謹記:瞻前顧後、憂讒畏譏,此輩或可竊當時官聲,卻難得萬世賢名;負天下望,開風氣先,此輩或將受當時攻訌,卻必攬千秋讚頌!人生在世,草木幾秋,何以留痕作影?既非權勢,亦非財帛——任你有廣夏萬間,所睡無非一牀;任你有良田萬頃,埋骨不過一方。悠悠千百年後,人所能記者無非兩種:忠,奸。”

三伯,以您這一世的作爲,該是毫無爭議的大忠臣了吧?

至於負天下望,開風氣先……三伯,您也都做到了。

安息吧,三伯。後面的事,交給侄兒了。

侄兒不孝,受您大恩,卻不能爲您結廬守孝三年。不過,想必您老在意的也不是這個,而是侄兒將要去辦的事。至於孝廬這邊,務觀現在是您的嗣子,他會好好陪您三年的。

三伯,您不知道,在我原本的歷史中,張居正後來被人說是給大明續命了五十年。姑且不論這話有沒有道理,但他幹了十年萬曆首輔,只是給大明續命五十年,侄兒卻相信您這六年萬曆首輔做下來,至少也給大明續命了六十年……總比張居正強一點吧。

呵呵,或許您早就不想爭這些了,又或許您一開始就沒打算爭,要不然,爲什麼您得知張居正鬱郁而死的消息會那麼激動呢?您是想起了和張居正多年的情誼,還是想起了張居正其實是被侄兒我給暗害纔會不光彩的“被致仕”?

但是您不需要有任何內疚,因爲我知道他能爲大明做的事情也就那麼些了,真的不如你我伯侄二人。

現在朝中有我老師坐鎮,他的身體好得很,只要他自己不請辭,還能幹很多年的,您的改革成果一定會得到保留,甚至還能繼續推進。

只是,我不知道我那大舅將來能不能依序接任首輔幹下去,雖然我都特意把李時珍誆到京師去了,但他說我大舅自來體弱,身體元氣早已傷得不成樣子,如果能一直保持心態平和,或許能爭取多活幾年,而如果有太多的大喜大悲的話。

唉,也不知道我那外公外婆會不會還和原先的歷史上一樣先後離世,如果仍然如此,只怕大舅終不免悲極傷身……您說,我要不要請李時珍去一趟蒲州,給我外公外婆看看?

不過三伯,您放心吧,就算大舅的命運仍和歷史上一樣,我也不會有事的,我花了那麼多的心思,做了那麼多的準備,就算“高黨”的大權斷檔十年,也出不了什麼意外……

我一定能將大明的命運挽回,讓中華沉淪的悲劇不再重演。

三伯,您英靈不遠,請一定相信我,保佑我……

第158章 借勢用勢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177章 生擒炒花(上)第061章 戚繼光車營第094章 無間道第027章 倒潘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273章 倒臺第084章 西暖閣中第049章 三寸之舌(下)第225章 三策(下)第275章 勃固會戰(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125章 重陽大會(下)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82章 代天行刑第174章 南掌國又咋了?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31章 謝公氣度[第4更]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34章 劉顯述冤(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22章 蒙疆風雲(二)第012章 母子談商(下)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第095章 破虜(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244章 千帆覆海(下)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79章 不完美的大勝(二合一)第023章 連中三元(中)第122章 蒙疆風雲(三)第094章 無間道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31章 你下罪己詔吧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第100章 別有所圖第068章 現在知道要乖了?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27章 倒潘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六)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170章 他們的船有妖術!第075章 追擊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43章 新鄭新政(下)第071章 黃芷汀的大度第100章 蒙古局勢(上)第041章 議編衛隊(下)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078章 兩道命令第099章 借刀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202章 西班牙並不無敵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51章 賊酋叩首(下)第079章 瑤蠱異術第143章 致謝?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103章 高文正公(下)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077章 說方陣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67章 決戰沙城(九)第257章 後續第154章 皆大歡喜第116章 推辭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225章 三策(中)第144章 工匠學堂第095章 徐爵背鍋第125章 可戰方和(一)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246章 前鋒之戰(下)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