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

“提攜我?”劉綎臉上寫滿了驚詫:“父親,我自來都是跟隨你作戰,怎會輪到他提攜我?再說,他纔多大呀,估計連功名都不曾考得,拿什麼提攜我?”

劉顯臉上閃過一抹落寞,繼而強打精神道:“他自是身無官職,但你若以爲他沒有能力提攜你,那就錯了。”

劉綎皺着眉頭,問道:“父親的意思是,他在高閣老面前爲我說幾句好話?”

誰知道劉顯大搖其頭,嘆道:“你才什麼身份,值得高閣老掛心?莫說是你了,就算是爲父,都未必會被高閣老多麼關心。”

劉綎有些不解,但更多的是不忿,問道:“憑什麼?父親征戰這麼多年,乃南軍三大名將之一,官至一品!想那大學士不過五品,就算他身兼天官,也不過從二品罷了,怎的就敢小看了父親?”

劉顯官至都督同知,乃是從一品大員,所以劉綎有此一說。

“論品有何意義?”劉顯擺了擺手:“如今不比洪武、永樂年間,文貴武賤久矣,莫說高閣老享帝師宰輔之尊,便是不入內閣的大司馬,我輩武人又誰敢不恭敬以對?別人先不去說,你方纔說南軍三大名將,你可知俞、戚與爲父三人之中,仕途最順遂的戚南塘給他在朝中靠山張閣老寫的信裡,都是如何落款的?”

劉綎呆了一呆,搖頭道:“這……兒子如何得知?”

“門下走狗小的戚某頓首再拜。”劉顯面無表情地道:“爲父就是在這上頭吃了大虧,不比他戚南塘這般能夠忍辱負重……好在還有俞虛江同爲父相差彷彿,一對難兄難弟,都是常年被人搶功、抹功甚至栽贓陷害的命。”

劉綎張嘴結舌:“戚南塘當世名將,爲何這般自貶身份?何以如此?”

“何以如此?”劉顯嘆了口氣:“問得好啊,爲父也想問,如今這文武之間,貴賤何以如此分明,何以如此!”

所謂武以定國,文以安邦;亂世思將,治世思相。文武二道,原本不可偏廢,但縱觀歷朝歷代,文與武,實際上從來沒有完全平等相對過。放眼史冊,或許會覺得上馬爲將、下馬爲相者似乎也不乏其人,但這種文武兼備者實際上總是少數,因此國家總會區分文臣武將,而文武關係,絕大多數時期卻都不甚融洽。

大明自土木之變後,洪武、永樂時期武貴文賤的局面很快就被顛覆了——勳貴武臣集團本身死傷慘重不說,連新帝都是文官擁立的,北京城也是文官(于謙)守住的,你們武臣有何面目自稱國朝砥柱?

崇文黜武之制一旦形成,那麼文武之間的交際體統隨之發生變化,譬如大將、副將之職,亦均須兵部差遣。換句話說,總兵、副總兵職位,很多不再依靠戰功得來,而是憑藉襲蔭。按照制度的規定,這些武官爲了繼承祖蔭,就不得不與兵部、兵科的文官打交道,其間不免出現一些自貶身份的“卑污手本”。如大將、副將上給兵部、兵科官員的手本,尚且講究身份者,則自稱“門下小的”;若是自貶身份者,更是動輒自稱“門下走狗”。至於守備、把總以下,給兵部書辦送禮,在禮帖中則用細字寫上“沐恩晚生”等等。

位至大帥的武將,在干謁文臣之時,即使品級懸殊,亦必須身穿戎服,左手握刀,右屬弓矢,帕首袴靴,趨入庭拜。至於其上給文臣的門狀,則自稱“走狗”。告退之後,甚至還不得不與文臣的親信家丁敘話,以免被人誤以爲傲慢。

這可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大勢如此。譬如眼下隆慶朝,知府、知縣與總兵相見,都可以抗禮,拜帖僅用“侍生”,公文則用“移會”。與參將、遊擊將軍以下交往,大抵亦是如此。

更有甚者,貢生、監生、生員與武弁往來,即使對方是總兵,亦只是投“侍教生”的名帖,輕易不用“晚生”帖子。等而下之,與參將、遊擊相見,則更不待言。

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這些實權武官已是如此,地方軍衛的武官更是一蹶不振。衛所指揮前去拜見知府,必稱“恩堂”,絲毫不敢抗禮。

由此可見,劉顯吃了這麼多年的虧,終於學乖了,而劉綎則還是太年輕……

“好吧,就算父親說的有道理,可父親又怎麼看出高公子有意提攜我?”

劉顯解釋道:“劉中丞給內閣的文字簡單得很,根本沒有細說,那你以爲這茶樓的茶博士怎麼會知曉其中內情?”

劉綎一怔:“可這茶博士說的根本就不對呀。”

劉顯嗤笑一聲,道:“細節上是有些不對,可是我們與高公子偶遇,高公子被響馬圍攻,最後曹淦是落在你手裡,等等諸如此類,這些都沒錯吧?”

“父親的意思是?”劉綎顯得有些茫然了。

劉顯微微眯起雙目,道:“很明顯,這個故事本身就是有人故意放出來的,至於誰放出來的……除了高公子,還有別人嗎?你沒發現,這個故事基本上就和我們與高公子商議好的那個故事幾乎一模一樣麼?”

劉綎這才恍然大悟,但馬上又有些好奇,問道:“可是高公子怎麼放出來這些消息呢?朝廷邸報是他能影響的?”

“他不需要影響邸報。”劉顯給兒子指點迷津道:“以高閣老的身份,其在通政司也好、六科也罷,都一定有他的人,高公子只需要將這件事與通政司和六科之中高閣老的人稍微通個氣,讓他們代爲傳播擴散一下就可以了。”

劉顯說到這裡,見兒子還有些將信將疑,乾脆繼續給他解釋:“這趙記茶樓要拿邸報來做文章,肯定在通政司或者六科有些門路,因爲要給茶客們分析內幕,他們也一定會盡量打探一下每條消息背後的故事。如此一來,高公子讓人代爲傳播的故事,就自然而然的被趙記茶樓打探了去,然後從茶博士的嘴裡說了出來。”

“哦,原來是這樣。”劉綎總算明白了過來,但他馬上又有了新的問題:“可高公子爲什麼要這麼做呢?這麼做……他就不嫌麻煩?”

第008章 在宮中第071章 火藥遭掠案第119章 務必重視(上)第118章 鎮暹羅第062章 猶豫難決(下)第068章 萬曆一式威天下(上)第156章 本按十分欣慰呀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第119章 遠慮,近憂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67章 倒高風波(完)第014章 輕重有別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183章 血戰古勒寨(中)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087章 回京嘍第101章 戚帥繼光(下)第038章 盛名之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022章 天壽山第032章 京師潛流(中)第147章 斷然不信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152章 天下己任第069章 何爲實力(上)第108章 所爲何事(下)第036章 散財童子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061章 挑唆居正(上)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下)第118章 駕臨凌雲城第037章 高珗獻策第123章 俺答封貢(三)第081章 內廷行走(上)第045章 務實御下(上)第109章 糧在湖廣第042章 料人如神(上)第247章 變色龍也有堅持第129章 回鄉之前(下)第045章 諭德上疏(下)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09章 公侯滿堂(上)第021章 門生聚會(上)第120章 初戰告捷(上)第007章 張氏例錢(下)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159章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二)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232章 大司馬之請第001章 高拱起復第129章 關係第129章 回鄉之前(中)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122章 蒙疆風雲(一)第096章 馮保倒臺(五)第4更!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130章 故事第068章 隆慶託孤(五)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二)第111章 其實這樣更好(4更破萬)第002章 王者歸來(下)第056章 太嶽燒竈(下)第090章 淨軍圍剿第033章 宅心仁厚(上)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065章 派系之爭(上)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54章 翻雲覆雨等閒間第056章 漠南之戰(六)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172章 安南捷報喜與憂第148章 謗君案(中)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067章 倒高風波(五)第019章 開港前提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67章 定策(二合一)第223章 皇帝的關愛第016章 李代桃僵(下)第117章 意外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20章 暢論鹽鐵(下)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125章 高務實的開平城第046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第007章 編制與第一任司令第254章 將軍神威第067章 倒高風波(三)第122章 相府夜會(下)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159章 會元之爭(下)第145章 《取用疏》第020章 暢論鹽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