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章 歙縣逃犯(上)

安肅縣並非上縣,確實只算是個小地方,這頓宴席雖然看得出必然是樑縣尊儘量操辦,但在高務實眼裡也就那麼回事了。

當然,他來安肅本來就只是順便拜訪,略示禮敬罷了,又不是單純來混頓飯吃,倒也不甚在意。

只不過,由於高務實這個主客年幼不能飲酒,這頓飯也就更加顯得沒滋沒味,很快便宣告結束。

樑縣尊把闔縣上下的頭面人物都找來,其實說穿了就是要個場面,讓他們看看自己的背景之強,高務實心裡清楚,但也懶得點破。

待到散席,衆官吏和鄉紳都已紛紛離去,只餘樑梧與高務實師兄弟二人,高務實便藉口還要趕路,也打算告辭離去。

誰料樑縣尊連忙挽留,道:“賢弟來我安肅,豈能只吃一頓便飯就走?這要是傳將出去,愚兄這張老臉還往哪放?怎麼也得多盤桓些時日,好讓愚兄略盡地主之誼。”

哦?你也知道自己是一張老臉,那爲何還一口一個賢弟,把我都叫老了!

這位樑縣尊是嘉靖三十八年的進士,當時他就將近三旬,此時已經差不多四十歲了,做高務實他爹都綽綽有餘,雖然大明官場排資論輩自有講究,非以年齡相論,但被這樣一位老大哥一口一個賢弟叫着,高務實還真有些彆扭。

至於多盤桓些時日,那更是說笑。本公子是要回鄉備考去的,中途還要順道在安陽落一落,看能不能把三伯交待的那件大事給辦了,哪有時間在你這裡耽擱?

於是高務實果斷表示自己非但要趕回新鄭備考,而且此番來京,算來已經將近一年。此次回鄉已經提前派人通知新鄭,想必如今母親在新鄭已是望眼欲穿,自己身爲人子,恨不得立刻回家盡孝,只好謝絕師兄的好意了。

古人首重孝道,乃有“百善孝爲先”之說,高務實擺出母親大人,樑縣尊果然語塞。

不過樑縣尊倒也不是真的非要留高務實在他這安肅小地方做客,畢竟他主要的目的還是借高侍讀和他身後那尊大神的名頭給自己壯威,既然高務實一定要走,他也沒辦法強留。

但樑縣尊還有一件事,必須得麻煩一下高侍讀。他左右看了一眼,稍稍壓低聲音道:“賢弟,不瞞你說,愚兄還有一件爲難事,必須向你請教。”

高務實有些意外,道:“師兄客氣了,小弟德薄才淺,哪裡當得起師兄請教二字?師兄但有所問,小弟勉力回答而已。”

樑梧連忙先謝過了,然後才沉吟了一下,苦笑道:“恕愚兄冒昧,不知賢弟可曾聽過徽州府那件人丁絲絹案?”

“徽州人丁絲絹案?”高務實怔了一怔,這件事之前高拱跟他談過,他還給高拱出了點主意【無風注:讀者朋友如果已經忘了這個伏筆,可以參看第一卷“小閣老”第084章“務實回府”和第085章“官場百態”】,不過事情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他都幾乎要忘記了。

而且,徽州人丁絲絹案跟你樑縣尊有什麼關係?人家那是南直隸,你這安肅縣可是在北直隸啊,兩者相距幾千里路呢!

不過,對方既然問起,高務實也不想太敷衍,便微微點頭,答了一句:“三伯與我談起過此事。”

樑梧聞言大喜,忙問:“師相竟然專門談起過此事?不知……師相對此事有何考量?”

高務實略略皺眉,不緊不慢地問道:“此事,與師兄你似乎並無什麼關係吧?”

“呃,這個……”樑梧略微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坦白,於是略有些尷尬地道:“不瞞賢弟,愚兄手底下的有些人,實在有些糊塗……前幾天,他們在縣裡發現一名外地人行爲詭異,於是帶回縣衙問話,誰料那人竟然是徽州人丁絲絹案中的關鍵人物……此人名叫帥嘉謨,不知道賢弟可有印象?”

帥嘉謨?

有印象啊,而且印象十分深刻呢,這不就是那個“多管閒事”的數學和法學雙料人才、一手攪起此案的那位老兄麼?

高務實皺着眉頭,道:“記得一些……不過帥嘉謨不在徽州,跑來安肅作甚?而且,師兄你的人抓他做什麼?”

樑梧苦笑道:“這事雖然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張,但從大明律來講,他們也不是肆意妄爲,實在是因爲那帥嘉謨如今乃是徽州逃犯,安肅雖非徽州治下,卻也不好明知故縱,既然碰上了,只能先拿了他。”

高務實詫異道:“他怎麼成了逃犯?此人算起來,應該是本案的原告纔對呀。”

樑梧嘆了口氣,道:“原本應該是如此,但後來……對了,賢弟你對這件事究竟知道多少?”

“我嘛……”高務實略微回憶了一下,沉吟道:“我所知道的,就是帥嘉謨發現歙縣交了兩百年的人丁絲絹稅有異,於是越級上報給了應天府,時任應天巡撫海剛峰發文要求徽州府詳查。不過,由於後來海剛峰另調他任,其他五縣失了震懾,便紛紛表示要準備來年朝覲,已經停止辦公,想把事情拖延下去。而徽州知府段朝宗大概也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便沒有再就此事有什麼迴應。”

他這麼說,自然是不想把自己給高拱的建議透露給樑梧——因爲他提了建議之後便沒有再過問此事,也不知道高拱到底是怎麼處理的。

實際上,高拱接受了高務實的建議,已經去信南直隸,隱晦地表達過一點自己的態度。不過,這個年代的通信效率太低,這事情在這段時間裡有沒有新的變化,高務實就不清楚了。

樑梧見高務實的確知道此事的前半段,鬆了口氣,但面色仍然全是苦笑:“看來賢弟的確有所不知,這事情後來又起了新的變故。”

“哦?”高務實稍微來了點興致,問道:“什麼變故?”

樑梧道:“此事說來話長,從應天巡按批示之日起,地方上拖了足足兩個月時間,都沒有對此有所迴應。一直到了四月十八日,才由績溪縣慢吞吞地回了一封申文——至於其他四縣,乾脆連回應都懶得迴應。而這份績溪縣的申文,是以本縣教諭楊存禮的名義提交的,還有幾個縣中耆老的連署。”

高務實微微皺眉,思索着問道:“教諭?這種事爲何是教諭出面迴應?他們縣令呢?”

第104章 權貴子弟(上)第122章 蒙疆風雲(八)第114章 新的時代第089章 與帝同席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31章 御前閣議(上)第070章 欽使來也第163章 冠絕京華(中)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268章 揭謎(下)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31章 務實被擄(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92章 忽悠,又見忽悠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056章 棘手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69章 辛愛成擒!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63章 布日哈圖說圖們(下)第189章 督撫相會(二合一)第123章 準備回京(下)第097章 再會劉顯(上)第165章 馬江口海戰(4更破萬)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89章 早有綢繆第112章 東返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37章 別院隱富(上)第032章 全權欽使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77章 手握大軍八十五萬第010章 新鄭高氏(上)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下)第010章 新鄭高氏(下)第131章 戰爭窗口期第158章 庚辰春闈(三)第266章 長公主攥緊香囊第135章 師徒再會[第4更]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168章 戰象VS大炮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67章 決戰沙城(七)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一)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40章 瞭解第039章 恰臺吉的底線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96章 馮保倒臺(二)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115章 說岑凌(4更破萬)第199章 傳教士?第030章 河南民變第040章 本欽差等他來參見(3更破萬)第043章 高陌薦才(上)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071章 馮保掌印第030章 勇父悍子(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235章 臨別第043章 繞開祖制第067章 倒高風波(四)第217章 臺灣島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51章 參將牽馬第019章 伯侄論財(上)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12章 劃分檔次(下)第140章 威勢漸成第002章 誰說服誰第023章 連中三元(下)第113章 高戚之會(六)第085章 馮保遇襲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116章 工作安排(下)第046章 冰底潛流(中)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五)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三)第112章 初會戚帥(下)第009章 安陽之行(二)第048章 叛軍舊事(下)第129章 關係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251章 取勃固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01章 高拱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