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

臺噶勒準根哈屯即布延巴圖爾之妻,博碩克圖之母。太虎罕同是大明這邊的俗譯,“太虎”爲漢語“太后”的蒙語音譯,“罕同”則即“哈屯”。

她是切盡黃臺吉的堂姐,而且與切盡同爲親明派,十餘年來盡力維護與大明的通貢互市關係,深得大明朝野讚賞。

在原歷史上的萬曆十五年,其子博碩克圖濟農率兵出河套西行,欲攻略明邊,她曾再三哭勸,又派人勸阻,可惜博碩克圖均未聽從。結果不出所料,博碩克圖不僅本人兵敗受傷,還連累愛女被俘(注:百度百科寫的是孫女被俘,此記載應有誤,因爲此時博碩克圖年僅二十二歲。亦或者百科裡的“孫女”是指太虎罕同的孫女,那就無誤)。

太虎罕同遂出面嚮明廷謝罪,博碩克圖之女被釋還,博碩克圖本人亦獲准從西海經甘肅返回河套,大明與鄂爾多斯部遂恢復了通貢互市關係。

由此可見,臺噶勒準根哈屯與土默特鍾金哈屯一樣,都是親明派,亦或者也可以稱之爲“鴿派”。

但高務實選她代博碩克圖攝政的原因還不僅僅如此,更重要的一點是她和鍾金哈屯還有區別:鍾金哈屯因爲繼承了俺答的大量本部,乃是實打實的實力派,而臺噶勒準根哈屯卻沒有鍾金哈屯那樣的實力,她在其子博碩克圖“親政”之後,就“奉還大政”了,手裡只有很少量的一支衛隊,除了本人的身份和威望之外,她在河套內部並無太多勢力可言。

高務實的考慮是,臺噶勒準根哈屯作爲博碩克圖的親生母親,在孫兒沒有、兒媳也已經不在的前提下,代兒子攝政是理所當然的事,同時她又沒有個人勢力,不至於搞出什麼汗帳本部的內部傾軋,使濟農本部實力受損——她要是真有這個意願,當初博碩克圖說不定也沒法順利拿到大權。

與此同時,她和切盡一系關係密切。高務實認爲即便切盡本人真的去世,伊勒都齊也不大可能對他的姑媽如何,畢竟臺噶勒準根哈屯是個很剋制的女人,不會輕易去挑釁侄兒,伊勒都齊就算有心,也很難找到什麼合理的理由去和姑媽相爭。

但雙方的這個“不爭”本身也是表面上的,臺噶勒準根哈屯肯定不會允許伊勒都齊蠶食她兒子的部下、領地,這是一個母親必然的心態。而如果她屆時所面臨的壓力真的過大,按照她親明派的身份來說,可以求助的對象就只剩下兩個,要麼是土默特,要麼是大明。

然而不管她是求助土默特,還是求助大明,高務實的目的其實就都已經達到了,大明都有機會將力量和影響力更加深入的滲透進鄂爾多斯部內,尤其是其高層之內。

長此以往,就如同土默特現在根本離不開大明一樣,鄂爾多斯部遲早有一天也會如土默特一般無二,能且僅能充當大明的小弟。

打仗可以快速把問題壓下來,但打仗無法長久的解決問題,要想長治久安,還得從基礎下手,而以上這些,便是高務實給鄂爾多斯部重新塑造基礎的手段。

脫脫顯然想不到高務實所想的這些,他只是覺得臺噶勒準根哈屯如果攝政,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是最穩妥的,她既有合理的攝政理由,也有合適的身份,還不會和切盡一系起衝突,簡直完美。

於是恰臺吉對此表示了支持,不過他也表示這個支持只是他個人的,大汗那邊該彙報的彙報,該請示的請示,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把漢那吉而不在他。

當然,他認爲大汗那邊不會有問題,畢竟這個人選怎麼看都沒問題,又是高務實提出來的,大汗不可能拒絕。

這件大事談妥,恰臺吉便輕鬆多了,略微思索一下,問道:“如今我南下的差事便算是辦妥了,不知道樞臺這邊還有沒有其他吩咐?倘若沒有的話,待博碩克圖部後軍的牛羊到來,我就該北返土默特向大汗覆命了。”

高務實當然不肯這麼輕易就放恰臺吉回去,面露難色道:“按理說脫脫將軍的任務既已完成,北返復命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眼下套部的情況你也看在眼裡,我以爲目前尚不是將軍北返的最佳時機。”

脫脫雖然到不了政治家層次,但到底是蒙古名將,當前的軍事局面他還是看得懂的,因此高務實這麼一說,他便直接問道:“樞臺是希望我留下來,在寧夏之戰中再出些力氣麼?不瞞樞臺,我倒不介意留下來打一仗,不過這其中有兩個問題,我希望能和樞臺達成一致。”

高務實笑道:“將軍且先不說,讓我來猜一猜如何?”

恰臺吉哈哈一笑,道:“樞臺聰睿,天下皆知,想必已經猜出我要說哪兩件事了?”

高務實笑了笑,道:“這第一件事,想必將軍是希望我能確保圖們不會西犯,對嗎?”

恰臺吉還真是一點也沒有感到意外,直接了當地點頭道:“不錯,這是第一條,不知道樞臺能否保證?”

高務實平靜地道:“我能確保察哈爾部絕不可能以主力西犯,充其量也只能佯攻或者稍加試探——不知道現在土默特東線由誰把守?”

“是青把都。”恰臺吉認真地問道:“他手頭有兩萬餘騎,不知樞臺認爲他能應付這個‘佯攻’或者‘試探’麼?”

“可以。”高務實肯定地道:“若是圖們身邊沒有布日哈圖,他這次會不會傾兵西犯我或許還要更細緻的想一想,但算起來布日哈圖再過最多十日就該回到察罕浩特了,他既然回去,圖們必不可能大舉西征。”

恰臺吉有些疑惑:“布日哈圖這小子還是有些本事的,他既然回去了,圖們便是如虎添翼,爲何反而不會西征了?”

高務實道:“因爲布日哈圖知道,此時西征土默特不僅無利可圖,反而還會讓他這兩年的成果付之東流。脫脫將軍,你可以想一想,如果眼下大明和土默特仍是敵對關係,徹辰汗是否會在我大明數十萬大軍兵鋒直指歸化城的情況下,反而大舉出兵攻打察哈爾?”

脫脫搖頭道:“那當然不會,這不是瘋了嗎?他一走,歸化城和大板升肯定被奪,就算打下察哈爾,自家的根本之地卻也丟了個乾乾淨淨,這可太不划算了。”

“然也。”高務實立刻道:“圖們眼下的局面其實也是一樣的,只要他敢大舉西征,大明就敢去察罕浩特。屆時要不要直接駐軍且不說,至少也能一把火給他把察罕浩特給燒了,讓他有家難歸。而他出兵土默特本就未必能勝,現在又有如此後顧之憂,他怎麼敢呢?

況且這兩年察哈爾也開始如土默特一樣,開始開墾荒地,與女真各部私市,察罕浩特比之數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一旦丟失,損失就太大了,圖們哪裡捨得?他還要積攢家底來應付將來大明對他的打擊呢。”

恰臺吉點頭道:“樞臺所言誠然有理,只是不知大明天兵是否真會出擊?我聽說大明朝廷現在也缺錢。”

這尼瑪,朝廷缺錢連土默特都知道了……

高務實心中暗罵大明的財政體制真是一坨狗屎,面上卻不動聲色地笑了笑,道:“朝廷今年要開藩禁,府庫的確比往年要緊張一些,不過只要真能對圖們進行一次大的打擊,我想朝廷還是願意花錢的。”

恰臺吉是個痛快人,既然高務實這麼說了,出於對高務實歷來守信的信任,他也就相信了,點頭道:“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了。不知樞臺以爲我要說的第二件事是什麼?”

高務實道:“蒙古騎兵不善攻堅,我料將軍應該是不想浪費兵力在寧夏城下,是麼?”

恰臺吉哈哈一笑,道:“不愧是高樞臺,沒有誰的心思能瞞得過你,我的確是認爲打寧夏其實用不到我——除非哱拜要逃。不過,既然樞臺知道……”

“寧夏不必脫脫將軍出馬,將軍你該去會一會火落赤、著力兔二人。”高務實說着稍稍一頓,又道:“伊勒都齊也會去,他所部也由將軍你統一指揮,這一點我已經和他說過了。”

恰臺吉思索了一下,道:“火落赤他們倆應該快到莊浪衛了吧?那裡除了我和伊勒都齊之外,想必還有明軍重兵,不知道里頭有無總兵?若是有的話,我和伊勒都齊……”

高務實一聽就知道脫脫擔心什麼,伸手虛壓了一下,安撫道:“將軍放心,你與伊勒都齊二部直接向我負責,無須聽從地方調遣。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既然是在大明境內作戰,我不希望二位的部下有任何虐民擾民之舉。”

恰臺吉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問道:“那我軍的補給怎麼辦?我此來並沒有帶太多牛羊,而且也沒想過要去莊浪衛那麼遠,想必伊勒都齊也是一樣。”

高務實道:“此事我早有考慮,貴軍兩部只要進入大明境內,其補給便由大明各地方負責,不過鑑於漢蒙飲食習慣有別……”

“這個不必擔心。”恰臺吉伸手打斷了一下,道:“這幾年咱們也種糧食了,我和伊勒都齊的部下都吃得慣米麪等物,至少打仗的這段時間不會有問題。”

高務實還真是好久沒有在他說話的時候被人打斷了,不過對方既然是蒙古人,禮節上還是可以包容一點,於是也沒介意,微微一笑,頷首道:“那就最好不過了,那麼這軍紀?”

“只要不餓肚子,軍紀的事情我來處理,這些小崽子們還不至於敢在我面前放肆。”恰臺吉說這句話的時候信心看來很足,當然他也的確有這樣的威望。

高務實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這件事就這麼說定了。除此之外,貴軍兩部所立軍功,屆時我也會向朝廷表明,這裡我也做個保證:朝廷對貴軍的戰功賞賜會與我軍所部一視同仁,嗯……就按麻貴所部大同鎮的標準來算,將軍以爲如何?”

脫脫笑道:“樞臺豪氣,我沒有意見。”

大同鎮的戰功賞賜標準不算最高,因爲其上還有各家將領的家丁,他們纔是賞賜最厚的,遠超普通士兵。不過話又說回來,大同鎮的標準畢竟是明軍標準,比蒙古人自家的標準可高了不知道多少,對於恰臺吉和伊勒都齊而言,這是怎麼看都是划算的。

高務實和恰臺吉又繼續商議了許多細節,到了快要入夜的時候,外頭忽然嘈雜起來。

恰臺吉聽了聽,道:“來了很多牛羊,看來博碩克圖的後軍已經被帶來了。”

高務實點了點頭,剛要答話,卻聽得外間有傳令兵大聲通稟:“報——寧夏副總兵官蕭如薰領兵來援,正在轅門外等候參見樞臺!”

“蕭如薰?”高務實先是愣了一愣,然後一下子驚得站了起來,臉色大變,問道:“他不是在平虜城嗎,怎麼來我這裡了?平虜城安在?”

帳外的傳令兵哪裡知道這些,只能答道:“這個蕭副戎沒說,不過蕭副戎看起來風塵僕僕,而且還是和博碩克圖的後軍一同前來的……哦,脫脫將軍的騎兵也是和他一道來的。”

高務實和恰臺吉對視了一眼,心中都忍不住一咯噔,同時冒出一個念頭:糟糕,他們該不會打了一場吧?

“傳蕭如薰進來問話!”高務實心中焦急,說話就不是很客氣了。

不多時,門口傳來一個年輕洪亮的聲音:“沐恩門下走狗小的蕭如薰,求見樞臺大人。”

“大人”都出來了,可見蕭如薰把自己的姿態擺得很低。

但這一來,高務實卻更緊張了,他怕蕭如薰是因爲丟了平虜城才這般低聲下氣的。

“進來說話。”

大仗外立刻走進來一人,與高務實個頭差不多,身形也頗爲相似,五官俊秀,一表人才,只不過渾身塵土,真是“風塵僕僕”。

“沐恩門下小的……”

“蕭副戎不必多禮。”高務實直接打斷道:“你何以至此,如今平虜城安在?”

----------

感謝書友“東莞光頭王”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098章 貴州總兵(上)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073章 無奈應對(下)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013章 大明癥結所在第264章 出宮第103章 好,朕信你第079章 拉下帷幕?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64章 圖們的決斷第068章 隆慶託孤(三)第154章 太原,我的太原第040章 必有隱情(上)第026章 國事私事第106章 合圍明江城第149章 朕知道了第114章 暗流再起第008章 翰林面面觀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262章 錦衣都督的焦慮第023章 真“萬曆時代”來臨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27章 風起之前第123章 俺答封貢(八)第056章 漠南之戰(五)哲別神射!第201章 黃芷汀到來第044章 心焦創收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094章 經濟控制(下)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14章 定功風波第070章 岑七公子的決斷第082章 寧夏之變(上)第101章 殺意已決第246章 前鋒之戰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八)第009章 安陽之行(一)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九)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194章 泉州之大喜第084章 新任廠督[第4更!]第077章 說方陣第102章 利用第277章 逆轉第090章 降服第114章 長公主的決斷第053章 善後安排(下)第178章 宰賽臺吉(二合一)第064章 同眠水底墓?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070章 逐保倒張(五)第141章 誰的雷霆第068章 輿論造勢(上)第065章 派系之爭(下)第020章 大閱之討價還價第039章 靠山吃山(下)第279章 王儲之死第040章 紓驛路疏(下)第123章 俺答封貢(十)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一)第067章 決戰沙城第009章 安陽之行(七)第055章 碧湘樓閣(下)第050章 招降納叛(下)第124章 公主的決絕第125章 可戰方和(十)第226章 朱翊鈞的花樣賜婚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第250章 誰是虎,誰是食第021章 照高愛卿說的辦(5更,祝七夕快樂)第125章 可戰方和(四)第159章 東昌堡的現狀第068章 隆慶託孤(二)第107章 國士香皂(下)第046章 思播田楊,兩廣岑黃第136章 此立威耳第097章 以“理”服人恰臺吉第018章 甥舅論隱憂第030章 立威(上)第056章 漠南之戰(三)第047章 未雨綢繆(下)第139章 怕什麼來什麼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第100章 蒙古局勢(下)第062章 陷城還是獻城?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27章 善後安排(4更破萬)第098章 曙光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60章 變生肘腋第229章 指點第092章 各有所謀第107章 與衆不同(4更破萬)第096章 馮保倒臺(一)第4更!第190章 京華十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