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

次日,高務實按照計劃行程在大同城西北的鎮河堡測驗火炮,不過由於高務實這廝私心作祟,對火炮的測驗遠不如昨日對火銃的測驗來得嚴格,所以得出的結論是火炮勉強可用。

當然,高務實對於這種明顯有放水跡象的測試也找好了理由——大炮造價遠超火銃且配備不多,而眼下俺答大軍壓境,如果也如測試火銃一樣進行耐久強度測試,萬一出現大量大炮非戰損性炸膛,就可能影響接下來的禦敵之戰,何其不美?

不過這次來鎮河堡,對於高務實來說有另外的收穫——他第一次親眼看見正經的大明邊軍模樣。

在今天鎮河堡一行以前,高務實第一次看見的“邊軍”是上次戚繼光與他會面時帶在身邊的部隊,但他知道那其實是戚繼光從南方帶過來的南軍,也就是所謂的戚家軍。第二次看見邊軍,則是昨天在大同城裡看見的守城部隊,他一開始以爲大同的守城部隊是馬芳的嫡系,後來順口問了一句才知道不是,大同城的守城部隊只是衛所兵,一共兩批:大同前衛和大同後衛。

換句話說,他前兩次看到的軍隊,都不能代表“九邊”邊軍的正常水平——前者太強,後者太弱。

高務實當時看見的戚家軍,裝備精良不說,精神面貌也很好,紀律就更不用說了。作爲一個並不懂軍伍的外行人,高務實覺得有這三點在,這支軍隊再怎麼也不會很糟糕。

而昨天見到的大同前後衛就很讓高務實皺眉,雖然因爲王崇古已經發布戰備命令,全部將士都已經處於警戒狀態,但他們一個個仍然有些懶懶散散,明明應該是緊張有序的戰前準備,很多人偏偏還跟無頭蒼蠅一樣亂碰亂撞,再加上身上那些洗得泛白、打着補丁的鴛鴦戰襖,整體看起來就讓人覺得靠不住。

對此情形,高務實甚至還趁隙向馬芳提出過疑問,結果馬芳倒是淡定得很,告訴高務實說這羣人的作用主要就是湊數,真正開戰的時候,成敗都看嫡系主力部隊——嫡系主力一般有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總兵督標,另一部分就是武裝家丁。

高務實對這種情況其實一直就不看好,他比較喜歡戚家軍那樣的模式:寧可兵少,但一定要精銳。

按照宣大這邊的情況看,精銳有還是有,但只有總兵督標算是正經的大明“官軍”,剩下佔比很是不小的另一部分實際上是總兵的“半私軍”。

對於高務實這種堅持唯制度論的人而言,顯然戚繼光的模式纔是他希望大明擁有的,因爲戚家軍在原先的歷史上就已經證明了一個最大的優勢:大明的其他精銳部隊,只要換個主將,戰鬥力可能就一落千丈,而戚家軍則不同,無論換了誰去帶他們,他們的戰鬥力都一如既往地靠譜!

這纔是戚繼光練兵成果的真正體現——這是一支靠着紀律、規定長期鍛造而出的部隊,主將的好壞只能影響這支部隊的兵力投放的正確性,而並不影響這支部隊本身的戰鬥力。

也就是說,一個好的主將能把這支部隊用在合適的位置和時間節點上,而一個壞的主將可能會把他們用在無意義的位置和時間節點,但是無論主將好壞,這支部隊本身的戰鬥力是沒有變化的。

如果要按照後世的劃分,這種表現的軍隊,其實已經擁有“近代化部隊”的主要特徵了。

高務實甚至可以肯定的說,如果全大明的軍隊全部都是戚家軍這種,哪怕一件裝備都不換,也足夠輕鬆保家衛國,即便野豬皮崛起之後,也沒有什麼好蹦躂的。

原因說穿了很簡單,一個正常的古代軍隊,戰損超過百分之十,崩潰幾乎就是必然現象,可是一支近代化軍隊,戰損三成完全就是毛毛雨,甚至戰損超過一半還能堅持作戰的例子都比比皆是。

這其中的差距根本不以道理計,八里橋之戰就明白無誤的展示了這種差距。

不要說裝備不如人就打不了仗,英國人自家記錄的歷史中,很多英國軍官回憶說清軍不怕跟他們對拼開槍,哪怕在雙方互相開槍的時候清軍被壓着打,也很少會崩潰,但是隻要英國龍蝦兵發動刺刀衝鋒,則清軍幾乎毫無例外的全都是立刻崩潰。

但是作爲一個喜歡從制度上思考問題的人,高務實也很清楚戚家軍模式要想推廣到大明全國,難點不是執行戚家軍的訓練過程或者軍中規條,而是在於更深層次的制度很難改革。

簡單的說:衛所制度不改革,大明的軍隊永遠不可能進入近代化。戚家軍之所以從組建就強於衛所軍,除了戚繼光制定的選兵練兵制度有明顯優勢之外,還有一個優勢就在於他們是招募兵員:打得好你就留,留下有遠超普通人的薪酬和賞賜;打得差你就滾,滾回去繼續挖礦種田一輩子沒有出息。

甚至在高務實看來,戚家軍這樣的情況,都只能算是初級近代化軍隊,因爲真正的近代化軍隊,還需要有譬如民族主義、愛國主義之類的精神武器來武裝頭腦,要讓士兵知道我是爲誰而戰!

抗日戰爭時期,國內有些軍隊戰損高到幾乎全軍打光,卻仍然死不撤退,他們難道是因爲軍餉高?他們是因爲民族感情、愛國熱情!

當然這一條,目前看來實在太遙遠了一些,那需要在文化普及等各個方面長達至少一兩代人的不斷強化和努力,高務實甚至懷疑自己這輩子就算能改革得一帆風順也未見得能看到那一天。

但是,至少戚家軍這個水準,通過徹底改革衛所制度等各項軍制,還是有機會實現的。

今天高務實所到的鎮河堡,駐紮的部隊正是馬芳的總兵督標一部,人數倒也不多,五六百人的規模,這支大同總兵督標給高務實的感覺,跟他心裡的預計相差不大——兇悍有餘而紀律不足。

兇悍這種東西,看他們的神情和做派就能看得出來,而紀律也同樣如此——直接面對馬芳本人的時候,這羣人顯得還比較老實,但只要馬芳一轉身,那種吊兒郎當的感覺就連高務實這種自認“不知兵”的人看了也直皺眉。

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151章 絃歌雅意[第4更]第280章 驚喜連連第028章 都給哀家跪着去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48章 娛樂活動第046章 脫脫願爲欽使驅馳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084章 務實回府(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65章 無恥之極(4更1W1)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第289章 封賞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207章 女真頭號忠臣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82章 寧夏之變(下)第008章 又是香皂(上)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125章 涉水強攻!第181章 圖既已窮,魚腸何在?(4更破萬)第044章 人才不少(下)第061章 利益同盟第276章 奔襲東籲第145章 原來如此(四更1W1)第196章 我會等你的第090章 降服第005章 好好做,不要怕第062章 打草驚蛇第091章 遼東苑馬寺卿第025章 熬夜加班忙(4更破萬)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101章 定調子第019章 伯侄論財(下)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088章 御駕親臨第103章 高文正公(上)第179章 “刑天”行動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093章 撲朔迷離(4更破萬)第085章 黃承祖(4更破萬)第124章 道統之爭(上)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089章 吾家寶駒(下)第219章 汝契兄,別來無恙?第068章 隆慶託孤(四)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18章 香皂廠址(下)第073章 團結纔有力量(4更1萬)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094章 目的第003章 徽州異相(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上)第123章 大危機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上)第229章 指點第006章 清污除弊(上)第057章 隆慶教子(上)第128章 恩憲?第225章 三策(上)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06章 清污除弊(下)第121章 首席特聘顧問第076章 豪華配置(下)第032章 少年劉綎(下)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13章 高戚之會(八)第040章 瞭解第050章 擔當第052章 又面聖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94章 貴妃相召(下)第121章 以勤致仕(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第141章 沒轍了第114章 暫攝州務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32章 皇帝主導的閣議第054章 明修棧道(中)第104章 復寧夏(下)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005章 禁衛軍!第047章 夜會劉顯(上)第022章 輕取案首(下)第198章 三鎮總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