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章 內廷行走(下)

按理說霍冀既然是傾向於高拱的一位尚書級大員,那麼在這件事上,高拱似乎應該幫他一把,但箇中情況並沒有那麼簡單。

霍冀隆慶元年時本任陝西三邊總督。二月,張居正入閣參預機務。其時,徐階大權在握,高拱因與徐階不和,遂於元年五月離開內閣。九月,俺答寇大同,陷石州,掠交城,文水,直搗山西中部,京師處於戰爭恐怖中。十月,俺答擄掠中飽後引兵北退。隆慶帝下詔讓羣臣討論戰守事宜,兵部尚書郭乾被罷職,十月丁亥,由霍冀接任。甲午,巡撫寧夏的王崇古改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陝西三邊。

到了隆慶三年,霍冀進九邊圖書。這一年災異頻繁,霍冀和楊博一同乞休,隆慶不允。

這裡問題就來了。當時楊博是戶部尚書,災異頻繁請辭還有點道理,可霍冀一個兵部尚書也跟着湊什麼熱鬧?

原因在於,霍冀和楊博乃是同鄉,而同進同退到這個程度,說明關係很不一般。在霍冀之前,楊博是兵部尚書,而在霍冀當兵部尚書的時候,楊博當戶部尚書,卻同時還在兼管兵部的事,可見霍冀當兵部尚書,肯定有楊博的幫助,他肯定希望是一個自己的人來繼續管兵部,這樣纔不會有矛盾。

所以歸根結底,霍冀是楊博的人,而不是高拱的人。至於他的政治態度爲什麼傾向於高拱,有一個不完全的理由是:高拱與山西籍的大員們關係歷來不錯——記得此前徐階和高拱矛盾爆發的導火索麼?就是那次楊博主持的京察,當時高拱就是站在楊博一邊的。

當然這其中的具體情況還比較複雜,三言兩語說不明白。總之,楊博、王崇古、張四維等這些山西籍的大員,在朝中的政治態度多傾向於高拱,霍冀作爲山西籍的大員之一,在其內部大概緊隨楊博之後,也對高拱有所傾向就不奇怪了。

但不管怎麼說,霍冀的“帶頭大哥”是楊博,而不是高拱。

既然如此,高拱就不好隨便強出頭,至少得等楊博表態,他纔好有所舉動,要不然你讓楊博怎麼想?山西籍的其他大員怎麼想?

怎麼着,你高肅卿是打算直接把我們山西幫整體收編了還是咋的?

因爲這個原因,高拱現在肯定是不方便插手的,即便要插手,也得等霍冀頂不住趙貞吉壓力而楊博也束手無策之時,那時候出手才顯得出其中的分量。

但在原本的歷史中,這件事後來出了岔子,其中原因比較複雜,簡單的說就是霍冀直接憤而辭職了,高拱什麼也沒來得及做。但是一年之後高拱成爲首輔且穩固了地位,便指示親信門生、吏科都給事中韓楫上疏,請重新啓用霍冀。不光是韓楫一人,從韓楫開始,一大幫高拱的門生故吏紛紛上疏請求重新啓用霍冀,只是那時候霍冀染病,身體不好,因此推辭不就,再過了四年便病逝了。

事情前因後果大概就是如此,現在該言歸正傳了。

隆慶帝這個人,別看平時不聲不響,但他其實是很瞭解這些內幕的,他知道所謂趙貞吉僅僅是因爲脾氣倔、架子大才跟高拱不和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趙貞吉乃是徐階餘黨,他跟高拱之間的矛盾,歸根結底是施政理念不同:徐階的施政理念早已說過,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維持現狀。

但高拱顯然是不滿足於維持現狀的,他要的是“除八弊”,是打造一個嶄新、向上的大明。

這兩個人的矛盾,根本無法化解。之所以還留着趙貞吉,一是趙貞吉目前並沒有出什麼大的差錯,不能無罪而罷;二是徐階餘黨內部的勢力還未理順,還要等一等。

前者不必多說,後者卻必須提一提。

隆慶帝是在等誰理清徐階餘黨的內部勢力?

不是別人,正是張居正。

張居正當然是徐階一黨出身,但他同時也是隆慶的潛邸之臣,如此一來,到底要不要用他,就要看他自己的傾向了。

隆慶怎麼觀察他的傾向呢?倒也簡單:跟高拱走得近的,就是傾向於自己這個皇帝;跟高拱走得遠的,那就是自私自利的徐階黨徒。

說到底,在隆慶心目中,由於高拱的政治理想跟自己完美重疊,因此高拱就是他在外廷的全權代言人,嫡系中的嫡系、親信中的親信。

說與高拱一路,便如同與他隆慶天子一路;誰與高拱陌路,便如同與他隆慶天子陌路。

因此,他下意識的一句話,纔會根本不提趙貞吉。

高務實隱約之間想明白了這個道理,頓時覺得腰不酸了,腿不疼了,一口氣能爬五樓了……咦,這句話怎麼這麼熟悉。

這時孟衝也連連笑着點頭,附和道:“是呀是呀,萬歲爺爺聖明獨斷,內閣總算是……總算是明白了萬歲爺爺的一片苦心。”他說着,心裡一陣後怕,心道:直娘賊,差點說成“內閣總算是給了個面子沒有封還中旨”,還好爺們反應及時。

隆慶也笑着點了點頭,對馮保道:“馮保,你親自跑一趟,去告訴下面,可以給高務實刻印雕牌了。”

刻印雕牌是指刻制官印和腰牌。有了這個東西,高務實才算正經的大明官員。

高務實心中有些中二的想道:我的這官印和腰牌上不知道會怎麼寫?

官印想必應該就是太子伴讀?

腰牌是不是應該寫作“太子伴讀假侍讀學士高務實”?

我這兩個官,似乎也有點像一個正式職務外帶一個加銜的意思,只是都沒有正經品級,要是放在前世,算什麼級別來着?

從五品應該是個知州,知州是不是應該相當於副廳,亦或是正處?那我豈不是應該算作……沒有級別卻享受副廳或者正處級待遇?

有意思啊……

還是這個年代好混,才幾歲就能混到前世三十多歲都沒混到的級別,可見有句老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吶!

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53章 最後一課(上)第009章 安陽之行(八)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237章 閱卷與黃孟宇的拜訪第076章 “驕傲的孔雀”第074章 朱翊鈞的煩躁第136章 兵來將擋第083章 馮保心思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130章 勝利的大會(4更破萬)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中)第155章 青春叛逆[第4更]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74章 真絕色,妙仙音第163章 冠絕京華(上)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259章 妖書案?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13章 籠絡陳矩(下)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110章 兩個倒黴蛋第039章 催婚那是真的煩第159章 會元之爭(中)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029章 風箱裡的老鼠第285章 兩個女人的戰爭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13章 籠絡陳矩(上)第005章 升官第050章 直指要引蛇出洞?第049章 努爾哈赤的命脈第043章 步丁耗費第118章 鎮暹羅第080章 布日哈圖的殺招第104章 復寧夏(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四)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27章 倒潘第270章 你的時間不多了第044章 人才不少(上)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30章 立威(中)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96章 馮保倒臺(三)第062章 暴怒的圖們汗第135章 蟻穴第005章 務實獻策(上)第068章 隆慶託孤(六)第017章 體察民情第049章 殷去郭來(下)第096章 地雷陣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098章 回柳州!第129章 複雜第283章 皇上,切蛋糕了第085章 成交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105章 第一把火第107章 科學巨匠(下)第001章 曠世恩典第083章 宮外反應(上)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72章 緊急磋商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113章 平臺召對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070章 萬事俱備(上)第094章 經濟控制(上)第087章 回京嘍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107章 國士香皂(上)第275章 勃固會戰(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04章 就仰仗高修撰了(第4更)第236章 收服陳黨第108章 隱情(上)第126章 俺答求封(一)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44章 巡按到,巡撫病第229章 指點第053章 君臣相商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二)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067章 茶樓聽報(下)第054章 明修棧道(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八)第149章 兵臨城下(4更破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