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章 逐保倒張(三)

不管你信或者不信,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場戰爭是因爲愛和正義打起來的,發生戰爭的原因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利益。

馮保可能沒有聽說過這麼高大上的理論,但並不妨礙他懂得這其中的道理,因此對於高拱寫出這樣一個票擬,他是很懵逼的,因爲這明明不符合高拱作爲文臣領袖的利益。

但事情已經發生了,懵逼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自己陷入被動。

而以眼下的情況來看,被動基本就意味着等死。

馮保當然不肯等死,否則他早就躺平認慫了,還跟高拱鬥到現在幹什麼,早點自請去職多方便?所以當他聽到朱翊鈞的話時,就立刻開始了大腦的高速運轉,而當李貴妃的目光轉回到他臉上來的時候,馮保已經想好了對策。

他湊近了一點,壓低聲音,滿臉鄭重地道:“娘娘,高拱在試探您。”

李貴妃在政治上的道行畢竟淺了點,聞言遲疑起來,微微蹙眉,問道:“試探?”

馮保的臉色無比嚴肅,彷彿洞悉了一切,加重語氣道:“沒錯,試探!”

他稍稍一頓,不等李貴妃繼續提出疑問,搶先用一種解釋的語氣繼續帶偏李貴妃的思路:“娘娘您想,高拱現在是什麼身份?是顧命首輔、吏部尚書!他如果真想這麼做,大可以直接召集禮部及有司各官商議,在會上以顧命首輔的身份提出‘兩宮並尊’之議……娘娘您想,以他的身份地位,只要在那樣的場合說出這句話,誰會那麼不開眼的表示反對?甚至更進一步說,誰又能反對得了?”

李貴妃一聽,心中暗忖:是啊,馮保說得有道理,高拱本來就是首輔,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又是大行皇帝駕崩前欽點的顧命大臣,更被大行皇帝指定“凡有事不決,問高先生即可”,大行皇帝對他,可謂是將太子與社稷共託。他要是直接召集相關大臣表明立場,這件事可不就定下來了?哪還需要這許多彎彎道道!

她再進一步思考:如果高拱這麼做的話,就算是皇后那兒,也沒什麼可以說道的——“凡有事不決,問高先生即可”這句話,可是你自個兒在大行皇帝口中問出來的!所以,難道他這麼做真是一種試探?那他是想要試探什麼呢?

李貴妃正要問馮保這個問題,一邊的小皇帝朱翊鈞插嘴了,一臉疑惑地問道:“母妃,大伴在說什麼事?高先生試探什麼?”

聽見皇帝的問話,李貴妃略微遲疑了一下,覺得這件事還是先不要和兒子說,免得他認爲自己一門心思要做這個皇太后。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知道他現在對高拱是什麼看法,而馮保的話雖然有道理,但畢竟沒有明證,自己也不好太武斷了。

於是她岔開話題,道:“唔,也沒什麼大事……對了,你手裡的另一道奏疏又是說的什麼事?”

一提這事,朱翊鈞就有些泄氣,兩隻肩膀一塌,把那道奏疏無力地揚了揚,道:“這道疏文是高務實上的,他要請辭太子伴讀,兒臣不知道怎樣纔好。”

“哦?”李貴妃不知道聯想到了什麼,只是“哦”了一聲,眼珠轉了轉,卻沒有立刻作答。

馮保見李貴妃似乎一時沒有說話的意思,和氣地笑了笑,對朱翊鈞道:“皇上,他以前是‘太子’伴讀,現在您繼承大統做了皇帝,這個太子伴讀本來就已經名不副實,他請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嘛,您又有何爲難的?”

朱翊鈞苦惱地道:“話雖如此,可是他如果不做伴讀了,還怎麼陪我讀書?父皇龍馭賓天之前可是親口說過的,要他繼續陪我讀書,直到我親政爲止。”

李貴妃心道:鈞兒這話倒是也有些道理,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只要是在大明,做什麼事都得有個正經名頭,現在鈞兒做了皇帝,高務實這個太子伴讀本來就和自行廢除了一樣,他請辭是正常的。

只是,大行皇帝的遺命是繼續留高務實在鈞兒身邊陪他讀書,這道遺命肯定不能違背,可問題在於……事情好辦,名頭卻不好找啊。

李貴妃這個擔心當然不無道理,原本這個“太子伴讀”就已經是隆慶當時搗鼓出來的一個臨時性的“官”,只是鑑於天下人都可以理解因爲太子年幼,處在“學習時期”,所以弄個年紀彷彿的聰明孩子作爲太子的伴讀不算離譜,再加上當時爲了堵死那幫勳貴子弟“教壞”太子的這個口子,大家也就認了。

可現在不同,太子成了皇帝,皇帝身邊再設伴讀,看起來就沒有意義了——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等一大堆的翰林官,可不都是爲了皇帝讀書、工作設置的“文學侍從”嗎?難道這些人都是廢物,偏你一個高務實有用?

李貴妃比不得長期扮豬吃虎的先帝隆慶,她是真的水平有限,一時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來,不禁有些躊躇難決,下意識朝馮保望去。

馮保一臉爲難,露出“深爲主憂”的神色,心中卻是一聲冷哼,暗道:想讓爺們出主意給高務實這廝弄個正經身份?做他孃的春秋大夢去吧!爺們就是頂着被貴妃娘娘抱怨,也絕不會給他弄半點好處!

正冷場間,一個身着飛魚服的青年宦官不請自入,從外頭走了進來,口中叫道:“阿姐……”然後發現有人,又忙改口:“呃,見過貴妃娘娘。”又一下看清了站在旁邊的朱翊鈞,不禁詫異道:“皇上也在?臣李文進,見過皇上。”

李文進現在可是御馬監排得上號的大太監之一,夠資格稱臣了——馮保當然也夠資格,不過馮保在李貴妃面前肯定是不會自稱爲臣的,因爲自稱“奴婢”才反而顯得親近。

李貴妃一見弟弟,頓時眼前一亮,擺手道:“文進,你來得正好,皇上這裡有件事情,事兒雖然不大,但卻有點麻煩……”說罷就直接將高務實請辭太子伴讀和隆慶遺命讓高務實陪朱翊鈞讀書直到他親政的事告知弟弟,向他問計。

李文進聽了一點也沒爲難,反而露出笑容,道:“我當何事,原來就爲這個?貴妃、皇上,此事容易得很。”

朱翊鈞大喜,兩手一拍,道:“幺舅有何妙策,還請速速道來!”

第162章 二段擊第065章 承意詳處第164章 手長的優勢第061章 謎底揭曉【爲盟主單騎照碧心加更第二章】第013章 高龍文之邀(3更破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93章 博碩克圖的野望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087章 翰林清貴(上)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067章 倒高風波(七)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第143章 新鄭新政(中)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上)4更破萬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151章 枕邊風(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57章 人事調整(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128章 戰前準備(上)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85章 官場百態(下)第122章 覆滅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213章 李家的反應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078章 太子伴讀(上)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120章 指點還是暗示第228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203章 做黃雀(3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三)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004章 京營第140章 三路平莫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049章 三寸之舌(上)第099章 借刀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104章 復寧夏(完)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85章 官場百態(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八)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上)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225章 三策(中)第152章 一小步,一大步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134章 朝局變化(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四)第056章 棘手第086章 蛇打七寸(下)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15章 新鄭鐵廠(上)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05章 務實獻策(下)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198章 二位“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