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

今日的京師,迎來了開春以來最暖和的一個晴天,街面上異常熱鬧。

從燈市口大街東面的二郎神廟廣場向南折,乃是廟右衚衕,向西正對的那邊則是廟前衚衕。這裡是京師最爲有名的鬥蟋蟀的場所。

蟋蟀又名促織,鬥蟋蟀的遊戲源自唐代,到了南宋開始大盛。宋理宗時的奸相賈似道便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曾經專門寫了一部《促織經》,就織類、辨色、抓捉、調養與鬥技諸方面作了詳盡的闡述。

宋亡元興,促織遊戲由杭州傳至燕京,元亡明繼,特別是永樂皇帝遷都燕京之後,這鬥蟋蟀的遊戲,在這勳爵貴胄、紳士戚畹乃至紈絝膏粱所充斥的京師,已是歷兩百年而不衰。

尤其到了宣宗一朝,此戲已是玩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宣宗當年聽說蘇州地面出產上等蟋蟀,乃密詔蘇州知府況鍾捕捉一千頭貢至京師。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時間,蘇州蟋蟀奇貨可居。蘇州衛中的武弁,逮一頭蟋蟀的獎賞,竟然如同斬殺一個虜首。

曾有一個善逮蟋蟀的衛中小校,因蟋蟀逮得多而獲得衛所百戶的世職,算是前所未有的奇事了。而宣德窯中的蟋蟀盆子,也成了瓷器中的珍品。傳至現在,區區尺五之盆,競值數百兩銀子。當時就出了一首歌謠單道此事,歌雲: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百貨皆作賤,蟋蟀盆子俏。

由於宣宗的提倡,當時京師入秋以後,家家戶戶皆捕養促織,鬥促織場也比比皆是。曾有一位在京城做官的歙縣人閡景賢,寫過一首《觀鬥蟋蟀歌》,專道京師鬥促織的盛況。

隆慶之後,京城鬥促織盛況雖不及前朝,但每當氣候轉暖,依然是賭門大開,半城如狂。而廟前衚衕則是京城鬥促織最爲集中之處,小小一條街上,家挨家、戶挨戶,皆是促織鬥場。因此,久而久之,人們倒忘了廟前衚衕的本名,而直呼日促織衚衕。

這天晚上酉戌之交,促織衚衕裡華燈璀璨,人潮如涌。街上三十多家鬥促織場,每一家都滿囤囤的盡是人,其中最大的一家鬥促織場,叫“飛騰樓”。

入門即是照壁,繞過照壁再入一道門,便是一間五楹大廳,乃是促織主鬥場。正中擺一矮腳紅木條桌,三把椅子,主鬥雙方主人打對面而坐,正中坐着的是店中牙郎,擔當仲裁的角色。四周擺了許多長條凳兒,由裡及外一層高過一層,這都是爲觀衆預備的。

兩廡靠裡,以及樓上還有許多分隔的雅間,這是爲那有身份的人備下的。他們既可以在此飲酒作樂,也可以互鬥促織,如果主廳裡的促織大戰開始,他們更會參加下注。

須知所有進促織場的人,都是攜帶了銀錢前來趕場的賭客。如果說促織街其餘各家的賭客多半都是市井小民,那麼這飛騰樓則是一擲千金的豪賭之所。曾有不少人在這裡一夜暴富,但更多的人在這裡得到的卻只是傾家蕩產的悲慘下場。

今晚在飛騰樓裡擺擂臺的,是一個名叫王登榜的人,從名字來看,他父親想必很希望他能認真讀書,將來名登金榜,然而此刻他的綽號卻叫“促織王”,看來登榜是什麼希望了。但是單聽這綽號,就知道他在促織一道中的名氣。

王登榜世代居住京師,從小頑皮潑野,讀了三年私塾,連個《百家姓》都背不全,可是若論掏鳥窩、抓蜻蜓、訓狗兒、逮耗子之類,他倒樣樣都是能手。打從九歲時玩起了促織,就一發而不可收,乾脆逃了學堂一心鼓搗這蟲子,父母奈何不得,只能由他去了。

王登榜十五歲時,就提了秸籠竹筒、蟋蟀盆子來這促織街上搦戰,雖是小打小鬧,卻也贏多輸少。此後又經過十幾年歷練,他終於混出個“促織王”的頭銜,偌大京師,再沒有第二個人比得過他。就憑着這宗本領,他居然也積攢起萬貫家財,成了促織衚衕里人人敬畏的王大爺。

酉時已盡,飛騰樓中燈火亮堂、人頭攢動。只是大廳裡紅木桌旁的三把椅子卻還空着。不爲別事,只因王登榜在這裡擺擂,已是一連贏了十二場。京師內外許多不信邪的高手都無一倖免地敗下陣來,大把大把白花花的銀子,都流進了王登榜的口袋,如今已無人敢來應戰了。

店裡的牙郎恐冷了場,站在紅木桌前上齇着鼻子大聲喊道:“席前各位老爺,王大爺說了,凡今個夜裡應戰之人,一律皆有讓頭。你道是如何一個讓法?哈,只要你這位爺馴出的蟲王能咬傷他的‘金翅雕’,哪怕只是掉了腿兒、折了翅兒、損了牙口,這其中任何一樣出現,即便閣下的寶蟲戰死殉了身子,也算他王大爺輸了,你就能拿到王大爺的一百兩彩銀。大家夥兒說說,這讓頭大不大?”

“大!”

“王大爺氣量大不大?”

“大!”

衆賭客一齊吼起,聲如轟雷。

牙郎又攛掇着高喊:“好!那麼,哪位爺出來應戰?”

大廳裡卻又鴉雀無聲了。

凳兒上坐着的人都知道王登榜的蓋世絕技,誰肯上這個當。

牙郎見無人吱聲,跑進廳右第一間雅室,“促織王”王登榜就閒閒地坐在裡面。

不多時,牙郎又出來了,再次高喊:“小的請示了王大爺,把彩頭加大,一百二十兩,哪位爺應戰?”

人羣中開始有人竊竊私語,但仍沒有人應聲。

牙郎一急,鼻子更齇了,只聽他加碼喊道:“一百五十兩。”

仍無人搭理。

“一百八十兩。”

“一百九十兩!”

“二——百——兩!”

牙郎不斷擡高賭碼,人羣中開始騷動。這些賭客本都是爲錢而來,耳聽這大一筆財喜,能有誰不動心?一時間,只見眼冒綠光者有之,面頰泛紅者有之,交頭接耳者有之,摩拳擦掌者亦有之。但激動歸激動,終究是沒有人有勇氣站出來。

偏是這牙郎伶牙俐齒,撩撥得人心中癢癢:“各位爺們,王大爺的那幾頭戰蟲,你們早都見識過了,難道就真的是天下無敵?你們都將自己的竹筒兒秸籠子繡花提簍仔細瞧瞧,說不定裡面就有一位孫大聖能贏得這二百兩銀子。白花花的二百兩現銀哪,我的爺們!”

第084章 降三世明王?第100章 預則立,不預則廢(4更過萬)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83章 三邊震動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048章 魔之誘惑(下)第088章 戊辰羣星(上)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下)第135章 蟻穴第023章 華亭舊事(上)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202章 婚事的背後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015章 伴讀之邀(上)第111章 交接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86章 提督西北軍務第063章 誰讓我是男人呢第142章 代號:捕蛇第076章 七鎮經略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27章 劉氏獻藥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99章 傳教士?第003章 安排好的大功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138章 比嚴世藩危險十倍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15章 封爵?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067章 倒高風波(八)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49章 殷去郭來(中)第123章 大危機第182章 勢不由人第043章 威逼(4更破萬)第263章 密議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205章 政策第070章 逐保倒張(十)第036章 麻錦慌得一批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125章 卻之不恭第080章 姑娘教訓得是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075章 各家子弟(下)第041章 太子賜賞第069章 追蹤(4更破萬)第029章 遭遇響馬(下)第085章 讓麻貴跟我走第010章 新鄭高氏(中)第017章 理清思路(下)第212章 歸化戶籍制第218章 聖心獨重啊(4更破萬)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048章 叛軍舊事(上)第053章 最後一課(下)第009章 小翰林,大忙人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30章 萬曆一式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095章 國色天香(下)第161章 殿試金榜(下)第157章 鄭鬆的決斷(4更破萬)第090章 遼東有缺嗎?第161章 張守戎遇敵(上)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214章 你即吾鄉(4更破萬)第042章 滿堂影帝第271章 步步緊扣第142章 何以如此第023章 連中三元(上)第215章 大燈泡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06章 留宿安肅(上)第230章 士別三日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48章 謗君案(下)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14章 務實讀書(上)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上)第063章 海瑞調職(上)第075章 臣要要官了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118章 太子出閣(下)第156章 馬氏昆仲能救第015章 劉項各有策(第4更)第015章 伴讀之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