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君臣父子

乾清宮,天子寢宮,自成祖始,大明的歷代皇帝均住在此處。

皇帝抱恙,自然不會去正殿,而是去了西暖閣。

所謂暖閣,就是和大屋子隔開的小房間。它不是宮殿名稱,比如養心殿、坤寧宮、乾清宮都有東、西暖閣。

乾清宮的西暖閣平時是皇帝召見大臣的地方,而今天隆慶卻把太子帶來此處,顯然意味着他今天要對太子說的話,不僅僅是父子之間的話。

最先進去的人除了皇帝,就是兩位太醫,連太子都被暫時留在了暖閣之外等候。

之前皇帝和太子之間發生的那點事情,高務實因爲先去了皇帝儀仗後面的太子儀仗處等候,所以並沒有看見,現在趁這個當口,便與太子緊急交流了一番。

聽朱翊鈞面有疑色地說了說剛纔皇帝似乎有些情緒激動的情形,高務實敏感的發現,隆慶的身體可能真的出了大麻煩。

剛纔皇帝暈倒而又快速自醒,雖然在外人看來很可能只是個意外,畢竟“黑眼暈”這種事很多人都有,也許皇帝只是比一般人嚴重一點唄,那也不算什麼大事。

但高務實畢竟知道歷史上的隆慶就死在半年多以後,按照正常情況推斷,他既然不是暴斃,那麼在現在這個“半年之前”的時候,他的身體的確應該已經快要進入油盡燈枯的地步了。

這種事,皇帝自己既然秘而不宣,作爲外人的高務實當然拿不到什麼確切的證據,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來推測。

這些蛛絲馬跡,或許單獨來看的時候什麼都證明不了,但只要聯繫起來看,它們之間能夠互相映證,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皇帝身體欠佳是肯定的,問題只在於嚴重程度。那麼對於這件事的蛛絲馬跡,要從哪裡找呢?

首先,內宦們的神情。剛纔高拱問話的時候,高務實有留心三位大太監的神情:孟衝一臉驚懼、手足無措,可見並不知情;馮保面色悲悽,但不敢與人對視,高務實判斷,他可能心中有事,又怕流露出來,所以用悲色掩蓋;陳洪目光閃躲,欲言又止,可能是知道點什麼,但卻不想說,或者不敢說。

高務實心中一怒:孟衝啊孟衝,你可真是個廢物!三大內相,你的兩個副手都知道情況,偏偏你這個掌印毫不知情,要你何用!

這一刻,高務實甚至想起了大同的那位黃鎮守,人家雖然遠不如你孟衝混得如意,可卻是個極有眼力價的人,做事妥帖,做人地道。

高務實心裡轉過一個念頭:陳矩雖然正在悄悄地幫自己辦事,但他雖然已經調來太子身邊,可是資歷總嫌不夠——至少明年“出大事”的那會兒肯定還不夠,要想一步登天執掌司禮監,未免有拔苗助長的嫌疑。要不……想法子把黃孟宇調回京,塞進司禮監,等着明年“不忍言之變”的時候,把他推上去?

這個想法一出現,就有些止不住,高務實決定今晚回去就和三伯、老師好好議一議。

除了內宦之外,還要關注的一方面蛛絲馬跡,就是太醫們的神色。雖然今天之前答話的那位老太醫一看就是人精,但也不是就不能分析分析了。

高拱這種不屑於玩陰招的人或許不會太在意一個太醫的神情,可是被郭樸評價爲“算計過甚”的高諭德卻不會放過這種細節。他閉目回憶了一下,立刻發現之前老太醫回答高拱的詢問時,從頭到尾都不敢直說皇帝的病情到底如何,而只是說一些“比較像”、“通常而言”這樣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的話。

有問題,絕對有問題!

皇帝的病情恐怕不輕,只不過,知情者應該被控制在了很小的範圍內。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孟衝不知情,而馮保和陳洪知情。

難怪陳洪之前火急火燎地朝高拱靠攏,原本只以爲他是因爲殷士儋和三伯不對付,他在其中覺得有些難以做人,所以再次投入高黨陣營。可是現在看來,只怕問題沒有那麼簡單。

更大的可能是,陳洪知道皇帝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而他本人最早的得寵,是靠着此前作爲御用監掌印時,對皇帝投其所好,譬如弄出那些春宮瓷器、唆使皇帝購買珠寶等事得來的。

換句話說,他的地位根基是隆慶的寵信,而高拱之所以願意幫他一把,則是因爲此人只會在那些器物小道上下功夫邀寵,本身倒並不見得喜歡弄權,跟馮保一比,兩害相權取其輕,那當然是寧可用陳洪,也不能用馮保了。

所以皇帝一病,而且病勢沉重,陳洪立刻就慌了神,連忙與高拱修好,甚至不惜玩一出“變臉”,前腳剛把殷士儋捧上去,轉個背就立刻把他賣了。

不過這裡頭還是有一個疑問高務實一時想不明白,那就是陳洪既然怕了,爲何又不肯趕緊前來向高拱告密呢?

要知道,孟衝這個廢物掌印連這麼重要的事情都沒能掌握,明顯是極不稱職,只要陳洪前來告密,高拱必然會對孟衝的無能大爲光火,保不齊就會下決心把孟衝給換下去。孟衝倒臺,而高拱又不可能用馮保,正常來講,那不就輪到他陳洪了?

這個道理陳洪不應該想不到啊……那他爲什麼不來告密呢?

高務實一邊應付太子朱翊鈞的詢問——太子剛纔給皇帝掀轎簾的動作其實就是高務實教的,來源是後世的秘書給領導開車門,那句“太子也是兒子”也是高務實教的,脫胎於《三國演義》中賈詡教曹丕不要與曹植比文才,只比“孝”就行——所以現在太子繼續請教高務實。

其實朱翊鈞這麼做倒並不是爲了爭儲,畢竟大明的儲君位置一貫穩如泰山,只要你沒死,該輪到你就必然是你,這實際上是文官集團異常強大所帶來的附加好處。

朱翊鈞這麼做,一大半原因是他真的想要孝順父皇,因爲他自從認真讀書以來,看遍史書都找不到比他這個父皇對長子更好的皇帝了,哪怕本朝太祖皇帝對懿文太子(朱標),恐怕也沒好到這個程度。所以朱翊鈞是真的想要報恩。

另外還有一小半原因,是朱翊鈞也知道“純孝”是個極好的名聲,無論是對於人臣而言,還是對於人君而言,都是極大的加分項。朱翊鈞雖然小,畢竟也讀了不少書了,身邊又有高務實這樣一個絕對務實派的伴讀,他當然也會多少受到影響。

兩個人心裡都存着事,嘴上卻毫不停頓,飛快地就“待會兒如何面對父皇”這個問題交換了意見,一點也不像兩個十歲少年。

就在此時,兩名太醫面色嚴肅地從西暖閣裡出來,走在他們之前一步的陳洪則大聲道:“陛下口諭:宣太子殿下覲見。”

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86章 蛇打七寸(上)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211章 目標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27章 鉅富之家(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49章 不急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10章 優劣利弊(下)第216章 準備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31章 朝廷的事朝廷辦(下)第058章 實者虛之第009章 安陽之行(三)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上)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107章 科學巨匠(上)第109章 皇帝不擔心第009章 原料來源(上)第152章 認賊作父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52章 邊市秘聞(下)第008章 淡化處理第195章 努爾哈赤拜會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24章 雨寺二姝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61章 挑唆居正(下)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46章 商政相連(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150章 我是來援助安南的?第137章 我即高黨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四)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03章 隆慶天子(下)第043章 誰是奸商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158章 去遼南搶他孃的!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67章 決戰沙城(三)第120章 私人秘書第177章 生擒炒花(完)第160章 給升龍報捷!第099章 莫與爲敵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下)第003章 這是唱哪出?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023章 意氣高於百尺樓第059章 國戚參股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43章 聖眷無雙[第4更]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229章 指點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33章 毒毒毒毒毒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163章 臺吉快走!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13章 京華銀行第074章 如日中天的威望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四)第258章 被劾事件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268章 揭謎(下)第229章 指點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117章 意外第096章 地雷陣第056章 漠南之戰(七)猶豫就會敗北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127章 心緒不寧的李成樑第149章 建設遼南(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126章 俺答求封(八)第123章 俺答封貢(一)第115章 務實回京(下)第234章 愚兄不及甚矣第225章 三策(上)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