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

“違背太祖本意。”

可以說前頭的長篇大論,爲的都是引出這一論點。因爲對於一個王朝而言,這就是做事情的前提條件,也就是所謂的法理。

從沒有見過哪個後代皇帝去說自家王朝的開國皇帝胡作非爲,更不會指着某項開國皇帝定下的制度說“此亂命也,恕不奉詔。”

如果連祖宗的意願都可以隨意違背,你又憑什麼繼承祖宗的基業呢?

因此,祖訓這種東西,既可以爲官員所用,用以反抗皇帝的亂命;也可以爲皇帝所用,用以駁斥臣下的質疑。

高務實前面說這麼多,就是要站穩一個立場:我是依據太祖皇帝創建驛站的本意,來提出以下整肅意見的。

這裡頭其實也順便打了一個伏筆,就是高務實只提“本意”,而不說具體的執行手段。

那換句話說,只要是順着太祖皇帝的“本意”,哪怕現在的整肅辦法與太祖皇帝當年略有差異,也不是多麼奇怪的事,畢竟時移世易,當前面對的局面和太祖時面對的局面有所不同了嘛!

接下來高務實在疏文中一共提出了足足八大項、十九小項整肅建議,這裡無須一一贅述,只簡單的講下最重要的兩條:

首先,取消驛站向地方徵收稅款、徵發徭役的權力,由地方官府代收一筆驛稅,該驛稅根據驛站規模大小、設施好壞、人員衆寡來定——高務實同時隨疏文附上自己根據調查後所制定的稅金與驛站實力掛鉤對應的表格。

其次,驛站實際情況(包括但不限於規模大小、設施好壞、人員衆寡)的監督,一是由朝廷委派專員每年進行至少一次不定期突擊檢查,二是由當地官府切實督查——因爲地方上要把手頭的一筆稅金交給驛站,所以通常來說不會任由驛站虛報。

而反過來,驛站也有權在沒有拿到或者沒有拿足本應獲得的驛稅時,直接上疏朝廷,彈劾地方主官或各級屬官。

這個設置,是典型的互相監督——對於地方而言,你要花我的錢,那我一定要看見你達到了應有的標準;對於驛站而言,我達到了標準你必須給我錢,不然我就告你!

官官相護雖然是最常見的操作,但是有一點:這兩個“官”之間,須得是利益相關的,至少是沒有利益衝突的才行,不然的話,二虎競食之下還怎麼官官相護?

當然,高諭德一貫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這些官員,他甚至想到:如果地方官和驛站方面取得一致,直接加大對民間的搜刮,然後二一添作五,把多收的錢給瓜分了呢?

這就要看高務實的第三條了:今後南北兩京及各省巡按御史到任及出巡,均將由戶部調集精幹人員,配給每位巡按御史一個專門的財務小組,人員約莫三到五人,專司清查驛稅!

別看這個直屬戶部但在地方時只聽命於本省巡按御史的財務小組按級別來說很不起眼,預計所用之人不過是些八九品小官。但其實高務實心裡清楚,他這步棋,可能是整個《紓驛路疏》裡最危險的一步棋。

最危險,而且沒有之一。

甚至,比收回驛站徵稅、徵發徭役等特權還要危險得多。

而同時,意義也重大得多。

因爲這是高務實第一次試探性的對朱元璋定下的財政制度進行修正——儘管這個修正的幅度非常小,動作非常輕微,謹慎得近乎膽怯,但它真正代表的意義,卻只有高務實一個人清楚。

這是一個十分隱蔽的突破口。

只要這條制度能夠形成慣例,至少會擁有幾個好處:

其一,是從此之後,地方官府說我這裡只能收多少稅,於是只繳納多少稅給中樞的局面,就有了質的改變——中樞直接派人查賬了,你再敢胡說八道,就是拿自己的烏紗帽甚至身家性命開玩笑!

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查稅小組”將是一柄高懸於地方官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且他們都是專門的財務人員,完全不同於原先只有一個天知道懂不懂數術的巡按御史作爲掛名的監管者。

其二,既然要派專人查賬,高務實就可以想辦法向戶部兜售一些新式算法,用以提高行政效率,這既是爲將來他掌權之後的財稅改革打下基礎,也是爲將來引入各項科學科技打下基礎——數學、物理、化學等學術的發展,哪個不需要培養數術人才?

先讓戶部發現自己有機會擴大部權,戶部自然會加大對相關人才的培養,到時候高務實又可以在其中暗施手段,夾帶私貨,利用戶部的權勢,爲將來做一些人才鋪墊——任你什麼改革,如果手底下的人只會四書五經,總成不了事。要是現在天下官員個個有高國彥的數學水平,他高務實吃多了撐的纔去操這個閒心!

其三,驛稅本就是一個地方官府額外獲得的稅款,現在朝廷交給他們來經手,別管有沒有人監督,只要做過官的都知道:事由我辦,則權在我手;權在我手,則必有好處。

最起碼,你驛站今後就不能無視我了吧?

所以這是高務實爲了儘量降低地方反對意見而採取的手段,有了這一條兜底,派員監督就好說話了,要不然肯定有人跳出來說監督純屬多此一舉云云。

其四,高務實這是暗中配合了高拱一把。高拱執掌吏部之後,一直提倡不能光用進士而不用舉人,因爲實際上,舉人羣體不僅比進士羣體大得多,而且舉人之中有才幹的人也很多,棄之不用殊爲可惜。高務實這個辦法一旦實行,兩京十三省至少就得多出45-75個位置,來安排這些身居八九品的查稅小組成員,而這些成員肯定不會挑選進士老爺去幹,大概率是從舉人中挑選。

而且,戶部也不可能就只用這幾十號人,總得還有些曠量,作爲隨時補充的人手存在,那怎麼說也得湊個一兩百人吧?這一下就安置了一兩百個數術比較靠譜的舉人,待他們經過一些年的歷練,將來高務實要改革財稅制度時,不就可以直接拿來用了?

雖然他們沒有考中進士,可是現在又不是培養“儲相”,要你的進士“文憑”何用?海瑞也只是個舉人出身呢!

第199章 傳教士?第124章 雨寺二姝(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二)第029章 何爲高門貴第第052章 辛愛議事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151章 要面子的安南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035章 添花送炭(下)第083章 活佛的智慧第124章 奉旨觀政(五)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208章 曹淦急報第124章 奉旨觀政(六)第104章 廣西發展大計(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67章 高淵抓週第124章 雨寺二姝(上)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57章 財迷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上)第076章 四九之外第126章 俺答求封(七)第038章 你還是有點用的第209章 陰謀家開動頭腦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248章 超級誤會第067章 決戰沙城(一)第125章 可戰方和(二)第109章 要麼請降,要麼等死!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199章 傳教士?第012章 誰有這樣的面子第067章 茶樓聽報(上)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035章 添花送炭(上)第141章 激戰諒山(下)4更1W1第005章 禁衛軍!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109章 喜與憂第053章 布日哈圖之策(2更破萬)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29章 滇緬局勢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02章 翰林清貴(中)第096章 馮保倒臺(六)第045章 “八府巡按”的氣派(4更1W1)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124章 奉旨觀政(二)第016章 圖窮匕見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26章 河海並行(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九)第201章 吹,盡情的吹!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155章 升龍,我的升龍第014章 北洋海貿同盟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無·番外·慎重訂閱第048章 魔之誘惑(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086章 意外之喜第059章 絕代雙嬌(上)第244章 千帆覆海(中)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123章 準備回京(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九)第108章 關鍵在糧?第022章 日講官上任啦(3更破萬)第175章 莽應龍是有點莽啊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51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第253章 賊首可曾備好?第056章 漠南之戰(四)第017章 張四維被劾(4更破萬)第016章 是敵是友第083章 宮外反應(下)第082章 莫做寒號鳥第021章 門生聚會(下)第060章 不勞而獲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048章 病起蠱毒第027章 把汝裁爲三截第133章 官居一品!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204章 陰謀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