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2章 寧夏之變(中)

面對一羣自己的親信黨羽和昔日部下,哱拜說出這樣一番話來,當然不是真要傾家蕩產爲大家,而是要激起他們感恩與同仇敵愾之心。

手段雖然老套,但只要效果好,就是好手段。衆將聽了這番披肝瀝血的話,一起跪拜下來,個個高呼說願與哱拜父子榮辱與共。

哱拜見狀大喜,急忙上前一一扶起衆將,口中讚揚和感謝的話彷彿不要錢似的往外拋。

但當他將大夥都扶起之後,哱拜卻又輾轉踱步,眉宇之間似有濃得化不開的憂愁。

衆將之中有那聰明人見了,立刻出言詢問。

哱拜做出一副瞞不過去的模樣,唉聲嘆氣地道:“寧夏巡撫樑問孟貪婪無度,虐待下屬,大奸似忠,心狠毒辣。他知我哱拜歷來對屬下極厚,我哱拜一日不死,他樑問孟豈能順順當當從軍餉中伸手?是以我與樑問孟之間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至於你們,也是一樣。士卒譁變素爲文官之所忌,你等若繼續留守營中,屆時上官責切,生不如死;逃離寧夏,則如孤魂野鬼,妻小難存。我與弟兄們如今得罪樑問孟至此,爲弟兄計,恐怕只能誅殺樑問孟,起事自立,尚有一線生機。無奈此舉乃是犯上作亂,行之則再無後路可退……如何是好,還請衆弟兄好生思量。”

劉東暘、許朝等人思忖良久,最終還是一貫膽子最大、實力也最強的劉東暘站了出來,向哱拜表明願同生共死,相約起事。其餘人見劉東暘如此,也都紛紛效仿,請哱拜爲首領,帶大夥“闖出一條生路”。

也許是因爲做戲要做全套,也許是哱拜還有其他顧慮或者思考,總之哱拜父子依舊不肯答應,哱拜甚至義正言辭地與衆人明言,說自己絕不行叛亂之事。不過他又留了個後門,說如果諸將認爲不舉兵不足以讓朝廷重視,那也只能以討響爲要。

衆將認爲哱拜是真心爲他們考慮,紛紛表示同意。於是哱拜令諸將回營聯絡各級軍官,立約於本月二十九集體再諫。

此後,在劉東暘帶領之下各營下級軍官頻繁藉故走動,拉攏兵卒。下級軍官如王文德、何應時、陳雷、白鸞、馮繼武等,串聯者高達八十餘人。

除了寧夏城中的四大營之外,寧夏附近的許多堡塢守備軍官也都參與其中,並夜會關帝廟,共遵劉東暘、劉川白、張文學爲會長,義結金蘭。

劉東暘立於正中,高聲起誓道:“今各營兄弟義結金蘭,同心起事,誅殺惡官,以圖活路。撫標參將、衛指揮使哱家父子智勇雙全,義薄雲天,歷來深得軍心,值得我等追隨。衆兄弟務必嚴守機密,謹慎行事,不得被樑問孟察覺以免敗露,枉送弟兄性命。今日我等在此立誓,不求同生,但求共死,拳拳之心,天日可鑑!”

劉川白緊隨其後,也大聲道:“正如哱參戎日前所說,此次我等一旦起事,那在朝廷看來就是叛亂謀反,再難回頭。然則事已至此,不反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放手一搏,或能博得一條出路!我知衆兄弟有不少人都對哱參戎父子乃是蒙古人有所憂心,但擁立哱拜、哱承恩父子也是迫不得已。諸位兄弟,如果不是朝廷大削軍餉,如果不是樑問孟再三克扣,甚至……如果朝廷屆時肯再招撫,那我等又何須揹負叛賊之名?”

張文學也在一旁幫腔,作勢嘆道:“是啊,本就是欠餉激變,但凡還有條生路,誰肯鋌而走險?委實被逼無奈,衆兄弟都再難忍受折磨,這纔不得不出此下策。

我等此番所爲,若朝廷能有明斷,那自是好事,但如果朝廷是非不分,那兄弟們也只好起兵自立,也不枉此生能做一回好漢子!”

好的,壞的,硬的,軟的,該說的都說了。衆人本就一肚子不滿,現在當着許多同袍,誰也不肯自承是個孬種,於是紛紛下定決心,相約起事。而哱拜則命家丁部將巧借名目,攜本部私兵逐次入城,各行安頓,以待軍令。

本月二十四,寧夏巡撫樑問孟派人請總兵官張惟忠陪同視察城防,張惟忠引寧夏鎮城遊擊將軍樑琦、寧夏鎮城守備馬承光拜見。

張惟忠雖是武將,但素有忠直名聲,樑問孟對他的態度倒還不錯,溫言道:“自本撫到任,就面臨朝廷大削三邊軍餉,事關重大,職責如山,因此一直忙於庶務,以至於迄今對寧夏防務尚不知全部。

日前,戎政侍郎、七鎮經略高宮保念及同門之誼,還曾特意致函與本撫,說本撫如今在寧夏是內外交困——外有套虜,內有驕兵。他提醒本撫小心提防,二者皆不可輕視,不知張總戎對此有何見地?”

高務實現在早已不僅是“文名鼎盛”,其武功更是名動天下,尤其是九邊各鎮常年與蒙古人作戰,對於前幾年打出了漠南大勝的高宮保更是人人誇讚、個個景仰。樑問孟此刻特意點明高務實是他的“同門”,又說高務實日前親自致函與他,本身倒不是爲了炫耀,而是爲了在不經意之間拉近自己和張惟忠的心理距離,同時也讓張惟忠對他更有信心一些。

拉大旗作虎皮嘛,這一手不止是高務實會,樑問孟看來也是個中好手。

張惟忠本來是個沉默寡言的陝西漢子,原打算少說少錯,但一聽樑撫臺擺出了高宮保,心中一動,決定仔細說道說道,於是拱手一禮,認真地道:“回稟撫臺,寧夏鎮城直轄五衛,其餘領有靈州、興武、韋州、平虜五個千戶所及寧夏中衛、寧夏後衛,另有正兵營、奇兵營、援兵營、遊兵營等其他營各三千。

如今,寧夏一鎮在冊且實有的馬步軍人數,攏共是三萬七千八百名,但邊將私兵均不在其內,具體多少時時有變,末將不敢輕言。各部兵馬平時劃地而守、各司其責,戰時則彼此策應,協同作戰。

寧夏鎮城堡衆多,兵以堡聚,墩臺以明烽火,邊垣以限華夷,至今已修築墩臺三十五座、營堡十七座,與寧夏鎮城內外兩城合稱寧夏四十九城。此外,還有關牆溝壑四百五十三處,年年加固改進,關口石砌十八丈,高二丈三尺;女牆高七尺下闊三丈上闊一丈八尺。

若說外防局面,則北斬山長五百九十七丈,南斬山七十六丈,深溝高壘,重兵守護,中依黃河,西據賀蘭。惟河東至花馬池一帶地勢平緩,無險可守,故設河東重險四道,並先後修建沿河邊牆、陶樂長堤、北關西關等工事,可謂固若金湯。

若說內兵叛亂,我朝律法森嚴,上下協防之下,作亂者實爲少數耳。不過雖則如此,但寧夏城內依然設有多重關門,只需引領一部據險而守,施令各部馳援,便可萬無一失。”

樑問孟聽張惟忠說得如數家珍,心下滿意,大加讚賞。兩人站在城樓高臺上看了看,樑問孟指着寧夏城中兩處人聲鼎沸的大宅問道:“這兩處是何方人家,怎的如此興旺?”

張惟忠看了一眼,答道:“東北角那處便是哱參戎的宅府,他從軍數十載,家資殷實,府中家丁衆多,是以熱鬧;南邊那處倒不是尋常宅邸,而是京華商社的寧夏分社,因有許多倉庫、馬廄等,佔地頗大,再加上家丁和僱工也多,還有許多商人來往,自然車水馬龍。”

樑問孟恍然,看了看,心有所思。過了一會兒,想到張惟忠對寧夏城如此熟悉,不僅心中滿意。

不過,他心下卻也有些疑慮,暗道:求真世兄在信中說張惟忠老成持重、忠直可信,如今看來是不假了,但他又說此人臨機決斷有所欠缺,御下之道亦恐過於寬厚,讓我多加留意,這卻不知道是真是假。倘若是真,求真世兄是從何處獲悉?難道是麻貴那兒?

他心下有所遲疑,便命親信江廷輔小心警覺,暗中查訪,一有消息即刻稟報。

數日後,中軍坐營江廷輔果然察覺營中似有異動,急報樑問孟並懇請即日補發不足糧餉,以期安定軍心。

江廷輔言:“近日標下察覺營中異動,各級軍官輪番走動,有名有姓者恐已不下百人,此必與本鎮多次拖欠餉銀有關,府庫克扣之說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如今軍營異樣,以標下觀之,長此以往恐生兵變,請撫臺垂憐軍戶貧寒,開恩撥餉,以免引發大禍!”

樑問孟大怒,斥道:“封疆大吏豈是彼等可隨意污衊!本官爲官清廉,剛直無私,朝野上下何人不知?寧夏軍鎮軍官貪婪,士卒忘義,竟如此放肆至污衊上官,綱常何在法度何在!”

江廷輔不敢多言,只是慨嘆一聲。

樑問孟怒氣稍消,又道:“你只知本撫手中尚有軍餉,卻不知這軍餉乃是本鎮一年之用,倘若年初就開始增發,待年中一過,難道就不吃飯了?更不必說一到冬天,花費還要更多,屆時本撫難道就上奏朝廷,說寧夏已然斷餉,請皇上再補一筆款子?若果然如此,皇上當作何想,內閣當作何想,戶部又當作何想?

再有,如今河套或有變故,一旦局面有異,本撫這裡又無銀子在手,如何防守邊關?更不必說西寧丟失之後,郜制臺三番兩次催繳,以期能聚兵西征,此乃國之大事也,本撫難道抗命不徵那些欠賦?”

這些事,顯然就超過江廷輔的思慮範疇,他只能保持沉默。

樑問孟罵了一頓,消了些氣,便命他自行回去,隨即則召集營兵,明令下發:凡裡通外敵,劫掠百姓者,必斬之;凡造謠生事,污衊上官者,必杖責二十;凡犯上作亂,挾持上官者,必引滅族之禍!

樑問孟自認朝廷天威之下,各營受此嚴令,必不敢輕舉妄動,對各營串聯之事並不太以爲然。

二十八日夜間,哱拜父子突然傳信各級軍官,信中言及樑問孟意欲在次日將生事官兵盡數剿滅,以儆效尤。

原本各營日前受了樑問孟一番警告,不少人想起朝廷的威嚴和文官的手段,都有些暗中打退堂鼓,但此刻一聽樑問孟要拿他們祭旗,頓時顧不得許多了。

各營立刻躁動兵變,寧夏鎮四營官兵羣起響應,哱拜引部將繼雲在城中忽然暴起,第一時間擒殺了遊擊樑琦及守備馬承光。

寧夏總兵張惟忠這才知道哱拜已經把本部家丁全部悄悄聚攏在城中。張惟忠對寧夏城十分熟悉,知道在鎮城遊擊樑琦及守備馬承光死後,沒有人能再抗衡本來就是撫標參將的哱拜,只能一邊派人緊急通知樑問孟,一邊領着親兵去找哱拜,想勸他趕緊懸崖勒馬。然而哱拜自問內可以控制寧夏,外則有強援照應,根本沒有回頭的打算,因此張惟忠立遭扣押。

張惟忠一被扣押,哱拜二話不說就持總兵印信大開城門,引亂軍涌入,繼而進佔險要、武庫、糧倉等地,城內官防士卒不知情者全數扣押。哱承恩則帶兵強入慶王府。

慶王府早在正德年間就因獲罪而被削去護衛親軍,此時慶王府內不過數十名護衛家丁而已。

三邊總督郜光先此前倒是派了一千多人來保護慶王,但郜光先和樑問孟都只是把河套的鄂爾多斯部當做假想敵,根本沒想到寧夏城內居然會出事,因此那一千多人現在還在城北之外安營,根本不在城內,絲毫也幫不到慶王。

待叛軍一通亂殺,慶王府的那幾十名護衛家丁早已四散逃竄,而此時的慶王朱帥鋅其實尚未正式襲封慶王——他父王倒是薨了,但他這個世子還在“考察期”,因此所謂“慶王”只是大家按習慣這麼叫。

這位小慶王哪裡見過這種場面?他本就年少膽弱,此刻驚慌失措,好在被其母妃帶入地窖躲藏。可惜,小慶王倒是暫時無憂了,其母妃卻因挺身而出阻攔叛軍,而被叛軍當場砍殺。

哱承恩搜索慶王不到,便下令盡取慶王的王服王冕,着身材相仿者穿戴,挾持出門,招搖過市,用以威服寧夏——畢竟在理論上,慶王就是鎮守寧夏的藩王。

哱拜則帶次子哱承寵、義子哱雲、哱洪、哱塞及部將土文秀等,自引家丁三千直入巡撫衙門。

樑問孟剛收到張惟忠的示警,還沒來得及反應,便已被團團包圍。

不過,當樑問孟看見耀武揚威而來的哱拜之時卻面不改色,反倒手指哱拜,當場喝罵道:“韃靼小賊,我早知你必生異心!本想待旨意下發再將你拿獲,未曾想你居然能鼓動寧夏鎮四營叛亂,此事是我失察,有負皇上封疆之託,惟一死謝罪而已。然爾等叛臣賊子犯上作亂,殘害忠良,早則旬月,晚則半年,亦必將死無葬身之地,受萬世唾罵!”

哱拜大怒,發起狂性,一掌便將樑問孟抽至牆角,衝他怒罵道:“狗官死到臨頭,還敢故弄忠義!我哱拜平日不懂禮數,驕橫跋扈,卻從未心生叛亂之心。倒是你這寧夏巡撫,總想置我於死地,加之你貪婪成性,視兵卒爲牲畜,軍心已失,不然我也難以鼓動四營叛亂,此皆爲撫臺之功也!”

樑問孟哈哈大笑:“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我樑某人仰無愧於天,俯無愧於地,行無愧於人,止無愧於心,豈會在意爾輩禽獸之語!吾此生餘恨,不過是寧夏之失在我,有負皇上信重,有負求真示警,唯此而已!哱拜,事到如今,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陰天好心情”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明天起要回老家辦點事,目前預計可能需要三天,雖然不會斷更,但更新的時間不確定,也有可能暫時不會在章節後附上打賞和月票致謝,待回來後再一併發出,望周知。

第036章 同往別院(下)第186章 捷報背後第121章 河南解元第036章 同往別院(上)第295章 成婚嘍!第241章 閩浙謠言起第221章 抵京第158章 庚辰春闈(二)第011章 奉駕祭陵(第4更)第239章 麻城劉,松江徐第108章 隱情(上)第204章 京華集團的定位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完)第074章 文華召對(下)第004章 朕想明白了(4更破萬)第091章 粗中有細(下)第126章 所爲何來(下)第032章 京師潛流(下)第090章 宣府馬芳(上)第123章 俺答封貢(四)第044章 四分土默特第117章 振興北瓷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203章 誰取葉赫第037章 高忽悠再次上線第056章 棘手第041章 脫脫恭請聖安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063章 病榻交心第047章 夜會劉顯(下)第079章 無品閒官(上)第006章 老將凋零第125章 可戰方和(三)第008章 又是香皂(下)第092章 流彈兇猛(下)第153章 太順利了!(4更破萬)第199章 傳教士?第124章 拜訪薊遼總督第095章 流言與三件事第123章 俺答封貢(五)第091章 惟高樞臺一人而已第111章 開平之行(下)第189章 安南太上皇(4更破萬)第191章 爭做狗王莫茂洽第035章 根源何在第056章 漠南之戰(八)頭鐵就會白給第087章 岑凌到訪第018章 誰是王法?第082章 庫裡臺大會(上)第103章 高文正公(中)第026章 河海並行(上)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一)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86章 麻桿打狼第067章 決戰沙城(十二)第137章 水來土掩第090章 請按臺主持公道第251章 取勃固第042章 料人如神(下)第027章 鉅富之家(下)第033章 晚輩不會引起公憤吧?(4更破萬)第001章 封賞爭議第114章 獨家代理(上)第138章 戰爭賬(4更破萬)第187章 葉赫女婿第022章 花廳議事(上)第145章 主考何人第019章 高黨的底蘊!第108章 隱情(中)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17章 理清思路(上)第106章 春遊踏青(下)第205章 高思棠當重賞!第102章 新的目標[第4更!]第011章 材料價格(上)第047章 未雨綢繆(中)第022章 輕取案首(中)第032章 商場的事商場辦(上)第067章 倒高風波(一)第097章 馮張俱隕第111章 戚少保要入京了第267章 你喜歡嗎?第041章 這可如何是好(4更破萬)第134章 萬事開頭難第295章 成婚嘍!第082章 暗箭就位第099章 高拱秉國(下)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五)第149章 建設遼南(中)第079章 無品閒官(下)第033章 我三伯在蒙古成佛了?第015章 切蛋糕第150章 部堂拜訪第224章 朱翊鈞的理想與現實第292章 風聲鶴唳,所謀者誰?第198章 二位“貝勒”第088章 切盡二子之決斷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