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章 戚繼光的接任者

讓申時行覺得打這一仗能得到的好處甚至可以超過實學一派,這難度可不低。因爲這裡頭的功勞主要就是戰功,而戰功麼……那就相當於是讓申時行覺得李成樑能夠力壓戚繼光。

申時行雖然不是很通軍事,但他也知道之前李成樑比戚繼光露臉是因爲朝廷的政策要求。

西懷東制嘛,戚繼光又沒機會“打出去”,當然撈不到什麼功勞,但戚繼光守薊鎮守得滴水不漏,這能耐還會有假?再加上現在大寧城到了大明手裡,戚繼光出兵反倒比李成樑還近一些了,這就更爲“搶功”取得了先天優勢。

所以正常來講,這個工作可不簡單。

不過高務實卻笑了起來,道:“大司馬,這有何難?把戚繼光調回京師就行了。”

樑夢龍愕然道:“戚繼光怎麼調回京師?他又不是文臣。”

文臣邊臣調回京師好安排,通常先在兵部混個侍郎,然後看怎麼轉任,但武臣就不同了。武臣一般沒有回京這種選項,因爲即便掛了五軍都督府的幾個都督銜之一,京師的五軍都督府也沒有邊將邊帥的蘿蔔坑——你回來的話,人家勳貴上哪去掛着?

高務實當然也知道這點,笑了笑道:“大司馬可知學生昨夜在宮裡很晚纔回?”

樑夢龍目光一閃,笑道:“你的消息,京師無人不知啊。”

高務實也不去分辨,只是道:“大司馬可知學生與皇上說了什麼事?”

“你真要動京營?”樑夢龍慎重地道:“京營可不是等閒之地,雖說你和成國公他們一直交情匪淺,但京營可是他們的命根子……”

“學生沒打算動他們的搖錢樹,反而給他們減輕了負擔——徹底減輕。”高務實微笑道。

“啊?怎麼說?”

高務實便把戰、農、匠分開的事和樑夢龍說了,然後又給他介紹了一番禁衛軍的事。

樑夢龍聽罷,有些遲疑地道:“可這樣一來,京營就真的只有六萬兵了,外頭要是知道……”

高務實搖頭道:“分開歸分開,名義上他們還是掌握着數十萬軍戶,這些人既然還是軍戶,那麼理論上來說只要是需要打仗,他們也還是要放下鋤頭端起槍的,外頭不敢多想。”

樑夢龍想了想,覺得倒也是這個理,便道:“這想法倒也不是不可行,但我覺得這徵募流民一事,恐怕還是你自己掌握比較好。不是我背後說人閒話,這些個勳貴們……只怕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挑選兵源了。”

高務實哈哈一笑,道:“說讓他們負責,其實他們哪裡會懂這個?此事學生心裡是明白的,所以學生挑了一位天底下最會選兵之人來做這件事,只是他人還沒到,因此先這麼說着。”

“此人是誰?”樑夢龍心裡隱隱有了些猜測,但還是覺得要問出來才放心。

“正是戚繼光。”高務實笑道:“他也是學生選定的第一任禁衛軍司令。”

“我想也是。”樑夢龍笑了笑,忽然遲疑道:“不過求真,一人掌握六萬禁衛軍,這件事皇上真的放心?”

高務實道:“一來禁衛軍司令任期有限,二來……學生也沒說不準皇上在禁衛軍裡放監軍太監啊。”

其實理論上高務實是非常反感監軍太監的,但這事他再怎麼反感也沒用,大明的制度、傳統擺在這裡,六萬禁衛軍沒個監軍太監存在,就算皇帝是朱翊鈞這個高務實的老同學也忍不了——怕啊!

別的不說,唐朝的神策軍那可是廢立天子跟鬧着玩一樣的,這玩意是能說笑的?

所以現在這支規劃中的禁衛軍,實際上還是“三權分立”:軍事主官是戚繼光這個預備中的司令,文臣方面直接的管理者就是高務實這個協理京營戎政,皇權的代表就是監軍太監了。

不過昨晚高務實和朱翊鈞有交流過一下監軍太監的職責範圍,高務實堅定的表示監軍太監不能過問平時的軍務,他的任務有且只有一項,就是監督包括戚繼光在內的禁衛軍高級將領。

朱翊鈞有什麼真實想法不好說,但至少當時是同意了的,只是表示具體的職責劃分需要高務實寫出詳細的細則交給他看。

樑夢龍一聽皇帝基本同意了,也就安了心,又想了想,道:“若是果能如此,倒也是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戚繼光離了薊鎮,申瑤泉應該會比較有信心一點……但戚繼光若走了,薊鎮怎麼辦?”

高務實遲疑了一下,道:“其實學生心裡倒是有兩個人選,只是究竟選誰,還有些猶豫。而且學生猜想,這兩個人選可能都不符合大司馬的標準。”

樑夢龍哈哈一笑:“這話是怎麼說的,你又知道我對薊鎮總兵有什麼樣的標準了?”

高務實道:“既要戰功赫赫,又要老成持重,這兩條總跑不了吧?”

樑夢龍笑容一僵,遲疑道:“怎麼,你要推薦的人是沒有戰功,還是不夠持重?”

高務實道:“戰功倒是也拿得出手,就是這個持重……要看大司馬怎麼看待了,若是光從年齡來看,恐怕是不太符合。”

樑夢龍心中一動,道:“這麼說,是兩個年輕將領?”他稍稍一頓,點頭道:“也罷,你先說來我聽聽。”

高務實道:“一個是麻貴,一個是劉綎。”

樑夢龍頓時恍然,不過卻沒有立刻開口,而是思索了一會兒才道:“麻貴在漠南大戰有不小的功勞,劉綎在這次緬甸之戰也立下殊功,從能力上來說,他們倒也應該能夠勝任。”

“但是……”凡事就怕“但是”,果然高務實就聽見樑夢龍繼續道:“他們倆的資歷實在不太夠,驟然出任薊鎮總兵,只怕難以服衆。依我看來,求真若是當真想要用他們,也不是不行,但一開始最好只做個薊鎮副總兵,不要給總兵,容易拔苗助長。”

樑夢龍這話算是很交底了——可以給副總兵,但總兵還是得找一位老將,否則就算他同意,只怕京師的袞袞諸公也不放心啊。

這薊鎮可是京師頭號門戶,萬一給了個靠不住的“小兒輩”把守,哪天把蒙古人給放進來了怎麼辦?誰負這個責?

不過如果麻貴和劉綎都不行,高務實也就一時不好推薦了,鄧子龍固然年紀比他倆大了不少,但樑夢龍剛纔明確提到過“資歷”一項,而這一項鄧子龍也不符合,因爲他的仕途走得並不順,要不是高務實這次給他機會,他還升不上來。

高務實想了想,沒想到特別好的人選,於是便問樑夢龍:“那這總兵人選還是得大司馬定奪,學生一時沒有什麼推薦之人了。”

樑夢龍之前也沒考慮過這件事,高務實這樣一說,他也陷入了思考。

過了好一陣子,他才道:“求真可知道楊四畏此人?”

知道肯定知道,高務實點頭道:“此人是昌平總兵。”

樑夢龍問道:“你看他怎樣?”

高務實有些意外,微微蹙眉道:“他……是遼陽人吧?”

樑夢龍哈哈一笑:“是遼陽人不錯,不過聽起來求真對他有些誤會——你以爲他和李成樑是一路的?”

高務實有些意外:“原來不是?”

“當然不是。”樑夢龍搖頭道:“你別以爲只要是遼東將領就都是李成樑一派的,要知道李成樑崛起的時間可不算早。事實上,李成樑是隆慶四年才因爲原遼東總兵戰死才接任遼帥,而楊四畏在隆慶二年便已經出任昌平總兵了——確切的說,正是因爲楊四畏調任去了昌平,才空出了當時的遼東副總兵位置給李成樑。”

哦,原來他還是李成樑的“前輩”。這下高務實就明白了,楊四畏顯然不大可能跟李成樑是一路,因爲他的資格比李成樑更老。

“此公今年有壽幾何?”高務實問道。

樑夢龍之前做過薊遼總督,昌平是他的轄區,他當然知道楊四畏這個昌平總兵的年紀,答道:“五十三或是五十四,年歲還是合適的。”

那倒是,這個年紀做大帥簡直相當合適——聽起來都比剛剛三十出頭的麻貴和年僅二十五六的劉綎靠譜多了。

不過高務實對楊四畏還是不太熟悉,不好直接表示同意,而是又向樑夢龍瞭解了一下此公的過往,樑夢龍倒是知無不言,爲他介紹了一番。

楊四畏字敬甫,別號知庵,原籍安慶桐城。因先祖隨徵北調遼東任指揮僉事,遂爲遼陽人。其父楊應奇,先後駐守寧遠、開原等地,由裨將升爲參將,在當地也算頗有威名。

早在嘉靖三十二年,楊四畏就“領鄉試、癸丑中會試(這裡是指武舉),授遼陽衛所鎮撫”。任職不久,他感到自己雖武藝出衆,但很欠缺軍事理論和文化素質,恐怕將來難成大器,於是棄官不仕五年,埋頭讀書,學問大增。

到了嘉靖三十七年,正好碰上遼東大飢,幾乎易子而食。楊四畏遂上疏“救荒四策”,其賑給、治盜,俱稱有法,當地人甚敬之。於是沒多久,他便重新任職,出任山海關守備。

嘉靖四十一年的時候,時任兵部左侍郎葛縉奏請朝廷增設寧前兵備道,調楊四畏任寧遠遊擊將軍。到任後,面對天蒼蒼野茫茫的寧遠大地和蒙古鐵騎的威脅,他奮起創業,白手起家,討薪募卒而訓練之,習騎射,開蕪田,建營舍,很快建立起一支勇敢善戰的軍隊——當然這是指他的家丁——爲後來建功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楊四畏在進駐寧遠後的短短數月間,數萬蒙古軍隊曾三次進犯寧遠屬內的沙河驛、瑞昌、黑莊等地。而他僅率所屬千餘人馬(家丁),以一當十,衝鋒陷陣,出奇制勝,屢摧強虜。

據樑夢龍告訴高務實,當時楊四畏在一次戰鬥中,曾身中十六箭,仍令衆將士“唯其馬首是瞻”,奮勇追殺敵軍,從此他便以能征慣戰揚名。

到了嘉靖四十三年,楊四畏又隨時任遼東總兵佟登大破東夷,也就是女真,然後高升開原參將,統領三萬衛、遼海衛、鐵嶺衛三衛共十九座城堡——這裡恰好是李成樑的老家。此間,他還兩次大敗入犯的蒙古軍,改調薊前馬蘭峪參將。

嘉靖四十五年,楊四畏升任遼陽副總兵。隆慶元年,蒙古軍再次大犯寧遠。楊四畏隨總兵王治道深入敵後,反戈擊之,大破敵陣,斬首百餘級,獲馬匹、器械無數。接着,蒙古軍隊又入犯遼陽數次,他率領當時的開原參將李成樑聯合作戰,在虎皮驛大敗入侵之敵。

這就是樑夢龍說楊四畏是李成樑老上司的來歷了。

翌年,楊四畏從遼陽副總兵調任昌平鎮總兵。從此,他與戚繼光“聯轡行邊”。從居庸關至山海關一千兩百里的邊防重地,設立水關,創設四城,築墩臺一百九十九座,使明軍戰守兼備,固若金湯。前年,也就是萬曆九年,楊四畏進秩右都督,特進榮祿大夫,官至正一品。

樑夢龍的這些話讓高務實除了知道他是李成樑過去的上司之外,還得知了一個重要信息:他和戚繼光也是合作多年的,而且負責的同一道防線的東西兩截——戚繼光在東,楊四畏在西。戚繼光沒有出過岔子,他楊四畏也同樣沒有。

高務實暗暗稱奇,心道:隆慶朝提拔的將領都很厲害啊,這楊四畏我都不是很熟悉,當初做觀政的時候也沒太在意他,但卻想不到他還真是個人才。

不過轉念一想也是,三伯在用人上一貫嚴格,正是他建立了人事檔案,要是楊四畏沒有正才實幹和拿得出手的戰績,三伯怎麼可能把他擺在昌平總兵的位置上?要知道這個昌平總兵,那可是正好守着皇陵的!這位置雖然帶的兵馬不如他東西兩面的薊鎮、宣府那麼多,但重要性那可一點不低。

高務實終於笑了起來:“還是大司馬熟知邊務,如此看來,楊四畏的確是最佳人選,學生對此完全認同。”

----------

感謝書友“曹面子”、“單騎照碧心”、“不吃清蒸魚”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波密萬歲”的月票支持,謝謝!

第114章 獨家代理(下)第171章 大汗,臣確有一計第021章 天下爲棋第007章 申閣老之廟算(下)第四更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004章 初見太子(下)第011章 靠山吃山(下)第166章 激將(二合一)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081章 務實授徒第128章 青黃接否第033章 國士以待第038章 園內收支(下)第200章 施比受更有福(4更破萬)第002章 王者歸來(上)第126章 封爵換升官?第125章 可戰方和(七)第116章 內閣中的爭論(下)第173章 將計就計(中)第018章 香皂廠址(上)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056章 漠南之戰(二)第058章 互爲倚仗(下)第031章 官民兩便第177章 海軍就是砸錢(4更破萬)第077章 各有所謀(4更破萬)第039章 靠山吃山(上)第048章 收個蒙古學生(3更破萬)第225章 三策(中)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15章 遼東有警第021章 大閱之金玉其外第093章 命案發酵第028章 永定河患(上)第008章 今時不同往日第124章 奉旨觀政(十三)第030章 夫若有罪,妻豈無過?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104章 再別京師第153章 利用之法第216章 準備第018章 產業現狀(下)第024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185章 安南規劃!第013章 五伯高才(上)第096章 興趣培養(下)第070章 逐保倒張(七)第119章 又是一年第092章 莫朝在作死?第041章 皇帝宣召第042章 宗室大難題第055章 缺朝第130章 開平潛流(上)第130章 有個叫努爾哈赤的小子第051章 議定出兵第046章 冰底潛流(下)第122章 特來求死第004章 初見太子(上)第207章 京華田莊(4更破萬)第062章 猶豫難決(上)第217章 “皇爺急召”第186章 人口怎麼來第072章 敢問路在何方第117章 暹羅反了第034章 遭遇流民第058章 故友劉馨,敬上第103章 都是錢鬧的第093章 改革鹽務的契機第125章 可戰方和(五)第274章 大戰拉開帷幕第139章 兩位侍郎第045章 天下文膽第101章 蕭如薰到了第083章 避蟲湯第064章 曹淦歸來(上)第173章 將計就計(上)第105章 慈寧宮的哭聲第278章 敵疲我打第096章 馮保倒臺(七)第169章 十萬大軍圍清化(4更破萬)第112章 錦衣雙……犬第064章 聯名信第174章 遼河伏擊戰(上)第167章 十萬雄師過馬江第157章 人事調整(下)第158章 庚辰春闈(四)第106章 鄭王使者第118章 憑什麼啊?第125章 可戰方和(六)第016章 李代桃僵(上)第110章 財帛動人(下)第123章 準備回京(上)第184章 變色龍第080章 務實之請(下)第020章 世界局勢第045章 諭德上疏(上)第163章 冠絕京華(下)第120章 己卯鄉試(上)第176章 集中兵力,先打弱敵